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王冬 《饮食科学》2005,(11):29-29
瓜子儿可能是最传统的一种休闲食品了,种类五花八门,可是就拿我们最熟悉的葵花籽来说,许多人也仅仅知道它是向日葵的种子而已。其实,嗑葵花籽也能嗑出健康。  相似文献   

2.
《中外食品工业》2008,(3):38-41
“每种食材的本身都具有独特的鲜美滋味,这种滋味就叫本味。如果吃莲藕,我是绝对不会让它就成萝卜的味道的。”  相似文献   

3.
1.桂圆,又名龙眼,中医认为它能益智宁心,养血安神。果肉鲜吃、酒炊或干品煎服,均有较好的助眠作用。2.莲子、含淀粉、柿子糖、蛋白质、钙、磷等,晚餐吃顿莲子粥或睡前喝碗莲子汤,能使人安然入睡。3.葵花籽,含丰富的维生素V_(B2),有调节脑细胞代谢、抑制神经中枢的作用。每晚嗑一把葵花籽,有安眠作用。4.牛奶,富含的  相似文献   

4.
瓜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零食.中国人嗑瓜子的历史可谓悠久.早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西瓜》一文中就有记载“瓜子爆裂取仁生食.炒熟俱佳。”明太祖朱元璋则“喜爱用鲜西瓜子加盐焙干而食“。《红楼梦》里不食人间烟火的林妹妹也没逃脱瓜子的诱惑:“黛玉和宝玉在梨香院做客.黛玉嗑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笑。”乾隆皇帝更是每到新年之际.都要在圆明园内设有买卖街.还叫人扮成携小篮卖瓜子的小贩。可见.瓜子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普通百姓,无沦是富贾名流.还是才子佳人都喜欢吃的零食.更是节日里最为普遍流行的开心小食。  相似文献   

5.
舒国重 《四川烹饪》2001,(11):30-32
编辑老师:我是一名下岗工人,为了自谋生路,我打算自己开一家小餐馆,专门卖现在市面上还没有人经营的“汤泡饭”。但是我对经营这类餐馆没有什么经验,也不懂“汤泡饭”该如何制作。望你们给予指点,本人不胜感激。湖北黄石市读者朱玉刚答:“汤泡饭”听起来似乎不像正二八经的饮食品种,倒像家庭中很随便地将饭用汤泡着吃的意思。而实际上,过去成都就有专门经营这种饭的小餐馆,但它不叫“汤泡饭”,而叫“冒饭”。当时成都的“冒饭”十分流行,与它一起流行的还有“冒菜”。不过如今成都的“冒饭”不见了,但“冒菜”却又开始兴盛起来…  相似文献   

6.
文人与豆腐     
张玥 《烹调知识》2010,(7):58-59
以前老北京有一家饭店叫“厚德福”,老板是河南人,制河南莱很讲究。那个馆儿有一道名菜叫“铁锅蛋”,大概相当于现在的铁板烧。后来有人吃出花样来,在里面加上奶酪,味道还挺香,从此我一到那去,就和朋友们吃这个。  相似文献   

7.
传说毕竟不是事实,不能全信。读一位作家的《中国人的吃》,说到林则徐与英国大臣斗法:英国人报复林则徐禁烟,便请他吃雪糕,让他出丑。林的回报是请他吃“老母鸡汤炖南豆腐”,让英国人烫晕了,知道中国饮食的“厉害”。据说,此菜传至“欧洲”,就叫“厉害”。据我所看到的传说,不是汤而是芋泥,用福建槟榔芋做的甜菜,色淡灰,略带暗红,表面不冒热气,里边烫得厉害。河南杞县也有芋泥,传说当地做好了,乘车至开封,它还是热的!  相似文献   

8.
上海 《美食》2006,(5):57-57
苦,只要苦得恰当,就能让魔鬼变成天使,按我们中国人的说法叫“小苦反成味”。咖啡让人饮之不厌,其魅力多半来自一点苦味。喝清咖啡的人是行家,就像吃苦瓜,不令苦味减少为吃苦瓜行家,闻一多与老舍都是苦瓜知音。  相似文献   

