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济阳坳陷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济阳坳陷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经历多次演化和生烃,天然气资源潜力大小成为勘探方向选择的关键。通过煤系烃源岩与热演化史等综合研究,评价了济阳坳陷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潜力。结果认为:石炭-二叠系煤层属于好的烃源岩、暗色泥岩为中等烃源岩;二次生烃是其显著特征,经历印支期一次生烃、燕山期部分烃源岩二次生烃和喜山期二次生烃,喜山期二次生烃属于晚期生烃,有利于晚期成藏。坳陷内东营南坡、惠民南坡和沾化凹陷孤北地区等具有较好的二次生烃条件和较大的资源潜力,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突破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2.
华北东部地区上古生界生烃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东部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二次生烃”潜力主要取决于烃源岩的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该区上古生界烃源岩主要有4种埋藏史类型:早期浅埋-中期抬升-晚期深埋型、早期浅埋-中期浅埋-晚期深埋型、早期中埋-中期深埋-晚期浅埋型和早期深埋-中晚期抬升型。生烃史模拟结果表明,东濮凹陷“二次生烃”集中于古近纪,晚期生烃潜力大;济阳坳陷“二次生烃”以古近纪为主,晚期生烃潜力较大;临清坳陷“二次生烃”主要在侏罗纪-白垩纪,晚期生烃潜力小。上古生界砂岩储集层物性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和埋藏深度,石英含量高、粒度粗的储集层物性条件好,有效储集层深度下限大。“二次生烃”深度上限与有效储集层深度下限共同控藏模式表明,东濮凹陷和济阳坳陷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好,周口坳陷和临清坳陷较差。图5表2参20  相似文献   

3.
建立在盆地叠加改造分析基础上的TSM盆地模拟,揭示了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多套不同类型烃源岩的生烃演化。济阳、临清坳陷上古生界烃源岩在中三叠世末之前大体进入生烃门限,印支运动造成区域性生烃停滞,中新生代盆地演化差异导致了坳陷内不同凹陷上古生界源岩"二次生烃"过程的差异,从而也影响了对上古生界生烃潜力的评价。模拟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上古生界源岩经历了燕山期、早喜山期2个"二次生烃"过程,早喜山期生烃量最大,并且生烃中心随时间呈迁移变化;东濮凹陷在早喜山期开始"二次生烃"过程,平均生烃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中南部上古生界生烃史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渤海湾盆地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以上古生界煤系为主力烃源岩.该套烃源岩经历了复杂的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具有多期次的生烃过程.该地区上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具晚期成藏特征,只有与古近纪以来有效成藏期相匹配的晚期生烃才具有现实的资源意义.通过建立上古生界烃源岩的生烃史地质模型,划分了3种生烃史类型.以东濮凹陷为代表的"燕山期抬升、喜马拉雅期强追加"最有利于晚期二次生烃;以东营凹陷为代表的"燕山期弱追加、喜马拉雅期强追加"也具有较大的晚期生烃潜力;以莘县凹陷为代表的"燕山期较强追加、喜马拉雅期较弱追加"晚期生烃潜力有限.通过生烃史数值模拟,预测了不同阶段的生烃强度.济阳坳陷在新生代生烃量占其总生烃量的60%;临清坳陷在新生代生烃量占其总生烃量的14%;东濮凹陷在新生代生烃量占其总生烃量的90%.生烃史模拟预测了侏罗纪-白垩纪和新生代生烃强度的平面分布,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渤海湾盆地中南部地区上古生界的天然气资源前景和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盆地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以上古生界煤系为主力烃源岩。该套烃源岩经历了复杂的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具有多期次的生烃过程。该地区上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具晚期成藏特征,只有与古近纪以来有效成藏期相匹配的晚期生烃才具有现实的资源意义。通过建立上古生界烃源岩的生烃史地质模型,划分了3种生烃史类型。以东濮凹陷为代表的"燕山期抬升、喜马拉雅期强追加"最有利于晚期二次生烃;以东营凹陷为代表的"燕山期弱追加、喜马拉雅期强追加"也具有较大的晚期生烃潜力;以莘县凹陷为代表的"燕山期较强追加、喜马拉雅期较弱追加"晚期生烃潜力有限。通过生烃史数值模拟,预测了不同阶段的生烃强度。济阳坳陷在新生代生烃量占其总生烃量的60%;临清坳陷在新生代生烃量占其总生烃量的14%;东濮凹陷在新生代生烃量占其总生烃量的90%。生烃史模拟预测了侏罗纪-白垩纪和新生代生烃强度的平面分布,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渤海湾盆地中南部地区上古生界的天然气资源前景和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6.
