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油气生产成本中储量有偿使用费占相当的比重,如何合理地计算这笔费用非常重要。认为储量有偿使用费进入成本的目的应是收回全部勘探投资和利息,并进行了具体的计算。对伴随而来的问题,诸如成本的增高,投资回收期过后仍处于经济开采期油气田的储量有偿使用费是否提取以及提取后的用途等,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气藏开发进入中后期经常需要对现有井网开发效果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需要对单井控制储量进行准确计算。利用容积法计算气藏单井控制地质储量的过程中,传统的单井控制面积的确定方法如算术平均法和泰森多边形(Voronoi)图法等忽略了储层非均质性及气藏开发压力传递特征等影响到单井控制地质储量计算结果的重要因素。首先借助气藏试井、动态监测及生产数据等动态资料,计算出单井动态储量,将单井动态法储量作为该井对井区单井控制面积的控制能力因素融入到龟背图的绘制过程。这一新的控制面积确定方法表明:动态龟背图法计算气藏单井控制地质储量是在传统的龟背图法的基础上,借助单井动态资料对单井控制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修正,由此得到的计算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动态储量的气井动态指标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储量是预测气井动态指标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参数。分析、讨论了油气藏探明地质储量与动态储量的异同,论证了动态储量的可靠性、实用性,指出了容积法探明地质储量存在一定误差。因此,在预测气井动态指标时。最好采用动态储量;若采用容积法探明地质储量,务必以校正系数进行校正,基于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和气井稳定产能方程,提出了在一定条件下预测气井稳产期及相关动态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油气田储量和采收率的新认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容积法探明地质储量管理方式弊多利少,探明地质储量的计算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误差,开发过程中又很少考虑其变化,其采收率与油气藏地质特征往往不相符、横向可比性较差,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环境和国际接轨的要求。而在一定条件下,油气田动态地质储量可靠、实用,其采收率符合油气藏实际特征、横向可比性强,既涉及油气藏的地质静态和动态特征,又考虑到经济因素,根据大量的动态资料确定的可采储量,不仅准确程度较高、符合油气藏实际地质特征、突出了经济价值,而且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及国际接轨的要求。因此,应淡化探明地质储量和采收率,重视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5.
水驱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联计算分类井地质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动态法计算分类井动用地质储量存在的储量互相动用的问题,研究了喇萨杏油田相对渗透率曲线和地质储量对水驱特征曲线的影响,通过水驱特征曲线斜率和由相对渗透率曲线得到的信息,得出反求地质储量的动态方法.该方法既考虑了油田动态,还考虑了油田的油层渗流特性,是利用动态资料推算动用地质储量方法的发展.同时,从油藏工程原理出发,应用全区指标对动态法计算的分类井地质储量进行了校正,更为准确地确定了分类井控制地质储量,为分类井开发分析和指标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主要分析了矿山地质储量动态监管的实际应用,重点结合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分析提升矿山地质储量动态监管质量的方法。其可以有效提升矿山资源的规划,并提高资源利用管理水平。通过分析矿山地质储量动态监管的实践内容,不断推进矿山地质储量动态监管系统的建立,提高储量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水驱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联用计算分类井地质储量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为了解决动态法计算分类井动用地质储量存在的储量互相动用的问题,研究了喇萨杏油田相对渗透率曲线和地质储量对水驱特征曲线的影响,通过水驱特征曲线斜率和由相对渗透率曲线得到的信息,得出反求地质储量的动态方法。该方法既考虑了油田动态,还考虑了油田的油层渗流特性,是利用动态资料推算动用地质储量方法的发展。同时,从油藏工程原理出发,应用全区指标对动态法计算的分类井地质储量进行了校正,更为准确地确定了分类井控制地质储量,为分类井开发分析和指标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有时人们对“采收率”的理解和应用比较笼统,往往忽略了“采收率与地质储量应满足一一对应的逻辑匹配关系”这一基本原则,把动态储量与容积法探明地质储量或者动态储量采收率与探明地质储量采收率相混淆,错误地理解和应用采收率,导致可采储量误差较大。笔者基于采收率的定义和计算原理,探讨了动态储量与探明地质储量及各自对应采收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今后正确理解和合理应用采收率、得到正确可靠的可采储量及认识和结构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并提出了“重视可采储量、动态储量及其采收率,淡化探明地质储量及其采收率”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地质储量是预测气井动态指标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参数。分析、讨论了油气藏探明地质储量与动态储量的区别与差异,论证了动态储量的可靠、实用性,指出了容积法探明地质储量存在一定误差。因此,在预测气井动态指标时,最好采用动态储量,若采用容积法探明地质储量时,务必以校正系数进行校正。基于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和气井稳定产能方程,提出了在一定条件下预测气井稳产期及相关动态指标的方法。应用实例表明,该储量评价方法及气井动态指标预测方法简便、实用,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气田采收率计算过程中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有时对“采收率”的理解和应用比较笼统,往往忽视了“采收率与地质储量应满足一一对应的逻辑匹配关系”这一基本原则,把静、动态地质储量或者各自对应的采收率相混淆,错误地理解和应用采收率,导致可采储量误差大。基于采收率的定义和计算原理,探讨了动态地质储量与静态地质储量及各自对应采收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了根据动、静地质储量比换算采收率的关系式,为今后正确理解和合理应用采收率、得到正确可靠的可采储量及认识和结论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同时提出了“重视可采储量、动态地质储量及其采收率,淡化探明地质储量及其采收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油气储量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市场经济要求油气储量资产化和商品化。油气储量资产化的实质是油气经济可采储量价值的确定.依据对油气储量资产特点及储量资产价值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应用现金流量法计算辽河油田油气储量资产价值,并详细介绍了现金流量法计算油气储量价值的方法和步骤。油气储量资产价值的确定为油气储量走向市场奠定了基础,也为勘探开发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可采储量增长被用来评价已发现油气田可采储量的增加潜力,是剩余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哈法亚油田可采储量增长影响因素和潜力的分析,发现其影响因素包括地质因素、工程因素和经济因素。哈法亚油田2010年至2012年的可采储量增长主要是由发现新油藏、已发现油藏地质储量增加和采收率提高组成,对可采储量增长的贡献分别为7%、51%和42%;未来通过油田扩边可以增加约7 956.5×104 t的石油可采储量。通过与Majnoon油田进行类比分析,认为未来哈法亚油田采收率可以达到32%,储量增长潜力约0.98×108 t  相似文献   

13.
