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吉林热电厂3号锅炉小汽包水冷壁上升管出现裂纹情况,采用宏观、微观方法对其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水冷壁上升管裂纹为腐蚀性热疲劳裂纹,是在交变热应力与腐蚀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建议更换。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锅炉热态启动速度对汽包应力的影响,本文根据某电厂汽包实际结构尺寸,通过ANSYS软件建立了汽包有限元模型,结合运行规程中给定的热态启动曲线以及不同温升率的5条热态启动曲线,对汽包瞬态应力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态启动过程中,最大机械应力和总应力的位置位于汽包与下降管接口的纵向截面内转角处;最大热应力的位置在与正常水位线相交的水冷壁上升管开孔处横向截面的内转角处;当温升率从2℃/min增加到5℃/min,热态启动速度对汽包在应力最危险点的机械应力最大值没有影响,而热应力最大值随温升率的增加而增加;启动后期,热应力不再起作用,总应力主要受机械应力影响,总应力最大值与机械应力最大值相同且不随热态启动速度的变化而改变,仅与汽包内压有关,可见汽包可承受比运行规程中给定的更快的锅炉启动速度。  相似文献   

3.
郭萌  黄钰华 《电力建设》2008,29(2):78-79
某4×325MW燃油燃气发电厂发生了一起因应力集中导致多台电动机转轴断裂事故, 根据断口宏观分析可以看出, 转轴出现了应力集中部位。采用ANSYS 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应力集中部位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 该部位应力接近肋板材料疲劳极限, 裂纹在转轴肋板台阶处萌生并逐渐扩展, 最终导致转轴断裂。通过将应力集中部位的直角改为R15 的圆角过渡和取消挡风筒等措施, 消除了应力集中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某电厂低压转子叶片发现裂纹事件,通过宏观检查、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等一系列方法对叶片裂纹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开裂性质为应力腐蚀开裂,叶片刃部的凹坑是裂纹起源点,边部碳化物沿晶析出、材质夹杂缺陷以及断口富集S等腐蚀物是裂纹形成的主要原因,叶片承受的沿纵向的拉应力加快了裂纹的扩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在发电量自动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方式下运行的600 MW控制循环锅炉(汽包带有夹层结构)负荷变化频繁,寿命损耗较快的问题,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前处理功能简化并建立了带夹层结构的汽包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提出将汽包筒体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并分别给予内壁不同的换热系数,利用ANSYS后处理功能计算在变负荷运行过程中汽包筒体的应力分布,对比纯滑压和定-滑-定两种运行方式下的汽包筒体热应力和总应力分布特点,总结锅炉升/降负荷过程热应力对总应力的影响,为电厂制定运行策略及锅炉寿命评估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660 MW机组过热器出口联箱疏水管焊缝开裂问题,从交变热应力及疏水管结构两方面分析,认为交变热应力集中和疏水管结构存在缺陷是焊缝开裂的主要原因,并介绍处理措施及效果.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国内一些高压锅炉汽包陆续发生裂纹缺陷,尤其是集中下降管锅炉内插式接管座“K”型坡口的汽包,发生在沿下降管环焊缝裂纹或严重超标缺陷.这些裂纹缺陷如果不采取措施,对锅炉安全运行威胁很大.为了分析这些锅炉汽包产生裂纹的原因,除对汽包材质,焊接工艺,检验标准等进行分析研究外,还需通过实测掌握汽包实际运行工况下综合应力水平,根据我们在一台HG220/100—4型锅炉上进行的汽包集中下降管内外壁热态综合应力测量结果分析锅炉启动和停止过程中,汽包的应力分布状况比较复杂.因汽包在启动时产生膨胀、收缩和弯曲.这是汽包受内压作用以及由于椭圆度所产生的附加应力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锅炉汽包在冷热态起停等工况下的试验结果,采用有限元法模拟汽包实际结构,对其在介质压力、温度、水重以及自重等复杂载荷下的应力状态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介质压力引起的机械应力和三维温度场引起的温差应力中,机械应力占主导位置;汽包纵向截面上壳体与下降管接头相连接的内壁拐角处,由于几何结构不连续造成的应力集中程度最严重。对汽包的低周疲劳损耗寿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冷加工对高温运行奥氏体锅炉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材质为TP304H的某2 100.7 t/h锅炉高温再热器U型弯管的爆管样进行了宏观开裂特征检查、金相组织检验、微观裂纹特征及微观断口形貌分析、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由于TP304H钢无碳化物稳定化元素,在较高温度下运行后晶界大量析出碳化物,造成晶界附近贫Cr区,晶界严重弱化;弯管形变量超过ASME规范对奥氏体材料的冷加工形变量的控制要求,且未进行弯管后的固溶去应力处理。在高温运行状态发生的TP304H钢的晶间腐蚀和弯管内弧存在的较高残余拉应力二者共同作用下,在向火面内弯处形成沿晶开裂裂纹,裂纹由向火面外壁发生,裂纹方向与弯管弯曲环向一致,向内壁沿晶扩展。  相似文献   

