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了解车轮结构对转向架区域噪声的影响,基于RAYNOISE软件平台,建立转向架区域噪声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预测了转向架区域内侧及外侧各场点的噪声,分析了动/拖车车轮、车轮制动盘以及低噪声阻尼车轮对转向架区域各场点噪声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动车车轮、拖车车轮两种车轮结构对钢轨噪声的影响很小,而车轮噪声及转向架区域的噪声影响显著,直型辐板的动车车轮结构能较好地降低轮轨噪声及转向架区域噪声,有利于降低车外噪声。当车辆运行速度为200 km/h、250 km/h时,安装车轮制动盘有利于减小转向架区域各场点噪声,场点4位置降噪量分别达到0.4 dB(A)和0.9 dB(A)。低噪声阻尼车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转向架区域各场点的噪声,三种阻尼车轮分别使场点4位置的降噪量达到8.0 dB(A)、8.0 dB(A)、4.6 dB(A)。  相似文献   

2.
以某城市轨道交通B型车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测分析不同速度条件下司机室内和客室内噪声时域变化规律和频谱特性。基于统计能量分析理论建立B型车车内噪声预测模型,通过实测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最后研究车体结构及轮轨噪声源对车内总声压级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车内噪声预测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城市轨道交通车内噪声,且计算效率高。列车速度从75 km/h增大到115 km/h,司机室内噪声增大3.9 dB(A)~5.2 dB(A),客室声压级增大3.6 dB(A)~5.2 dB(A);列车车速每增大10 km/h,司机室内声压级增大约1.36 dB(A),客室内声压级增大约0.9 dB(A)~1.0 dB(A);车内转向架上方测点声压级大于车厢中部噪声,差值为0.3 dB(A)~1.7 dB(A)。车内噪声源主要来自于轮轨噪声和车体底板声辐射,车体侧墙、车门和车窗对车内声压级的贡献整体较小。  相似文献   

3.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能量宏观测算方法(以海口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车流量实测和等效车流量转换、车辆基准辐射噪声声压级实测和声功率级转换的方法计算城市路网交通噪声总声能量.海口市道路车流量日变化曲线呈现两个层次和双峰双谷形,市区路网机动车行驶总功率(昼间)为0.065kW,昼间12h行驶总声能占全天24h总声能的73.6%,车辆行驶平均声功率为9.3×10-6kW/辆.  相似文献   

4.
以交通仿真为手段,结合日本ASJ道路交通噪声排放模型,研究不同状态下的公交停靠站位置对交通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道路处于拥堵状态时,公交停靠站位置对交通噪声影响较小;当道路处于非拥堵状态下时,公交停靠站位置对交通噪声LA eq值影响约为1~2 dB、对TNI指标的影响高达15~17 dB。  相似文献   

