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2003年,为配合140 kt/a硫铁矿制酸装置扩产技改,云浮市宝利硫酸有限责任公司新装1台长沙鼓风机厂的ARH800E型罗茨鼓风机作为SO_2主鼓风机。该鼓风机设计出口流量为1 005 m~3/min, 出口静压39.2 kPa,转速590 r/min,轴功率810  相似文献   

2.
4.鼓风机 鼓风机的选取是十分重要的。笔者推荐江苏省沙洲鼓风机厂的两种鼓风机:2HUTB-5D(H=1000毫米水柱,Q=384米~3/小时)、以及2HTB-10C(H=1000毫米水柱,Q=1000米~3/小时),上述两种鼓风机基本可以满足预混燃烧系统的要求。该厂的另一种鼓风机——2HTB-5C(H=700毫米水柱,Q=1000米~3/小时)可用于口部混合燃气燃烧系统。  相似文献   

3.
在硫酸生产中,一般停车时间较长时,须在停车前点燃开工预热炉(或电炉)。用经换热后的干燥热风,将转化器触媒内部残存的三氧化硫吹出,直至其含量<0.03%(体积)。我车间采用冶炼烟气制酸,系三塔二电稀酸洗流程,三个系统,处理气量约10.5万标米~3/小时。转化工序为一次转化流程。每个系统有两台串联的单程列管式外部热交换器,两台并联的四段重叠式转化器。在鼓风机出、入口以及转化器顶部入口,各有一条  相似文献   

4.
南化氮肥厂硫酸车间一系统(规模:年产量为10万吨)是一级电雾水洗净化流程。鼓风机出口酸雾0.189~0.834克/标米~3,达不到部暂定0.03克/标米~3的指标。于是鼓风机带酸,叶轮和换热器腐蚀,鼓风能力降低,转化器触媒阻力上涨,转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厂职工在“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中,群策群力,在老装置上大闹革命,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硫酸车间电除雾器为板极式二电场,共四台并联使用。原用二台机械整流机供电,其除雾效率很低,二氧化硫鼓风机入口酸雾含量经常在0.03克/标米~3以上,鼓风机及其出口管路经常被酸腐蚀。一九七四年二月份开  相似文献   

6.
<正> 我厂一,二级水泵房共有10SH—9双吸离心式清水泵5台,其中一级泵房3台,一般开2台.备用一台,二级泵房2台常开。水泵流量为485米~3/小时,扬程  相似文献   

7.
目前,φ2260造气炉产气量大致在3000标米~3/小时·台炉。如以吹风百分比为19%,上吹 下吹为78%。炉顶温大致为450℃;经计算吹风气瞬时流量为:3.6776标米~3/秒·台(湿)以温度校正(T_1 T_2)/T_1=(273 457)/273=2.68  相似文献   

8.
硫黄制酸输送精制液硫多使用液下泵。我厂设计年产五万吨的硫黄制酸工程时,采用离心式液硫喷咀雾化液硫;该喷咀生产工艺要求喷咀处较高的液硫压力(表压为8公斤/厘米~2以上),较低的流量(按年产五万吨计,液硫量约为1.22米~3/时)。这种小流量、高扬程输送泵国外生产实践曾采用齿轮液下泵、高转速离心液下泵(例如古巴毛阿  相似文献   

9.
20毫米的环形空隙,或是网罩内支撑丝网的圆钢因腐蚀断落导致丝网掉下,气体短路,从而使尾气带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在丝网圆盘外重新缠补丝网,增大其直径,尽可能填死空隙,防止气体走短路等临时补救措施。但时隔不久,又出现带酸现象。带酸量达1.5~2克/米~3。气体流量为32000标米~3/时,带酸量高达48~64公斤/小时。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厂硫酸车间由三个制酸系统组成,即硫铁矿焙烧烟气制酸系统,硫磺焚烧烟气制酸系统,冶炼烟气(株洲冶炼厂送来)制酸系统,总设计能力为年产硫酸32万吨。制酸混合尾气总量为13万标米~3/小时,含SO_20.2~0.5%。为减轻环境污染,我厂于1977年建成两套采用一段氨酸法吸收制酸尾气的装置,并将吸收的二氧  相似文献   

11.
云南冶炼厂硫酸车间利用冶炼烟气制酸,共两个系列,年产硫酸10万吨。由于我国冶炼烟气制酸在七十年代以后才普遍推广,净化流程及工艺设备均参照硫铁矿制酸流程,酸泥分离设备简单,仅配有16.4米~3沉降槽三台和35米~3污泥池一个,没有过滤设备。投产后由于电收尘器能力不够,三分之一的烟气未经过电收尘器,由旁路烟道引入制酸净化工序,加上电收尘器效率不高,大量烟尘进入净化各塔后被洗涤到循环酸中,成为酸泥。为了保证各塔的阻力不上涨,规定循环酸中酸泥含量小于3克/升,每天由净化排出污水600~1000米~3。每年由污水带走的酸泥800~900吨(干重)。其中有价金属为:  相似文献   

