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变电站设备故障的自动巡检是智能电网的关键。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红外图像实现变电站故障自动巡检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多尺度Retinex和双边滤波对变电站红外图像进行增强处理,然后采用快速Otsu分割算法实现设备区域提取,最后构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故障自动诊断模型。对变电站7处设备进行故障巡检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变电站故障,且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红外和可见光目标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将深度学习技术与多源目标检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注意力机制的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以深度可分离卷积为核心构建双源特征提取结构,分别提取红外和可见光目标特征。其次,为充分互补目标多模态信息,设计了自适应注意力机制,以数据驱动的方式加权融合红外和可见光特征,保证特征充分融合的同时降低噪声干扰。最后,针对多尺度目标检测,将自适应注意力机制结合多尺度参数来提取并融合目标全局和局部特征,提升尺度不变性。通过实验表明,所提方法相较于同类型目标检测算法能够准确高效地在复杂场景下实现目标识别和定位,并且在实际变电站设备检测中,该方法也体现出更高的泛化性和鲁棒性,可以有效辅助机器人完成目标检测任务。  相似文献   

3.
海上升压站采用挂轨机器人开展巡检作业,利用机器视觉手段自动识别数字式仪表读数,替代人工记录.提出了一种基于Mask-RCNN深度学习方法的数字仪表读数自动识别算法.将不同类型的数字仪表原始图像制作成数据集,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训练,根据损失函数变化曲线对算法进行参数优化得到训练后的模型,再进行数字仪表图像的识别分析.采用灰度世界算法和霍夫变换等算法进行图像预处理,可有效改善数字识别的准确度.最后,实验对比了YOLOv3和Mask-RCNN深度学习算法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前者具有较高的检测速度,后者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后者的识别率为99.52%,满足海上升压站远程监控对数字仪表读数正确率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海上升压站采用挂轨机器人开展巡检作业,利用机器视觉手段自动识别数字式仪表读数,替代人工记录.提出了一种基于Mask-RCNN深度学习方法的数字仪表读数自动识别算法.将不同类型的数字仪表原始图像制作成数据集,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训练,根据损失函数变化曲线对算法进行参数优化得到训练后的模型,再进行数字仪表图像的识别分析.采用灰度世界算法和霍夫变换等算法进行图像预处理,可有效改善数字识别的准确度.最后,实验对比了YOLOv3和Mask-RCNN深度学习算法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前者具有较高的检测速度,后者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后者的识别率为99.52%,满足海上升压站远程监控对数字仪表读数正确率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视频图像的电力设备缺陷检测技术是实现电力智慧运维的关键技术之一,可解决电力设备故障自动诊断、主动预警和在线运维中存在的外部缺陷智能识别问题,减少人力资源浪费,提高电力系统巡检智能运维的频率与效率,从而弥补传统输变电设备巡检运维方式的不足。该文详细综述了当前典型的基于视频图像的输变电设备缺陷检测算法及图像处理技术,分析了传统图像处理方法及深度学习方法在电力设备缺陷检测领域应用的优缺点,总结了当前算法应用及开发平台的现状,指出了基于视频图像的输变电设备缺陷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远程监控系统中红外图像识别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区域生长法和BP神经网络的红外图像目标设备分割与识别的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红外图像中亮度与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基于像素的图像温度场;根据设定温度范围确定区域生长法的种子点位置,利用Otsu法确定截屏窗口最优分割阈值,并结合灰度相似性阈值作为区域生长法的分割准则,实现该窗口目标设备精确分割;将分割出的设备二值图像的Hu不变矩作为设备形状特征向量,并对其进行不变性和类间区分度验证;采用引入附加动量法和自适应调整学习率的BP神经网络实现多种电气设备的识别,实验数据表明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具有迭代收敛快,误差波动性小,分类准确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研究红外弱小点状目标的特征基础上有效解决训练数据不足的问题, 采用了基于改进的元学习红外点状目标跟踪算法。首先将元学习通过预训练跟踪模型运用到卷积神经网络中, 采用离线训练的方式在静态红外图像数据集上训练得到目标的通用表示, 再通过在线训练的方式利用初始帧的目标位置学习得到目标的特定表示; 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预测目标运动模型, 得到最优的搜索区域。此外, 为了解决遮挡造成的目标丢失问题, 研究了重检测机制, 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 取得了较好的跟踪结果, 跟踪精度达到了90%。结果表明, 该方法在同一数据集下相对其它跟踪算法实现了更精确地跟踪红外弱小点状目标的效果。该研究为机器学习算法在红外弱小点状目标跟踪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席林  孙韶媛  李琳娜  邹芳喻 《激光与红外》2012,42(11):1311-1315
提出一种通过非线性学习模型来估计单目红外图像深度的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逐步线性回归和独立成分分析(ICA)寻找对于红外图像深度相关性较强的特征,然后以具有核函数的非线性支持向量机(SVM)为模型基础,采用监督学习的方法对红外图像深度特征进行回归分析并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已知数据回归后的最小均方误差对模型参数进行修正,训练后的模型可对单目红外图像的深度分布进行估计。实验结果证明,利用该模型能较一致地估计单目红外图像的深度信息。  相似文献   

