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古以来,禅和茶之间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之间殊途同归又相辅相成,“茶禅一味”被视为茶道的最高境界在北京,有一间以禅茶文化为主题的茶楼,将佛教文化与茶文化妥帖地糅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翟峰 《城乡建设》2004,(3):i001-i001
俗话讲:“天下茶楼数中国,中国茶楼数四川,四川茶楼数成都”。成都茶楼,有茶、有座、有趣;成都茶楼,川味、川 风、川情。 说到成都茶楼的“茶”、“座”、“趣”,可谓在川籍著名作家沙汀的著名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反映得最为生动。该文写到茶楼,是说成都人休闲聊天、洽谈生意,要到茶楼去;成都人之间发生了吵架斗嘴等纠纷之事,往往也要到茶楼去讲理。 事实上也是这样,无论是建国前的20世纪40年代,还是如今的新世纪新时代,我们都可在四川或成都茶楼中看到这样的一些场面:有茶客一到茶楼,就扯开嗓子喊:“拿碗茶来罗!”茶倌…  相似文献   

3.
COCIF与《精品家居》杂志联合举办的“茶禅一味”活动,于2012年7月26日下午3时在上海圆明讲堂举行。此次活动特邀圆明讲堂法师——崇林法师与大家交流论道。活动以下午茶形式展开,大家共同探讨“禅”的哲理,并由COCIF老朋友——茶艺师木鱼老师现场泡制一道道好茶,以供大家品尝。在城市的喧嚣里,茶与禅的意境美妙地结合,给浮躁的心增添了一丝丝清新。此次活动赢得了各界朋友的好评,大家也收获颇多。COCIF艺术沙龙将一直延续一个不变的理念——生活是一门艺术,用心发现生活、发现美。  相似文献   

4.
品茶悟禅     
《现代装饰》2010,(10):94-99
位于西湖湖畔的静茶吸取了西湖凝聚千年的灵气,在周遭一片灯红酒绿间突显着它的静谧和高雅。设计师沿用了“禅茶一味”的设计理念,将东方传统文化中“禅”的思维方式来体现繁华落尽的细微之美,将静茶的精髓完美呈现,同时成就空间的空灵之美。  相似文献   

5.
粤人上茶楼、酒店消费,有“叹茶”、“叹世界”之称谓。这“叹茶”、“叹世界”既有品尝美食佳肴的色、香、味、形的口腹、视觉享受,还有品味进餐环境的舒适、文化神绪的需求;因而派生出“叹装修”一词。  相似文献   

6.
正"无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庶饮,文人‘琴棋书画诗酒茶'的雅赏,茶禅一味的道品,对品茶空间都有唯意唯美的追求,它于简朴中见自在,无需排场铺张。"据了解,贵司的业务范围分为茶文化空间、商业空间及餐饮空间三大块,这三块中又以茶文化空间为首。请问在当下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出于什么样的想法和考虑令你将公司定位清晰地着重  相似文献   

7.
七轮 观天下茶禅生活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设计灵感来自于人体七轮,空间平面图似一个侧面打坐的人,空间中的七根柱子对应人体七轮,平面规划依据七轮展开。海底轮、脐轮、心轮为欲界,空间平面中对应这三根柱所在区域规划为茶及所有与茶有关的展示,以茶悟道,茶禅一味。而在位于脐轮的空间区域,因为脐轮在人体中是神经丛中心,由此处开始,向外分散六  相似文献   

8.
正国人爱喝茶,各地皆是。有人调侃最幸福的生活状态莫过于: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过半天。喝茶,向来不只是为了解渴。两三朋友相聚,几杯清茶,几段往事,颇为惬意。茶馆,有些地方又叫作茶室、茶楼或者茶铺,是人们外出喝茶的集聚地。这些或精致、或简约、或安静、或嘈杂的小环境,透出来的便是一个城市的性格。  相似文献   

