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单、双季戊四醇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伟  赫广田 《天然气化工》2007,32(5):40-42,46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甲醛与乙醛的配比等因素对单、双季戊四醇收率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合成单、双季戊四醇的最佳反应条件。在此工艺条件下,单、双季戊四醇的收率均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2.
《石油化工》2008,37(7)
<正> 一种乙醇脱水生产乙烯的工艺该专利涉及一种以生物质发酵得到的乙醇为原料进行催化脱水生产乙烯的上艺。该工艺耦合了乙醇蒸馏和化学催化制乙烯的工艺过程。5%~45%的乙醇水溶液经蒸馏得到乙醇-水混合蒸气,该混合蒸气加热至150~350℃后进入气-固催化反应器中经催化剂作用得到粗乙烯,粗乙烯冷  相似文献   

3.
对中温煤焦油全馏分进行沸腾床加氢处理,将加氢产物经分馏切割出大于355 ℃的馏分或大于400 ℃的馏分,对两者的性质进行分析,并考察大于400 ℃馏分与水上油、煤柴油、页岩油调合的相容性和储存安定性。建立了梯度黏度法,用于评价燃料油的储存稳定性。结果表明:大于355 ℃馏分可直接作为180号船用燃料油;>400 ℃馏分与水上油、煤柴油、页岩油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可以作为180#船用燃料油的优质调合组分,在大于400 ℃馏分、水上油、页岩油和煤柴油的比例(质量分数)分别为67%,12%,10%,11%时,能够调合得到满足GB/T 17411标准要求的180号船用燃料油。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炼油能力和成品油需求矛盾日益突出,低硫船用燃料油生产成为炼油厂重油平衡以及盈利的关键。目前企业常采用轻质馏分稀释低硫减压渣油来调合生产低硫船用燃料油,存在成本高、盈利能力差问题。利用减黏工艺大幅度降低减压渣油的黏度和倾点,可实现以大比例减黏渣油调合生产低硫船用燃料油。试验结果表明,减压渣油经减黏改质后,降黏率超过90%,倾点降至30 ℃以下,与原调合方案相比,轻质馏分调入量由30.0%降至3.2%,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此外,采用减黏路线生产低硫船用燃料油,降低了渣油加氢装置负荷,使进入催化裂化装置的高残炭劣质组分减少,改善了催化裂化装置进料,综合测算企业效益可增加 7 982 万元/a。由低硫减压渣油经减黏工艺生产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对低硫船用燃料油的生产和低硫减渣的高效利用均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利用180号燃料油与催化油浆生产道路沥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亭路 《石油沥青》2008,22(5):40-42
根据180号燃料油与催化油浆的性质特点,采用减压蒸馏工艺,180号燃料油大于490℃的渣油馏分可生产出符合GB/T15180-2000标准中AH-70的道路沥青;180号燃料油大于500C渣油与催化油浆按1:1比例调和后减压深拔,大于520C渣油馏分可生产出符合GB/T151802000标准中AH-70的道路沥青。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Alternative Petroleum Technologies股份有限公司(APT)表示,其Sulfex馏分油脱硫工艺经过一些工艺改造,目前可用于改质重燃料油。经过工艺改造,Sulfex工艺的反应压力和温度均略有提高,可以应用这项技术将重质燃料油的黏度降低到足以满足加工要求的水平。APT公司补充说,Sulfex工艺目前可以生产符合2020年硫含量规格(质量分数低于0.5%)的燃料油产品。该公司已完成对改造后Sulfex工艺的开  相似文献   