9.
针对资源受限、高动态复杂场景下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识别问题,基于时序注意力机制提出了一种轻量化的智能检测识别通用算法框架,使其具备自动提取和学习目标时序变化信息的能力。所提出的算法框架主要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单帧检测识别算法基础上,结合了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相关模型构造的时序注意力模块,从而使对应算法模型具有自动关联多帧之间目标特征信息变化的功能。在相关红外弱小目标图像数据集上,通过对算法框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算法框架显著提升了对红外弱小目标的检测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图像目标识别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雷达图像目标检测与识别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数据样本量少和数据样本类别不均衡成为制约深度学习在合成孔径雷达目标识别中的重要因素.对基于深度学习的SAR图像目标识别算法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SAR图像目标识别常用数据集和多角度...  相似文献   

11.
孙海铭  曹桐滔  代作晓  彭鹏 《激光与红外》2019,49(11):1338-1343
以目前变电站电力设备故障监测为背景,以变电站绝缘子为对象,利用机器视觉技术,重点开展了基于双通道的图像采集技术、电力设备目标识别以及红外感兴趣区域(ROI)自动定位测温技术的研究。通过硬件设计获取双通道(可见光、红外)图像信息,建立了绝缘子数据库,利用Mask R-CNN算法对绝缘子进行有效识别,利用红外测温技术对红外ROI区域进行自动测温,搭建了一套基于双通道图像的电力设备智能监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实现精确的绝缘子目标识别,为电力设备的智能监测提供了可行的视觉监测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传统显著区域提取红外舰船目标检测算法进行图像处理时虚警率高,而深度学习的红外舰船目标检测方法速度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将传统的目标提取与深度学习中分类的思想相结合的红外舰船目标检测算法。首先通过高帽变换(TOP-HAT)和 低帽变换(Bottom-HAT)对图像进行处理,然后通过阈值分割方法和归并算法对图像进行候选区域的提取,再运用深度学习中分类的思想完成对目标船舰的检测。通过测试数据集进行实验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检测算法平均精确度达到83.69%,较之于传统显著区域提取算法精确度提升了8.09%,较之于Faster-R-CNN算法每百张检测时间缩短了2 s。  相似文献   

