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丁坝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前言矶头、丁坝是河道整治及护岸工程中常用的建筑物型式。在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中,矶头抛石护岸应用较广泛,丁坝护岸采用较少。为了进一步搞好长江中下游的护岸和河道整治工程,总结国外丁坝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这是因为,第一,国外关于矶头型建筑物的报导极少,而对丁坝的研究和实例则为数甚多,矶头可视作短丁坝或者是丁  相似文献   

2.
护岸工程作为守护高滩、岸线,稳定航道边界条件最为主要的工程手段,已在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中得到广泛运用。通过对比分析长江中下游已有航道整治护岸工程不同结构型式的差异、生态护岸实践经验以及在河势控制、航道条件改善、生态效应等方面的应用效果,提出了适合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特点的护岸工程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3.
矶头、丁坝是河道整治及护岸工程的建筑物型式之一。在赣江西支护岸工程中,丁坝护岸采用较多,抛石护岸使用也较普遍。为进一步搞好赣江西支和其他地区的护岸和河道整治工程,我们对赣江西支护岸丁坝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见表1。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由于水平不高,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调查河段基本情况赣江在南昌八一桥以下为分汊性河道,分东西两支:东支经杨子洲在蛟溪头又分为赣江南支和赣江中支;赣江西支又称赣江主  相似文献   

4.
倪明  王俊  王金文 《人民长江》2003,34(2):21-23
安徽省境内长江岸线长,崩岸段多.多年来在长江崩岸治理中做了大量工作,在护岸型式上不断总结改进,护岸材料上不断改进和革新,护岸监测手段上不断提高.护岸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型式:丁坝护岸、沉排护岸、沉柳护岸、小颗粒石料护岸、土工编织布沙袋护岸、平顺抛石护岸.平顺抛石护岸长期以来一直是安徽省主要采用的护岸型式,实践证明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护岸工程型式.抛石护岸工程质量的关键是在抛石施工中是否科学"定位"和严格控制"虚吨位".抓好这"两位"就能确保抛石护岸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生态护岸工程现状、需求及型式等的分析,探讨了生态护岸的发展趋势及其应用前景,提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护岸研究.要更加重视从生态角度加强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与险工段河段的综合整治,同时还需开展对不同类型生态护岸防护机理、生态效应、已实施护岸工程的生态修复技术及生态护岸设计规范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重点河段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防洪能力得到增强,航道有所改善。在河道整治和管理方面取得的主要经验有:整治必须以河势控制规划为指导,以河道观测分析和科学试验研究为基础;领导重视,各部门共同努力,抓好河道管理的各个环节;扩大投资渠道,加速长江河道整治步伐。做好今后河道整治与管理工作的意见:编制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编制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应急工程报告,抓紧重点河段的整治,开展长江河口段综合治理工作;大力贯彻《水法》和《河道管理条例》;搞好护岸工程建设;加强河道观测分析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重点河段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防洪能力得到增强,航道有所改善。在河道整治和管理方面取得的主要经验有:整治必须以河势控制规划为指导,以河道观测分析和科学试验研究为基础;领导重视,各部门共同努力,抓好河道管理的各个环节;扩大投资渠道,加速长江河道整治步伐。做好今后河道整治与管理工作的意见:编制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编制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应急工程报告,抓紧重点河段的整治,开展长江河口段综合治理工作;大力贯彻《水法》和《河道管理条例》;搞好护岸工程建设;加强河道观测分析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和护岸工程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简述长江中下游河道基本情况和整治任务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建国50a来河道整治工程的实践,包括规模宏大的护岸工程,蜿蜒河道裁弯工程,分汊河道稳定和堵汊工程以及重点河段综合整治;介绍了护岸工程的传统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对新世纪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工作提出了建议。再经过50a的奋斗,长江一定会成为堤防稳固、河势稳定、水环境优良,永远造福于人类的河道。  相似文献   

9.
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护岸工程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中护岸工程的实施情况及其主要型式。护岸工程按期平面型式,可分为平顺护岸、矶头群护岸和丁坝护岸3大类型。设计枯水位为界,以上为护坡工程,以下为护脚工程。护脚工程的主要型式为水下抛石、铰链混凝土沉排、抛柴枕、沉合金钢丝网石笼、模袋混凝土、沉树、沉梢等,扩坡工程的主要型式有干砌块石、浆砌块石、混凝土预制块、混凝土联锁板等。阐述了岸坡地质结构及其稳定性,分析了护岸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提出了施工中出现主要问题的处理措施,为今后护岸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郁峰 《人民珠江》2004,(3):33-35
采用土工织物实施航道工程整治,比传统抛石丁坝的形式具有取材方便、施工简单的优点,效益显著通过土工织物在北江航道整治工程中的试验应用,分析土工织物坝体稳定性及其工程效益,研究其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河岸抗冲性较差,水流冲刷力强,河床冲淤变化频繁,崩岸险情时有发生,河道治理对促进沿江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简要分析了近年来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中下游水沙变化与河道演变特性,分析了中下游河道崩岸与护岸工程现状、现有护岸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阐释了河道崩岸的影响因素与发生机理,揭示了不同类型护岸工程的破坏机理,简要介绍了河道岸坡稳定性评估方法及其应用,总结了长江中下游的崩岸治理与河道整治技术,最后通过典型实例介绍了崩岸治理与河道整治技术在长江中下游的应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细砂河床,属于典型的游荡性河流,汛期河床冲淤变化剧烈,主流摆动频繁。主流近岸部位,在水流的冲刷作用下,容易造成河岸大量垮塌,对两岸的耕地、房屋和工程设施构成很大威胁。潍坊市经过多年来不懈地探索,在参考各地的经验,并经历了多次失败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初步形成在细砂河床上采用抛石丁坝、顺坝和混凝土井柱桩,排透水丁坝等护岸工程结构型式。这些护岸丁坝、顺坝,在许多河道整治工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护岸构造物型式1.1草土压梢结构由于草土压梢重量轻,抗冲能力又差,顺坝在冲刷下沉的过程中,底部梢料很容易被水流冲走,20世纪70…  相似文献   

