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着力解决华北地下水超采问题,2018年8月,水利部和河北省政府联合对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3条河道实施生态补水,开展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工作。试点期间,河北省采取"清、补、管、测"四大措施,保障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很好地完成了试点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河北省地下水严重亏空、地下水降落漏斗长期存在的局面,缓解地下水超采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河北省大力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深层地下水回补是减缓地面沉降、控制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解决海(咸)水入侵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介绍了国内外地下水回补的典型案例和回补方式方法,从机理、技术、经济三方面分析了深层地下水人工回补的主要难点,重点阐述了河北省深层地下水回补试点进展及试验场布设方案,结合河北省实际提出深层地下水回补工作建议,以期为系统开展深层地下水修复、提升地下水战略储备能力、促进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河湖地下水回补是《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综合治理措施的重要任务。水利部高度重视,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思路,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3条河段实施了为期一年的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取得了显著效果。河湖地下水回补成为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为解决华北地下水超采问题,水利部与河北省政府联合印发了《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方案》,选择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3条河流的重点河段开展地下水回补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于2018年9月13日启动,计划到明年8月结束,计划补水7.5  相似文献   

5.
正自2018年9月始,以南水北调中线水等为补水水源,水利部、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开展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工作,向河北省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三条重点试点河段实施补水,至今累计补水4.7亿m~3,三条河补水水头均已到达试点河段终点,累计形成水面约40km~2,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重现生机。根据119眼地下水监测井动态监测,与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2013年河北省地下水超采量为59.65×10~8m~3,超采引起一系列的水环境问题,在浅层地下水分布区主要表现为含水层疏干、浅层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在深层地下水分布区主要表现为深层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等。河北作为国家确定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省,在新形势下要占据调整经济结构、恢复创建生态文明的制高点,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国家行为的一个标志性工程,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相似文献   

7.
从2014年开始.河北省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冀州市处于冀枣衡漏斗.是2014年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  相似文献   

8.
长期大量超采地下水,使保定市区西部一亩泉水源区形成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积已达210km2,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水环境地质灾害。引水回补地下水,缩小漏斗影响范围,是解决一亩泉水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从王快水库引水回补保定市一亩泉水源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长期大量超采地下水,使保定市区西部一亩泉水源区形成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积已达210km^2,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水环境地质灾害。引水回补地下水,缩小漏斗影响范围,是解决一亩泉水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从王快水库引水回补保定市一亩泉水源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正记者8日从河北省政府获悉,经过多年综合治理,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区浅层地下水埋深下降速率减缓,深层地下水60%的面积呈现回升态势。河北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1/7。作为农业大省,河北部分粮食产区曾依赖过度抽取地下水支撑粮食生产,全省80%以上农田是井灌区。多年超采地下水,让河北省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在华  相似文献   

11.
《河北水利》2014,(6):1-1
河北省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地下水超采量和超采面积均为全国的1/3,是全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地下水超采,引发了一系列生态和地质灾害,已成为河北生态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制约因素。国家已将河北列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省委、省政府已作出系统部署,衡水、沧州、邢台、邯郸4市试点工作已经启动。能否实现地下水压采目标、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对河北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们要突出重点,综合施策,强力推进,重点在“节、引、蓄、调、管”5个方面下功夫、作文章,坚决打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这场硬仗。  相似文献   

12.
<正>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的严重超采影响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超采地下水,河北省地下水超采总量及超采面积均占全国的1/3,引发了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和湿地萎缩等问题,威胁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沧州市包括市区在内的15个行政分区都存在严重的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中心区水位最大下降幅度将近100m,低于海平面80余m,地下水储存资源濒于枯竭。地下水超采治理形势严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正7月15日,省长、省推进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领导小组组长许勤主持召开省推进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领导小组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审议我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有关文件,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会议研究了《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总结》《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河北省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若干政策措施》《河北省节水压采宣传工作方案》《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考核与问责办法》等文件,与会省领导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结合工作实际讲  相似文献   

14.
沈阳地区由于不合理的过量超采地下水,致使该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采补失调,形成了较大范围的降落漏斗区,地下水动态不断恶化,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对此现状进行了剖析,找出了地下水超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河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为保证经济发展,每年超采地下水40亿~50亿m3,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对全省的经济发展和水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2014年,河北省被列入地下水超采治理试点,以便为全国提供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河北省政府高度重视,在进行大规模节水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保证节水工程可持续高效发  相似文献   

16.
高延雄  王晔 《中国水利》2013,(Z2):41-42
河北省廊坊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地下水资源,由于多年超采地下水,已经形成2个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在了解廊坊市地下水开采、地下水监测站网分布、监测技术等情况下,分析了地下水动态监测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由来已久,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给华北地区尤其是京津冀水资源安全带来重大威胁,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意义重大。针对华北地区严重的地下水超采问题,首先从水量、水位、影响范围等角度分析了地下水超采现状与形成的原因,剖析了地下水超采引发的资源枯竭、生态与地质环境损害等一系列突出问题,然后总结了近年来国家开展的南水北调受水区压采、河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三年试点、河湖地下水回补等地下水超采治理相关的重大举措,梳理了各项举措采取的具体超采治理措施和目前取得的治理成效,介绍了下一步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的战略对策和主要措施,最后结合超采治理工作实践,分析了目前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中面临的若干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思考与对策建议,为今后地下水超采治理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地下水超采情况 地下水超采系指在特定区域内,在一定的水文地质、地下水补排条件和在某一开采水平下,多年平均地下水开采量超过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由于地下水超采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发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等现象的地区,均为超采区域。根据超采程度又分为轻微超采区、超采区、严重超采区。  相似文献   

19.
正黑龙港流域是河北省水资源最匮乏的地区、深层承压水地下水严重超采区,是全省地下水治理任务最重、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分析该流域水资源及地下水超采现状,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提出用足用好外调水、合理开发浅层地下水和微咸水、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等治理措施,促进压减地下水超采量、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相似文献   

20.
<正>海兴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处于沧州地下水漏斗区,2014年被省政府列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县。去年以来,海兴县水务局把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分解任务目标,把握关键点与着力点,通过实施开展"节"、"引"、"蓄"、"调"、"管"5个步骤工作,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已初见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