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针对济阳坳陷面临的高勘探程度阶段继续开展高效勘探、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难题,立足济阳坳陷勘探实践,研究了符合当前地质规律认识与勘探精细程度的成藏-地质评价方法。首先提出"层勘探单元"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断陷盆地同一个构造层或构造亚层中具有相对完整统一的构造体系、沉积体系和油气运聚体系的勘探地质单元;进而建立了"层勘探单元"划分和优选评价方法,将济阳坳陷划分为305个"层勘探单元",实现了地质认识与部署思路的精细化和立体化;开展基于"层勘探单元"的剩余资源精细劈分和勘探目标效益评价,明确了济阳坳陷古近系沙四段上亚段—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古生界潜山、古近系孔店组—沙四段下亚段等4大领域66个高效"层勘探单元"为近中期增储和突破的重要方向,为"十三五"高效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东营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具有代表性的陆相断陷盆地,深部层系勘探程度低,丰深1、丰深斜101等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显示了良好的勘探潜力。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为对象,在烃源岩分析基础上,结合优质储层成因研究,建立油气成藏模式,明确深层勘探潜力方向。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的沙四下亚段及孔店组构成独立的含油气系统,孔二段、沙四下亚段发育的盐湖(咸化)环境烃源岩具有排烃时期早、排烃时间长、效率高、生排烃周期长的特点,为深层油气成藏系统提供了有利的油源条件;咸化湖泊的多类型沉积体经历了酸-碱交替的成岩流体环境,形成了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的优质储层,为深层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深层油气成藏系统的油气藏分布与断陷盆地结构、沉积储层发育和成藏动力系统具有良好的对应性,“自源型”及“他源型”油气成藏模式有序分布;缓坡带红层和滩坝砂岩及陡坡带砂砾岩等不同类型油气藏是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重要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地层油气藏成藏阶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勘探程度的逐步深入,地层油气藏在勘探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而成藏阶段的确定和划分对于地层油气藏成藏机理深入研究和成藏模式总结具有重要意义。在同源情况下,通过对东营凹陷不同区带不同类型油藏原油与烃源区源岩成熟度的对比分析,认为该区地层油气藏油气成熟度高,相对成藏时间晚;而次级构造带不同类型油藏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统计分析表明,地层油气藏成藏时间主要在馆陶组沉积末期—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在综合考虑东营凹陷成藏地质要素历史演化的基础上,探讨并明确了与盆地构造—充填史相对应的地层油气藏成藏阶段模式,将其划分为多幕断陷期成藏准备、坳陷早期成藏高峰和坳陷后期油气保存等3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东营凹陷永安地区地震反演及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营凹陷永安地区的油气勘探主要目的层是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和三段,沉积环境为三角洲相和滨浅湖相,其中砂岩储层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但是,复杂的断裂系统造成的强烈改造增加了井间地层对比和储层预测的难度。针对东营凹陷永安地区目的层的地质情况,在准确层位标定的基础上,通过精细构造解释、构造地质建模、多井约束反演和储层预测等工作,结合钻井资料,建立了储层厚度与反演阻抗之间的关系模型,预测了储层分布范围。根据地震反演预测的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浊积砂体经钻探获得了油气发现,扩大了研究区油气滚动勘探开发的范围,对整个东营北带的油气勘探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胜坨油田两期成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营凹陷胜坨油田的成藏期次和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具有两期成藏的地质条件,例如北部胜坨油田就经历了早期(东营组末期)的油气聚集、破坏和晚期(明化镇组时期)的油气再聚集、调整的过程;胜坨地区各含油层系中原油物性、生标特征及油源对比结果为该两期成藏提供了直接的地球化学证据。