13.
1工程概况哈尔滨三电厂是国家“八五”时期重点工程,该工程位于松花江北岸呼兰县境内的腰堡段,为确保电厂供水和本身防洪需要,必须加固堤防进行河道整治。电厂的河道二期整治工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锁坝加固工程;②锁坝护岸工程;③丁坝工程。施工中采用了纤维布水下沉排铺设,水下抛石护床,顶部混凝土盖顶等技术。2施Xi组织技术措施2.1经多项施工方案比较,选出最佳方案,分部分项进行施工。具体为:先锁坝后护岸及丁坝,时间抢在松花江枯水期内,迅速解决。2.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现场设施工指挥部由专职工程师…  相似文献   

14.
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是国务院布置的长江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的重要建设项目,抛石护岸是其中主要的工程结构形式。抛石护岸工程采用当地石料,工程结构和施工工艺简单,工序少,但施工战线长、作业范围大,单位面积资金含量低,施工民工多未经培训,且工期短、工程量大而集中,受河道水情和气候影响大。因此工程质量管理难度大。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建立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过程管理,把工程质量落实到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人员,落实到工艺、工序上,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5.
司国良 《中国水利》2009,(12):39-41
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治理多年来基本采用平顺抛石护岸工程。东梁山崩岸治理试验工程采用全新的水上带锚桩钢筋框架梁护坎和水下充砂管袋软体排设计及施工流程,形成相关技术和质量控制标准。经多年观测,工程效果良好,提高了护岸防护效果,保护了生态与环境,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水下抛石是安徽省长江河岸防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目前长江抛石工程投资量大,施工强度大,人工抛石无法适应现阶段的施工强度。机械抛投采用比人工抛石更大的定位船和抛石船,节约了工期,降低了成本,而且更加安全,在抢险施工中优势更加突出。本文介绍了新形势下长江中下游护岸施工使用机械抛投作业的方法,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的组织和质量、安全的控制,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为今后的机械抛石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1975年召开的第一次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经验交流会曾总结了各种形式护岸工程的适用条件,指出在受潮流作用、泥沙堆积的长江口地区,用丁坝促淤造滩、保护江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长江中下游水深流急的地段,丁坝护岸是不宜采用的。通过近20年来护岸工程的进一步实践,这种观点愈来愈广泛为人们所接受。安徽省长江修防  相似文献   

18.
颜国红  胡春燕 《人民长江》2008,39(24):10-13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主长1 893 km,由于河道冲淤变化、堤防长年失修、以及上游建库拦沙作用等影响,导致河势变化复杂、局部河段崩岸严重、航道淤积阻塞等问题,对中下游防洪与航道安全以及沿岸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1998年大洪水过后,由国家投资完成了以堤防加固为主的护岸工程建设,但由于规划中的后续综合整治工程尚未实施,不利于中下游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总体效益的发挥。同时,受三峡等上游水库拦沙造成的清水下泄引起的河道冲刷与江湖水沙变化关系的影响,亟待加快后续规划项目的实施,通过加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确保长江中下游河势稳定、防洪与航运安全,以及沿江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的河道整治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长江中下游的河道整治工作也相应迅速发展。五十年代初期,主要是配合1949年洪水后的堵口复堤和加固堤防而进行护岸工程。五十年代后期,成立了荆江、汉口和南京河床实验站,开展长江河道观测研究工作,并进行河道整治规划方案研究工作。六十年代初期,除继续进行局部河段的护岸工程外,还提出了荆江系统裁弯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规划。六十年代中后期,下荆江中洲子和上车湾裁弯工程相继实施,这是有计划的整治长江中下游河道的开端.这个时期还明确提出了各个河段应首先制订河势控制规划,以适应防洪、航运和工农生产各部门近期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订河段全面整治规划。七十年代及以后时期中,南京等河段的护岸工程已经在河势控制规划指导下实施。下荆江裁弯工程的顺利实施,为在长江这样的大河上进行河道整治工程积累了经验.此外,长江航道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单位对长江中下游河床演变、河流地貌和泥沙运动特性等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石首弯道段位于长江中游下荆江首端,河道形态复杂多变,河床演变较为剧烈。在大量河道治理及航道整治工程的控制下,岸坡稳定性及航道条件得到了增强和改善。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坝下荆江河段的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石首弯道段也出现了大幅冲刷,但在一系列河道治理及航道整治工程的作用下,除了局部河段深泓摆动和冲淤变化较为明显外,总体河势基本稳定。随着三峡水库及上游干支流水库群不断建成和运用,该河段河势仍将持续调整。近岸河床的不断冲刷下切,已有工程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河床变形,不断出现崩塌冲失,对现有堤防、河势控制工程、护岸工程和航道整治工程等的安全运行以及涉水工程与航运等带来新的问题。提出应抓紧深入研究三峡水库及上游控制性水库运用初期长江中下游重点河段河势变化与综合治理方案等重大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