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汾湖镇湖泊为例,针对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层次分析法,从自然度、土地利用程度、可达性及景观适宜性4方面综合评价湖泊的开发利用适宜性,基于评价结果对不同类型湖泊进行合理功能定位并划定生态保护空间,对促进湖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淡水湖泊最小生态需水量简易求解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最小生态需水量是维持湖泊合理水位及水体自净能力的基础,并已成为淡水资源科学配置和持续利用的基本保证。从湖泊形态和典型水生生物的角度出发,探索了湖泊最小生态需水的简易求解方法,为防止湖泊生态系统进一步退化,在确定湖泊最低生态水位时,将水文统计资料中的多年平均年最低水位作为参考值,综合考虑湖泊的死水位、上层典型鱼类生存水位、野生鱼类生存和繁殖所需的最低水位,选取水位的最大值作为最小生态水位,并以江苏省的9个典型淡水湖泊为例,分析了湖泊主要特征参数、湖泊水位特征值及湖泊的主要植被和鱼类状况,获得各湖泊的最小生态需水量。  相似文献   

3.
治理富营养化湖泊应首先改善湖泊的水动力条件,一般是通过连通引水和调整湖泊形态来实现,但连通引水对湖泊富营养化的改善效果时效较短,合理的湖泊形态对实现湖泊健康更为重要。以吴江市盛泽镇的潜龙渠为例,选择水龄作为描述湖泊水循环的指标,利用EFDC模型对不同条件下的水龄和流速及规划后湖泊形态的水动力情况进行模拟,同时根据模拟结果确定生态修复方案。结果表明,经过岸线和湖底高程调整后,潜龙渠水龄可以减少2~3d,水动力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基于流场分析的人工湖生态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湖泊平面形态与周边用地类型初定的景观生态设计方案,采用流场分析模型模拟河网,计算了三种不同引水方案下的入湖流量,并选择最优引水方案模拟了湖泊流场对湖泊形态微调,分析了湖泊来水组成,为麒麟湖的生态设计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开发区人工湖泊设计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构建人工湖已成为改善城市地区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的现状,从理念、方法、步骤等方面探讨了开发区人工湖的设计,提出了景观、生态、人文相结合的人工湖设计思路,并针对形态、水域和过渡域的不同特点,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以此指导广东省肇庆市经济开发区麒麟湖的设计,为该湖发挥健康湖泊的多项功能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基于改进熵权—集对分析法的湖泊形态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湖泊形态健康水平对合理开发利用湖泊资源和管理与保护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泊形态健康的概念,从平面形态特征和形态变化特征两方面选择8个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湖泊形态健康评价标准,采用改进熵权—集对分析法对江苏省10个典型湖泊的形态健康进行了评价,并将结果与采用层次—集对分析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小型景观湖泊已成为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自身特点决定了其易受人为因素影响而导致水质变差,甚至丧失景观水体的功能,因此有必要研究小型景观湖泊的水质状况及其富营养化程度的影响因素。以郑州大学眉湖为例,进行多次定期水环境监测试验,在分析水质指标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其水体的水质状况及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CODCr、BOD5、TP、TN、NH3-N等主要污染物的浓度与禽类、鱼类和水生植物的分布密切相关,在监测时段内眉湖整体水质状况呈恶化趋势,从中营养状态变为轻富营养状态。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策略和保护措施,以期为小型景观湖泊的运行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湖泊健康综合评价是对湖泊进行合理开发治理及科学保护与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国内湖泊健康综合评价尚不成熟。因此,通过构建基于集对分析(SPA)理论的分级贴近度湖泊健康评价耦合模型评价湖泊生态系统的综合健康水平。该模型以贴近度在模糊模式识别中的重要作用为理论依据,根据贴近度公式的可创性,定义了一种新的贴近度公式,同时对传统的隶属函数进行改进,扩大函数覆盖范围,运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并引入集对分析理论弥补贴近度通过择近原理确定评价结果的缺陷。将该模型应用到湖泊健康水平综合评价中,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准确地确定湖泊健康综合等级,为湖泊保护及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实测数据为依据,对受到不同方式人类活动影响下的丰水期九龙口、大纵湖、蜈蚣湖和得胜湖4个浅水湖泊进行研究,解析畜禽养殖、航运、围网养殖及原始湖荡湿地等不同类型的浅水湖泊在丰水季节沉积物—水界面中上覆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磷素的赋存形态,并探究不同形态磷素的垂向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丰水季节湖泊中各形态磷素在上覆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三者之间存在较大的浓度梯度,表现为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四个湖泊上覆水中总磷(TP)浓度介于0.12~0.21mg/L之间,PO_4~(3-)浓度为0.05~0.18mg/L,已达富营养化标准;各形态磷素分布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有污水输入的得胜湖和围网养殖严重的湖泊TP含量较高,而刚经过疏浚的九龙口TP、PO_4~(3-)平均浓度最低;总体上各形态磷素在垂向分布上多表现为锯齿状波动,分布差别较大,间隙水中碱性磷酸酶(APA)表层4cm以上呈锯齿状变化,4cm以下多呈锯齿状降低或平缓降低;沉积物中PO_4~(3-)随深度的增加呈现锯齿状变化;沉积物中有机磷的矿化作用明显,草型湖泊各形态磷相对低于其他湖泊,APA明显高于其他湖泊。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丰平枯水年的湖泊生态水位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现有湖泊生态水位计算方法的不足,以逐月最小生态径流计算法和逐月频率计算法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丰平枯水年的逐月生态水位计算法,即同时考虑天然水文情势中年际尺度的丰平枯变化与年内尺度的逐月变化,将年均水位系列以37.5%和62.5%保证率划分丰平枯水年,并以各月最低水位和25%、75%保证率分别计算出湖泊最低生态水位和适宜生态水位。在鄱阳湖的应用表明,区分丰平枯水年的生态水位能更好还原天然水位变化过程,可为湖泊水资源保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