周口坳陷上古生界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口坳陷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有机质较丰富,含煤性好,岩性岩相稳定,具有较强的生烃潜力.二次生烃是其显著特征,二次生烃量大小受源岩初始成熟度、生烃潜量和终点成熟度的制约.坳陷内二次生烃条件相对较好的是谭庄—沈丘凹陷和倪丘集凹陷,并已在倪丘集大王庄构造南12井下第三系获得过源自石炭—二叠系的工业油流,展示出该区煤成油气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胜利油田石炭-二叠系煤成气生成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胜利油田在所属的临清坳陷东部和济阳坳陷发现了石炭-二叠系煤成气,根据该煤系烃源岩的分布与性质、所处构造单元及其演化特征分析,发现隆起、凸起、低凸起、斜坡和洼陷深部等5个构造单元的生烃史存在明显差别.将煤岩一次和二次生烃模拟实验得到的活化能等动力学参数与不同构造单元的埋藏史相结合,建立了不同构造单元煤成气生成量与地质年代的数量关系,得到了5种煤成气生成模式:隆起区中晚期不生烃模式;凸起区晚期不生烃模式;低凸起晚期成熟-高熟生烃模式;斜坡带晚期成熟高熟生烃模式;深洼带晚期过熟生烃模式.研究表明:临清坳陷东部洼陷带、惠民凹陷南坡、沾化凹陷罗家斜坡带、车镇凹陷东部斜坡带、埕东凸起北部斜坡带等发育高成熟气源灶,斜坡带及周边地区是最为有利的煤成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二叠系碎屑岩和歧北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取得高产煤成凝析气流,证实古生界潜山具有良好的凝析油气勘探潜力。系统分析了黄骅坳陷古生界凝析气藏的地质特征、流体性质、成藏主控因素等,剖析了典型古生界凝析气藏储-盖组合、煤系烃源岩生烃期次、油气充注期次及凝析气藏成因,明确了古生界煤成凝析气藏的发育模式。研究认为黄骅坳陷古生界发育多套优质储-盖组合,为凝析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储集与保存条件。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于早白垩世、晚新生代两期生烃,具有"早油晚气、晚期为主"的生烃特点,是形成凝析气藏的关键因素。油气两期充注成藏,早期以原油充注为主,晚期以天然气充注为主,以晚期充注为主,晚期天然气对早期古油藏进行气侵改造,形成凝析气藏。建立了"两期生烃、早油晚气、气侵成藏"的成藏演化模式,构造稳定期与生烃高峰期相匹配,利于凝析气藏的大规模保存。黄骅坳陷古生界煤成凝析气藏的勘探发现与理论认识,对于渤海湾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发育区开展凝析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华北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南部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古生界烃源岩特征与烃源岩生烃史的分析,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虽然有机质类型好、厚度较大,但有机质丰度低,基本为差-非生油岩。加之烃源岩成熟以后,后期埋藏历史及烃源岩热演化史复杂,作为一个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勘探风险较大。下古生界烃源岩仅在渤海湾南部地区具有中等-较差生烃潜力,经喜山期的深埋,在济阳坳陷、临清坳陷、东濮凹陷、黄口凹陷下古生界具备二次生烃条件,尚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主要为煤系地层,厚度为150~500 m,有机质丰度属于低-中等,有机质类型为Ⅲ型。上古生界烃源岩二次生烃主要发生于晚三叠世末期和早白垩世末期,油气保存好,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广阔。上古生界有利勘探地区主要集中在渤海湾盆地的东濮凹陷、临南洼陷、德州凹陷南部及莘县凹陷北部二次生气强度较大的第三系凹陷内。  相似文献   

10.
华北煤成气成藏条件与勘探目标预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从华北上古生界煤层分布。以及煤成气、煤层气分布入手,分别对生、储、盖、圈闭、埋藏史等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合对苏桥-文安气田的解剖,具体分析了该区煤成气富集成藏的控制因素并总结出两大类成藏模式。指出:苏桥-文安、黄骅南部为最有利煤成气勘探区;沁水盆地北部、临清坳陷、东濮凹陷北部和周口坳陷为煤成气较有利勘探区;沁水盆地北部、临清坳陷、东濮凹陷北部和周口坳陷为煤成气较有利勘探区;孔店构造带和乌马营  相似文献   

11.