13.
邝楚文  何望 《红外技术》2022,44(9):912-919
针对现有基于可见光的目标检测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的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将深度可分离卷积与残差结构相结合,构建并列的高效率特征提取网络,分别提取红外和可见光图像目标信息;同时,引入自适应特征融合模块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融合两支路对应尺度的特征,使两类图像信息互补;最后,利用特征金字塔结构将深层特征逐层与浅层融合,提升网络对不同尺度目标的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网络能够充分融合红外和可见光图像中的有效信息,并在保障精度与效率的前提下实现目标识别与定位;同时,在实际变电站设备检测场景中,该网络也体现出较好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可以高效完成检测任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深度学习技术中的YOLOv3(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3)目标识别算法对红外成像仪从海面采集的红外图像中舰船进行识别。红外成像仪采集图像的频率高达50帧/s,为了能减少网络计算时间,本文借鉴YOLOv3的一些思想,采用全卷积结构和LeakReLU激活函数重新设计一个轻量化的基础网络,以此加快检测速度。输出层根据采集回来的红外图像的特点采用Softmax算法回归,在提高检测速度的同时,也兼顾了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苏海锋  赵岩  武泽君  程博  吕林飞 《红外技术》2021,43(11):1104-1111
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红外图像,当红外图像中的电力设备存在排列密集、具有倾斜角度、大长宽比的情况时,基于水平矩形框的目标检测网络只能给出目标概略位置,易发生目标检测区域重叠,引入冗余背景信息,使得检测结果不够精细。针对此问题,提出在RetinaNet目标检测网络中引入旋转矩形框机制,并在网络输入端引入Mosaic数据增强技术;将原特征提取网络中ReLU函数替换为梯度流更平滑的Mish激活函数;在原模型FPN模块后追加PAN模块进一步融合图像特征。最后利用现场采集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制作数据集,将改进后的模型与Faster R-CNN、YOLOv3、原RetinaNet三种基于水平矩形框定位的目标检测网络进行对比评估,实验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可以更为精细地检测出密集场景下带有倾角的电力设备红外目标,在多类别电力设备检测准确率对比上高于以上3种模型。  相似文献   

16.
谢冰  段哲民  马鹏阁  陈宇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47(1):126001-0126001(6)
无人机在复杂飞行过程中,因大气气流及光学设备成像等影响造成采集到的红外图像分辨率过低;另外,因各帧图像分辨率不同,基于固定层数分解的金字塔模型在同一区域下的显著图提取结果存在差异,无法借助视觉技术实现无人机目标定位及自主导航。提出一种改进Itti模型下的红外图像感兴趣区域提取及SR重建算法。算法首先引入多特征对红外图像序列进行金字塔动态分层模型构建;然后,针对不同分辨率下的多帧红外图像进行感兴趣区域的动态提取来克服传统Itti算法的不足;最后,提出基于共轭梯度法的目标函数最小化红外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对感兴趣区域进行空间SR重建,提高感兴趣区域目标的空间分辨率。实验验证了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王恒慧  曹东  赵杨  杨阳 《激光与红外》2022,52(9):1274-1279
目标检测技术是安防监控、预警探测、遥感成像等装备的核心要素,也是当前深度学习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红外探测系统通过被动接收物体发射的红外电磁波进行成像,具备温度灵敏度高、探测距离远、被动探测隐蔽性强等优点,在目标探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文中从红外弱小目标图像的特点出发,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图像目标检测算法进行分类描述,并对深度学习在红外弱小目标检测中的有效手段进行总结,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将红外热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结合应用于建筑外窗缺陷的检测,提出一种外窗缺陷检测和面积计算方法。通过外窗缺陷检测实验,利用压差法进行外窗空气渗透检测,求出渗透的缺陷面积。将红外热成像仪采集的外窗红外图像进行图像的预处理、外窗缺陷的检测以及检测后的面积计算,并建立外窗缺陷红外图像检测模型。结果表明:利用加权平均法进行灰度化处理,中值滤波进行降噪处理、图像锐化和直方图均衡化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处理效果明显,可作为外窗红外图像的预处理方式;Roberts算法对预处理后外窗红外图像的检测与实验值差异最小,检测信息更接近实际缺陷位置;将处理方法和检测模型与建筑整体气密性检测结合,能够在现场对外窗气密性能等级进行初步判定。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电厂高温管道红外图像背景复杂、干扰较多的特点,结合电厂巡检机器人系统对图像处理算法的需求,提出了基于改进二维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和区域生长法的电厂高温管道缺陷定位与分割方法。将红外图像灰度化后,通过改进二维OTSU进行预分割,提取出管道区域;基于管道区域灰度直方图,结合邻域灰度均值,实现多种子点的自动检测与定位;采用基于生长区域灰度均值和标准差的自适应阈值以及基于Prewitt算子的梯度幅值改进的生长准则完成缺陷区域的分割。实验证明,所提算法不仅能实现电厂高温管道多缺陷自动检测与定位,而且能精确地提取出缺陷区域,准确性高且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