5.
虚拟轨道列车正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其车内外噪声水平、特性及形成机理还缺少相关研究。基于线路试验,对虚拟轨道列车开展声源识别和振动噪声测试,分析其车内外噪声水平、频谱特性和速度依赖关系,进而参考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和汽车相关噪声限值标准对车内外噪声进行评价分析,最后对其噪声形成机理和关键控制技术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其以52.5 km/h 匀速运行时,车内外噪声分别为69.5 dB(A)和67.8 dB(A);相比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和汽车相关噪声限值,虚拟轨道列车车内噪声分别低于噪声限值5.5 dB(A)和14.5 dB(A);车外噪声低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限值11.5 dB(A);虚拟轨道列车车内噪声能量主要集中在315 Hz~1000 Hz频段内,噪声主要来源于地板区域,初步推断结构为噪声主要的传递路径,可通过避开车外振动源和车体结构共振频率来减小车体的结构传声。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工况下对试验样车车内的不同位置进行噪声测量和分析,研究车内噪声的分布规律。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车速度每升高10 km/h,频率范围在125~200 Hz和800~2 000 Hz,车内噪声增加4 dB;噪声在前后排座椅处存在差距,风噪声会使左右耳噪声值产生差距,差距会随着车速产生先变大后变小的规律;三厢车后排座椅噪声状况比两厢车要好。该研究结果对汽车减振降噪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观交通仿真对居住小区的道路交通噪声进行动态模拟研究。用微观交通仿真技术进行路网的建模及车辆的动态交通仿真,结合车辆噪声的排放模型以及噪声传播模型,考虑了噪声在建筑物间的反射和衍射,实现了对居住小区在路网用户均衡和非均衡条件下的交通噪声动态模拟,分析了新增道路穿越小区对小区噪声的影响,模拟了不同建筑物布局下居住小区交通噪声的声场分布。通过道路交通噪声的动态模拟不仅得到了小区噪声的等效连续声级,还掌握了其波动起伏特性。最后,进行了实地的交通与噪声监测,实测与模拟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精确可行。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裙板结构对市域列车车外噪声的降噪效果,基于声线跟踪法,建立4 节编组的车外噪声仿真模型。考虑车辆的主要噪声源,包括轮轨噪声、气动噪声、辅助设备噪声等,同时考虑影响车辆振动和噪声的关键边界条件,包括列车结构、桥梁结构、地面声反射等,计算列车140 km/h 匀速运行时的车外通过噪声,并进一步研究车厢底部不同位置安装半/全遮挡裙板,以及裙板内侧铺设不同吸声材料后的车外降噪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转向架及辅助设备位置安装全遮挡裙板的降噪效果最好,可降低车外噪声约3 dB(A);转向架裙板内侧铺设平均吸声系数为0.64 的吸声材料后,可进一步降低车外噪声最多2.2 dB(A)。  相似文献   