10.
某220 kV输电线路金具直角挂板发生断裂事故。为探究其断裂原因,通过宏观检测、扫描电镜微观形貌分析、能谱分析、金相检测等方法对断裂直角挂板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裂纹内部存在锌元素,说明直角挂板进行表面热浸镀锌处理时,原始裂纹已经存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该直角挂板的金相组织异常,组织中存在的网状渗碳体会导致材料的晶界脆化,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形成应力集中,产生裂纹并沿晶界发展;该直角挂板在安装到线路上后,受到拉应力的作用,裂纹继续扩展至断裂事故发生。本文还对钢材中存在的网状渗碳体对其性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在实际生产中如何减少此类导致材料失效的因素展开了深入探讨,力求从根源上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保证线路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张尤君  黄聪 《广东电力》2006,19(8):56-59
对湛江发电厂3号300MW机组锅炉低温再热器至高温再热器导汽管产生的裂纹进行了宏观形貌分析,在体视显微镜下分析,弯头组织和裂纹的微观检验分析,指出了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It is a challenge to diagnose insulation condition of stator bars using an ultrasonic technique, due to the complex structures of the stator bars and the high attenuation of the stator insulation. In this paper, five low frequency transducers were used in a pulse-echo configuration to try to test a standby stator bar of a generator (300 MW, 18 kV). With an available transducer, four types of insulation structures were tested on the stator bar. The short side insulation was compared with the large one of the stator bar in the slot. The stator bar near the exit from the slot and the end stator bar, were compared with the stator bar in the slot. The semiconductive coating covered stator insulation was compared with the uncoated one. The stator insulation having an insulation-copper interface was compared with that having an insulation-gas interface. In addition, insulation diagnosis tests in the laboratory were performed on two sets of stator bars, which had been in service for 18 and 23 years, respectively in two generators (300 MW, 18 kV). Field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the stator bars near the exit from the slot and the end stator bars of a generator (300 MW, 18 kV).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an availability of low frequency ultrasonic pulse-echo method for insulation condition diagnosis of large generators  相似文献   

13.
分析某300 MW锅炉过热器集箱三通焊接接头裂纹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机组启停时结构应力所致;根据结构形式和缺陷情况,提出合理的裂纹焊接修复技术措施并成功地实现了修复,为该类部件缺陷修复积累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某电厂300 MW汽轮发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低压转子0Cr17Ni4Cu4Nb动叶片断裂事故。利用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检测、显微组织分析及断口分析等方法对叶片断裂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断裂的主要机理为腐蚀疲劳断裂,即叶片在循环激振力作用下沿腐蚀坑形成疲劳裂纹并扩展,直至断裂。针对本次叶片断裂原因,提出应加强机组汽水品质监测及对叶片安装过程和运行状态进行监督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某电厂300MW锅炉在运行15000h后,炉膛右侧局部区域水冷壁管子出现大量横向裂纹情况。对此进行了分析,判断水垢是造成这种破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6.
30Cr2Ni4MoV钢是目前国内300MW机组较多采用的低压转子钢。汽轮机转子在运行中及在反复启动、停机时,都承受疲劳载荷。在汽轮机启、停过程中,转子上的应力集中部位可能发生塑性变形而导致低周疲劳损伤,从而萌生裂纹,另外,对于转子中本身存在的缺陷或运行过程中萌生的裂纹,都有可能在以后的运行过程中扩展,因此,有必要对转子的疲劳裂纹萌生及疲劳裂纹扩展特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介绍内蒙古某矸石电厂2台300 MW机组工程概况,针对T91钢管屏拼接焊接过程中易出现的管屏变形和裂纹问题,提出焊接方案,并对其进行焊后检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和规范化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引进型300 MW机组参与两班制运行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上海电网峰谷负荷差值大的特点,提出300MW机组短期停机和两班制调峰运行的方案。分析了近几年上海电网负荷平衡情况和300MW机组运行的可行性条件以及实施300MW机组两班制运行应进行的工作等内容。给出实施300MW机组两班制运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南澳风电场谐波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黄壮盛 《电网技术》2001,25(11):80-82
南澳风电场装机容量已达53.8MW,约占汕头地方电网容量的7%,近期具备开发条件的风资源在300MW以上。因此,风力发电是否对电能质量有明显的影响受到人们的关注,该介绍了谐波测量与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0.
钟飞  张春雷 《电力建设》2012,33(4):90-92
针对某电厂1 000 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T23钢管焊接接头发生泄漏的问题,对接头裂纹进行了宏观检查和微观组织分析。分析表明,水冷壁管焊缝附近裂纹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结构本身的拘束应力共同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