7.
季戊四醇酯具有良好的氧化安定性和热安定性,生物降解率高,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润滑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用油酸和季戊四醇直接酯化合成四油酸季戊四醇酯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考察。以酯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油酸与季戊四醇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参数对四油酸季戊四醇酯酯化率的影响。对酯化率的影响依次是催化剂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油酸与季戊四醇的摩尔比,最佳工艺参数为用1.0%质量分数的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200℃,油酸与季戊四醇的摩尔比为4.2∶1。在此工艺参数下,四油酸季戊四醇酯的酯化率达到了96.8%,说明合成工艺参数是合理可行的。用合成的四油酸季戊四醇酯调配的68号可生物降解抗磨液压油能够满足L-HM抗磨液压油的性能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润滑性能。(图1表6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8.
随着减少排放污染和消除工业废物呼声的增强 ,气化技术更有了武之地 ,它可生产电力、氢气、合成氨和甲醇。德士古公司和壳牌公司已采用其专利技术在荷兰、意大利、德国和捷克共和国新建了气化装置。意大利受能源和环境的驱动 ,三套气化装置已于 2 0 0 0年投运。此前 ,需外购 16 %电力 ,而大多数发电厂又燃用硫含量 3%的燃料油 ,欧盟作出规定 ,1998年燃料油硫含量不大于 1% ,从而促使了该项目上马。三座意大利炼油厂均基于德士古气化工艺投运了一体化气化联合循环 (IGCC)发电系统。①API能源公司发电能力 2 80MW ,该装置气化 1470t…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用氧化亚锡催化剂合成四庚酸季戊四醇酯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庚酸与季戊四醇的摩尔比4.5∶1,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180℃~200℃,氧化亚锡的用量0.05%。四庚酸季戊四醇酯的羟值低于0.15 mg/g。  相似文献   

10.
高温煤焦油裂化燃料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立刚 《特种油气藏》2008,15(3):103-105
针对目前稠油热采消耗大量的优质燃料油,而煤焦油市场的主要产品高温煤焦油却不能直接调制燃料油的问题,采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研制的聊FSJH-Ⅱ工艺装置,在小试反应基础上,反应温度为410℃,反应压力为0.2 MPa,注水量为8%的条件下,使高温煤焦油热裂化产生10.59%的气体和2.0%的焦炭.小于360℃馏分收率达30.9%,可用于调制2#燃料油;大于360℃馏分(主要产品)收率为65.9%,可用于调制锅炉燃料油.由于高温煤焦油密度大,含有大量的稠环芳烃,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焦炭,从而造成反应器有一定的结焦,使生产周期缩短.  相似文献   

11.
生物醇醚在中国清洁汽油发展中的价值分析表明,与单位乙醇直接掺混相比,乙醇醚化(TAEE)可取得2.5倍的降烯烃效应,可通过醚化反应和雷德蒸汽压平衡导入较高辛烷值的廉价FCC轻组分获得15倍的汽油池相对增量,相对于90#汽油其抗爆指数的相对增量可达2.5倍,乙醇醚化转化总量是提升清洁汽油价值的关键。结合乙基叔烷基醚制备价值分析提出的改进复合精馏-萃取新工艺,在允许添加过量乙醇以提高醚化转化率的同时,还可集成利用ETBE/乙醇耦合分离的杠杆平衡作用,节省约75%的乙醇增浓回收能耗,并联产获得醚化反应所需的无水乙醇,从而可对生物醇醚燃料发展以及炼油-汽油池价值提升产生积极的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种新的乙醇脱氢制乙酸乙酯催化剂。研究表明,用无水乙醇和含水5%的工业乙醇为原料时的结果基本一致,即乙醇单程转化率约60%(mass),乙酸乙酯收率约50%(mass)。较之以往的催化剂更具有工业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王大林  姜浩锡  张敏华 《石油化工》2007,36(10):1025-1028
采用程序升温-质谱联用装置,用表面脉冲反应方法,在MoS2/C催化剂上,对乙醇、乙醛、乙酸乙酯进行了脉冲反应实验,研究了乙醇一步法制备乙酸乙酯的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N2气氛下乙醇生成了乙醛和乙酸乙酯,在H2气氛下乙醇未生成乙酸乙酯;在H2气氛下,乙醛生成了乙醇;在N2气氛下乙酸乙酯生成了少量的乙醇和乙醛,在H2气氛下乙酸乙酯生成了乙醇和乙醛。分析认为,乙醇一步法制备乙酸乙酯的反应机理是乙醇首先脱氢生成乙醛,乙醛与乙醇进行加成-脱氢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加氢裂化装置分馏系统采用"先汽提、后分馏"流程,其中分馏流程用于分割重石脑油、喷气燃料、柴油及尾油,原设计柴油作为全厂柴油产品调合组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该装置拟最大量生产喷气燃料,同时分馏塔经过改造后柴油产品作为5号工业白油。通过对柴油产品质量及分馏流程的分析,制定了2种改造方案并在装置上进行了实施。工业应用结果表明,2种方案改造后均能生产出5号工业白油,新增侧线的改造效果优于提高柴油侧线塔进料温度的改造效果,5号工业白油质量达到优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世界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世界燃料乙醇的主要发展国家——美国、巴西、欧盟和我国的发展动态,认为该产业近年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发展步伐总体趋缓。美国和巴西,作为位居世界燃料乙醇行业前列的国家,其产量和消费量增速近年均明显变缓;欧盟各国燃料乙醇产业虽然快速发展,但总量不大,在生物燃料总的份额中所占比例很低;我国对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较为积极,进行了一些试点和产业化示范,产量位居世界第三位。文章提出,我国在发展燃料乙醇产业方面应注重技术研发,突破产业化瓶颈,并充分考虑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合理控制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规模和产业化步伐。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A new method is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to separate naphthenic acids from Beijiang highly acidic crude oil with a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of ethanol. The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of ethanol was used as the acid removal reagent by mixing with the crude oil and then allowing the two phases to separate, with the naphthenic acids being extracted from the crude oil.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al content of sodium hydroxide in crude oil was 3,000 μg/g and the optimal extraction time was 5 min with the reagent/oil ratio being 0.4:1 (wt/wt). The suitable reaction temperature could be room temperature. The total acid number of the crude oil was lowered from 3.92 to 0.31 mg KOH/g and the acid removal could reach up to 92.1%.  相似文献   

