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8月,中国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3亿,Internet宽带用户数也超过了2000万。此外,在长途电话业务中,使用IP业务的比例已经超过半数,用户对数据业务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由此可见,随着Internet业务、多媒体业务的迅速发展,以及移动电话用户的迅猛增长,人们确信,在未来通信中“宽带”和“无线”将扮演重要角色,通信市场正在呈现出话音业务移动化、数据业务宽带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北京通信是北京地区提供除移动和寻呼业务外的全业务运营商,拥有丰富的局房、管道、光缆和接入线资源,以及悠久的品牌和巨大的用户群体,具有提供宽带业务的天然优势。随着业务和用户对带宽需求的不断增长,宽带接入业务的普遍提供、核心网络的宽带化以及宽带应用平台的建设,成为北京通信当前非常重要的发展任务。  相似文献   

3.
韩群 《通信世界》2007,(47A):16-17
在各大运营商纷纷提出向全业务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之际,中国铁通董事长赵吉斌表示,中国铁通将充分发挥全国“一张网”和新兴运营商的后发优势,依托铁路突出专业化,盘活资源做优区域化,重在特色实现差异化,建设和谐、效益、活力铁通,争取用3~5年的时间,努力把自身打造成“专业化信息通信运营商”。在这种精神指导下,中国铁通开始了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转型之路。在传统铁路通信业务凯歌高奏的同时,“商务新动力”和宽带业务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宽带业务累计收入达到11.5亿元(截至2007年上半年),而“商务新动力”全年预计收入到达2亿元,占中国铁通增值业务总体收入的比例接近50%,成为了中国铁通加速转型的强劲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李朝举 《数据通信》1999,(3):33-37,49
分组化、宽带化、支持各种应用要求的统一网络是通信发展的共同目标。本文综述千兆比以太网,千兆比路由器网和ATM网三种宽带网络技术,侧重介绍了基于多协议接口宽带分组交换技术的多业务宽带交换网。  相似文献   

5.
中国交通通信中心11月28日在上海正式宣布开通海事卫星海上宽带业务。该业务首次实现船舶通信的IP化,将在全球范围内满足人们在船舶上进行高速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的需求,上网最高速率可达432kb/s。中国交通通信中心主任杨洪义表示,此举标志着海事卫星移动宽带业务正式服务海上市场,海上通信从此进入宽带数据业务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1、概述 随着通信技术和新业务的部署,市场与技术的相互作用,未来通信领域一些新的特点逐渐显现出来。一方面,传统宽带固定接入用户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在家庭和办公室等固定环境内使用宽带业务,希望使用宽带接入移动服务;另一方面,传统的移动用户也不满足于简单的语音、短信和低速数据业务,希望能使用更高数据速率的业务。用户需求的变化使固定宽带接入服务和移动服务在技术和业务上呈现融合的趋势,宽带移动化和移动宽带化逐渐成为两个领域技术发展的趋势,并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7.
潘保青 《电子技术》1998,25(6):44-45
被叫集中付费业务上海市电话局(上海200021)潘保青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通信提出了更广泛的要求,为了适应市场,满足用户需求,传统的电信业也正向着智能化、综合化、宽带化和个人化方向发展。800业务即被叫集中付费业务,就是在自动电话交...  相似文献   

8.
WIMAX技术标准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 随着通信技术和新业务的部署,市场与技术的相互作用,未来通信领域一些新的特点逐渐显现出来。一方面。传统宽带固定接入用户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在家庭和办公室等固定环境内使用宽带业务。希望使用宽带接入移动服务;另一方面,传统的移动用户也不满足于简单的语音、短信和低速数据业务,希望能使用更高数据速率的业务。用户需求的变化使固定宽带接入服务和移动服务在技术和业务上呈现融合的趋势。宽带移动化和移动宽带化逐渐成为两个领域技术发展的趋势。并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9.
在用户和业务具有越来越高的带宽需求的今天,积极地建设宽带应用平台、实现核心网络的宽带化以及普遍提供宽带接入业务变成了我国通信宽带事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在不断发展宽带接入业务的同时,我国还应对网络系统的建设进行不断强化,从而确保通信宽带接入业务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为此,本文对通信宽带接入业务的重要作用和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对促进通信宽带接入业务发展的相关对策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0.
企业平台     
《卫星与网络》2007,(12):14-16
中国交通通信中心正式开通海事卫星海上宽带业务11月28日,中国交通通信中心在上海宣布正式开通海事卫星海上宽带业务。该业务首次实现船舶通信的IP化,将满足人们在船舶上进行高速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的需求,上网最高速率可达432kbit/s。海上宽带业务的英文全称是Fleet Broadband,简称FB,是海事卫星第四代卫星移动宽带业务应用于海上的名  相似文献   