9.
《园林》2000,(5)
说起园林,它带予人们的感受应是轻松和闲适。而在日本茶庭中,人们体会更多的则是庄重与深邃,及其园林布局的定式。茶庭概况茶,同样是中国大陆传入日本的。据文献载,公元805年,日本高僧最澄从天台国清寺师满归国,将茶种带回日本近江。而后,又有日僧南浦昭明在泾山寺学得泾山茶宴、斗茶等饮茶习俗。自此,日本人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茶道。在日本,饮茶更趋于复杂多样化,它已成为一种长期的宗教行为而仪式化,不仅是佛教寺院的习俗,亦成文化人士的家庭必需,而茶庭也被茶道始祖提炼为一种新的园林形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
泰山茶文化自唐代就有记载,北方茶文化即肇始于此。以道教占主导信仰的泰山地区,亦蕴含着丰富深厚的茶禅文化资源。清初泰山名刹普照寺的住持祖珍禅师为泰山茶禅文化的承续与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祖珍既是禅宗名派临济宗的著名僧人,在清初文学史上也颇有地位,著有《石堂文集》。他"援儒入佛"的思想为"茶禅一味"的诗文创作与实践提供了深刻系统的思想基础,而他为数众多的茶诗不但集中反映其茶禅思想,也代表了其诗文创作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1.
静茶访     
《现代装饰》2010,(2):130-130
走进静茶访,偌大的空间在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之下充满了想象。大气磅礴且严谨细致,用粗糙的青石板与木作铺陈出的茶馆走道,孕育着空间不可或缺的气度,也包含了来自于东方传统文化中禅的思维方式,静茶淡雅,君子淡泊。在这里,一曲琴音一杯茶,且静坐下品茗,也品这里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园林》2020,(5)
借助景观基因理论的现有研究成果,通过增加体验发展主题的内容和实证规划探索,为农业特色小镇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基于农业特色小镇建设重在促进发展的实际要求,将景观基因理论进行改进,构建了生态环境基因、村庄聚落基因、农业产业基因和乡村文化基因4个组成部分,并设计了农业特色小镇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并探讨以茶为主体的景观基因活化表达的实现路径。结合柯桥平水茶镇的景观基因解构、识别和活化表达,提出了构建以茶为中心,将茶产业、茶科技、茶旅游、茶文创与禅、越文化相融合,联动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茶产业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规划以"一心、一轴、一环、三块、六区"为空间架构,通过茶业融合发展、精品茶园观光、茶村风情体验、育茶科技示范、生态茶园养生和禅茶文化研修区六大功能区的独立分工和相互联系,打造全产业链联动共建的茶产业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13.
感恩的心     
朋友从云南给我捎了一斤上等的普洱茶,这茶入口温顺,入胃平和,细腻有余,不显张扬。品了一丁点儿后,我将普洱茶珍藏起来。那天,从老家来了一位乡亲。母亲让我将珍藏的普洱茶拿出来招待,看到母亲不容分说的神情,我不敢怠慢,赶紧从柜子中将  相似文献   

14.
骑楼式茶楼是广州传统茶楼建筑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立面及立面上的装饰在岭南传统建筑中具有鲜明的特点。本文将其特点总结为商业性、标志性及气候性,并对立面的构成要素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5.
竹林清风     
“茶禅一味”自古就是中国茶文化的精髓所在.饮茶能让人清心寡欲、养气颐神。人们在忙碌奔波之余.放下手中的工作.静静地享受一杯清茶,小憩片刻.慢慢地体会宁静淡泊的闲适生活。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
禅宗文化与茶文化不再是两个单独的个体,禅与茶紧密相关,于是"禅茶一味"得以发展。江西茶包装与江西禅宗文化的结合非常值得研究与探讨,茶包装作为传承江西禅宗文化的载体,使二者相辅相成。江西茶包装有了"禅茶一味"的气质,江西禅宗文化也得以传承和发展,提升了江西茶产品的文化和商业价值,为二者都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关于牧溪     
正牧溪是我国南宋时期的禅宗画家,蜀人,其生卒年不详,擅长绘事,因战乱颠沛而到杭州为僧。对于牧溪的绘画艺术,画史上褒贬不一,总体来看可分为两种不同观点:其一:最喜爱画龙虎、山水、禽鸟、树石、猿鹤、人物等,多用蔗查草结,随笔点墨而成。其二:枯淡山野。牧溪的禅画则多以生活中的常见实物为主,在整个作品中可以看出风格清新脱俗韵律感,给人一种不同世俗的既视感。牧溪最  相似文献   

18.
春秋茶楼     
张迎辉 《现代装饰》2008,(10):84-89
春秋茶楼以“三进院”演绎着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构局,散发着茶的芳香。院中有“房”,“房”内有“屋”,“房”与“房”错落有致,围合着三个情节小院。“一院”门海,“二院”戏台,“三院”枯山水。一步一景,一院一个情节。  相似文献   

19.
息心茶室     
正中国武夷山,隐逸文化与自然的世界双遗,流传千年的茶文化在山水竹林间探寻平静心灵的更高层次。如何将武夷山的自然、人文与艺术融合,创造属于当代人新的山居文化,重塑人们对既有"山居生活"的认知是本次设计探索的方向。设计取意武夷山隐栖下的禅茶文化,借由当代、简雅的设计语言将人文情怀融入多元化的艺术空间,让居住回归诗意的从容,引领一种隐逸山居的休闲度假生活。深谙竹与茶在文化上的交相辉映,于是引入清雅灵动的竹木、层次美感的格栅营造出一种隐归山林的"吃茶"氛围,武夷茶文化中"正、清、和、雅"的精神在此复现。  相似文献   

20.
方振宁 《建筑师》2024,(1):131-135
<正>图书信息书名:《禅:通往心灵之路》(Zen Path to the Heart)作者:小堀月穗(Kobori Geppo)和其他作者语言:英文出版人:龙光院出版日期:2023年页数:86页尺寸:185mm×240mm装帧:精装这本尺寸不大且精装的画册,是日本京都大德寺龙光院专门为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的特展《禅之心》(The Heart of Zen)(2023年11月17日至12月31日)—呈现中国南宋画僧牧溪所作的《六柿图》《栗图》而制作的,但是数量极少(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