17.
 以常二线柴油、常三线柴油、催化裂化柴油、催化加氢柴油和0号轻柴油为基础油,分别配制了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柴油,对乙醇柴油的互溶性、理化性能和发动机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商品柴油与乙醇的互溶性能及稳定性能良好;水分会严重影响乙醇柴油的稳定性;助溶剂可以适当改善乙醇柴油的容水性;加入乙醇后,能不同程度地降低乙醇柴油的凝点和冷滤点;乙醇柴油的腐蚀试验结果能够达到国家燃油标准;乙醇的加入使得柴油的密封性能变差,闪点降低,从而增加了柴油的着火危险性;与商品柴油相比,乙醇柴油的燃料消耗率和排气烟度相当,NOx排放降低。  相似文献   

18.
生物乙醇柴油的特性及其在柴油发动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都是重要的生物质燃料,它们与柴油掺混使用可以降低柴油发动机尾气的污染物排放,特别是颗粒物的排放。在分别对乙醇柴油(乙醇和柴油的混合燃料)和生物柴油作为柴油替代燃料的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新的柴油混和燃料——生物乙醇柴油,即生物柴油-乙醇-柴油三组分混合燃料。综述了有关生物柴油-乙醇-柴油三组分物系的混溶特性和相行为,以及生物乙醇柴油在柴油发动机上应用时的燃料性质及其排放特性的最新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乙醇与环氧丙烷(PO)在固体碱催化剂MAF存在下非均相合成丙二醇单乙醚的过程。在反应温度为120~130℃,w(催化剂)=0.5%~1.0%,乙醇与PO的摩尔比为(4~6):1的条件下,PO的转化率为98%,丙二醇单乙醚的选择性高于92%,收率达90%,产物中伯醚的选择性为92%~93%。催化剂使用后无需处理,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20.
β沸石催化精馏合成丙二醇单乙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改性 β沸石催化精馏合成丙二醇单乙醚 ,考察了反应温度 (压力 )、乙醇与环氧丙烷进料摩尔比、环氧丙烷空速、塔顶回流量与环氧丙烷流量之比对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 ,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 :反应温度 =110~ 130℃ ,乙醇 /环氧丙烷 (摩尔比 ) =( 1.5~ 2 )∶1,空速 =0 .4~ 0 .8h-1,回流量与环氧丙烷进料量之比 =6∶1,在此条件下 ,环氧丙烷接近完全转化 ,单醚选择性和单醚收率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