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煤矸石电厂2台75t/h锅炉不能满足新的排放标准,故进行除尘脱硫脱硝技术改造,包括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电袋复合除尘器、脱硝系统采用低氮燃烧改造+SCR技术,改造后实际排放满足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神东高强度开采矸石产量大且现有各种矸石利用、处置方式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导致矸石消化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神东高强度开采煤矸石规模化利用模式,分析了神东各矿井矸石产量及实际生产条件、神东矿区矿井实际情况及周边产业分布情况、各矿煤矸石利用途径,总结了煤矸石发电、煤矸石铺路、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煤矸石制高岭土、煤矸石用于农业和工业、煤矸石井下充填利用等,构建了神东矿区煤矸石规模化利用模式,实现煤矸石地面资源化利用,结合矿井回收煤柱、灾害治理等进行矸石充填开采,消耗剩余大部分矸石,且应用充填开采不得影响矿井产量,同时对充填方式进行适当优化,精准落实“一矿一策”,形成条带胶结膏体充填、综采膏体充填、注浆充填、固体充填、“采选充”一体化充填和多模式综合充填等神东井下分类精准化充填模式。这种“地面资源化利用+井下精准化充填”矸石规模化利用模式,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矸石处置、灾害治理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也是主要的污染源。为了解决燃煤烟气除尘、脱硫的问题,寻求一种合理、高效、经济的除尘脱硫技术,已成为燃煤烟气治理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一种既除尘,又脱硫的,新技术,并且应用于火力发电厂等锅炉烟气治理,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为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控制二氧化硫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煤矸石电厂烟气脱硫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根据一定原则选取了烟气脱硫效果评价指标,运用BP神经网络构建了煤矸石电厂烟气脱硫效果评价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学习、训练和仿真处理.该模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而且效果较好,能够为煤矸石电厂烟气脱硫效果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蒙陕地区深部主采煤层受多层含水层威胁、井下涌水量大、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以纳林河二号矿井地质和采矿条件为研究背景,综合采用数值模拟、相似模拟、室内试验、现场实测等研究手段,首先基于采动覆岩破坏高度与特征和采动砂岩裂隙含水层的充水规律,提出了以"控水采煤"为核心的深部水害防控技术方案;其次,针对高矿化度矿井水质和井下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开发了一种适合该矿区矿井水水质特点的、综采工作面给水深度处理技术及成套装备;最后根据矿井排供水量关系,将疏控水技术与矿井水深度处理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蒙陕深部矿区矿井水综合利用。研究成果的成功应用,不仅有效控制了工作面初采期间的最大涌水量,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而且实现了矿井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与保护,从而保障了矿井安全高效绿色开采,为该矿区其他矿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危险废物焚烧烟气净化系统特点,提出采用陶瓷纤维滤管除尘器,既提高了除尘效率,又兼具了辅助脱硫、脱硝、脱二恶英等功能。阐述了多效蒸发结晶技术处理脱酸废水的方案,实现了脱酸废水零排放;优化了烟气加热器的型式,采用分段可拆卸模块式烟气加热器,降低了设备成本,减少检修维护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张世登 《煤》2002,11(6):31-32
针对阳泉矿区目前的通风方式和瓦斯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在高瓦斯矿井应用“采空区导通地表 +压入式通风”技术处理邻近层瓦斯的原理、方法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煤》2017,(8)
针对矿井煤巷机械化掘进工作面产尘大的难题,提出了采用掘进机外喷+转载喷雾+湿式打眼+风、水联动除尘风机+巷道风/水联动喷雾、捕尘网降尘系统的综合防尘技术,通过应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应用生物修复技术治理矿区生态环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矿区生态重建涉及学科多、面广,而中国矿区生态重建基础理论研究又十分薄弱,许多地区或矿区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单一治理效果不佳,往往出现生态系统不稳定等现象。根据生物协同进化、生态环境多样性平衡原理,提出了土壤治理、植被修复井结合微生物生态修复等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疆哈密大南湖矿区西区五号矿井地层含水层富水量大,且为高含盐矿井水,水处理设施运行成本高,导致企业经营困难,亟待拓展矿井水综合利用途径,降低环保治理成本,实现由治理到适应的转变。在矿区建设3.3 hm2试验田,探索不同植物的耐盐程度、高盐水对植物生长影响以及灌溉后土壤中含盐量的变化规律等,找出最大限度综合利用矿井水绿化生态环境、降低企业对废弃物的处理成本的有效途径。试验结果对于在该矿区及类似矿区大规模推广高盐矿井水资源化综合利用高盐渍区荒漠造林修复生态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五先  王金强 《中州煤炭》2020,(10):186-191,206
为了解决突出矿井深部开采煤层瓦斯含量大、突出危险性高,保护层开采产生大量矸石升井后造成环境污染和薄煤筛分,邻近多煤层回采后采空区相透连通防灭火等问题,平煤股份十二矿针对多煤层协同开采中瓦斯动力灾害机理、煤矸分离技术以及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展开研究,摸索出一套多煤层开采绿色集成技术:通过优先开采最上层的无突出危险的极薄煤层,联合针管抽采技术,达到邻近开采下部多煤层的区域消突。匹配井下实现煤矸分离、分选、分类利用的绿色技术和阻化回填防灭火技术,在实现瓦斯治理的同时,解决大量矸石环保利用问题,并且实施阻化回填工艺最终实现千米高突矿井临近煤层安全高效绿色开采。  相似文献   

12.
