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文章首先介绍了一种根据日常运营和网优过程中积累的话务数据生成无线网络的动态负荷能力模型的方法,然后叙述了根据该模型对现网各小区的载频数进行最佳调整的方法和某省会城市的调整实例,使得运营商的载频资源合理利用,在提高最终用户满意度的前提下给无线运营商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介绍了一种根据日常运营和网优过程中积累的话务数据生成无线网络的动态负荷能力模型的方法,然后叙述了根据该模型对现网各小区的载频数进行最佳调整的方法和某省会城市的调整实例,使得运营商的载频资源合理利用,在提高最终用户满意度的前提下给无线运营商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根据运营商实际调研情况,收集并整理了移动运营商基于现有光缆资源,发展宽带接入和专线接入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结合运营商当前资源和远期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光缆网满足当前建设和远期需求的建设原则,进而通过思考并总结归类出解决问题的模型,结合实例提出光缆网优化和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4.
数据挖掘在移动通信业大客户离网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客户是各移动运营商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竞争的焦点。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降低大客户离网率,是摆在各运营商面前的战略性任务。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遵循数据挖掘标准流程CRISP-DM。从商业理解、数据理解、数据准备、建立模型、模型评估和结果部署等6个阶段,详细介绍了移动通信企业中大客户离网预测模型的建立过程和方法。同时对预测结果从技术和业务上进行深入分析,以辅助运营商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挽留。  相似文献   

5.
杨利梅 《通信世界》2002,(24):54-55
为了解决网管标准的统一问题,ITU制定了TMN标准体系,该体系提出了电信网管的技术模型和具体的运行模型,使得面向不同厂商的设备提供统一的网络管理成为了可能。TMN的分层结构自下而上分别为网元层,网元管理层,网络管理层,业务管理层和事务管理层。在五层管理系统中,电信设备开发商更关心前三层的管理活动,其中网元和网元管理与硬件设备紧密相关,所以必须由电信设备厂商完成,网络管理一般也需要电信设备厂商提供,但是因为当前制定了标准接口,所以也可以由非设备商来开发,例如有的网络管理软件就是由电信运营商自行开发的。后两层的事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因为关系到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形象和水平,所以电信运营商更为关心。  相似文献   

6.
光进铜退打造新一代FTTx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旺 《通信世界》2008,(34):I0017-I0017
在实施光进铜退的过程中.运营商调整光缆网和铜缆网关系,使得光纤越来越接近用户,铜缆距离越来越短。同盹运营商还要考虑现有网络资源,发挥DSLAM、MSAN/MSAG、PON技术的优势,对现有用户价值做出判断,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演进,最终实现FTTH/O。  相似文献   

7.
李志宇 《通信世界》2009,(36):27-27
对每个运营商而言,网络转型的路径都会有所不同,各运营商要根据其战略目标和现网状况选泽不同的网络转型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移动WLAN网用户接入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劼  文凯  袁泉 《移动通信》2003,27(1):118-120
本文针对中国移动现有网络的特点,对中国移动WLAN网的用户接入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WLAN用户接入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作适当的调整,可适用于国内的其它电信运营商的WLAN网建设。  相似文献   

9.
南京移动客户流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户是移动通信运营商激烈竞争的焦点,而如何有效地控制客户流失,降低离网率、改变用户数负增长已成为各运营商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以上问题,根据数据挖掘原理,着重从业务理解、数据准备、建立模型、模型评估和应用等环节,对南京移动抽样用户的消费行为进行详细研究,建立客户流失概率的预测模型,挖掘流失客户的消费特征。所建立的离网预测模型覆盖率较高,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能较科学地发掘出离网客户,有助于公司针对性地开展客户挽留工作,从而降低离网率,降低挽留成本。  相似文献   

10.
赵祟明 《电信技术》2009,(10):38-41
自2008年5月电信重组以来,除了运营商数由原来的6家变成了3家外,电信业务范围也进行厂重大调整。根据规定,所有的电信业务对所有的电信运营商开放,这样中国电信业的“三国时代”正式来临。对于中国移动来说,面向企业和家庭的综合业务成为移动业务增长的新契机,如何利用和完善现网,以实现对目标客户的快速接入,成为了中国移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解读自2010年1月,我国正式启动三网融合,给广电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及其他相关供应商带来不同的影响。而广电及电信作为三网融合的重要参与者,各自掌握着不同的资源,如广电掌握着丰富的内容、媒体优势和巨大的用户优势。但同时各运营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体制和技术制约。面对新政的推进,各运营商势必作出一系列的改革和策略调整。  相似文献   

