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赵晨光 《煤》2020,29(7)
为解决人工清挖水仓带来的弊端,利用混凝土输送泵的传输输送功能在西翼北辅运巷9号横川水仓清挖中试验代替人工清挖水仓,该技术主要靠人工用大锹将煤泥攉至混凝土输送泵胶带上,之后通过混凝土输送泵管道将煤泥运至胶带上方,直接运至胶带上,代替人工运输,减少了人员的频繁移动及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员投入,实现了清挖水仓效率的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2.
兖矿集团应用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可以把电网各个分散计量点的电量数据实时记录下来 ,并能自动地将数据传送到主控中心。有效解决了人工抄表不准时、不同时、不准确、不到位等问题 ,摆脱了电量计量、电量统计工作繁琐、滞后的困扰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综采工作面巡视作业空间狭小、设备间配合动作复杂、作业环境恶劣导致的人工巡检困难,巡检人员安全无法保障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占用空间小,适应三大设备相互动作,可以实现自动化巡检,集视频监控、数据融合、数据上传、温度异常报警等功能为一体的综采工作面巡检机器人系统。自动巡检机器人系统包括自动巡检系统、机器人本体、电气控制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和集控室集控系统。其自动巡检系统采用吊缆机构与悬轨支撑机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拉架动作后机器人巡检路径轨道的自适应;机器人本体上装载的可见光相机和红外热成像仪采集的工作面作业数据可通过通信网络系统实现与控制主机间的双向信息交互,采集的作业数据通过集控室集控系统实现可见光和红外数据的实时融合,为进一步通过智能分析算法实现更高级识别奠定基础;集控室系统可以对采集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对巡检机器人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智能控制,并在综采设备工作异常时报警。自动巡检机器人在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综采工作面实验室进行了试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综采工作面的狭小设备空间中,液压支架经常性会进行拉架操作,现有的固定轨道的巡检机器人无法进行巡检,自适应轨道系统可以吸收拉架产生的设备位置变化,保证巡检轨道的畅通,实现了巡检机器人的无障碍通过;机器人本体采用高精度可见光传感器和热成像传感器,可以获取高精度的可视化图像信息,相较于现有人工目测或手持仪表测量,数据真实可靠,并可实时反馈现场环境状况。集控室系统可视化处理后的数据能直观反映出设备运作时的工作状况,提高了巡检人员对工作设备操控的准确度,其报警功能可以在工作异常时及时告知巡检人员作业异常原因及异常区域,提高巡检作业的安全可靠性。此综采工作面自动巡检机器人站地空间小,可代替人工实现对综采工作面的巡检作业,巡检作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快速定量装车系统中定量配煤系统,存在人为工作量较多、自动化程度不够高等问题,设计了装车站自动配煤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分析配煤工艺和装车员操作流程,利用车号识别和仪表称重子系统的数据,优化自动配煤逻辑控制程序。由于根据工艺中经验总结后称重仪表参数形成专家配方,代替了人工重复操作内容,完善自动配煤控制功能,该系统经神东公司哈拉沟装车站实际应用,不仅进一步减少了操作员工作量,而且提高了该系统智能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RZB8型润滑油脂泵与RBK-1型润滑设备程控器配套使用的自动注油系统的特点及其在马兰矿选煤厂振动筛上的试用情况,说明了用自动注油系统代替传统人工注油的优越性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详细介绍了SDPC-1200型胶带自动采制样机的结构组成及工作过程,并用成对对比法判定了可采用自动采样代替人工采样。  相似文献   

7.
《煤矿机械》2021,42(5):151-153
带式输送机托辊生产过程中和出厂,要对托辊的径向跳动、轴串等多项指标进行检测。介绍了一套基于S7-200与WinCC上位机的矿用托辊智能检测系统,结合Excel实现了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汇总、自动分析及生成报表的功能。提高了托辊检测的效率,避免了繁琐的人工记录,提高了托辊检测的准确率,可以及时地用数据指导生产,提高托辊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变电站室内自动巡检系统可以实现对降压站室内设备的实时监控,避免人工巡视的缺点,提高监测的范围,代替人工完成巡检工作,提高了巡检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一、前言 目前微机上较为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汉字dBASE系统,具有极强的数据管理功能。但汉字dBASEⅢ系统命令有限,计算功能差,计算速度较慢。而高级语言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然而高级语言对大批数据表格的处理功能又远不如数据管理系统汉字dBA-SEⅢ系统强。在测定矿井通风阻力时,测定数据多,若用人工处理这些数据,不仅费时而且繁琐易出差错。本文阐明把BASIC语言与汉字dBASEⅢ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对通风系统阻力测定的大批量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以达到用计算机代替人工查阅计算  相似文献   

