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介绍了液体沸腾传热机理和T形翅片管卧式重沸器传热机理,阐述了ST形翅片管卧式重沸器在己烷油装置中的应用。应用结果表明,采用ST形翅片管使系统操作更为安全,增强了传热效果,减少了维修工作量而又不增加设备投资费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石油化工行业中卧式重沸器技术落后、传热效率低的状况,研制开发了以采用“T”形翅片管为管外沸腾传热强化传热元件的新型高效设备——“T”形翅片管重沸器。对钢质“T”形翅片管进行了实验室实验和工业试验。工业试验表明,该设备在提高沸腾传热系数35%的同时也减少了所需换热面积35%。目前,钢制“T”形翅片管重沸器已广泛应用于炼油厂中。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T型翅片管重沸器的传热性能试验结果及其工业应用情况。T型翅片管重沸器与普通光管重沸器相比 ,其传热系数可提高 3 0 %~ 5 0 % ,而且还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省、操作平稳等优点。T型翅片管代替光管用于蒸汽发生器 ,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T形翅片管重沸器强化沸腾传热的机理,其在气分装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幅度降低了装置的运行费用和能耗,在装置扩能改造、解除瓶颈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脱硫装置上应用T型翅片管重沸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翅片管的特点及其工程应用的必备条件。通过某企业溶剂脱硫装置再生塔重沸器的设计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 ,对比了光管和T型翅片管管内和管外的传热系数和热阻 ,得出T型翅片管总传热系数大、管壁过热温度低、总传热面积少、设备总耗材少、占地面积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三维内肋管是一种强化传热表面的新型传热元件,1989年由重庆建工学院发明,并获1990年度国际尤里卡发明金奖.我所在1990年运用到重沸器的设计、制造上.本文介绍了三维内肋管的结构,强化传热的原理,变密度三维内肋的应变能力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高效重沸器是以T型翅片管为强化传热元件的高效节能换热设备。在炼油厂气体分馏装置上使用 ,不仅提高传热效率 ,降低蒸汽的耗量 ,运行良好 ,而且降低能耗及设备费用 ,为在其他装置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冷换设备工艺计算手册》(第一版)出版以来,随着传热技术的发展,两相流传热的计算方法日渐成熟。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资深专家刘巍、邓方义等对全书内容进行修订;对各章例题,补充并重新核算;增加卧式重沸器在汽化率小于60%时,因两相流动对沸腾传热影响的计算。  相似文献   

9.
应用FLUENT软件对纵向翅片管、圆形翅片管和椭圆形翅片管的传热性能进行模拟分析,得到流场中温度和压力的分布,并分别将纵向翅片管和椭圆形翅片管的传热性能与圆形翅片管进行比较。分析表明,纵向翅片管的传热效果最差,椭圆翅片管与圆形翅片管的传热效果相当,但椭圆形翅片管对流体造成的压降略小,综合传热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花瓣形翅片管的开发及其纵向冲刷冷凝强化传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花瓣形翅片管在纵向冲刷条件下的冷凝传热性能及传热强化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知,由于该翅片管既能充分发挥冷凝液表面张力的作用,又能干扰汽液两相流态,增加边界层的湍流,因而对强化纵向冲刷冷凝具有明显的效果,其平均冷凝传热系数是光滑管的11~18倍。  相似文献   

