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马红  王俊明 《录井技术》2001,12(2):49-54
该针对千米桥古潜山碳酸盐岩储集岩的特点,分析了碳酸盐岩储集层与碎屑岩储集层中的不同,加深了对碳酸盐岩地层孔、缝、洞等储层空间的认识,总结了地化录井在碳酸盐岩地层的录井方法,归纳出了该地区地化数据恢复系数、解释图版及划分标准,并在该地区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辽河坳陷雷家地区沙四段储集层岩性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集层,为了获得良好的单井产能效果,需要对储集层进行压裂改造。通过对雷家地区沙四段碎屑岩储集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等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该地区的试油试采资料,研究该层段油气产能与储集层特征的关系,确定了各录井参数的出油下限,通过优化筛选,最终建立了该地区沙四段碎屑岩储集层压裂录井参数标准。该标准对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地层需要采取压裂措施获得工业油气流的井具有指导意义,随着在雷家地区沙四段碳酸盐岩压裂井的成功验证,有望在辽河油区沙四段储集层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塔中北斜坡构造带在奥陶系地层先后发现了大型礁滩型与岩溶型凝析气藏,主要储集层类型为发育缝洞体的碳酸盐岩,横纵向非均质性强。进入目的层地质跟踪过程中,受随钻仪器特性与现场录井方法限制,钻头位置判断与井底流体分析能力较弱,影响水平井实施效果。为了弥补上述不足,在该地区首次引入元素、岩石热解、轻烃录井技术,通过元素录井优选元素组合特征进行地层小层划分,指导导向建模,导向跟踪过程中,根据元素组合特征确定钻头在地层中的位置,通过岩石热解分析参数S2检测数值进行礁滩体储集层预测,并结合综合录井、岩石热解、轻烃等录井参数建立了该地区解释评价标准及图板,提高水平井随钻储集层流体评价能力和辅助水平井地质跟踪水平。通过现场试验,已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辽河油田雷家地区沙四段原"致密碳酸盐岩油藏"岩性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其储集层碳酸盐含量多低于50%甚至低于25%,并不能达到碳酸盐岩储集层范畴。结合岩石学特征、岩心构造特征,认为该套储集层应属于泥页岩致密储集层。致密储集层在开采初期产量高,但后期递减快,目前针对该类油层提高及维持产能的有效方法就是实施压裂作业,因而对该类储集层的评价中,除了常规的烃源岩、含油性评价以外,如何进行压裂选层尤为重要。以雷家地区L88井为例,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碳酸盐岩分析对其储集层(含)白云质泥页岩岩性进行确认,并结合元素录井、气测录井、地化录井等资料,利用极差变换法、幅差形态法、热解气相色谱谱图特征判别法等手段,对储集层的脆性、含油性进行评价,通过脆性、含油性、厚度3个方面分析优选有利井段,为压裂改造提供依据,使该井在后期生产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滨海地区BH 4井砂泥岩裂缝性储集层录井评价尝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裂缝性储集层的研究通常是以碳酸盐岩储集层研究为主,而通过对歧口凹陷滨海地区重点探井BH 4井相应层位的分析,发现在深层泥岩和砂岩地层中也发育有明显的裂缝性储集层。以录井、测井资料为基础,在分析裂缝性油气藏特点及录井识别油气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裂缝性储集层在泥页岩密度、气测录井、立管压力、扭矩、池体积以及井漏数据方面的响应特征和相应测井参数的表现形式,归纳了发现与判断裂缝性储集层的4类主要参数,即:泥页岩密度,气测全烃,综合录井工程参数,深、浅侧向电阻率,阵列感应。综合分析认为,BH 4井裂缝发育带主要是沙一中亚段的中、下部泥岩裂缝性储集层以及沙一下亚段砂岩裂缝性储集层。该井裂缝性储集层录井评价为滨海地区整体勘探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济阳坳陷义和庄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裂缝型储集层应用常规录井结合钻时的识别方法精度较低、影响因素较多、参数特征不明显的难题,引入机械能指数(K_(MSE)),利用它与现场录井实时钻时、全烃曲线的变化特征可实现该类储集层物性优劣的直观判断,钻时曲线变小、机械能指数曲线增大,形成交会,交会面积越大,说明储集层物性越好;气测全烃增大、机械能指数曲线也增大,两者交会面积越大,说明储集层物性越好。该方法在义和庄地区YG 85井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集层识别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弥补了常规录井识别该类储集层的不足,消除了成像测井比较昂贵且无法满足现场实时评价要求的弊端,实现了碳酸盐储岩集层的快速识别。  相似文献   

7.
