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重庆建筑》2014,(11):1-1
《华中建筑》10/2014 自然采光对塑造建筑空间氛围的作用 该文从光的投射方向入手,探讨建筑中的低侧窗、中等高度侧窗、高侧窗及天窗对建筑空间氛围的影响和塑造。低侧窗能够塑造出特殊的脚灯效果,中等高度侧窗能够将室外的景观引入室内,塑造的室内空间氛围最为平和,高侧窗和天窗将室内与天空联系在一起,可以营造出神圣、具有引导性的空间氛围,而各种采光窗的混合使用更是可以塑造出不同的打动人心的空间氛围。在开窗设计中,不应单纯注意对立面和造型的推敲,同时应注意对光与实体、空间同时进行的双向动态设计,把自然光作用下的实体作为设计的对象,灵活运用各种采光方式,塑造最佳的空间氛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宁波地区几处较为典型的农村宗教建筑调研、分析,提出了其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如正确处理农村宗教建筑与新农村建设间关系、多方面争取修缮和保护经费、部分优秀宗教建筑可申请为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等,从而使宗教建筑与新农村建设共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3.
王玉平 《山西建筑》2005,31(7):9-10
阐述了自然光环境在美术馆公共空间中的重要性及其特点,探讨了在美术馆建筑设计中,如何利用自然光来表现建筑自身的空间艺术并创造出适于美术馆艺术展陈的空间氛围。  相似文献   

4.
宗教建筑空间的独特性在于其所蕴含独特的空间意境。文中研究了运用“体验”方式,通过人体的知觉对五当召建筑空间的意境进行探索,并通过大脑意识获得认识体验,感受宗教建筑独特的空间意境氛围,探索寺院空间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蒋莉 《华中建筑》2012,(2):123-126
该文介绍了淮安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的整体规划理念,通过轴线序列空间组织来塑造特定主题的纪念性空间,并重点介绍了园区内重要单体建筑的构思来源及创作理念,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将特定的情感转化为建筑语言,力求尺度比例均衡,塑造场所的纪念性空间感受,加强纪念性氛围。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光的投射方向入手,探讨建筑中的低侧窗、中等高度侧窗、高侧窗及天窗对建筑空间氛围的影响和塑造。低侧窗能够塑造出特殊的脚灯效果,中等高度侧窗能够将室外的景观引入室内,塑造的室内空间氛围最为平和,高侧窗和天窗将室内与天空联系在一起,可以营造出神圣、具有引导性的空间氛围,而各种采光窗的混合使用更是可以塑造出不同的打动人心的空间氛围。在开窗设计中,不应单纯注意对立面和造型的推敲,同时应注意对光与实体、空间同时进行的双向动态设计,把自然光作用下的实体作为设计的对象,灵活运用各种采光方式,塑造最佳的空间氛围。  相似文献   

7.
纪念性空间有其特殊的功能要求,合理的空间设计对营造特定空间氛围至关重要,自然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空间形式的表现及其内涵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与总结齐康院士纪念性建筑实例,阐述了光对纪念性空间的塑造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浅析安藤忠雄建筑中自然光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泗光 《山西建筑》2008,34(10):36-37
指出安藤忠雄建筑中自然光运用精湛,保障视觉、热能等需要的同时,也通过其塑造的空间光影形态陶冶人的精神。为探究其采光设计的特点,对安藤忠雄建筑中自然光运用的理念与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自然光的运用,可以促进我们对时间和空间感受。光与宗教建筑空间碰撞所展示的内涵就是千百年来人们所追求的“精神创造”。通过光空间的意境创造,来体现不同时代背景下宗教建筑的意境。而这点正是为什么现代教堂与传统教堂存在着巨大的形式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解析拉图雷特修道院中光意境营造的多种手法,论述了该建筑如何通过光的综合表达营造出宗教建筑的意境氛围。  相似文献   

11.
许云强  陈军 《江苏建筑》2011,(3):13-14,20
建筑的实质在于空间,当建筑空间不再以传统的实体围合定论时,光赋予了建筑空间新的生命力,并以此营造了各种建筑空间意境。文章描述光如何塑造建筑空间,分析在此过程中光影变化带来的人对于空间探索与自我感受的交融所表达的建筑意境,建筑空间因光影的存在而情感再现。  相似文献   

12.
杨宏烈  杨安 《新建筑》1998,(2):38-41
从宗教建筑形制的文化本质、哲学基础、功能意义、物质手段等手段,探讨了现代宗教建筑形制流变的动因,以及它对建筑创作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西藏传统建筑反映藏民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其建筑装饰无论是色彩还是形式,都与宗教有着诸多关联,蕴含着丰富的宗教寓意,传达着藏族人民崇尚宗教的纯真情感。本文主要从色彩的宗教内涵、建筑色彩等方面来论述传统西藏建筑的装饰特征,以求能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解西藏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以摩崖造像和摩崖佛寺为主流的巴蜀摩崖石刻实地调研、历史文献资料分析等,指出巴蜀摩崖大佛窟分布规律及其形制特征,提出巴蜀摩崖大佛与山川、寺院交融,与环境共生所赋予的宗教建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邢君 《华中建筑》2006,24(10):95-96
就情感建筑的创立,提出了建筑不仅提供人们使用的功能,还应满足人们多种情感的需求,并对情感建筑的人性化,个性化,休闲化,装饰化,园艺化等方面进行阐述倡导“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体现关爱人性,尊重个性,健康休闲,艺术装饰崇尚自然的内涵,推动建筑的文明提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两个小型教堂的分析和研究,对现代宗教建筑的内在氛围进行剖析,从建筑的传承哲学角度分析其设计的本位思想,并对其地域性作对比性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罗小安 《建筑与文化》2009,(11):104-105
城市建筑景观的目的是自然和谐,这是造园的一种审美理想。我们以色彩设计的方式对陶然园建筑外观和园林景观进行设计,要求色彩与自然和谐,与环境相连。通过陶然园项目思考和实践,对建筑景观色彩与空间营造思想进一步探索,归纳出用融入自然环境,形成大气文化氛围,呈现自然野趣的生态,将自然与人文思想在山水之间体现,以水墨如画的空间色彩景观表现出江南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8.
张彤阳 《华中建筑》2012,(10):63-65
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领域的实践,当下作为一种建筑设计观念、模式和技术思路影响着各种风格的建筑。现阶段中国绿色建筑设计主要是走立足本土,树立正确的绿色建筑理念,以低耗为核心发展绿色建筑,以科技为手段的设计之路。该文从合肥工业大学综合实验楼设计项目出发,以各设计专业适宜区域性绿色建筑技术为依托,探讨在保证空间高效合理的同时创造人性化的绿色空间,注重可持续性设计,尽可能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期对当前的绿色建筑设计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9.
中国风景园林史作为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赓续本相、以启未来的重要价值,而在专业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的学科背景下,其教学体系有待不断优化。通过调研,分析归纳当前课程教学中大纲框架“揣小失大”、案例解析“情理两分”、授课方式“重讲轻践”等现实问题。基于协同论视角提出三系交织优化知识结构、情理相融深化认知模式、关联实践形成历史思维的教学体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能突破传统视角,关注整体环境,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改变。通过递进式实践体系的建构与实施,培养学生的风景园林历史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