9.
张义奇 《四川烹饪》2006,(10):11-12
造酒的宜宾叫酒都.产瓷器的景德镇叫瓷都.以美食闻名天下的成都当然该叫“吃都”啰!酒都也好.瓷都也罢.好像都与“吃都”有些关系。 “吃都”的吃,首先是从“瓷”开始的。成都人普遍待人热情,有些时候还喜“绷面子”.这表现在饮食上便讲究一个气派.而气派首先会表现在餐具的使用上。过去的殷实人家自不用说,就是一般百姓家庭,也普遍备有两套餐具。平时自家人用的都是不成套的、花色繁杂的碗盏.甚至是土巴碗;而一旦来了客人,或是逢年过节,拿出来的都是精美成套的“金边细碗”。  相似文献   

10.
英子 《四川烹饪》2001,(12):29-30
我从来不在别人面前主动说起自己的老公,更不会在别人面前夸奖自己的老公。因为我的老公既不是腰缠万贯的工商界人士,也不是吃“皇粮”的国家公务员。他是一个要身材没身材,要人才没人才,上不得厅堂,只能下厨房的锅儿匠———厨师。女人们在一起时总免不了要说起各自的老公。可是当别人问起我老公是做什么的,我总是低声地答道:“炒熬锅肉的。”虽然这声音小得来就像蚊子叫,可是对方的“顺风耳”每次都听了个一清二楚,有的人还投来羡慕的目光:“啊,你可真有口福啊,当心不要吃得发胖哦”说起我的“口福”,却是令我气得七窍生烟的…  相似文献   

11.
如今市场上销售的 葵花籽有多种制法,炒 的、五香的、奶油的、果 味的等等,味道各有不 同,但都很受消费者的 喜爱。应该说,葵花籽味 道好又营养丰富,适量吃 一些对人体是有益处的,但 多吃葵花籽对肝病患者的身体 健康却极为不利。 这是因为,葵花籽中所含有的油脂大多是不饱和脂肪酸,如食用过量,就会消耗人体内大量的胆碱,使机体内脂肪代谢发生障碍。大量的脂肪堆积于肝脏,严重地影响肝细胞的功能,使之遭到破坏,造成肝功能障碍和结缔组织的增生,严重时还会形成肝硬变或组织坏死。所以,肝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葵花籽为好。葵花…  相似文献   

12.
菜头 青田在浙江温州的西北.我每次去温州都会在那里逗留。它依山近江.是座美丽的小城市。我逛街,见有人推车卖一种吃食,长形,不大也不小,带皮,一眼就知为白萝卜。问这种东西如何称呼,说是“蔡头”。萝卜怎么有此称呼,这玩意儿也能当小吃卖么?卖者看出我的疑惑,告诉我它是在糖醋汁里浸泡过的.好吃。我买了一个来吃,感觉它酸而甜。数年后看书时才知,温州一带把萝卜都叫“菜头”。不久前我去温州南边的瑞安,也见到了“菜头”,当然不会错过。  相似文献   

13.
闲说瓜子     
魏信德 《茶苑》2005,(1):33-33
瓜子,不论帝王将相,还是才子佳人,以及平头百姓都喜欢吃。明代太监刘若愚撰的《酌中志》中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喜爱用鲜西瓜子加盐焙干而食”。当代作家权延赤在《餐桌旁的领袖们》一书记述了“毛主席喜欢吃黑瓜子(西瓜子),刘少奇喜欢吃葵花子”的事。《红楼梦》第八回中写道:“黛玉和宝玉在梨香院作客,黛玉嗑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笑。”  相似文献   

14.
党兵 《饮食科学》2004,(1):43-43
我叫党兵.小时候就有一个绰号叫党胖。尽管我的身材不是很胖.但是我的脸胖.也就心安理得的接受了。结婚生完孩子后我便成个名符其实的“胖子”.我咨询了很多朋友.发现少吃多动是很多人减肥实践的真知。  相似文献   

