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安徽建筑》2019,(5):9-11
针对目前高校植物园建设的形式和功能单一,未能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的状况。设计以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增加绿色体验、发挥科研与科普共同作用为设计主旨,对天津农学院西校区植物标本园设计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建成集物种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休憩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绿化园地,为今后的高校植物园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随着北京、广州两地国家植物园相继挂牌,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地方性植物园如何把握这一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崭新课题。以杭州植物园为例,阐述其发展现状和良好基础,并结合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背景,从发展使命、迁地保护、科学研究、园艺展示、科普教育5个维度阐述杭州植物园的未来发展思路,以期为其他地方性植物园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分析】杭州植物园发展历史悠久、区位优势独特,专类园特色明显,科研基础良好,文化底蕴深厚,科普工作扎实,未来应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强化迁地保护,深入科学研究,突出园林展示,加强科普教育,努力实现新历史时期的跨越式发展。【结论】地方性植物园应紧紧把握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良好机遇,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地域性植物资源收集保存,讲好地方植物文化故事,强化地方植物科普教育,努力成为国家植物园体系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以墨尔本皇家植物园,克蓝本皇家植物园为例,通过对以上三个植物园的现场踏查,对植物园的建设和更新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植物园可以在相地选址的环节达到变废为宝的效果,规划设计中应突出趣味性景观的主题园;建设实施中应进行合理的更新改造以适应社会发展:从而使得植物园成为人们亲近自然进而认识风景园林专业的窗口。  相似文献   

4.
从世界植物园发展的历史、上海地区的植物园发展及城市需求出发,对辰山植物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辰山植物园将成为集科研、教育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在辰山植物园建园理念的指导下,借鉴国际高水平植物园的发展动态,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及华东地区发展需求,加强华东区系植物保育、开发和利用研究,提高园林景观建设,满足上海及周边地区公众的娱乐需求,增强科普设施和科普能力建设,以多样的科普教育来感染和教育公众。  相似文献   