认为胜坨油田两期成藏对油气储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油气成藏系统及其划分原则与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成藏系统与含油气系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研究认为,油气成藏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油气运移、聚集地质单元,包括同一运聚系统内相关的有效烃源岩、输导体系和油气藏以及油气藏形成所需要的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油气成藏系统划分的依据是控制油气运移聚集的主要运载层成藏期古流体势的高势面和有效输导体系的展布特征等。成藏系统分析对高勘探区油气资源评价和成藏组合评价具有重要实用价值。油气成藏系统的研究应首先进行成藏系统的划分,再在纵向上分系统进行成藏组合的划分与评价。以东营凹陷博兴洼陷为例,将其划分为5个油气成藏系统,各油气成藏系统又分别划分出下、中、上三套不同的成藏组合;对各成藏系统、不同成藏组合的成藏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各成藏系统的勘探潜力和勘探方向进行了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盆地发育数十个油气生成和运聚相对独立的凹陷,各凹陷油气大规模运聚成藏时期及期次不尽相同。以大量统计资料和烃源岩生烃演化史分析为基础,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渤海湾盆地不同地区主力层系的油气成藏时期及期次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油气成藏期差异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源于古近系的油气主要存在两期成藏,即古近纪末期(早期)和新近纪中期-第四纪(晚期),以晚期成藏为主;从盆地边缘凹陷向渤中凹陷,主成藏期逐渐变晚,由早期成藏为主演变为晚期成藏为主,成藏期具有早期成藏-两期成藏早期为主-两期成藏晚期为主-晚期成藏的演变特征;纵向上,从下部至中部再至浅部含油气层系,油气主成藏期总体具有早期-两期-晚期的变化特征。新生代凹陷沉降史控制了主力烃源岩生烃演化史,进而控制了不同地区油气成藏期的差异,凹陷沉降类型与凹陷主成藏期类型相对应,古近纪末剥蚀厚度与新近纪-第四纪补偿厚度控制了成藏期的主次,补偿厚度越大,晚期成藏特征越明显;主生烃期决定油气主成藏期,来自孔店组、沙河街组一段-东营组三段烃源岩的油气分别以早期、晚期成藏为主,而来自沙四上亚段、沙三段烃源岩的油气多具有两期成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成果表明:江汉盆地下第三系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从勘探层系分析,新沟咀组至沙市组油气资源所占比例大于潜江组目的层,应作为今后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潜江凹陷潜江组勘探程度高,探明储量多,但剩余资源仍较多,应继续作为增储上产的重要勘探领域之一。综合分析成油气地质条件及油气资源潜力,指出江陵凹陷荆沙构造带,潜江凹陷马王庙地区,周返断裂带及沔阳凹陷彭场构造带等油气勘探重点区带;同时指出潜北断裂带、拖谢、老新等地区勘探程度虽高,但仍有相当的剩余资源,应继续坚持老区挖潜;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碳酸盐岩储层油气资源丰富,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辽河盆地黄金带油田投入勘探开发后,基本上以沙一段中、上亚段为主力勘探开发目标,而对浅层的东营组和深层的沙一下亚段及沙三段重视不够,为后期的老区挖潜提供了空间。在重新认识该区油气成藏模式和成藏组合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调整部署研究,在东营组识别出了大量的浅层气层,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在深层则发现了4个潜力断块区,采用油藏建模、储层反演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了合理部署,增强了油气产能,展示了深层潜力。通过对"十五"以前该油田老区挖潜成果的总结,有力地说明了对成熟勘探开发老区"非主力层系"进行再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也暗示了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注重成藏模式、成藏组合等基础石油地质研究、坚持整体认识、深浅兼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油气成藏体系及天然气分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是中国东部油气资源丰度最高的地质单元之一,目前已产出大量原油,但天然气勘探研究相对薄弱。为此,根据地质条件及其变化关系分析,并侧重油气分布地质规律认识,将该坳陷西部凹陷划分为各自特征明显的4个油气成藏体系,分别是北部陡坡带、西部斜坡带、中部断背斜带和南部陡坡带成藏体系。各成藏体系的形成演化及含油气地质特点与西部凹陷的沉降-沉积中心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迁移特点密切相关,有机质的生烃能力、油气的富集程度以及天然气的聚集丰度均受制于这一地质过程。作为多因素地质作用的结果,油气分布具有顺层、近源、受层系控制的成藏及分布模式,天然气分布主要出现在各成藏体系中靠近洼陷中心的地方,环绕鸳鸯沟、清水、盘山等南部洼陷,形成了天然气分布的环圈状特点,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和成藏体系的展布控制了该区天然气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1.
