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冕 《砖瓦世界》1990,(18):8-8
法国 CLE 公司采用的辊压磨基本设备是由法国制造的。这种多循环辊压磨的主要设备如下:辊轮是用高强度的钢制成,其表面用电焊涂上耐磨层。耐磨层呈人字形条纹,这样会使物料流动得更正常,而不影响挤压效果。轴承采用自动找准双球形旋转轴承。轴承和垂直台轴承,当在有负荷的时候,通过有  相似文献   

2.
辊压磨是以辊压机为主体组成的一种新的物料粉磨系统。它是近年来在粉磨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它给水泥工业的增产和节能带来了巨大变革。在水泥工业中,水泥生产总耗电量的60~70%用于粉磨作业上,而管磨粉磨系统粉磨的有效功仅占提供给磨机运转总能耗的2%左右。因此,改进粉磨工艺设备,提高有效功利用对水泥生产节电具有重要意义。一、辊压磨技术的兴起1977年德国科劳斯特尔大学选矿冶炼工学院K.Soh nert教授申报了辊压机专利,随后其与伯力鸠斯公司进行了研制。第一台辊压机在1985年在水泥工业  相似文献   

3.
辊压机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粉碎设备已经在水泥工业中逐步推广应用.目前,辊压机用于水泥粉磨系统,绝大多数都是同球磨机联合起来完成粉磨过程,而最能发挥辊压机节能效益的水泥终粉磨系统一时难以推广,主要是因为其水泥性能尚存在不足之处,究其原因主要是成品的颗粒级配过于集中,以及颗粒形貌和石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了水泥需水量明显增高等缺陷.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辊压机十散碾机十高效选粉机”的水泥终粉磨系统,该系统建在陕西咸阳冶金建材厂,并进行了工业生产性试验,得到一批有益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自1985年水泥工业使用辊压机以来,由于其具有明显的节能降耗和增产的效果,世界各国都竞相研制和使用。我国辊压机的研制和开发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而且已有几个厂家开始使用。目前,辊压磨流程主要有以下四种:1.预粉磨流程(见图1)。  相似文献   

5.
辊式磨在粉磨水泥、矿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辊式磨在水泥工业生料制备中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节能降耗的效果,同时又在水泥和矿渣等的粉磨中得到应用,但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提出问题的对策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作为废物利用的高炉矿渣的高细度粉磨的现实迫切需求,为辊式磨在水泥工业的全面普及应用,大幅节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7.
刘东莱 《中国建材》1992,(10):39-42
自80年代中期辊压机颗粒间粉碎技术问世以来,在近5年内,全世界已销售了280台,其中一半已投产运行。单位投资低、节电显著是该项技术成功的主要原因。辊压饥的辊压力在2000~20000千牛顿之间;最大通过量可达1000吨/时。在适当投资范围内,辊压机是提高现有磨饥能力的理想设备。初期,辊压机系统一般采用预粉磨和混合式粉磨流程。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9.
天津振兴水泥有限公司2000t/d熟料生产线水泥磨系统采用当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辊压机联合粉磨系统。介绍了该粉磨系统的工艺流程、系统配置、参数控制及调整情况,着重介绍了对该系统的运行调试工作。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辊压机水泥终粉磨系统的工艺及设备研究简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新开发的挤压粉磨设备--“内循环式辊压磨”的总体方案、驱动方式、主要部件的结构设计及其工作原理。从相对传统的球磨机和当代的辊式磨所进行的分析比较,表明“内循环式压磨”是磨机技术上的一个创新。  相似文献   

15.
辊压粉磨技术是80年代国外推出的一种新型节电粉磨技术。其原理基于高压物料床粉碎原理,即;将物料强制性地喂入两相向旋转的对辊之间,在液压系统产生的高压作用下,物科从容重状态被压缩至接近于密度状态,在此过程中物料被粉碎或者物料颗粒产生微裂  相似文献   

16.
17.
介绍了山西新绛威顿水泥有限责任公司1000t/d预分解窑生产线采用MLS2619辊式磨粉磨生料的工艺流程、系统主要设备的技术参数以及设备的使用效果。论述了MLS2619辊式磨粉磨系统运行中工艺参数变化对生产的影响及其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在水泥单位产品的电耗中,有60%-70%是消耗在对原料、固体燃料和水泥熟料的粉磨工艺过程上。以料层挤压粉磨工艺为主的卧辊磨在当前是比较先进的水泥磨机,水泥粉磨系统采用卧辊磨作为预粉磨、半终粉磨或终粉磨设备,其粉磨系统的台时产量可以提高20%以上,相应的电耗也可以得到大幅度降低。卧辊磨先进的节能效果、生产的灵活性以及系统的可靠性越来越受到水泥用户的青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目前存在和正在运转的几种辊压机闭路预粉磨工艺流程,结合生产实践和体验详细地做了分析、比较和论证。通过优化、选择和进一步完善,最后提出并推荐一种相对比较合理和比较完善的,而且能够切合于生产实际和有利于稳定进行生产运转与操作控制的工艺流程方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