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国产背压式机组和调整抽汽式机组为对象,对热电冷联合生产的热经济性进行了计算.在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影响热电冷联合生产热经济性的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根据天然气热电冷系统运行的特点,建立了一个考虑投资、燃料价格、供热和供冷效益的成本分析模型,模型反应了产热和产冷的收益,计算出的发电成本能客观地揭示天然气热电冷系统的经济性.对影响GTCC、CCHP和BCHP经济性的主要因素,如投资、天然气的价格、机组效率和的负荷率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并得出了提高经济效益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定量评估环境气温高频、快速变化对复合制冷循环间接空冷(复间冷)系统热经济性的影响,以某亚临界600 MW的直冷机组性能参数和当地气象条件为基准,建立亚临界600 MW模拟复间冷机组,基于复间冷与直冷机组热经济性对比分析,构建环境高温时段模拟复间冷机组的运行背压与其热经济性转捩温度之间的定量关联;以复间冷机组年累计输出电量为目标量和汽轮机的设计背压为优化变量,对复间冷机组的设计背压进行优化选择;在环境气温分布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厂址敏感性系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厂址敏感性系数越小,复间冷系统年累计输出电量越大.该结果可为复间冷系统设计、优化运行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两次调节抽汽式机组热电冷联产的节能数学模型 ,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和实例计算 ,对两次调节抽汽式机组实施热电冷联产的节能效果进行了探讨 .  相似文献   

5.
讲述了企业锅炉房实现热电联产应该采用的技术方案,并且根据现行物价水平.以额定生产热负荷分别为20、40、60、80t/h的供热系统为例,详细计算和分析了企业锅炉房实现热电联产前后的经济性。企业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热电负荷情况和当地现行物价构成,使用该评估计算方法计算分析自己企业锅炉实现热电联产前后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与燃煤机组集成方案的经济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供热机组为例,利用抛物面槽式集热技术提出多种太阳能与燃煤机组集成方案。并定义太阳能热电转换效率、火用效率等评价指标,应用锅炉变工况和汽轮机变工况热力计算理论,对不同方案进行热经济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集成方案不同,系统的热经济性能不同;太阳能加热循环工质参数越高,集成方案的热经济性能越好。最后进行简单成本分析。为太阳能与燃煤机组集成方案的选取与实施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主要阐述热电冷三联产的必要性和优越性,简要分析影响热电冷三联产经济性的主要因素,介绍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工作原理。这种联合能量生产方式不仅节约能源,还可减轻环境污染,必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供热机组热电负荷优化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供热机组的负荷特性,结合热电厂的生产实际,建立了热电负荷优化分配的数学模型,采用线性规划法进行了求解.通过对某热电厂的实际运行工况进行求解表明,采用优化策略,在保证用户热、电需求的情况下,能够降低供热机组的新汽量,提高热电厂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热电冷三联产的经济性问题是发展和推广该项技术的关键问题.通过对热电冷联产联供与分产分供的效率、经济性指标的分析和比较,得出热电冷三联产具有较高的效率和明显的经济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汽轮机组的热电联产改造可提高其热效率和经济性,但改造后机组的运行工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通过对一台双抽汽供热汽轮机组改造后实际运行的检测,从热膨胀、受力情况和运行稳定性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热电联供是目前火电机组大幅降低CO2排放的唯一可行途径。针对大型火电机组热电联供,提出了带调节及切除功能的前置低压缸供热方案,可以解决大型机组差胀大的问题,缓解常规方案中较低电负荷或较大热负荷时节流损失、回热系统损失和余速损失的增加。通过对一次和二次再热机组实例的计算定量分析表明,带调节及切除功能的前置低压缸供热方案的经济性更优。  相似文献   

12.
锅炉冷态启动前对炉水进行预热 ,可以减少投油时间 ,加快启动速度 ,提高机组的经济性。但由于要从运行机组处抽取蒸汽进行加热 ,因此将对运行机组的经济性产生影响。本文以 30 0MW机组为例 ,利用等效热降法分析了若达到炉底加热的要求 ,从何处抽取蒸汽对运行机组的经济性影响最小 ,为机组的经济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再热器喷水减温水量对机组的热经济性有较大的影响。以某厂600 MW超临界空冷机组为例,采用等效热降法对机组热力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再热器喷水减温水量与机组煤耗率的定量关系:当减温水量为37 t/h时,增加煤耗1.15 g/kw.h。同时通过Matlab给出减温水量与煤耗率关系曲线,对于电厂实际运行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电厂供热能耗偏高,利用EBSILON仿真软件搭建了200 MW和300 MW机组的联机供热系统模型,获得机组最佳运行方式,有效缓解了联机机组能耗大、运行成本高的问题。在模拟过程中,对不同热电负荷进行计算模拟,得到机组总煤耗与发电标准煤耗随300 MW机组热电负荷占比的变化关系曲线。根据模拟结果得出:当300 MW机组发电量为250 MW至280 MW时,机组的经济性及安全性最佳。为确定联机机组最佳热电负荷分配提供了理论支持,实现了节能减排、能耗降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给水回热加热器运行时的端差大于设计值是影响机组经济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效地定量计算其对经济性的影响可以为提高机组经济性、优化运行提供指导依据.基于等效热降理论,建立了端差对经济性影响的计算模型,以抚顺热电厂300MW机组为计算实例,分析了各加热器端差对新蒸汽等效热降、循环吸热量、汽轮机装置效率及标准煤耗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主要阐述热电冷三联产的必要性和优越性,简要分析影响热电冷三联产经济性的主要因素,介绍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工作原理.这种联合能量生产方式不仅节约能源,还可减轻环境污染,必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国内某300 MW燃煤热电联产机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高温熔盐储热系统。耦合此熔盐储热系统后,机组在调峰运行期间实现了热电解耦,拓宽了调峰运行区间,获得额外收益,大幅提高了运行经济性。利用ASPENPLUS软件对熔盐储热系统中的换热器进行了分析,为高温熔盐储热系统应用于燃煤机组的热电解耦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8.
热电联产能有效提高煤电机组的经济性,减少CO_2的排放。电热比可衡量这类机组节能收益的高低。对一般热用户供热时,通过对比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电热比,以及一次再热机组和二次再热机组的电热比,分别得出了超超临界机组、二次再热机组供热更经济合理的结论。针对热电联产机组的变负荷运行,分析了3类机组适应负荷变化的灵活性,得知超超临界机组更灵活。对高压热用户供热时,二次再热机组供热更经济,可采取切换供热源的方法使供热蒸汽压力适应机组负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汽轮机组的热电联产改造可提高其热效率和经济性,但改造后机组的运行工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通过对一台双抽汽供热汽轮机组改造后实际运行的检测,从热膨胀、受力情况和运行稳定性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对现有常规热电联供方案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在较低电负荷或较大热负荷时,增加了节流损失、回热系统损失和余速损失。提出并研究了在低压缸进汽支管上配置调节阀的"虚拟"切缸方案以缓解上述损失。通过一次及二次再热机组实例进行了计算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虚拟"切缸方案机组经济性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