综合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是地化录井技术的主要用途之一。围绕这一中心,从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求取原理及计算方法入手,建立了含油饱和度、含油产状与储集层性质的对应关系。针对吐鲁番坳陷不同地区的原油性质和储集层特征,分别建立了台北、台南凹陷的地化录井解释评价标准,通过该地区23口井实际应用,油气层的解释符合率达到83.8%。以PB103井、Y2井为例,详细介绍了地化录井解释评价方法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8.
TARAPOA地区是南美安第斯油田的主力产油区,随着钻井工艺发展和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该地区钻进中岩屑破碎更加严重,烃类信息大量损失,含油显示难以识别,同时潜力储集层的气油比普遍较低,气测录井难以及时发现油气显示,导致高含油储集层识别困难。为攻克这些勘探难题,2017年开始在该地区引入三维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和地化录井技术。通过三维定量荧光录井,可以判别油质类型、准确区分钻井液污染,同时优选参数,应用对比级N和相当油含量C两项参数建立了三维定量荧光参数标准;应用地化录井的S_1、S_2、P_g、P_s四项参数建立了地化参数标准,优选S_2、P_g两项参数建立地化解释图板。同时,通过建立地化含油参数C_o,结合三维定量荧光对比级N,建立了该地区的录井综合解释评价图板。2017-2018年在TARAPOA地区19口井应用三维定量荧光及地化参数标准、地化解释图板和录井综合解释评价图板,有效地解决了该地区储集层解释评价难题,解释符合率达88.7%,并在安第斯油田其他区块成功推广和应用,为后期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录井解释评价服务进入更多的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储集层有效裂缝与现今主应力关系出发,论述了利用声电成像测井资料综合分析判定碳酸盐岩地层裂缝有效性的原理和方法.就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碳酸盐岩裂缝性储集层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说明了综合利用声电成像资料可以准确地判断碳酸盐岩地层裂缝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地化录井技术在印尼区块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地化录井对取样对象及分析条件要求较高,因而对轻质油层、凝析油层等级别显示较低的地层的解释评价符合率相对较低.通过对印尼区块的含油特点和操作上的延时性分析了显示较低的原因,阐明了烃类比值法识别这类储集层的理论,提出了地化录井识别和评价这类储集层的方法--比值法和剖面法,有效地解决了该类地层解释符合率较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钻井大提速主要使用PDC钻井、气体钻井新技术新工艺,钻速的大幅度提高给录井的岩屑鉴别增加了难度,影响了岩屑录井剖面质量和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发现。传统的碳酸盐岩鉴别法满足不了现代钻井工艺条件下的录井要求,采用新型碳酸盐岩分析技术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出岩石的主要成分如白云石、方解石的含量,用于岩性鉴别、地质卡层、储集层发现和沉积相带分析。该项技术采用化学-质量法,和老式碳酸盐岩仪的化学-压力法相比,具有分析周期短、操作简单、数据准、精度高的优势,已在四川和塔里木油气田的碳酸盐岩录井中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阐述新型碳酸盐岩分析技术的勘探需求和技术现状、方法原理和技术优势并介绍其应用效果的同时,评价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为该技术在碳酸盐岩探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2.