断陷盆地具有典型复式油气聚集特征,同一构造单元上同层系油气藏多藏伴生、成因复杂、认识难度大。传统油藏研究通常以层系或油组为对象,多藏笼统分析,用构造模式认识油藏,造成岩性地层等复杂类型油气藏地质认识存在误区,制约了勘探发现。油藏单元分析方法在理论上突破了经典石油地质理论中圈闭概念的束缚,提出了油藏单元的新概念。以油藏单元为对象开展研究,精细解剖复式油藏,能够准确揭示不同类型油藏的成因机制和富集规律。冀中坳陷大王庄构造带的应用实例表明,油藏单元分析方法使油藏特征和成藏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岩性油藏成因机制和主控因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相构配置、满盆成藏"是岩性油藏基本的成因模式,岩性油藏在盆地内不同部位广泛分布。根据新的成藏认识指导大王庄构造带精细勘探获得重大突破,使一个勘探开发40余年的老油田重新焕发青春。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对准确认识复杂类型油气藏、丰富完善油气聚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探索出了一种成熟探区岩性油藏勘探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断陷盆地具有典型复式油气聚集特征,同一构造单元上同层系油气藏多藏伴生、成因复杂、认识难度大。传统油藏研究通常以层系或油组为对象,多藏笼统分析,用构造模式认识油藏,造成岩性地层等复杂类型油气藏地质认识存在误区,制约了勘探发现。油藏单元分析方法在理论上突破了经典石油地质理论中圈闭概念的束缚,提出了油藏单元的新概念。以油藏单元为对象开展研究,精细解剖复式油藏,能够准确揭示不同类型油藏的成因机制和富集规律。冀中坳陷大王庄构造带的应用实例表明,油藏单元分析方法使油藏特征和成藏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岩性油藏成因机制和主控因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相构配置、满盆成藏"是岩性油藏基本的成因模式,岩性油藏在盆地内不同部位广泛分布。根据新的成藏认识指导大王庄构造带精细勘探获得重大突破,使一个勘探开发40余年的老油田重新焕发青春。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对准确认识复杂类型油气藏、丰富完善油气聚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探索出了一种成熟探区岩性油藏勘探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吐哈探区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的油气勘探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在吐哈、三塘湖、银额等盆地取得了丰硕的勘探成果,实现了吐哈盆地侏罗系煤系油气、二叠系—三叠系超深稠油和三塘湖盆地古生界火山岩系油气、致密油气等领域的重大突破,落实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等富油凹陷,累计提交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当量8.20×108 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过30多年勘探实践,对煤成烃、超深稠油油藏、火山岩油藏、低压油藏、致密油气藏等地质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其油气成藏地质理论、油气藏控藏要素,形成了不同类型油气藏勘探的配套关键技术。吐哈探区各盆地处于低—中勘探程度阶段,剩余勘探潜力大,为保障吐哈油田持续稳产,下一步要精细勘探煤系油气,扩展勘探二叠系和三叠系,加大北部山前带勘探力度;围绕三塘湖盆地,在精细勘探碎屑岩油藏的同时,评价非常规油藏的甜点段和甜点区,着力勘探古生界油气藏;银额盆地的勘探重点仍在天草、查干等凹陷,落实有利勘探区块。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油气成藏定量研究是油气勘探研究的难点。文章基于三维地震、测井以及录井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条件、富集模式和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气主要富集在走滑反转带和断隆带两类构造单元,具有两种不同的成藏模式。其中,走滑反转带新近系的油气运移能力受油源断层的活动强度和古近系区域盖层厚度共同控制;断隆带新近系油气运移的能力受仓储层的输导脊和切仓断裂共同控制。并建立了两类不同成藏模式下表征油气输导能力的定量模型和公式。进一步指出,新近系构造-岩性圈闭在具备供烃条件时,其成藏规模仍受到“断-砂”接触程度的控制。砂体与油源断层的总接触面积越大,其内部油气充满度一般越高。  相似文献   

15.
渤海湾盆地保定凹陷早期以潜山和古近系深层为主力目的层进行勘探,历经近60年未获实质性发现。以一次三维地震采集和二维重新处理的地震资料为基础,整体认识地质结构,取得如下成果:一是古近纪早—中期(孔店组—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断陷活动西强东弱,湖盆浅且小;古近纪晚期(沙河街组一段—东营组沉积期),断陷活动东强西弱,最大湖泛期为广湖盆沉积。二是沙一下亚段咸化湖富有机质藻源岩早期生烃、多期生烃,形成早熟油、低熟油。三是浅层东营组储盖组合好,是主力勘探层系。优选清苑构造带为突破口,构建“双向供烃、断砂输导、浅层富集”油气成藏模式,钻探G77X、BQ1X等预探井,在东营组获高产工业油流,保定凹陷获油气勘探突破,证实太行山前第一排凹陷浅层油气富集,对渤海湾盆地老油区勘探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太阳岛—葵花岛构造带油气成藏模式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阁 《中国石油勘探》2005,10(4):34-37,50
受背斜、断层、沉积旋回和沉积相等因素的控制,太阳岛—葵花岛构造带自下而上发育沙河街组一段,东营组一、二、三段4套含油层系。油气藏的纵向分布具有上、下发育气层,中部发育油气层的规律,即东营组二段中上部以气藏为主,东营组二段下部、三段中上部为油气藏,东营组三段下部发育厚度较大的纯气藏。根据有机质演化史与断裂活动、圈闭形成和油气运移的配置研究,显示研究区曾发生3期成藏,即早期成藏——沙一末期、中期成藏——东营末期、晚期成藏——馆陶组—明化镇期。油气多期成藏和差异运聚决定了研究区在纵向上不同层系和平面上不同区带都有较大的勘探潜力,经研究共确定了太阳岛构造、葵花岛构造、葵东断鼻、葵北断鼻等多个有利圈闭。  相似文献   

17.
