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介绍了国内外热轧双相钢的发展现状;对热轧双相钢的成分体系和关键生产工艺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目前热轧双相钢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热轧双相钢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低成本、高强度、低负荷、高表面质量和“以热代冷”。  相似文献   

2.
徐俊  周莲莲  崔晨光  程其华 《轧钢》2007,24(3):22-25
为了提高热轧双相钢的品质,研究了化学成分、轧制工艺、冷却工艺和不同季节水温等参数对热轧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Si成分设计显著提高了热轧双相钢的表面质量;较低的终轧温度和中间保温温度有利于获得更为细小的铁素体组织和弥散的马氏体组织;低的卷取温度(280 ℃)可以获得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冷却水水温的降低显著提高马氏体含量并提高双相钢的强度。基于上述研究,邯钢实现了系列热轧双相钢的稳定生产,双相钢制作的汽车车轮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热轧双相钢的品质,研究了化学成分、轧制工艺、冷却工艺和不同季节水温等参数对热轧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Si成分设计显著提高了热轧双相钢的表面质量;较低的终轧温度和中间保温温度有利于获得更为细小的铁素体组织和弥散的马氏体组织;低的卷取温度(280 ℃)可以获得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冷却水水温的降低显著提高马氏体含量并提高双相钢的强度。基于上述研究,邯钢实现了系列热轧双相钢的稳定生产,双相钢制作的汽车车轮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蔡珍  汪水泽  徐进桥  刘洋  何亚元 《轧钢》2018,35(2):59-64
介绍了热轧双相钢的生产工艺以及典型工艺参数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热轧双相钢的生产工艺类型分为低温卷取型和中温卷取型,终轧温度、空冷温度、空冷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双相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显著。同时,介绍了国内外短流程生产热轧双相钢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指出高强化、减薄化是双相钢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性能稳定性、表面质量和薄规格产品的板形问题是短流程热轧双相钢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利成宁  袁国  周晓光  康健  李振垒  王国栋 《轧钢》2012,29(5):38-42,50
介绍了热轧双相钢在汽车板“以热代冷”进程中的发展情况、国内外主要热轧双相钢产品的化学成分和性能,及其在车身结构及车轮上的应用情况,同时指出,依托短流程薄规格生产工艺技术优势,进一步提高热轧双相钢的生产稳顺性、组织性能稳定性、成品的板形和表面质量,将是实现汽车结构用低成本热轧双相钢开发生产的重要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际的热轧实验,研究了轧后冷却速度对C-Si-Mn系热轧双相钢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轧后冷却速度对热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热轧双相钢具有三种典型的组织形貌,而不同的组织形貌通过不同的强化机制赋予热轧双相钢不同的力学性能。通过不同冷却速度下的双相钢热轧实验,可以使热轧双相钢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热处理》2017,(4)
热轧双相钢是指低碳或低合金钢通过临界区热处理或控轧控冷工艺得到的主要由铁素体和少量马氏体组成的高强度钢。测定了C-Si-Mn系热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铁素体和马氏体强度是影响该热轧双相钢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热轧双相钢力学性能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作为预测热轧双相钢力学性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C-Si-Mn系热轧双相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单道次热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下热轧双相钢热变形行为.研究发现,变形温度越高,再结晶越容易;变形温度降低,铁素体晶粒小,热变形流变应力随之下降,并且双相钢中板条马氏体和孪晶马氏体形貌均有退化趋势.通过对不同变形温度下双相钢热变形行为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热轧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热轧双相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热轧Si-Mn系双相钢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通过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实验,研究了变形工艺参数对高强热轧双相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具有高密度位错亚晶结构的马氏体形貌和分布对双相钢的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通过控制卷取温度、冷却速度和精轧温度,可以得到不同的微观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的热轧双相钢.  相似文献   