10.
针对煤矿井下坑道钻探恶劣环境对现场操作人员带来的作业危险隐患,设计了可以实现自动操作和人工远程操作双重模式的坑道钻机电控系统,开发了整套自动控制系统软件和远程控制软件,钻机可以实现实时可靠的监测和记录。钻机具备自动钻进和装卸钻杆功能,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该电控系统软件的开发,可极大降低操作人员危险性并提高钻进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以深度学习和自主智能为特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推动电力客服中心领域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人工智能技术在提高计算能力、增强人机互动、基层减负、提升电力客服中心智能化应用水平等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为建设“全景监测、智能预警、科学调控”新一代智慧客服系统提供支撑。研究了人工智能当前应用现状,并分析了电力客服中心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人工智能在电力客服中心的人机交互服务、舆情监测防护、话务峰涌预警、应急指挥调控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场景,给出了电力客服中心发展人工智能的重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设计基于多维度数据融合的电网机组故障自动诊断系统,降低电网异常运维次数、提升电网安全性。系统数据采集层使用采集器和智能移动终端采集电网机组数据后,利用网络通信层将电网机组数据传输至数据存储层的SQL数据库存储,服务层调用数据存储层内的电网机组数据完成消息推送、故障查询等功能,并将电力机组数据推送至逻辑层,逻辑层利用多维度电网机组数据,构建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多维度数据决策融合模型,结合推理机诊断电网机组故障,并通过人机交互层将接收到的电网机组故障诊断信息以可视化方式呈现给用户。实验表明:该系统通信损失值较低,可保障电网机组数据完整,具备较好的数据融合性能,且故障诊断精度高,可降低电网异常运维次数,应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燃煤火力发电站底层运行控制系统,分析最新一代智能DCS(ICS)的功能设计、软件和硬件架构、应用效果,以提升火力发电机组长周期安全稳定和高效经济运行的核心竞争力。结果表明,ICS的主要新增功能包括基于智能控制技术的机组整机及辅机自启停控制,基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和热力学机理的智能监测,智能诊断与早期预警,运行优化与操作指导,闭环优化控制与故障闭环处理。ICS软硬件设计的新功能特点包括底层硬件和软件高度平台化和一体化集成,数据、算法与算力的有机整合;传统的实时控制网络与专用于复杂模型计算的高级应用服务网进行了虚拟逻辑隔离和冗余设计;系统的分布式计算架构;系统的高度开放式设计;构建与控制系统深度融合的多源、异构大数据融合处理平台,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电力系统逐渐由之前的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型,客户用电量预测和可视化展示一直都是智能电网的研究热潮.针对智能电网用户端电量可视化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将电网2.0系统与物联网系统相结合,构建了关于智能电网的用户信息系统架构;利用ZigBee网络、无线Mesh网络、LoRa网络设计了该架构的硬件接口电路和软件程...  相似文献   

15.
煤矿用瓦斯无人值守电站监控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瓦斯发电机组控制系统是控制瓦斯发电的核心部分。以WOODWARD自动化智能模块为核心,基于PowerBuilder开发平台和SQLServer网络库的瓦斯无人值守电站监控系统,实现了自动化机组的自动启动、停机,自动并网、并机、解列、功率分配,并完成中央控制单元对整个电站运行参数及运行状况、故障等的监测及实时记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变电站及其设备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为了保障电网安全生产和稳定运行,对基于电能量信息采集系统(TMR)运行监测及故障研判展开深入研究.首先分析了电能计量的原理,并基于TMR建立运行监测及故障研判平台,然后设计系统电能量数据对接、电能质量诊断以及异常信号智能研判的关键应用的实现方式,最后对该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周盈  童斐斐  刘思 《中州煤炭》2021,(11):51-57,63
针对传统智能电网存在的数据传输效率低、对环境破坏程度大等问题,提出基于环境保护视角分析电网智能化支撑电力通信的研究方法。电力通信技术是理论研究基础,从电场和磁场2个方面分析电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设置量化的环保因素指标。在环境保护指标的约束下规划电力通信网络,实现电力信息的实时传递以及电网设备的监控管理。并从发电、输电、变电等多个模块,实现对电网的智能化建设。通过与传统电网的对比发现,在电力通信技术的支撑作用下,智能电网对环境破坏程度有所降低,且在电力输出传输效率和智能化方面更加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针对燃煤火力发电站,基于智能发电平台ICS,搭建AGC性能优化模块,通过设备层面优化、逻辑算法和控制层面优化、节流技术优化和智能监控优化方面的组合技术,提升机组AGC调节品质,以满足电网2个细则的考核要求。结果表明,逻辑和控制层面的优化措施包括:利用锅炉蓄热分段控制、锅炉智能动态前馈、煤质和燃烧强度在线软测量校正锅炉主控信号、增加燃料偏置功能、优化汽机主控PID参数、修改变负荷限速控制的逻辑控制死区、修改负荷速率调节策略和设计轮值控制逻辑。节流控制优化措施包括:供热抽汽旁路节流和凝结水节流。AGC优化措施实施后,机组负荷调节速率由5MW/min提升至8.25MW/min,AGC投入率超过98%,机组AGC性能指标位列蒙西电网前3名,在国内同类型机组中处于领先水平;降低发电煤耗2.84g/kWh,降低厂用电率0.484%,Kp值由小于2,提升至3.4~4.6。  相似文献   

19.
梁沛然 《煤炭技术》2013,32(4):32-34
智能变电站实现了继电保护功能的软件化,解决了煤矿电网越级跳闸问题,文章基于智能变电站设计了煤矿电网线路防越级跳闸保护功能软件的基本框架结构,对软件各功能模块进行了描述和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20.
花洁  李伟 《中州煤炭》2022,(2):264-269
当前的电网负荷数据分类方法忽略了对负荷数据训练集的设计,导致分类结果存在较高的信噪比,冗余数据也较多.为此,基于人工神经网络设计电网负荷数据分类方法.提取离群点数据,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设计训练集,逼近优化电网负荷数据,生成冗余数据周期性筛查模型,完成电网负荷数据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信噪比高于常规方法,对冗余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