12.
伴随3G牌照的发放,3G网络建设也随即如火如荼的开展。3G基础网络建设中传送技术的选择、传送网构架,以及如何根据自有3G制式建设最适合的传输网等等都是目前运营商深度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各运营商现网建设和业务需求出发,对现有传输技术体制、建网模型进行分析,提出烽火科技3G传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受互联网OTT消息类业务冲击,电信运营商的短信等传统高价值业务下滑趋势加剧,在此背景下,短信原有业务模型已不能适应业务发展,同时,传统的扩容办法也已不能适应运营商网络转型要求。本文对短信业务模型优化方法进行研究,基于现网数据分析,对部分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从实际效果看,在满足业务需求情况下较好节省了投资。同时,也对短信平台基于云计算进行部署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并对云化部署步骤和方案进行了研究。最后,本文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短信业务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三网融合试点政策为广电运营商开展企业数据业务奠定了政策基础。广电运营商应该大力开展企业数据业务,向企业等高端客户提供三网融合业务服务。本文分析了广电运营商目前用于企业用户光纤接入的方式,并对EPON技术实现企业用户的光纤接入进行了分析,最后对EPON用于企业数据接入的网络和业务模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 前言 根据国家关于三网融合的相关方案和政策.参与三网融合的运营商利用自己的网络,向用户综合提供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和广播电视业务。湖南有线集团作为三网融合长株谭试点的实施主体,根据下一步三网融合业务发展的要求.设计制定了以长株谭试点地区为主并覆盖全省的三网融合系统构架方案.并开始逐步实施。  相似文献   

16.
光缆网为运营商之筋脉,基础设施是决定运营商网络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地市运营商旨在深度剖析现网资源,明确现网弊端,透彻分析主干光缆环路、主干光缆芯数、主干光交配备情况,积极推动存量光缆多方面隐患整治,着眼增量光缆高质量建设,为解决地市运营商主干光缆网的前期遗留问题以及搭建光缆网的目标架构提出准确指导,助力基层进行科学建设,全力推动网络新发展,助力地市运营商市场新跃升。  相似文献   

17.
蔡翔 《通信世界》2004,(38):27-27
伴随我国电信竞争的引入,电信运营业的网间互联结算争议随之产生,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网络之间,尤其是固定网与移动网之间的结算“难尽人意”。如移动运营商提出,固定网呼叫移动网时无需向移动运营商交纳“落地费”是不合理的;固定网运营商则认为,相对于移动运营商0.4元/分钟的用户资费,移动网呼叫固定网只需支付0.06元/分钟,根本不可能弥补固定网运营商为移动运营商提供呼叫终接所需的“实际成本”。看来,我国进一步完善网间互联结算体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相似文献   

18.
李斌  赵旺飞  王齐 《现代电信科技》2011,41(11):44-47,51
文章介绍了当前移动终端切换至归属网络的选网策略和选网特点,然后提出了一种结合移动终端的位置服务功能实现移动终端快速切换至归属网络的方法。通过建立移动终端位置信息属性库和选网模型,并细分终端切换级别,着重阐述了基于选网模型的自动选网算法,最大限度减少用户的国际漫游费用支出,同时也达到提升HPLMN网络利用率,增加HPLMN运营商收入,提升用户网络感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顺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带动业务收入增长,运营商全面推进流量经营的工作势在必行.分析了业界流量经营的典型业务场景,提出了一种实现流量经营的智能管道与智能运营双核心模型,该模型主要由管道控制网元及经营平台网元构成,并给出了模型实现机制.工程试点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支撑运营商实现流量经营.  相似文献   

20.
黄智 《电信网技术》2006,(11):50-52
3GIP承载网络是从移动运营商的角度展现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整个3G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从环环相扣的产业链看,3GIP承载网源于最终用户的业务需求,服务于最终用户。从业务到运营再到研发,对3GIP承载网络都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多媒体、普通数据等实际应用,越来越多基于IP网络进行传递。面对诸多应用业务,运营商要提供高效的业务平台,来满足多样的业务需求。运营商要为根据话务、数据的流量流向构建分层的网络模型,要根据城市状况、资源状况构建无线接入模型,更要全面考虑业务需求、业务平台,构建3GIP承载网络。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的黄智所撰《透过产业链看3GIP承载网的运筹帷幄》为我们介绍了3GIP承载网的发展状况,以及与3G业务和业务平台的关系,对于我们了解3GIP承载网对3G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