东濮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分布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结合东濮凹陷地质特点,探讨研究了东濮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东濮凹陷油气源岩发育,泥岩裂缝发育,泥岩裂缝油气成藏有着较好的成藏条件,是一种新的油气藏类型,有着良好的勘探前景,同时对泥岩裂缝油气藏在东濮凹陷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指出高压区及超高压区,盐岩分布区,构造转换带是寻找这类油气藏的有利地区。层系上,沙三^2-4是勘探这类油气藏的有利层系,一些稳定的泥,页岩标志层也是寻找这类油气藏的有利层段。  相似文献   

18.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是典型的勘探程度非常高的含油气坳陷,其油气勘探潜力及有利的勘探区域是油气勘探决策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酒西坳陷原油类型与油源的精细对比,厘定了不同类型原油分布的层系与区域,总结归纳了原油分布规律,探讨了油气运移与聚集成藏的控制因素,重新评估了油气资源潜力并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酒西坳陷青南次凹中部地区存在低成熟、中等成熟和高成熟3类原油。低成熟原油仅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上段和中沟组,中等成熟原油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中段及以上地层,高成熟原油主要分布在深层下沟组下段与赤金堡组。青西凹陷南部的窟窿山构造带和北部的柳北构造带仅分布高成熟原油;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构造带和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带的古近系中仅分布中等成熟原油。青南次凹内部的油气以近源运移成藏为主,不同层段有效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层位。窟窿山断裂和121断裂是控制凹陷内油气运移成藏的关键断裂,鸭509断裂是控制油气由青西凹陷向南部凸起运移的关键断裂。新近纪以来祁连山向北推覆挤压形成的背斜构造带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圈闭,青西凹陷不均衡沉降与抬升为油气由西向东高效运移创造了有利条件。酒西坳陷仍然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基础与勘探潜力。青南次凹中部的深层、南部窟窿山构造带东段和北部柳北构造带的中层-深层是寻找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西及其以南地区是寻找中等成熟和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南-庙南地区和鸭儿峡-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地区的古近系是寻找中等成熟原油的有利区;石北次凹中部-北部的深层是寻找赤金堡组自生自储成熟原油油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9.
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成藏指数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是成藏动力 (即剩余围岩压力 )与成藏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只有在前者大于后者的条件被满足时才可能成藏。根据对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的分析和大量测试数据统计结果 ,将压汞实验中进汞 50 %时所对应的排驱压力定义为等效排烃压力 ,用于定量评价油气初次运移进入岩性圈闭的阻力大小。等效排烃压力的大小主要与储集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 ,根据东营凹陷 12 82块压汞测试样品的统计结果 ,得出根据孔隙度、渗透率计算等效排烃压力的相关公式。成藏指数是成藏动力与成藏阻力之比的无因次量 ,其值越大越利于砂体形成岩性油气藏 ,越小越不利于成藏。给出应用等效排烃压力和成藏指数评价东营凹陷牛庄地区两个沙三中亚段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的实例。钻探结果证实 ,等效排烃压力和成藏指数是定量评价砂岩透镜体成藏条件的有效参数 ,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图 2表 1参 6(王孝陵摘 )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油气藏资源评价的规模序列法原理。采用规模序列法,分层系、分油藏类型预测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已开发油气聚集带(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资源量以及剩余资源量。与以往资源评价相比,从评价石油资源量向评价高成熟区带剩余可探明储量以及预测剩余资源量的层系、类型方向发展,可以更好地指导勘探。通过对已开发油气聚集带最终探明储量的预测,结合其资源量的评价结果,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资源转换率,用以预测相类似的构造单元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