华北南部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主要包括煤系暗色泥岩、煤岩和炭质泥岩,从原始沉积特征来看,南华北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比北部渤海湾盆地沉积厚度更大。华北南部地区上古生界大致经历了3次埋藏生烃过程:印支早期生烃、燕山中期生烃、喜马拉雅晚期生烃,部分地区如开封坳陷、洛阳-伊川地区、合肥盆地、丘县-冠县凹陷、黄口凹陷、谭庄-沈丘凹陷,在燕山运动期已经达到最高演化程度和最大生烃期,在喜马拉雅期基本不具有生烃潜力。渤海湾盆地中的惠民凹陷、东濮凹陷、东营凹陷、沾化凹陷的晚期生烃潜力较大;车镇凹陷、莘县凹陷北部、鹿邑凹陷、倪丘集凹陷等晚期生烃潜力一般。  相似文献   

12.
周口坳陷石炭—二叠系保存较好,面积较大,油气显示普遍。通过对研究区石炭—二叠系的分布特征、圈闭条件、油气成藏期次、油气聚集类型及其成藏控制因素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深入探讨了石炭—二叠系的油气成藏条件及其富集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古生新储”型是倪丘集地区重要的油气聚集类型;周口坳陷多期构造活动形成了多类型的构造圈闭;下古生界碳酸盐岩顶部风化壳为岩溶地貌圈闭的形成创造了良好条件;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煤系地层为地层-岩性圈闭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印支期和喜马拉雅期是石炭—二叠系最重要的油气生成和运聚期,并存在“自生自储”、“下生上储”和古潜山型3种油气聚集类型;石炭—二叠系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主要有效烃源岩的分布、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圈闭定型期和油气运聚期的有效配置以及古近纪构造格局。研究区石炭—二叠系资源潜力较大,成藏条件有利,富集规律明显,是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是良好的气源岩。该套烃源岩在中—新生代经历了复杂的盆地叠合过程,导致不同地区之间生烃史的差异性。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是上古生界烃源岩所经历的3个生烃阶段。中—新生代盆地的叠合期次、叠合样式和不均衡性控制着上古生界烃源岩在各个生烃阶段的生烃量多少与比例以及生烃中心的迁移,从而控制着上古生界资源潜力及资源分布。该区盆地的不均衡性越到晚期越强,上古生界烃源岩的早期生烃强度较稳定,但在晚期局部地区仍可经历强生烃过程。上古生界经历的盆地叠合期次和上覆地层数越少、中生代埋藏越浅、新生代埋藏越深,其晚期生烃潜力越大。基于"二次生烃"地质模型和生烃史数值模拟,评价了渤海湾盆地中南部各凹陷上古生界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4.
南鄱阳坳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的区域油气勘探与新资料评价表明:南鄱阳坳陷具有“上张下逆”双层结构的叠合盆地构造背景,晚期伸展沉积的陆相白垩系区域盖层造就了二叠系、三叠系海相-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在喜马拉雅期的二次生烃和晚期成藏条件;地处前白垩纪“南北对冲”前缘带的旧夏、二甲村凹陷,二叠系保存状况和白垩系盖层构筑的整体封闭保存条件较好,二叠系龙潭组树皮煤是该区已知的特征性优质煤成油烃源岩;“自生自储型”的龙潭组油气藏是该区其最有勘探前景的油气成藏类型,次为“下生上储型”的白垩系周家店组底部油气藏;而地处“凹中隆”的龙皮构造带则具有浅层油气勘探的现实性,可作为南鄱阳坳陷近期勘探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临清坳陷历经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一个比较典型的叠合盆地.研究表明,该区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是一套较优质烃源岩,其生烃演化主要受盆地的发育史控制,主要经历了早-中三叠世、早白垩世、古近纪和新近纪-第四纪共4期生烃过程,每期生烃均起始干叠合盆地拗陷沉积阶段,终止于构造抬升剥蚀阶段,第1期由于烃源岩演化程度低生烃量可以忽略不计.流体包裹体样品系统分析成果揭示,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分别在早白垩世、古近纪和新近纪-第四纪发生了3期以天然气充注为主的油气成藏过程,第1期、第2期充注的油气几乎全被破坏,以第3期即新近纪-第四纪晚期充注的天然气成藏为主.油气成藏时期的确定为该区"近源下洼,晚期为主"勘探思路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济阳坳陷前第三系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济阳坳陷前第三系发育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上古生界煤系、中生界侏罗系煤系3套烃源岩系。其中,上古生界煤系最好。因此,济阳坳陷前第三系自生自储型油气藏应以勘探天然气为主,层系上以上古生界含气系统为主,兼探中生界含油气系统。孤北古1气藏的地质特征及成藏过程表明,上古生界自生自储天然气藏成藏有赖于深凹区存在较厚的上古生界烃源岩、大型构造背斜圈闭背景和良好的生储盖配置。经有利生烃区分布、储层及盖层条件和圈闭类型等因素评价,济阳凹陷上古生界的7个有利勘探区带分别为沾化凹陷的孤北、孤南、罗家和郭局子、东营凹陷的金家和林樊家以及车镇凹陷的车西;4个较有利区带分别为沾化凹陷的埕东和义南、东营凹陷的南坡和惠民凹陷南坡。  相似文献   

17.