该对地化录井技术在胜利油田大型稠油油气田郑家-宁海地区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重点阐述了地化录井技术对稠油油气层的解释评价、原油性质判别、产能估算等方面的应用效果,并反对储集层产能估算的经验公式进行了推导,为地化录井技术在稠油油气田的应用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地区低电阻率油气层识别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电阻率油气层属于非常规储集层,其常规测井响应特征不明显,难以识别与评价。针对此情况,在探讨渤海湾地区低电阻率油气层5种成因类型和简介其识别与评价思路的基础上,阐述了应用气测录井、地化录井、定量荧光录井等录井技术结合微侧向电阻率与自然电位和地层流体分析等方法识别与评价低电阻率油气层的方法和途径,给出了应用不同手段分析的参数及其特征。在渤海湾地区B1井和B2井的应用表明,该综合分析法可有效识别与评价低电阻率油气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化录井数据综合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化录井资料综合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是地化录井技术的主要用途之一。在西峰油田储集层流体性质的解释评价中,首先通过地化录井综合图来判断地化录井数据的代表性,然后用地化含油性解释图板来判断储集层是否含油,再用油质轻重分析图板来判断储集层油质的轻重,最后用地化含水性图板来判断储集层含水性。理论分析与实践表明,结合这4个方面综合地分析就可以把握储集层中所含流体的性质,为准确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提供了一种更全面、准确的解释方法。应用地化录井数据综合评价西峰油田储集层流体性质的方法,对于其他油田地化录井解释评价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地化录井对取样对象及分析条件要求较高,因而对轻质油层、凝析油层等级别显示较低的地层的解释评价符合率相对较低。通过对印尼区块的含油特点和操作上的延时性分析了显示较低的原因,阐明了烃类比值法识别这类储集层的理论,提出了地化录井识别和评价这类储集层的方法——比值法和剖面法,有效地解决了该类地层解释符合率较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测井、录井资料在碳酸盐岩储集层评价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彩霞  姜涛 《录井工程》2006,17(2):21-25
针对胜利油气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集层非均质程度高、储集空间类型和形态复杂的特点,通过对40多口已钻探井测井、录井资料的统计,归纳了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发育特点,分析了针对碳酸盐岩储集层应用测井、录井资料的识别方法和真假裂缝在测井资料上的响应特征,总结出利用测井、录井资料对碳酸盐岩储集层综合评价的程序,从而达到对储集层的储集物性优劣进行判别的目的,为油气水层的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地评价渤海湾地区储集层流体性质,通过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及轻烃分析等地化录井技术在渤海湾地区的应用,建立了区域性的地化录井综合评价方法和解释标准,结合热解气相色谱谱图、轻烃组分谱图的形态,对该地区储集层的流体性质和油气层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效果。在70多口井196层的应用中,解释符合160层,符合率达81.6%,以其中X 4井、X 3井、X 8井为例介绍了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杨税务潜山奥陶系发育以灰岩和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地层,随着PDC钻头配合螺杆、扭力冲击器等复合钻井工艺的广泛应用,钻井速度大幅提升,井下返出岩屑细碎甚至呈粉末状,导致肉眼识别难度大。由于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复杂,细碎岩屑与冷盐酸均剧烈反应,造成灰岩、白云岩无法有效区分,并且潜山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给录井岩性识别带来了巨大挑战,随钻储集层品质难以确定。通过应用XRD技术,对杨税务潜山储集层岩性的矿物含量进行分析,系统开展复合钻井工艺下岩屑矿物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建立碳酸盐岩XRD矿物分析定名标准及脆性指数计算标准,形成了碳酸盐岩岩性录井识别、脆性评价技术。该技术有力地支撑了杨税务潜山地层界面的卡层、井筒地质剖面的建立,为随钻地层对比、下步地质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安棚地区低孔低渗地层气测解释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安棚地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层特点,造成常规录井油气层解释评价技术难以有效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的情况。该文通过对常规岩心、岩屑、地化录井、气测录井显示特征分析,提出了该地区的气测解释方法。包括①钻时法、②气测全烃曲线特征法、③气测后效显示情况、④图版法、⑤利用全烃曲线对比进行解释五种方法。从储集层能量的角度,详细介绍了低孔低渗地区的气测解释方法及其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探讨低孔低渗地区储集层评价工作,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20.
李剑锋  张文正  卢燕  李明瑞  孙林 《录井工程》2007,18(2):32-34,49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储集层为低渗透、特低渗透储集层.该盆地姬塬地区长2段、长4 5段地层由于受储集岩中黏土矿物赋存状态、层间水、束缚水含量和地层水矿化度等因素的影响,局部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给常规录井、测井带来一定的困难.储集岩热解技术作为成熟的地化录井技术,在储集层含油性判别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热解烃总量主要反映储集岩油气充注程度,是有效的储集岩含油性判别指标.应用地化录井技术,通过对实际资料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长2段、长4 5段油层段储集岩热解烃总量大于10.0 mg/g,油水同层段储集岩热解烃总量为5.0~10.0 mg/g,含油水层段储集岩热解烃总量为2.5~5.0 mg/g,水层段储集岩热解烃总量小于2.5 mg/g.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指标对低电阻率油藏的判别效果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