9.
当列车通过钢轨错牙接头时,会产生强烈的冲击并引起冲击噪声。为了探明铁路线上列车通过钢轨错牙接头处产生的轮轨冲击噪声,建立了基于车轮-轨道相互作用的轮轨冲击噪声预测模型,计算分析了钢轨错牙接头激扰下轮轨冲击力和冲击噪声的特性。结果表明:车轮通过钢轨错牙接头时会产生剧烈的冲击力和冲击噪声;迎轮错牙引起的轮轨冲击力峰值比送轮错牙接头要大210.5 kN,而引起的冲击噪声比送轮错牙接头大10~20 dB(A)。错牙高度越大其引起的轮轨冲击力和轮轨冲击噪声也越大。钢轨错牙高度增加0.5 mm时,轮轨冲击力最大峰值约增大60~90 kN,而轮轨冲击噪声在全频段都会增加1~3 dB(A),钢轨错牙引起的轮轨冲击力与冲击噪声成正比关系。随着车轮运行速度的增加,其激发的轮轨冲击力相应地增加,P1力变化比P2力明显,车轮速度在100 km/h以上钢轨错牙引起的轮轨冲击噪声变化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状况与传播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状况,应用大量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例行监测与实测数据,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变化规律及传播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城市主要道路交通噪声的变化幅度,有80%以上的昼间在2~3 dB(A),夜间在2~4 dB(A);每天12:00~15:00时段的噪声是昼间比较低的噪声,2:00~4:00时段是夜间噪声比较低的时间段;在一定时期内,Ld与Ln的变化幅度≤1.0dB(A),|Ld-Ln|的变化幅度也多在3 dB(A)之内;道路交通噪声的高低及向两侧区域的传播状况与路两侧区域的建筑物坐落方式、外表面的反射等各种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这给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管理与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微观交通流仿真,结合ASJ-RTN 2008单车噪声排放模型,研究驾驶员行为对交通噪声的影响。通过敏感性分析得知,拥堵状态下的交通噪声对驾驶员跟驰行为和信号反应较为敏感,其中跟驰行为对交通噪声影响高达2.07 dB;而在畅通状态下,驾驶员行为对交通噪声的影响极小。受驾驶员行为变化的影响,区域噪声排放总能量与路旁L Aeq值的变化趋势相似,单位出行里程噪声排放能量与路旁L Aeq值的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2.
李晓  毛东兴 《声学技术》2015,34(5):444-448
相较于车流相对稳定的高速公路而言,城市交通流因上下班高峰、红绿灯、交叉路口等影响,具有明显的波动性。现有噪声预测模式中,声源辐射模型采用小时流量及设计速度作为独立变量,车速与车流量没有关联,仅适用于测量常年平均声级,不能正确反映城市道路噪声的动态变化特征。文章对交通流模型进行了调查,以行车速度与车流密度制约关系为基础,结合道路车辆的物理模型及声源辐射模型,建立以车流密度为变量的噪声源动态声源辐射计算模型,描述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辐射声级随车流密度的动态变化特征,与已有模型进行对比并通过实测,验证了新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城市道路车辆声源辐射声级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噪声源强的预测是道路交通噪声预测的关键。由于车辆状况、道路状况等在我国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在采用国外道路交通噪声源强模型时将导致准确性降低。建立源强模型通常采用的实验方法对场地要求严格,样本数量需求巨大,不易获得本地模型。基于标准实验情况建立的模型不一定适用于复杂的城市交通流。为此,提出一种简单快速建立符合本地城市交通特点模型的方法,该方法以实测交通流数据计算观测点噪声,通过优化算法求解最优参数,确定本地化源强模型。该方法利用多辆车共同作用得到的等效声级,反演得到单车模型,既包含了丰富的样本,又节省测量时间。以北京选取道路的实践为例,建立模型并验证,结果表明本方法快速易行,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4.
根据7条珠江新城主要道路的交通流实测数据,结合标准ISO 9613-2噪声计算模型,采用不同的道路分割精度模拟出整个珠江新城的交通噪声分布,以分析不同道路分割精度对交通噪声模拟的影响。另外,在珠江新城选取8个地点进行噪声值实地采集,以评估噪声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结果表明,以接收点为中心,扫描角度不大于5度的道路分割方式对交通噪声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交通噪声是造成高校环境噪声超标的主要因素,尤其对城市道路下穿校园的新校区影响更大。运用噪声预测方法对在建的安徽理工大学新校区进行噪声预测评估,为其环境规划提供相应的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测量统计校园周围道路不同类型的机动车流量数据,结合测量已有道路的交通噪声,利用Cadna/A噪声预测软件,建立新校区交通噪声模型,计算并绘制噪声网格分布图,并提出相应噪声控制措施。结果表明,通过采取在校园四周增加围墙,并在南北下穿城市道路旁设置声屏障等措施后,可以改善校园声环境,使其达到国家I类地区噪声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6.
采用优化速度交通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以捕获每辆车的信息,并根据声学推导出简化的噪声预测公式,进而应用此噪声预测公式计算点噪声声压级。将车流分布特征与噪声声压级变化进行比较,发现在探测路段,车流量-时间曲线与探测点声压级-时间曲线变化特征相吻合,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可应用声测法来辨别车流状态。  相似文献   

17.
以深圳市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等三类较高等级城市道路交通噪声为研究对象,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中推荐的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分别采用预测车速、实际车速、设计车速等三种不同车速取值方法,进行模式预测与实测结果的对比研究,验证分析不同车速取值方法下模式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HJ 2.4-2009导则中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架复合道路的噪声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各种影响因素,结合声波的传递衰减建立动态的仿真模型。由此计算实时噪声的等效声级及统计声级;为取得高架复合道路一侧垂直面和水平面的声场分布,在模拟分析中,也考虑多车道、车速、交通量、声屏障高度、林带布置等各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9.
信号控制对交通噪声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实验方法测定三种不同车型单辆车在参考距离处的噪声排放量及加减速噪声修正值。然后结合微观交通仿真、车辆噪声排放量和传播衰减模型分别对信号控制下的间断流交通噪声和无控制的连续流交通噪声进行动态模拟。最后对两种不同交通流状况下的等效声级、噪声标准差、交通噪声指数和噪声的频数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两种不同交通流状况下交通噪声的若干重要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