15.
胡昌长,长得瘦削,坚韧,操一口听得人一头雾水的杜桥普通话。他和万新老总汤龙保私交一直很好,汤龙保说:“胡昌长见面就说,我是胡厂长。并且老是胡厂长前、胡厂长后,我心里就纳闷:别人都好山喜水,跑马看花,这个人怎么那么就喜欢当厂长啊。花花轿儿人抬人,我就多叫他几声吧。”后来胡昌长不乐意了,我都恭恭敬敬叫你汤总,你怎么老直呼我的名字啊,这样好多年以后,汤龙保才知道,他叫胡昌长,不是胡厂长——都是他那口杜桥普通话惹的祸。  相似文献   

16.
儿时家住农村,有机会吃过许多野菜。记得宅边野草丛中生长着一种名叫“血皮菜”的野菜,叶片呈椭圆形,正面是绿色,背面带紫红色,肉茸茸、细软软的。母亲常去搞下叶片切细搅拌在鸡蛋里煎熟给我吃,说是生血补血的。每逢清明节,母亲总要叫我去田边地角掐清明菜(俗名棉花草),这东西嫩黄柔软如棉,拌人面粉里蒸粑粑,很是清香可口。还采回椿芽、鱼腥草、蔬菜、荠荠菜、狗贴耳、马齿觅、地木耳、南瓜花、丝瓜花、红苦藤叶尖、南瓜藤叶尖炒豆腐渣(家乡人叫它连渣菜)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重怀对p象。离开农村几十年,也就与野菜绝了缘。…  相似文献   

17.
春之讯元春时节,川西平原处处都洋溢着春的讯息。记得在我孩提时代,春天是最惬意的,不过当年我喜欢春天既没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无诗人那般浪漫情怀,倘若有谁非逼我坦白的话,那我只需用几个字就能交代清楚:因为我喜欢吃野菜。在明媚的春光里,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唱着同一首歌:“棉花草,做馍馍,肚子饿了找家婆”。棉花草是长在田间地头的普通野菜,因为它叶脉上的白色细绒毛极像棉花的纤维,故而得名。乡下人把外婆叫“家婆”,记得那时有一句俗话就叫做:“憨家婆带外孙”。一个“憨”字,便把外婆对外孙的满腔痴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吃,是人的本能,也是维持生命的第一需要。从古代的帝王,到今天的平民百姓,无谁离去人间烟火。难怪人们见面总问候“吃饭了吗?”正因为吃的重要性,人们在遣字造句,日常用语中,吃字出现频率极高,凡是动嘴的喝、吸均为吃,吃老酒、吃开水、吃香烟、吃菜、吃野味、吃零食、吃素、吃荤等等。也许吃与人们的关系太密切了,有些事本与吃无关,但用“吃”作副词,听起来就很妥贴也很生动。比如人缘好叫“吃得开”,得不到应得的利益叫“吃亏”,输了理叫“吃瘪”,犯法坐牢叫“吃官司”,情况紧急叫“吃紧”,受了惊吓叫“吃惊”,经受困难叫“吃苦”,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9.
吕田 《中国食品》2014,(5):70-71
我国的许多民俗都与吃食有关,二月二也不例外。虽然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吃食,但大多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等等。无非是想讨个好彩头。除了这些“龙身上的吃食”,日常吃的食物也要讨一个好彩头,比如豆腐叫“兜福”,芥菜叫“借财”等等。  相似文献   

20.
9月21日,常州红梅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室的门敞着,坐在班台前的人让我吃了一惊——他穿着湖蓝色的工作服。幸好那标志性的满头银发,才让我确定他必是红梅乳业董事长盛国兴。后来谈到他的工作服,他说只要在公司.他都和工人一样穿工作服。他不喜欢人家叫他老板,我开玩笑管他叫“老师傅”,他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