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水泥企业需要采取减排措施,制定碳中和计划。水泥企业的碳中和路径应从降低碳排放总量、制定监测并精确核算、减排技术应用等方面着手,以期在组织层次上清除生产碳排放从而达到零排放。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齐头并进?近期召开的"碳中和科技创新路径选择"科学会议上,相关领域专家认为,科技是保障同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专家们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充分发挥好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作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要突破储能、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论坛寄语     
正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去年的气候峰会上重申了我国"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即成为我国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日趋严苛的政策环境、一再提升的排放标准、不断拓宽的治理范围,这不仅是水泥企业的责任,相关水泥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装备企业,都要变"环保压力"为"绿色动力",积极行动起来,集聚智慧、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才能在转型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全球碳排放概况、全球水泥工业碳排放形势、我国水泥工业碳排放形势及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政策入手,结合欧洲2030年碳减排路线图和2050年碳中和路线图,详细介绍了水泥CO2排放核算方法、水泥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影响因素、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途径及国内外CCUS案例。建议碳中和参考欧洲5C边界方案;预估我国水泥行业碳达峰应该在“十四五”期间到来,熟料峰值大约在16.5亿t左右;并且提出了碳中和三步走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一、"双碳"战略 1."双碳"目标 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且多次向全世界承诺.国家已经将碳达峰、碳中和列为今后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如何实现"双碳"目标,成为业内外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的议题.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9年已经...  相似文献   

6.
一、双碳目标|协会发布《水泥行业碳排放与碳达峰路径》蓝皮书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能源、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交通、建筑等行业和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节能降碳为导向,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相似文献   

7.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我国明确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并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8.
正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碳中和"到底指什么呢?这一词汇最早由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提出。具体来讲,  相似文献   

9.
论坛寄语     
金牛钵满辞旧岁,猛虎必有虎头金。祝福水泥行业虎年威风满贯!2021年水泥行业的环境工程,群策群力克服了疫情影响等多种不利因素,在排放治理技术和环境形象改观上又取得了长足进步;2022年作为威风凛凛的虎年,水泥行业在环境治理上更要发挥猛虎精神,为国家的碳中和与总量减排继续贡献!在去年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之后,水泥行业给予了积极响应,已形成了多条减排、捕集、封存的"碳汇"路径。  相似文献   

10.
曾宪成  李双 《腐植酸》2022,(1):11-17,55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农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通过腐植酸低碳肥料促进化肥碳达峰是关键.本文从腐植酸低碳肥料特点、腐植酸低碳肥料与碳达峰、腐植酸低碳肥料碳交易市场前景等3个方面作了阐述,着重介绍了腐植酸低碳肥料的"加减法...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陈立泉表示,能源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们一定要大力发展储能产业,加速推动"动力中国"建设,这非常重要。陈立泉认为,对于先进动力和储能电池产业来说,必须抢抓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以及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的机遇,着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磷化工产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随着“十二五”规划能耗降低20%、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7%的要求的提出,为我国磷化工产业发展趋势的调整指明了方向。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以及碳交易的概念,并对当前磷化工发展中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背景下,提出磷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具体策略,以实现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一、前言为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村,许多负责任的国家都制定了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规划,宣布了相应的庄严承诺:欧盟在上世纪90年代已达到碳峰值(45亿吨/a),2019年已承诺2050年将实现碳中和;美国2007年达到碳峰值(59亿吨/a);我国最近宣布,将在2030年前达到碳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19年欧洲水泥协会Cembureau已宣布,  相似文献   

14.
《腐植酸》2021,(3)
正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当前,全球疫情反复,粮食安全和粮食危机已成为国际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而碳达峰、碳中和又成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已经形成高度共识,而我国能源体系高度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生产和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都很大,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任务极其艰巨。腐植酸作为土壤的"储碳器"、化肥的"增效剂",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要求,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因此,无论是地方还是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制定全局的、长远的行动方案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6.
当前原材料价格上涨,全球货运成本高企,成为横亘在制造业面前的难题。全球供应链遭遇严峻挑战,出现局部断裂。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成为重要一环。在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引领下,各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都进入了全面加速时代。  相似文献   

17.
“碳中和”这一概念最近彻底火了!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碳中和”到底指什么呢?这一词汇最早由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提出。具体来讲,“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等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而中国也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18.
《腐植酸》2021,(3)
按照国标定义的腐植酸,分析阐述了腐植酸从原料到主要产品涵盖的"碳预算""碳达峰"和"碳中和"。在"碳预算"中着重褐煤提取腐植酸后的热解利用和水泥复合替代材料的利用;在"碳达峰"中分析了腐植酸电池等新能源材料对减少CO_2排放的影响;在"碳中和"中,着重腐植酸产品对城市绿化、废弃矿山的大面积修复作用。结合遥感、人工智能,从下而上,助力国家、行业,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既是我国履行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历史担当,也是我国进一步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新征程的重要标志和最新举措。建筑材料行业是我国碳排放较大的行业之一,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全力推进碳减排工作,提前实现碳达峰,为国家总体实现碳达峰预定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做出积极贡献,是建筑材料行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为全面提升建筑材料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建筑材料行业碳减排工作,促进建筑材料行业提前实现碳达峰,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特向全行业发出以下倡议。  相似文献   

20.
黄现统  王真  杨贵莹  王闯 《清洗世界》2023,(10):101-103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到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任重而道远。通过碳中和在环保产业中应用,我国应从绿色环保产业的角度设立碳中和的关键时间节点,促进环保技术革新,推进资源优化和能源转化,采取有效减排措施降幅高碳排放强度,以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