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实验室试验和分析.找出了一种机械快速检测膨胀容和胶质价的试验方法.与原方法测定的指标比较,此法检测结果快速准确,有助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2.
采用GDS应力控制三轴仪模拟实际草炭土路基填筑过程,通过控制排水阀和加载速率,研究不同排水和加载速率条件下路基草炭土孔压、变形、应力路径以及强度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试验条件对初始路基填筑阶段各力学指标影响较小,认为草炭土各力学特性变化趋势依赖于初始的固结状态;比较第二剪切阶段后各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不排水加载使得孔压无法消散并急剧增加,有效应力迅速降低,地基土强度快速减弱;快速加载使得孔压变化量、地基变形量较大,地基强度降低较快,不利于路基的稳定性;而慢速加载则与之相反,但会增加加载的时间和耽误工期.  相似文献   

3.
为了检测和平东桥当前的承载能力,对该桥进行了静动载试验并介绍了检测内容、加载工况、测试方法以及静动载试验结果,对检测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该桥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基本上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承载能力基本上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结合目前的国际上对石油天然气油套管整管使用性能评价试验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及实际使用情况,阐述了复合加载试验机的总体设计思路和工作原理等,并通过试验验证了3000t复合加载试验机的功能、精度和安全性,取得了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用于抗硫化物应力腐蚀试验的钢材强度等级越来越高,要求加载的载荷值越来越接近材料的名义屈服强度(如要求加载的载荷值/材料的名义屈服强度接近90%~95%),导致使用传统应力环的单轴拉伸装置在加载时本身存在的系统偏差严重影响试验的结果。为了解决抗硫化物腐蚀单轴拉伸试验中的偏差问题,通过试验测试对比,分析了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应对方法,论证了采用测力传感器在线控制应力环的加载力可有效减少测量误差,通过改进应力环加载试验的方法可显著减少试验弯矩。  相似文献   

6.
钎钢寿命试验台采用现代液压激振和程序控制手段,根据钎杆工作载荷谱,运用随机疲劳的试验方法,对钎杆施行程序强化加载,实现室内快速等效模拟。运用钎钢寿命试验台能对钎钢寿命进行精确地估测;快速、定量地进行钎杆综合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7.
基于磁弹效应提出了采用电磁透射方式评价应力和残余应力的方法.针对冷轧带钢磁弹性应力测量方案设计了标定装置并以此对传感器输出特性展开了研究,阐述了其电磁应力检测原理.通过ANSYS有限元数值方法对标定装置结构承载能力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50 Hz的正弦交流的激磁系统研制了磁弹性应力测量系统样机,并通过搭建的测试平台对样机及标定块进行了单侧式与透射式两种实验方案的静态加载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标定块额定承载范围内,透射式磁测方案能够实现对钢板内应力的线性响应,为磁弹性应力测量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声发射Kaiser效应法测量原岩应力,进行了现场套孔应力解除试验,得到了试件加载方向的实测应力值,对大理岩进行单轴压缩条件下的2次加载声发射试验并确定Kaiser点.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声发射Kaiser效应法测得的地应力与通过套孔应力解除法测得的原岩应力误差小于10 %,原岩应力位于20 %~26 %的峰值强度之间,即岩石压密阶段后期或弹性阶段初期.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判读Kaiser点的精度和岩石工程实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章传国  杨建强  郑磊  谢仕强 《钢铁》2014,49(3):59-62
 采用4点弯曲试样,对X65钢级UOE焊管焊缝接头进行NACE0177标准规定的SSCC(Sulfur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试验,并采用应变计法完成目标应力加载。结果表明,通过应变计法可以有效地建立FPB(Four Point Bent,4点弯曲)试样加载应变-载荷-应力关系,并根据该关系准确确定目标加载应变量,从而实现目标应力的准确加载。采用该方法完成试验试样90%实际屈服强度的应力加载,并经H2S环境溶液浸泡720h后表面未见裂纹,试验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抗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性能。  相似文献   

10.
冶金球团用粘结剂质量检测方法的研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膨润土现有检测方法存在检测周期长、操作复杂、检测指标与生球质量对应性差等问题,参照生产厂采用造球试验筛选粘结剂的方法,以滴水成球的原理研发出检测速度快、人为干扰因素少、自动化程度高的检测方法和装置.通过生产试用,该方法的检测指标——改善性指数与现场生球质量的关系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满足了现场快速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