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矿井水,不仅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还威胁着矿区生态环境。本文综述了我国常见矿井水的常规处理方法,以及将矿井水视为水资源的可持续矿井水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首次提出以“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矿井水进行全时空处理,并着重阐述了矿井水分级处理、分质利用技术,反渗透浓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煤泥处理与资源化技术,以及重金属回收与利用技术等,对煤矿区矿井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煤矸石用于人工湿地处理酸性矿井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利用煤矸石作为人工湿地填料处理酸性矿井水的技术研究,对煤矸石的综合利用、酸性矿井水的回用以及矿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我国煤矸石的堆积情况,从煤矸石制备吸附材料、煤矸石制备建筑材料、煤矸石制备化工产品及肥料、煤矸石用于发电及回填等方面,概述了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了煤矸石堆积导致的水体、大气、土地等环境污染状况,阐明了煤矿生产伴生的煤矸石回填处理途径及工艺技术.针对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环保问题,总结归纳了相关的国家政策及典型的环...  相似文献   

15.
湖南煤层气地面钻井抽采技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煤层气地面抽采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湖南高瓦斯煤矿因"先抽后掘、先抽后采"生产停滞不前。将矿井瓦斯作为一种洁净能源开发利用,既解决了制约煤矿生产的安全问题,又为社会提供了新的能源。文章从煤层气生成、储存理论及抽采技术的发展入手,探讨了科学理论与具体实际的有机统一,以省内高瓦斯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为目的,以求煤层气地面抽采技术有一个新的提高,以加速湖南煤炭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朱磊  古文哲 《煤炭工程》2020,52(9):28-32
基于小回沟煤矿实际采矿地质条件与开拓开采现状,以建设山西省矸石零排放示范型绿色矿山为目标,通过对国内现有矸石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结合选煤厂矸石产量预测,提出小回沟煤矿矸石零排放总体构思,确定采用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技术来解决矿井生产过程中年产约0.87Mt的矸石,并对矸石运输系统、高效充填系统中的核心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最后,针对项目前期矸石的处理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矸石来源不均衡、煤层起伏变化较大等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技术保障措施。通过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建立了小回沟煤矿全生命周期矸石零排放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煤矿矸石山中包含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对矿区环境产生污染,破坏生态环境。而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够通过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实现,可以促进煤矿矸石山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煤矿矸石山的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效果,减少煤矿矸石山中固体废弃物的环境污染,提出了煤矿矸石山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以S煤矿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内降雨状况和植被生长情况,以造林结构、密度和时间为基础,建造了林地,通过绿化造林的方式,制定了煤矿矸石山环境治理方案,测试了煤矿矸石山的生态修复效果。结果表明,通过绿化造林,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煤矿矸石山近地层空气中的SO2、NOx和粉尘含量,对矸石山的空气起到了净化的作用,还可以降低土壤和水体中微量元素和有毒元素的含量,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降低煤矿矸石山中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东曲矿八采区8#煤层充填开采为实际工程背景,首先分析了该矿目前矸石排放及治理情况,并提出地面、井下矸石运输系统方案,进而对八采区首充28802工作面的充填工艺方案进行设计,通过应用充填开采技术可以达到较好的经济技术效果,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率、减少巷道掘进量和出矸率,苇町煤矿基于9号煤巷道围岩生产地质条件,进行无煤柱沿空留巷技术攻关。为提高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通过技术研究对91310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91220)进行爆破切顶卸压,并对顶板采取了“恒阻锚索补强支护+单体柱临时支护+滞后档矸支护”综合留巷措施,工作面回采后通过巷道变形、单体支柱压力监测对比分析得出,留巷技术应用效果良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高原高寒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模式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佟  杜斌  李聪聪  王辉  周伟  王宏  林中月  赵欣  熊涛 《煤炭学报》2021,46(1):230-244
矿山的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是保证资源开采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高原高寒煤矿区生态修复涉及煤炭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冻土、水资源、草甸湿地、土壤、植被、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科学问题,难度较大。根据问题导向、科学精准、集中整治、分类施策的要求,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对青海木里矿区煤炭露天开采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发现,目前矿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地貌景观破坏、植被破坏、土地挖损和压占、冻土破坏、水系湿地破坏与采坑积水、地下水含水层破坏、土地沙化与水土流失、不稳定边坡8种类型。针对以往煤矿开发造成的八大生态环境问题,以煤炭生态地质勘查理论为指导,综合研究并形成了地形地貌重塑技术、土壤重构及植被恢复技术、水系自然连通技术、煤炭资源保护技术、边坡稳定性综合监测技术五大关键技术。综合运用以上技术,系统对采坑渣山治理、植被恢复、水环境和资源等进行统筹规划,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形成4种具有高原高寒特色的生态修复重点治理模式,分别为水系连通、引水代填、关键层再造以及依山就势。治理工程实践中按照“地质+生态”、“自然恢复+工程治理”的综合治理思路,通过与各井渣山边坡稳定程度、水系传输与采坑积水情况、资源赋存状态等相结合,最终形成“一坑一策”的7种治理方法:边坡阶梯整治+坑底部分复绿+引水代填形成高原湖泊(聚乎更三号井)、保留采坑积水形成的高原湖泊+边坡与渣山整治+覆土恢复植被+水文定期监测(聚乎更四号井)、采坑部分回填形成梯田+边坡与渣山整治+植被复绿+地表水系自然连通(聚乎更五号井)、资源保护+边坡与渣山整治+采坑形成高原湖泊+水系自然连通+植被复绿(聚乎更七号井)、边坡与渣山平整+植被复绿+保留高原湖泊+水系自然连通(聚乎更八号井)、资源保护+采坑回填+削坡整治美化+地貌恢复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聚乎更九号井)、采坑回填+边帮整形+坑底就势整平+景观协调(哆嗦贡玛区)。探索了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一体化修复治理路径,在木里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