10.
简要说明了热轧双相钢组织及生产特点,并结合本钢DP590级热轧双相钢的生产介绍了工艺条件对C-Si-Mn-Cr-Mo系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及工艺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11.
董瑞峰  李德刚  闫波  王国栋 《轧钢》2011,28(3):11-13
在包钢CSP生产线上以普碳钢为原料开发热轧双相钢,其采用“减量化”原则进行化学成分设计。本文根据不同钢种连浇过程中的混浇钢水化学成分变化,对最佳工艺进行探索,分析了碳当量对热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当量为032%时,试样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拉伸曲线均匀、光滑,初始硬化速率较高,具有良好的冲压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叉车关键的工作装置,叉车门架的质量是衡量叉车稳定性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叉车的承载能力、稳定性、装卸性能和安全性。介绍了我国热轧叉车门架用型钢的国产化开发过程、生产现状及相关标准(YB/T 4237),介绍了目前我国批量生产的热轧叉车门架用型钢外形规格及材质,分析了我国热轧叉车门架型钢存在的问题,讨论了高强度、高韧性、耐低温热轧叉车门架用型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热轧薄带的生产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钢铁工业所面临的变化和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论述了目前国内外热轧薄带的生产实践及现状,分析了热轧薄带钢作为冷轧带钢替代物的趋势,展望了热轧薄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热变形及冷却条件对0.1%C-2%Si钢双相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终轧温度与冷却速度影响钢的双相组织形成及最终马氏体与铁素体双相组织相对量;通过控轧、控冷,0.1%C-2%Si钢可获得理想的铁素体加~20%马氏体热轧双相组织。  相似文献   

15.
板坯热送热装或连铸连轧技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钢厂采用,然而其进一步发展受到连铸坯质量的制约。故针对连铸坯缺陷的有效判断可避免存在质量问题的铸坯进入轧制环节,从而降低额外的能耗。基于对铸坯质量的在线检测困难这一问题,从生产大数据的角度建立了板坯热轧卷的质量预测模型。首先根据正常与缺陷产品高度不平衡的数据特点,提出了相关性分析、不平衡数据随机分类与主成分数据降维三者相结合的数据预处理方法,随后选择GA-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了针对低碳钢、包晶钢和中碳钢的热轧卷质量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其中低碳钢模型总体预测准确率达到94.7%,缺陷预测准确率为82.8%;包晶钢模型总体预测准确率达到93.3%,缺陷预测准确率为87.5%;中碳钢模型总体预测准确率为85.4%,缺陷预测准确率为87.3%。最后,基于Python语言编写了热轧卷质量在线预测软件,可对热轧卷质量进行实时预测,方便快速地溯源缺陷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于洋  曹瑞芳  王畅  王林  张亮亮  高小丽 《轧钢》2021,38(6):1-12
红鳞与铜脆缺陷是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缺陷,尤其是高硅钢种的红鳞缺陷,一直是困扰带钢表面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精选了近几十年来日本等国家的学者关于红鳞与铜脆缺陷的部分研究进展,对相关研究的方法、内容、技术思路进行了整理,编撰成文,以飨读者。同时,结合笔者自己的研究经验与理解,对传统红鳞缺陷形成机理的疑点进行了剖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热轧带钢力学性能在线预测技术能够优化生产工艺、改善成品质量。为此,在传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Bayes神经网络建立了热轧带钢力学性能在线预测新模型。介绍了基于Bayes理论方法的神经网络、数据预处理方法、数据平台的搭建,力学性能在线预测模型输入参数的选择,以及基于某1 780 mm热轧带钢生产线,对以SPA-H、510L、610L为代表的典型钢种带钢力学性能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屈服强度预测相对误差在±6%范围内,抗拉强度预测相对误差在±6%范围内,伸长率预测相对误差在±4%范围内。在线预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不仅能优化生产工艺,而且还能减少成品力学性能的检测样本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8.
根据冷轧高强度低合金钢HC420LA的产品要求对其冷轧连续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HC420LA钢产品成分采用Nb、Ti微合金化成分体系、生产工艺选择热连轧+冷轧连续退火的工艺路线。通过实验室再结晶温度试验测定了HC420LA钢产品的再结晶温度,在工业化试生产阶段对连续退火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冷轧低合金高强钢 HC420LA 的再结晶温度为700 ℃,工业化生产时最佳加热均热温度为76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