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东 《水泥》2020,(7):32
我公司2?500 t/d熟料生产线于2004年12月投产,2009年新建配套4.5 MW余热发电,每年发电量约2?200万kWh;技改后水泥窑产量提升至3?000 t/d,年运行时间为270 d,熟料单位热耗是3?334 kJ/kg。  相似文献   

2.
谢文虎 《水泥》2017,(7):70
<正>1存在的问题我公司2 500 t/d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一组4.5 MW汽轮发电机组于2011年2月投产运行,SP锅炉额定蒸发量为21.5 t/h,AQC锅炉额定蒸发量为5.5 t/h。余热发电系统这几年运行随热工变化波动较大,且公司管理经验不足,余热发电效率一直不高。通过到兄弟单位考察学习,我们片面地认为由  相似文献   

3.
张雅军  王维 《水泥》2010,(2):40-40
<正>我公司于2004年建成一条2500t/d生产线,运行一直良好,2008年配套了4.5MW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2009年1月8日并网一次发电成功。在余热发电冲管及发电过程中,生产线也出现过一些变化,为  相似文献   

4.
教传艳  吴敬 《水泥工程》2015,28(5):19-19
<正>1概述某水泥公司一条5 000 t/d熟料生产线,配套余热发电系统,装机容量9 MW。于2011年投入使用,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余热发电系统投入使用后,窑系统工况不能满足余热发电对高品质稳定热焓量烟气的需求,单位熟料发电量较低,年平均为34 k Wh/t左右。为此该公司于2013年应用废热气循环利用技术,将篦冷机排出的90~100℃余热废热气进行回  相似文献   

5.
<正>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某水泥公司5 000 t/d熟料生产线配套9MW余热发电系统,熟料产量为5 750 t/d,熟料产量较为稳定但吨熟料发电量长期在25~27 kWh/t波动,相较同行业32~37 kWh/t的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平均小时发电量为6 406 kWh。为查找原因,我们对余热发电系统做了一次详细的热工标定,并通过改造解决了该公司余热发电量较低的问题。1余热发电系统存在的问题1.1 AQC入口温度超限运行  相似文献   

6.
苏州硫酸厂8×10~4tH_2 SO_4/a系统余热发电装置,采用中压硫酸余热锅炉,抽汽冷凝式汽轮发电机组,进行酸—热—电联产运行。1988年2月一次试车成功,正式并网发电,安全运行三年多,取得了良好的经验效益(①保障了该厂各产品的正常生产;②企业万元产值能耗自投产前的3.43t标煤/万元下降到1.52t标煤/万元)。文章时系统的主要设备、余热发电流程等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7.
余热发电对水泥生产线的影响及协调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超  马海倩  高红旗 《水泥》2010,(2):38-39
<正>我公司首条5000t/d生产线于2005年4月建成投产,2007年6月18日开工建设的9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于2008年6月15日开始试运行。现就其运行期间余热发电系统对水泥生产线的影响及协调措施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8.
利用硫铁矿焙烧过程的余热产中压蒸汽发电,国内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厂在总结兄弟厂经验的基础上,于1987年1月在80kt/a硫酸生产系统中自行设计,安装了一台10t/h中压余热锅炉,配1500kW汽轮发电机组。1989年2月锅炉与80kt/a硫酸同步开车,1989年4月汽轮发电机组并网发电,现已安全运行两年半时间。1990年,在硫酸限产,时有涨库停车的情况下,仍发电720万kW·h,抽汽1万多吨。在外线停电时,硫酸自保发电30余次,计123h。  相似文献   

9.
张天义 《水泥》2012,(2):50-53
我公司有1 000t/d和2 500t/d生产线各1条,并配套余热发电系统。两条生产线窑尾均采用电除尘器,1 000t/d生产线已投入运行近6年,2 500t/d生产线运行1年,两台电除尘器在余热发电投运后由于烟  相似文献   

10.
1 概述 我厂硫酸二系统设计能力80kt/a,配套1500kW余热发电机组,1988年2月并网发电至年底,安全运行10个月,共发电861.7万kW·h,抽低压蒸汽12370t,合计折标煤4681t,减少支出196.02万元,并当年还清了贷款。现每千瓦小时电耗汽量5.43kg,余热发电两年共获利440余力万元,已收回投资的90%,而且本厂每年少支付议价电费70余万元,截至1990年12月底,34个月的累计发电量2970万kW·h,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