12.
我厂化工生产用蒸汽,由一台 KZG—2—8型简装卧式锅炉供给,配套鼓风机型号4—62—1~#3(1/2),引风机风压98毫米水柱,风量9000米~3/时,排烟温度在200℃以上。现自制一台热交换面积为15米~2的热交换器,使进风与烟道气进行热交换。经测试,烟道气温度经过热  相似文献   

13.
太化公司水厂一车间的二泵房是化工区供水加压的枢纽泵站。原设计安装有离心泵七台。其中1~#~4~#四台14HC清水离心泵是五十年代的苏联产品,扬程40米,流量1080米~3/小时,转速966转/分。泵的配用电机为155千瓦,功率因数0.912,转速977转/分。目前运行两台,备用两台。正常运行时,流量为2600吨/小时,泵的出口压力为3.8~4.1公斤/厘米~2,管网压力为1.2~1.5公斤/厘米~2,从泵出口到管网有很大一部分能量损失在逆止阀、闸板阀和管路上。吨水电耗0.22度,耗电费用占二泵房供水单位成本的47.22%。此外,在设计中为补偿设备磨损、老化和参数的变化,往往使泵的扬程留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在苏联苏姆化学公司的第一硫酸车间安装了K—39—5型接触器,其生产能力为360吨98%硫酸/日。此种接触器能处理48000—53000米~3气体/小时,气体浓度为7—8%SO_2(体积)。在第3层及第4层后,安装螺旋热交换器,每台面积为~100米~2,接触器直径为8米。器内装入粒状钒触媒。流程见附图。在每公斤触媒,平均小时产量5—6公斤酸时,接触率达97.6—98.3%。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来,在荷兰经过相当地努力。开发了一种比较完善的厌氧处理方法——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UASB),该工艺适于处理低浓度废水,可将水力停留时间缩短至3~4小时。6米~3中试装置的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8小时的情况下,用于处理废水的有机负荷达15~40公斤COD/米~3/日。第一座容积为200米~3生产性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试验装置处理制糖废水,水力停留时间为4小时,有机负荷为16公斤COD/米~3/日,获得满意的处理效果。本文介绍了该工艺在实验室,6米~3中试装置及200米~3生产性试验装置的主要试验成果,并作了评价。本文中特别强调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主要运行特点。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利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脱氮和产酸发酵的一些初步试验成果。就这两方面的应用而言,由于本工艺可达到很高的水力负荷(12M~3/M~3/日)和有机负荷(在脱氮试验中,有机负荷达20公斤COD/米~3/日;在产酸发酵试验中,有机负荷高达60~80公斤COD/米~3/日),所以本工艺应用于脱氮和产酸发酵看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从热量平衡角度探讨吸收塔的热平衡,并由此推导出吸收塔的喷淋密度从10米~3/米~2·小时增加到14米~3/米~2·小时,可以省去一个三氧化硫冷却器以节约基建费用,简化工艺流程。 在一般以硫铁矿为原料的接触法制酸的工艺流程中,转化后的炉气经热交换器  相似文献   

17.
柳州化肥厂于1982年初自立水厂,其设计能力为10000米~3/小时,目前正常生产每小时供水量6000~6500米~3。二级泵房设有6台24SA-10A型离心式工业水泵,一般开用2~3台。各泵出口均装有安全装置,设计为旋启式止回阀。因这种阀结构上  相似文献   

18.
“700—13—1”型透平式鼓风机(Q:42000米~3/小时,H:2900毫米水柱,N:400千瓦,n:2975R.P.M.)是目前国内硫酸生产中较为普遍的输送S0_2气体的重要大型设备,我厂硫酸车间自1956年即开始安装使用,先后共装了六台。近十年来在检修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对鼓风机的结构作了不少改进,基本上消除了烧轴瓦、漏气、漏油的缺陷,減少了检修时间及备件的损耗,使中修间隔期由原来的四个月延长至六个月,中修时间由八天減为六天,并能经常保持在五好状态下运行。现将几项较主  相似文献   

19.
南化公司七系统200kt/a硫酸装置的制酸工序,采用国内技术,引进主鼓风机、酸泵和酸冷却器。转化选择用3 1型、ⅢⅠ—ⅣⅡ换热流程的两转两吸工艺,尾气采用氨法处理。设计中以降低压降、节省用电为指导思想,选用先进、可靠、高效设备。同时考虑了低温位余热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两种高浓度SO2制酸工艺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奥托昆普技术公司的Lurec工艺采用了“2+3+2”的三转三吸流程,其特点是第一次转化后的气体用热鼓风机抽取一部分送回一段入口与由干燥塔出口经二氧化硫主鼓风机送来的新鲜炉气相混合进入一段。我国现有的高浓度二氧化硫烟气制酸工艺专利是将原始高浓度二氧化硫气体用空气稀释到φ(SO2)16%~23%。采用“3+2+1”或“3+3+1”的三转三吸工艺制酸。奥托昆普技术公司的Lurec专利虽然补了一部分工艺氧,由于O2/SO2仍是太低必然导致催化剂用量增加;热鼓风机操作条件苛刻,其购置费用必然可观,同时增加了运营费用。热鼓风机和主鼓风机的并联操作可能存有一定匹配难度。通过对两种工艺的初略比较可以初步认为,对原始烟气φ(SO2)为36%采用纯空气补氧稀释到18%,再采用三转三吸制酸工艺应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