5.
张进龙 《福建建材》2013,(11):30-32
植物园建设,除具有园林外貌和科学内涵特征之外,也肩负着植物科普、文化传递的责任。科普展馆作为植物园科普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植物园的科普教育的内容不局限于仅在植物方面,赋予植物园科普更深更广的认知空间。本文以厦门植物园科普馆为例,探讨如何建设植物园寓教于乐,又以乐促教相辅相成的科普展馆的空间设计,由植物园植物展示的有效性,从另一个角度展现空间设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植物园的公众活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植物园的需求不断变化,植物园从最初的药用植物园发展成为集科教、文化、娱乐、经济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选取14个美国知名植物园作为研究对象,对植物园内公众活动进行归纳整理,将其分为教育类、体验类、艺术类和租赁类四大类,并对每一类活动的内容、与植物园环境的关系、对植物园概念的扩展、和公众的互动、活动收费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全方位的科普教育、近自然的活动体验、多领域的艺术交流、多渠道的资金来源是美国植物园公众活动的主要特点,这对中国的植物园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田旗  黄卫昌  胡永红 《园林》2010,(6):76-79
收集原理 辰山植物园是一个集植物收集、景观展示、科学研究与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植物收集是一项重要内容。活植物收集水平是决定辰山植物园建设与发展水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植物园的开放与发展,如何更新提升园区景观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公园发展面临的主要议题。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特殊水生园的更新改造为例,从改造背景、改造原则和目标、改造措施等方面阐述了特殊水生园的发展瓶颈、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为城市公园水生园的营建、调整和改造提供借鉴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张媛  王沛永 《中国园林》2012,28(6):60-64
植物园是进行科学普及和环境教育的基地,寓教于乐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以芝加哥植物园为例,从植物资源、主题园建设、解说牌、说明图册的设计、网站的建立和开展的主题活动几个方面,介绍了植物园将教育融入游憩休闲的思想以及细致、全面的工作。指出植物园开展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有计划的工作和任务,我们应借鉴芝加哥植物园的经验,更好发挥植物园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张雪  黄卫昌 《园林》2004,(10):6-7
密苏里植物园1859年建成开放,是美国最古老的植物园之一。它也被称为萧园(Saw‘s Garden),以纪念它的创建人Henry Shaw,受他家乡英格兰当地花园和植物学家George Engelrnann博士的启发,Henry Shaw一开始就有意把密苏里植物园规划建设成一个融教育.科研和园艺展示为一体的植物园。因其重要的历史价值,1976年密苏里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植物园的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胡永红 《中国园林》2005,21(10):12-18
进入新世纪,植物园在发展战略、功能和发展方向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从而取得新成果.主要通过对邱园等植物园的发展进行阐述,探讨新世纪植物园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2.
张立  刘骏 《室内设计》2012,93(5):49-52
高校植物园是我国植物园建设实践中分类较为特殊、研究相对薄弱的环节,在近年的发展中,高校植物园逐渐呈现出从单一功能到多样化功能并重的建设趋势。本文通过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植物园的规划实践,在深入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采取“两园合一”的建设模式,呼应“湖光山色;四时景”的规划理念,继而提出此次规划的对策,以满足校园功能与植物园功能的双重需求,并通过实践论证这一建设模式的创造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国家植物园相关规划方法的研究在中国尚属空白。以位于首都的国家植物园为例,探索可行的规划方法,为后续国家植物园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对照国家代表性,识别国家植物园的主要任务。其次,对照行业引领性,分析植物园现状差距,提出国家植物园的发展目标和分项建设措施。针对由现状综合性植物园升级建设的国家植物园,采取有机更新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弘扬中国植物文化,打造中国特色的国家植物园。【结果】从3个方面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国家植物园规划策略。1)实现国家植物园核心功能,包括打造3个植物收集展示区的28个特色专类园,满足植物迁地保护和展示功能;建设四大重点项目和两大科研设施,保障植物科学研究功能;形成“一馆、八室、一廊、多点”的科普设施布局,策划8类科普活动,满足植物科学传播功能;构建智慧植物园系统,为国家植物园形成国际综合交流分享合作平台提供保障。2)在充分尊重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家植物园南北园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功能设置3个方面的优化调整,实现两园整体统一。3)借助国家植物园位于三山五园地区的优势,深入挖掘自身文化禀赋和中国传统植物文化内涵,形成8条叙事脉络和6项文化策略,将中国植物知识和园林文化融合展示。【结论】国家植物园应综合实力突出,兼具艺术的外貌和科学的内涵。国家植物园还应考虑和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关系,重点承担所在区域植物的收集和保护责任。在现状综合植物园升级到国家植物园建设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尊重原有建设基础,做到科学发展。同时,中国国家植物园应具有鲜明的中国植物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两"园"合一学用并举--浙江林学院植物园规划设计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寓植物园于校园”的做法在中外都十分流行,但其中大多数高校的植物园都只是校园总体的一部分,属“园中园”或“园外园”性质,并以“学”为主.浙江林学院植物园“两‘园'合一,学用并举”,即校园和植物园在空间上重叠;植物园不仅要有教学功能,也应为整个校园的生态环境改善、休读场所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师生人心凝聚而发挥重要作用,既丰富了高校植物园的内涵,也为缓解高校植物园用地局促、经费紧张和人才缺乏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胡永红 《风景园林》2023,30(2):40-45
【意义】在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升日益重要。植物园可为提升城市植物多样性提供科技支持,为国家植物园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分析】分析目前城市植物多样性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植物园对提升城市植物多样性发挥的作用。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展示辰山植物园十几年来在植物资源收集、筛选与应用示范,特殊生境绿化技术,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解析植物园提升城市植物多样性的策略。【展望】植物园可在新品种培育、物种驯化、植物群落构建、生态系统完善4个层面上支持城市植物多样性提升。现阶段,国家植物园应将城市植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作为重要发展方向,更好地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6.
尹豪  邢雨 《风景园林》2016,(9):44-51
位于英国康沃尔地区的伊甸项目,建设模式不同于传统植物园。建设重点不是仅以植物收集展示为中心,而是以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为主导。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植物园的建设基址选定在废弃矿坑,建造技术和材料恪守生态的理念,建筑、雕塑艺术等紧紧围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伊甸项目以经济植物学和民族植物学为理论支撑,规划与建设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专类园主要收集展示各种专门经济用途的植物和地域特色的植被类型。借助丰富的娱乐活动和多层次的科普教育,保持了项目持久的吸引力。以生态环保为中心、以大众服务为导向、以社会价值为追求的建设理念,对当前植物园的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个永续发展的热带风情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植物园位于新加坡的核心区,经过150年的建设,成为现今集历史、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热带风情植物园,亦是一块伴随新加坡人成长的永恒的伊甸园.通过对新加坡植物园的历史发展、规划布局变化、功能定位及其未来发展的分析,旨在探讨植物园在保持现有风貌的基础上,永续发展的过程,为我国的植物园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南京中山植物园历史悠久,拥有面积187万平方米。该植物园系科学研究机构。因而园地建设以服务于科学研究为主,科普教育和游览为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加之游览事业日趋兴旺,来园参观的中外来宾络绎不绝。面临这种形势,植物园的园地建设如何更好地面向科普教育和游览,就提到日程上了。中山植物园的分区主要从植物分类、植物地理区系、植物用途等方面加以布置的,在景观上有花少树多,缺少科普和游览相结合的观赏植物。蔷薇科植物种类丰富,大多数植物具有色彩艳丽并具芳香的花朵;有直立型也有藤蔓型,宜于造景;其中蔷薇属中的月季为世界名花,且色、香、姿兼优,花期长,生长强健,用之造园易见成效。因此,在以上指导思想下,进行了蔷薇园的设计。蔷薇园始建于1982年,1985年竣工。  相似文献   

19.
《风景园林》2022,(S1):82-85
苏州拥有甲天下的古典园林,但是缺少专业性植物园的这一现状却与城市的发展情况不符.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园、苏州市植物园的建设,恰巧弥补了这一缺憾,同时也为苏州城中、城西片区注入新的绿色活力.从城市发展、特色营造的视角统筹规划,使植物园的建设地域特色更鲜明、内涵更丰富、布局更合理、功能更科学.  相似文献   

20.
公众参与是现代城市公园规划建设的一项重要议题。新西兰植物园建设管理成果显著,产生了良好的社会价值,对城市公共生活和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得益于新西兰围绕“植物园之友”展开的全面、系统的公众参与机制。以新西兰奥克兰植物园为例,阐述其依据公众调查信息完善规划与建设的措施与做法,剖析“植物园之友”制度下植物园公众参与的管理体系、公众活动组织和运营养护的方法,总结公众参与下新西兰植物园的建设经验。针对中国植物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从提高公众参与度、培育社区合作组织、构建公众参与体系三方面探讨了中国植物园如何建立广泛、有效的公共参与机制,实现植物园的多元化服务效益和文化潜能,推进我国公园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