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透析用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置管溶栓治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治疗50例患者发生的67例次急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经股动脉插管行上肢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先用泥鳅导丝行血栓闭塞段导丝穿通术,然后经导管团注尿激酶25万u,如果血栓不能完全清除则保留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1 ~ 3 d,置管溶栓治疗后24、48、72 h行造影复查,如血管造影显示血栓完全溶解则终止溶栓。结果   67例次急性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中,8例次经过尿激酶团注治疗透析道恢复通畅;在置管溶栓后24、48、72 h造影复查时分别有34例次、18例次及5例次显示血栓完全溶解而停止溶栓治疗;2例次溶栓治疗失败。所有病例在置管溶栓过程中均未出现肺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置管溶栓治疗急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具有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微创、安全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导管血管成形术治疗上肢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疗效。方法14例上肢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患者,对比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血透时血流量的改变及血管造影改变。结果所有病例经球囊扩张后,狭窄段明显扩张,闭塞处再通,经造影证实狭窄小于30%。结论球囊成形术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近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在国内初步报道VascuTrakTM球囊导管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非血栓性顽固狭窄闭塞的经验和体会。 方法采用近期在中国上市的新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球囊导管——VascuTrakTM球囊导管治疗14例AVF顽固性狭窄闭塞患者,观察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如技术成功率、术中局部疼痛、残余狭窄及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全部14例患者AVF狭窄闭塞均获即时开通,技术成功率100%。1~6 atm压力下VascuTrakTM球囊全部获得充分扩张,其中1次成功12例(85.7%),2次成功2例(14.3%);腕部无疼痛10例,轻度疼痛4例,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0例。术后彩色超声复查AVF通畅,残存狭窄>30%患者0例。术中术后未发生血管夹层、痉挛及急性血栓形成,1例术后出现肱动脉假性动脉瘤,手术修补重建后恢复,与VascuTrakTM球囊治疗无关。 结论VascuTrakTM球囊治疗AVF失效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良好,中远期疗效及通畅率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总结评价开放手术、腔内介入术和复合手术治疗血液透析通路动静脉内瘘再狭窄或闭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不同手术治疗的24例透析通路动静脉内瘘再狭窄或闭塞患者,其中介入手术10例,开放手术12例,复合手术2例。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2个月,评估血流量、狭窄程度、透析时流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4例动静脉内瘘再狭窄或闭塞患者术后透析通路血管搏动及震颤恢复正常,透析流量满意。复查彩色超声均显示狭窄处解除,血液流速恢复。随访期间无再次狭窄或闭塞发生,瘘口流量可满足透析需要;无心功能异常或肢体远端缺血、严重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动静脉内瘘再狭窄或闭塞效果确切、安全,透析通路长期通畅率良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置管溶栓结合普通球囊扩张治疗急性人工动静脉内瘘血栓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单中心收治的64例(84次)急性人工动静脉内瘘血栓栓塞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股动脉穿刺置管内瘘造影明确诊断。术中用普通导丝行内瘘血栓闭塞段机械碎栓术后予尿激酶12.5万~37.5万U团注,若血栓未完全溶解则保留导管,用输液泵持续泵入尿激酶至内瘘血栓完全清除;若内瘘管腔狭窄>50%或狭窄影响透析,则行普通球囊扩张术。通过Kaplan- Meier曲线估算首次介入治疗后一期及二期累积通畅率。结果 84例次患者中69例次(82.1%)取得技术成功。14例次患者因内瘘严重狭窄行普通球囊扩张术,成功12例次(85.7%)。总体临床成功率为78.6%(66/84)。治疗过程中共发生7例次(8.3%)出血事件,其中大出血、小出血事件分别为3例次、4例次。术后3、6、12、24个月一期/二期通畅率,分别为76.1%/81.3%、63.6%/70.8%、40.8%/47.0%、12.5%/32.5%。结论 置管溶栓是治疗急性人工动静脉内瘘血栓栓塞安全有效的方法,辅助普通球囊扩张能为内瘘狭窄病变提供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35例自体血管瘘道(桡动脉与头静脉侧端吻合)机能不全和闭塞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结果.方法对35例自体血管瘘道机能不全和闭塞患者行血管造影.26例血栓形成闭塞患者行溶栓治疗,15例行经皮血管成形术(PTA).结果初次造影结果,9例单纯血管狭窄,26例血栓闭塞.溶栓即时开通率为88.4%(23/26),其中13例伴血管狭窄中7例及单纯性狭窄中8例共15例进行了PTA治疗,成功12例,失败3例.追踪观察6例溶栓后伴狭窄未处理及PTA失败者(3例).1个月内7例发生再阻塞,3个月内全部再阻塞.结论血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动、静脉结合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共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前均行CT、MR 和DSA检查证实颅内动脉闭塞部位:M1段4例,M2段2例,M3、4段2例,A1、2段1例,颈内动脉2例, P1段1例,豆纹动脉1例,其他穿支2例.其中术前经DSA证实12例.溶栓治疗时间在发病后3~7 h,采用动脉内药物灌注和机械疏通相结合方法溶栓,另外经静脉术前和术后持续滴注r-tPA辅助.术后观察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结果 15例患者溶栓治疗中微导管和溶栓导管均到位满意,DSA所示闭塞段血管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滤器源性下腔-髂静脉长段阻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治疗8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慢性下腔-髂静脉长段闭塞患者。收集8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例患者闭塞段血管均成功开通。7例球囊成形结合植入支架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支架位置良好,支架内血流通畅,侧支血管减少;1例球囊成形结合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经导管直接溶栓2 d后复查造影显示支架内血栓完全溶解,血流恢复通畅。术后随访2~13个月,平均(4.7±3.9)个月。至末次随访,8例患者CT及下肢静脉造影均显示支架在位良好,其中3例支架内可见内膜轻度增生,但血流均通畅。结论 滤器长期置入可导致慢性下腔-髂静脉长段闭塞。球囊成形及支架植入可有效开通闭塞血管,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4月-2004年8月,为13例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联合应用导管接触性溶栓和导丝机械性开通的方法开通闭塞段,行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25枚Wallstent支架,采用多普勒超声或DSA随访.结果13例患者均一次性开通血管闭塞段并植入支架.经8个月~5年(平均26.2个月)随访,1例于术后23 d支架内急性血栓闭塞,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再次成功开通;1例于术后19个月临床症状加重,造影证实支架处髂总和髂外动脉闭塞并同侧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2月解放军第148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急症经皮穿刺下肢动脉造影,明确血栓部位和范围后即行机械性血栓抽吸并反复数次,造影评估血流通畅程度;对血栓清除不彻底者,辅助予药物溶栓。结果 92例下肢动脉栓塞患者手术成功率100%。89例获随访6~36个月,85例血管保持通畅,4例再次血栓形成,再行机械性血栓抽吸后血流迅速通畅。89例随访患者中无截肢发生。结论 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能够迅速清除血栓、恢复血流,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