11.
管束排列及管间距对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变圆形翅片管换热器管束排列及管间距的传热性能实验,得到雷诺数(Re)、纵向管间距(Sl)及管束排列方式对圆形翅片管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再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这3个因素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圆形翅片管换热器的努赛尔数(Nu)及阻力系数(f)均随Re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趋势逐渐下降。增大Sl可提高顺排圆形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但是提高幅度随Sl的增加而减小,在Sl为110 mm时换热效果最好;增大Sl反而会降低叉排圆形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其换热效果在Sl为66 mm时最好。相对于顺排方式,叉排圆形翅片管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更好。速度场与温度场间的协同角度大小、回流区面积及尾流涡尺度大小与换热器传热性能的提高有关,可以从这3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寻找改善换热器结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空温式气化器翅片管内加装套管,将翅片管与套管作为整体建立传热计算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空温式气化器的传热过程,获得不同内径( φ6、φ8、φ10 mm)套管气化器流速、温度、气含率、传热系数的分布规律。搭建套管结构空温式气化器实验平台,通过实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模拟的气化器出口温度和实验结果误差为4.75%~6.46%,翅片表面的温度误差在7%以内,验证了数值模拟所采用假设的准确性;套管对传热管内流体的流动特性具有扰动作用,并提高了其换热能力;3种规格套管中  φ6 mm套管翅片表面温度最高,其气含率比无套管结构提高4%,强化传热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认识催化裂化外取热器内的传热和流动特性,在1套Ø500 mm×3.0 m、内设9根竖直翅片取热管的大型催化裂化外取热器冷态模型中,采用和工业装置类似的传热机制,测量了不同操作条件下外取热器内取热管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床层密度轴、径向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取热管传热系数随表观气速(u)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峰值点出现在0.4 m/s时,这一趋势和床层从鼓泡到湍动的流域转变密切相关,工业设计中可以选用床层的起始湍动速度作为最佳操作气速;由于中心区域气泡和颗粒更为强烈的运动,因此中心处取热管的传热系数显著高于边壁区域取热管的传热系数,和床层中心稀、边壁浓的床层密度径向分布相对应;随着床层高度的不断降低,取热管传热系数呈现单调下降的趋势,因此改变床层高度可以作为调节外取热器取热负荷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纵向翅片管管外换热与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换热器管外强化传热技术主要是对光管合理肋化 ,即在光管上敷设一定形状的翅片进行强化换热 ,翅片对扩大换热面积和改善流体的流动状态均有较显著的作用。但纵向翅片管却依赖进口。为此 ,采用修正的威尔逊修正图解法 ,利用稳定工况下测得的实验数据 ,研究了焊接式纵向翅片管换热器翅片侧的传热特性和阻力特性 ,并与同规格光管换热器做了对比 ,得到了在一定物性和流态下该种换热器的换热及阻力准则关系式。在相同的Re情况下 ,纵向翅片管换热器传热系数K值明显高于光管换热器 ;在Re值较低的情况下 ,翅片管外翅片的强化传热效果更好 ;与有折流板的光管换热器相比 ,纵向翅片管换热器壳程压力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15.
LNG空温式气化器换热机理及结霜工况下的换热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澜  焦文玲  王海超 《天然气工业》2015,35(10):117-124
ILNG空温式气化器在运行时时常伴有结霜现象,霜层恶化了传热,影响了气化器的性能。探寻霜层在翅片管表面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对气化器换热产生的影响,对LNG空温式气化器的设计和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立了霜层内部能量和质量守恒方程,并引入霜层物性参数经验公式,得到了封闭的方程组,进而计算出了冷表面结霜后的霜层热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然后再考虑霜层热阻的影响,计算LNG空温式气化器内外传热传质的相互耦合规律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模拟结霜工况下LNG空温式气化器的运行情况,获得了不同时刻翅片管内外物性参数沿管长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霜层在翅片管表面的覆盖面积可以达到80%,霜层对LNG空温式气化器换热的影响不可忽略;②除了局部由于霜层的肋片作用使换热增强,绝大多数情况下霜层会使翅片管的换热效率大幅降低,最大可降低85%,结霜后的总传热系数为80~220 W/(m~2·K);③结霜后,如果环境适宜,气化器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另一个稳态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对水平光管、横纹管、螺旋槽管、花瓣管在电场强化(EHD)单管试验中进行对流传热实验,蒸汽走管程,空气走壳程。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雷诺数下,施加电场后,传热膜系数和阻力系数都有一定的提高,其中花瓣管的强化效率指标最大,达到1.98,在电压为30kV时,花瓣管外电场强化作用最明显,强化系数达2.76。  相似文献   

17.
翅片管在裂解炉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设计指导思想是,最大程度地回收炉子的烟气余热,提高炉子热效率。翅片管的装配连接早期主要采用高频焊接工艺,80年代中期钎焊工艺逐渐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