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目的]了解逆境条件对植物体内保护酶活性昼夜变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C-6000)溶液研究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电解质外渗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昼夜变化情况.[结果]一昼夜胁迫中,保护酶活性的变化不仅受PEG浓度和胁迫时间的影响,而且受先照的影响.随着光照时间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电解质外渗率和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持续降低、POD和CAT活性的变化率则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先照结束后,随着黑暗时间的延长,电解质外渗率和保护酶活性先接近对照水平,然后发生较大渡动.[结论]玉米幼苗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变化不仅受PEG浓度、胁迫时间的影响,而且受光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Cd胁迫对罗汉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不同浓度Cd处理的罗汉果幼苗细胞膜透性,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随着Cd浓度升高,细胞膜透性逐渐增大;在相对低浓度Cd(10 mg/kg)处理下 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少于对照,而后随着Cd浓度的升高而明显上升;在较低Cd浓度胁迫条件下,SOD、POD、CAT活性变化不明显,但随着Cd浓度的升高,SOD、POD、CAT活性逐渐升高,然后又降低.[结论]高浓度Cd胁迫加重了叶片氧化程度并对罗汉果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SOD、POD、CAT 活性的提高与维持是罗汉果耐Cd 胁迫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纂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黎的耐盐机理,为藜的人工栽培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待藜幼苗长到4叶期时,用0%、0.6%、1.2%、1.8%NaCl溶液进行根部胁迫处理,分别于处理0、1、3、5、7 d后从藜幼苗上部取第3~5片功能叶片进行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在0.6%Nacl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可溶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都是缓慢增加的.丙二醛含量增加不大,膜脂过氧化水平低.在1.2%、1.8%NaCl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SOD、POD、CAT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含量显著提高,膜脂过氧化水平增大.[结论]藜可以通过渗透调节物质增加和保护酶活性增大来对适度的盐胁迫有一定的适应性,但高浓度、长时间的盐胁迫会对藜造成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铅对紫萼玉簪幼苗的毒害机理,为园林植物铅污染的预测预报以及相关修复措施的提出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温室砂培盆栽试验,通过在盆栽沙子中浇施铅溶液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125、250、500、1 000、2 000 mg/kg)外源重金属铅对紫萼玉簪幼苗叶片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紫萼玉簪幼苗叶片SOD、CAT活性随铅胁迫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OD活性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且始终表现出较高的活性.SOD活性在2 000 mg/kg处理下仅为对照的1.55倍;CAT活性在2 000mg/kg处理下达到最低,与对照持平;而POD活性则在2 000 mg/kg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是对照的1.72倍.[结论]CAT是对高浓度铅毒害相对敏感的指标,它的敏感性高于POD,也很可能高于SOD.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镍(Ni<'2+>)胁迫对玉米(Zea mays L.)根系生长及膜保护系统的影响.[方法]以玉米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i<'2+> 胁迫对玉米幼苗根系生长、根系活力及根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Ni<'2+> 处理对玉米幼苗根系具有低浓度的促进效应和高浓度的抑制效应,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逐渐增强.根系长度、鲜重、根系活力、SOD活性、POD 活性、MDA 含量在3个处理阶段(10、30、30 d)变化趋于相同;随着玉米幼苗的生长,各项指标变化更加明显.根系活力在Ni<'2+>浓度为50 mg/kg(土)时最强,随着Ni<'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根系保护酶系统中SOD和POD活性随着Ni<'2+>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Ni<'2+>浓度为50 mg/kg(土)时出现峰值;根系细胞内MDA 含量在低Ni<'2+>浓度处理下增幅较小,Ni<'2+>浓度在100~800 mg/kg(土)时增加显著.[结论]Ni<'2+> 浓度低于50 mg/kg(土)时对玉米幼苗期根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超过该浓度则表现为抑制作用,Ni<'2+>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SO<,2>胁迫处理对茶条槭叶片6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SO<,2>静态熏气系统时3年生茶条槭苗木进行胁迫处理,研究不同SO<,2> 浓度(0~6.0 mg/m<'3>)和熏气时间(0~6 h)下茶条槭叶片6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随着SO<,2>浓度的增加,PPO和APX活性一直降低,SOD、CAT、POD和GR 活性表现为先迅速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GR活性下降较平缓;在不同时间SO<,2>处理中,CAT和GR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先迅速上升而后下降,而SOD、POD、PPO和APX活性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SOD和GR活性变化幅度较平缓.[结论]PPO、POD和APX活性下降可能是茶条槭幼苗SO<,2>伤害的原因之一,而SOD、CAT和GR活性变化平缓是茶条槭幼苗响应SO<,2>胁迫的适应性机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胁迫,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麻疯树幼苗叶组织中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60 h胁迫中,麻疯树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明显下降;处理36 h内,丙二醛(MDA)含量略有增加,但增幅不大,叶绿素含量增加;处理36 h后,MDA含量大幅增加,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抗坏血酸(ASA)含量伴随胁迫处理开始增加,48 h后才逐渐下降;处理12 h检测到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与GR活性开始上升,48 h后才开始下降,二者变化一致.