中原油田深层低渗复杂断块油藏开发技术政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中原油田深层低渗复杂断块油藏开发状况,建立该类油藏最小含油面积、开发投资、收益、油藏开发经济可行性、油藏递减规律、经济规模储量等计算模型.开发经济技术界限研究表明:边际油藏最小含油面积为0.02 km2;油井经济界限产量受油藏埋藏深度、原油价格、吨油操作成本的影响,其中油藏埋藏深度、原油价格是影响油井经济产能的敏感因素;最小储量规模受油藏埋藏深度、采收率、原油销售价格、吨油操作成本等影响,其中油藏埋藏深度、原油销售价格是影响经济规模储量的敏感因素.由于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原来评价为低效或无效的小规模储量可能已变为可开采的经济储量.对卫360块沙三段中亚段6-7油藏总体评价结果表明.该油藏处于经济开发的边缘.  相似文献   

14.
老油田高含水期可采储量及增产措施经济评价方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岳立  岳登台 《石油学报》2000,21(5):39-44
注水开发油田依据含水高低和产油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为了取得注水开发油田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就要依据油田各阶段的特点,研究重大调整措施的效果和做好经济评价分析,对其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本文着眼于注水开发油田高含水期可采储量及增产措施经济评价方法的研究,主要阐述了井网加密调整经济分析、经济可采储量和增产措施经济产量计算方法。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虽然对经济可采储量及增产措施经济评价方法较 多,但本文所阐述的方法是较为广泛应用且切合实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胜利油区最小经济油田储量规模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胜利油区第三次石油资源评价采用最小经济油田储量规模作为经济评价的主要指标。在现有勘探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该项指标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勘探投入与石油探明储量的关系。根据盈亏分析理论,推导了最小经济油田储量规模的计算公式,计算了不同油藏类型的最小经济油田储量规模,同时指出,原油价格是影响最小经济油田储量规模的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单因素数理分析法,对SEC上市油气储量指数递减曲线评估法中的Arps递减曲线方程进行了特征分析.认为影响上市油气储量评估结果的主要影响参数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油藏参数,另一类是经济参数;并确定出几个重要影响参数与SEC油气储量之间的数理方程.由此,可以定量确定几个重要影响参数对SEC油气储量的影响规律、影响程度;并且可以通过储量方程定量调整各主要影响参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来促进油气储量评估结果的稳定,同时也达到减少油气田新增勘探区块投入开发的目的,最终促进SEC油气储量替代率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走低,SEC准则已开发储量评估受经济因素影响逐渐加大,直接影响到石油行业的利润和盈利能力。低油价下导致部分低产、特高含水、高成本等开发单元评估不经济,储量大幅度减少,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已开发储量评估单元划分研究。首先论述储量评估单元定义,然后针对储量评估单元划分难点,从油气田地质和开发特征出发,结合油气藏类型、开发阶段、开发方式及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低油价下已开发储量评估单元划分方法,最后列举实例分析单元划分对储量评估结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探明而未开发的石油储量随时间推移而增加,但未开发率变化却不明显。截至2013年底,全国地质储量中的未开发量为85.11×108t,未开发率21.9%;可采储量中的未开发量为10.71×108t,未开发率12.5%。在分别做了未开发储量的盆地分布和公司分布、不同类型油田的未开发储量分析后,提出了以新思维、新技术来动用未开发石油储量的有关问题:1未开发石油储量是现实的增产领域;2重新认识探明储量的动态和现状;3适宜技术的应用是关键。在适宜技术的应用中包括:必须强调每块未开发储量的特殊性,进行新一轮的精细地震工作,适度引入致密储层油气的钻井和储层改造技术,大力推进稠油开发,以先进方式开发海上中小油田群,重视凝析油气田的开发等问题。最后提出中国三大国有石油公司要想在全方位发展过程中集中力量为石油增产做出更大贡献,可适当缩小已占有勘探区块面积,集中力量在已开发的油田上提高采收率,大力动用未开发储量,以取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和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油气储量是石油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际石油开发市场合作双方谈判和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对中外油气储量分类方法和管理方式进行对比,从政府宏观管理、石油企业内部管理和市场运作等方面重点分析了外国现行的储量管理方式。中国所采用的油气储量分类和管理方式与国际通用的油气储量分类和管理方式存在较大差异,给中国石油企业开拓国际石油开发市场带来了一定影响。在目前的生产经济条件下,中国在储量分类和管理上应尽快与国际接轨,实行储量资产化管理,建立储量交易市场,增强油气储量资产的流动性,优化储量资产配置,促进石油企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油井经济极限产量与含水的一种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盈亏平衡的基本原理,考虑年产液量、年产油量、年注水量、吨液费用、吨油费用、吨注水量费用、吨油税金以及与井数有关的费用等因素,建立了经济极限产量、含水的关系式,为生产井经济极限产量、含水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方法。经现场实例验证,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已开发油田确定关井界限、预测经济可采储量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