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二叠系砂岩获高产油气流,展示出上古生界良好的勘探前景。针对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储集层系、圈闭条件、充注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了二叠系砂岩凝析气藏的优势成藏条件及其地质意义。研究认为黄骅坳陷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稳定分布,生烃潜力大,热演化程度高,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来源;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发育巨厚的砂岩储层,遭受埋深后依然可保持较高的孔隙度,是油气富集层系;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了多个大型背斜、断鼻构造,提供了有利的成藏空间;乌马营潜山新构造运动时期断层活动趋于停止,晚期油气大规模充注有利于油气藏保存。黄骅坳陷二叠系砂岩凝析气藏的发现,证实了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巨大的生烃潜力,指明了二叠系下石盒子组这一重点勘探层系,将古生界砂岩储层的有效勘探深度拓深至5000m,大大拓展了潜山内幕油气资源的勘探空间。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7个凹陷分布于盆地两大一级构造单元珠二坳陷和珠四坳陷内,两大坳陷共同经历了初始裂陷、持续裂陷、裂后沉降早期、裂后沉降晚期和新构造运动五大构造演化阶段。不同构造演化阶段之间以及同一构造演化阶段之内,两大坳陷的构造特征和沉积充填差异明显,进而导致具有不同的油气地质条件与勘探潜力。珠二坳陷发育湖相泥岩、煤系、陆源海相泥岩3类烃源岩;珠四坳陷发育煤系和陆源海相泥岩两类烃源岩,生烃条件逊于珠二坳陷。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在持续裂陷、裂后沉降早期、裂后沉降晚期3个构造演化阶段主要发育多期三角洲砂体和水道—深水扇砂体,珠二坳陷砂体类型多,分布广,储集能力更好。珠二坳陷与珠四坳陷主要发育裂后沉降期成藏组合与持续裂陷期成藏组合,对比两套成藏组合成藏要素,珠二坳陷勘探潜力优于珠四坳陷。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渤海湾盆地探明数个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供烃的凝析油气藏,展现出可观的勘探潜力。针对研究区烃源岩生烃特征认识不清、勘探方向不明的问题,亟需重新认识煤系烃源岩的供烃能力。为此,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测井、录井、试油等多元数据统计,基于盆地内构造单元沉积充填特征差异分析,运用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建立沉积单元评价模型,开展黄骅凹陷煤系烃源岩不同岩层的空间展布、生烃潜力与生烃特征综合分析,明确了渤海湾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生烃模式,并预测了研究区潜山油气有利聚集带。结果表明:黄骅坳陷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以煤岩为标志层,发育泥岩、炭质泥岩与煤岩3种生烃岩性,其中,泥岩厚度大,连续性强,生烃潜力大;生烃模拟表明,一次生烃以泥岩生油为主,二次生烃以多种烃源岩混合生油生气为主;发育早期沉降型、晚期沉降型与持续沉降型3类生烃模式,持续沉降型与晚期沉降型生烃区对潜山原地油气聚集最为有利。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煤系烃源岩供烃的油气成藏理论研究与勘探部署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地质条件和特点给烃源条件分析提出了新内容和新要求。对于晚期成藏来说,烃源岩的时效性比其原有品质条件更为重要,烃源条件分析和烃源岩评价应该打破"唯指标论"的习俗,立足于烃源岩演化史研究,突出"阶段性"和"时效性"分析,在确定有效烃源岩及其发育区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潜力分析并指导对勘探目标的选择。对于以晚燕山—早喜山期重建的封存体系为主要勘探对象的江汉平原区海相,断陷盆地的叠覆是促成二叠系烃源岩成熟和下古生界烃源岩二次(晚期)生烃的主要原因。初步研究表明,二叠系(碳酸盐岩)烃源岩为主要的有效烃源岩,其次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烃源岩;而主要的供烃区则是江陵凹陷、潜江凹陷等几个晚期断陷深凹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