11.
Virgin Media公司是英国领先的娱乐和通信业务提供商,是英国第一家能够同时提供包括电视、宽带、固定电话以及移动电话业务的“四重服务”的运营商。Virgin Media的业务做得有声有色,其中,家庭宽带和pay—as—you—go移动业务在英国处于领先地位,在付费电视和固定电话业务方面,该公司都是英国第二大运营商。  相似文献   

12.
《通信世界》2003,(19):45-45
一、视频业务的发展趋势 1视频业务宽带化 在我国视频业务发展的初期,由于宽带接入网络不是很普遍,基于传统的ISDN线路、符合H320协议的视频系统占主要比例。最近,随着宽带网的流行和普及,视频业务的承载网络逐步从ISDN转移到宽带网络上,支持H323协议的IP视讯产品自2000年开始,在整体视频通信设备市场中占有的比例急剧上升。而基于下一代网络NGN软交换技术、SIP协议的宽带视频产品自2003年开始出现(例如,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宽带视频通”),使宽带视频通信技术实现进一步飞跃,提供了不仅在固定宽带网上,也可在移动网上应用的多媒体视频业务。宽带视频技术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人们安全、真实交流的需要,而且帮助中国通信业进人真正的多媒体时代。预计在2003年,基于宽带技术的视讯设备(包括H323和SIP)的销售额会超过传统的ISDNH320视频设备。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速度很快,网络业务应用IP化、网络基础设施宽带化、网络功能结构简单化、三网融合的一体化,光缆通信将成为未来通信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张凯 《现代电子技术》2014,(19):37-40,44
随着国内通信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内各通信运营商逐渐从单一业务转向多种业务,通信网络也朝着宽带化、多媒体化、IP化、接入多样化等方向发展.主要介绍移动网络针对通信市场的深入开发所提出的业务承载及网络接入技术,以提升移动网络覆盖面和业务承载能力,实现提高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宽带通信业务是发展中的通信业务.在宽带业务数据中包含音频、视频、数据等信息.为了要使宽带业务产生良好的效果.宽带业务都需要良好的设备条件和工作环境.例如:宽大的显示屏幕.优良的音响条件.舒适的工作条件.良好的阅读和操作环境等。要能满足这些要求.使用宽带业务用户的工作状态一般是操作时候用户是不运动的.在运动的时候是不做操作的.简言之.宽带通信业务比较适应于静态的条件下工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通信网络结构的演进,“宽带中国”战略达成普遍共识。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宽带网络升级建设正紧锣密鼓地展开。基于宽带业务竞争正向接入网业务发展,本论文针对于通信宽带接入业务的发展以及宽带网络建设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天津网通以宽带通信技术为切入点,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宽带接入、丰富多彩的宽带应用、差异化的宽带产品以及高速率、大容量、广覆盖的宽带网络,把宽带业务发展成为天津网通的亮点业务,全力打造“数字天津”、“数字奥运”。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线电视》2014,(6):742-742
2014年的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新疆将深入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启动实施两化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和“宽带新疆”行动。 从新疆移动了解到,2014年年初,新疆移动与新疆广电传输公司签署业务合作协议。本次业务合作主要涉及以宽带业务为核心的全业务合作,包括业务受理渠道、信息化应用等合作内容,助推“宽带新疆”。  相似文献   

19.
随着宽带移动化、移动宽带化时代的到来,未来通信网络的发展呈现出业务种类综合化、网络带宽需求更大化、固网和移动网的界限模糊化等特点。业务需求的提高迫使通信网络必须进行改进及升级,从而对网络管理及运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通信网络管理被简单地理解为技术维护工作,NGN时代的网络管理应该是指通信网络从规划到建设、从建设到维护优化的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全部管理工作,也包含技术的引入、业务在网络上的实现、人才的培养、工作的协调等等。网络运行服务保障和自身运维效率的提高对宽带移动通信网的管理工作具有潜在的提升作用。各移动电信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光通信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各种光网络新技术不断涌现,不断成熟,为各种通信业务提供更好的承载平台。光网络仍然充满着活力,将更深层次延续大容量、高速率、分组化、智能化、宽带化的通信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