抗氧化酶系统变化并不一致,SOD、CAT和APX活性在胁迫后都呈现先逐步增加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各自酶活峰值出现在不同时期;POD活性则持续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后期增幅逐渐减小;SOD,POD和APX活性在胁迫期间一直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砧木嫁接黄瓜苗期抗寒性,为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培育的白籽南瓜A1、A2、B1和B3嫁接黄瓜为试材,黑籽南瓜嫁接黄瓜为对照,对低温(5 ℃)胁迫48h内叶片的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B1与对照在胁迫过程中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和MDA含量均无明显差异;A2在低温胁迫0~24 h与对照的保护酶活性和MD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之后差异逐渐增大,当低温胁迫36和48 h时保护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而MDA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A1和B3在整个胁迫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且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差异越显著.[结论]B1嫁接黄瓜与对照抗寒性无明显差异;A2嫁接黄瓜短时间(0~24 h)抗寒性与对照相近,之后不及对照;A1和B3嫁接黄瓜的抗寒性不及对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茼蒿对西瓜枯萎病化感作用机理.[方法]以"京欣1号"西瓜品种为材料,探讨了干制茼蒿不同器官浸提液对西瓜幼苗生长、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浓度为0.001 g/ml的茼蒿不同器官(花、茎叶、根)浸提液对西瓜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并能提高POD、CAT、SOD活性,降低MDA含量;茎叶浸提液效果最强,花浸提液效果最弱.[结论]采用茼蒿与西瓜套种的方式在生产上能克服西瓜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不同生态型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在抵抗 Cd 胁迫机制方面的异同.[方法]以粤北大宝山矿山开采地优势植物五节芒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五节芒非矿山生态型(采自惠州市博罗县丘陵山地)和矿山生态型(采自大宝山矿区)在相同 Cd 处理浓度下的生理响应.[结果] Cd 胁迫会导致五节芒叶片 MDA 的积累,非矿区生态型五节芒 MDA 积累的幅度要大于矿区种群.非矿区生态型五节芒叶片中 SOD 活性被 Cd 胁迫抑制,POD 活性都受到 Cd 胁迫的诱导而比对照有所增加,但矿区生态型增加的幅度要大于非矿区生态型,矿区生态型植株 2 种酶的活性在最高 Cd 处理浓度时都显著高于非矿区生态型植株.随 Cd 处理浓度增大,非矿区种群五节芒叶片中 PPO 活性呈先增加再下降的趋势,矿区生态型植株在受到 Cd 胁迫后 PPO 活性显著增加,在最高 Cd 浓度处理时矿区生态型植株PPO 活性要显著高于非矿区生态型.[结论]矿山型五节芒的重金属 Cd 耐受性要强于非矿山型.  相似文献   

11.
A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aeonol in the root of Cynanchum paniculatum by macro-reticular resin-GC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standard curve is linear in the detection range and the recovery is 99.42% (RSD = 2.28%, n = 5).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经济的丹酚酸B的提取工艺,[方法]对提取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各自的影响程度和最佳水平.[结果]丹酚酸B的最佳醇提条件为:将药材粉碎成粗颗粒,投料,不经浸泡,用浓度20%乙醇于100℃回流提取.[结论]该方法提取效率高,重现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对黄粉虫的毒性.[方法]测定了5种大型真菌子实体及毒素粗品对黄粉虫的毒杀活性,并对筛选出的豹斑毒鹅膏菌进行了致死效应研究.[结果]随着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浓度的增大,防治效果越来越明显.当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浓度为17.5 mg/ml时,黄粉虫死亡率为93.3%,效果显著.[结论]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对黄粉虫有较显著的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Reviews the book Dvorine pseudo-isochromatic plates (Rev.Ed.) by I. Dvorine (1953). In this revised edition of his plates for testing color vision, the author has profited by experience and constructive criticism. The present edition is a big improvement over the original test. All the plates have been either validated by other researchers, evaluated by an expert in the field, or received extensive checking by the author. (PsycINFO Database Record (c) 2010 AP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鉴别芸香科吴莱萸[Fructus rutaecarpa(Juss.)Benth]及其变种石虎[E.rutaecarpa(Juss.)Benth.vat.officinalis(Dode)]提供分类学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时吴茱萸及其变种石虎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吴莱萸和石虎花粉的形态结构、萌发沟数和表面纹饰基本一致,但萌发沟形态、外壁网眼的深度等有差异.[结论]这些差异可作为区分昊莱萸与石虎的孢粉学分类和品种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Turcz.)Hand.-Mazz.]是应用历史悠久的药用资源,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药理作用研究较少.笔者在广泛检索文献的基础上,对扶芳藤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现代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为扶芳藤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