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牛全峰 《焊管》2014,(4):34-38
针对桥梁建造现场中要求焊接接头必须具有优良的接头性能,采用WER60和WER70N气体保护焊丝匹配WNQ570钢两种交货状态下的3种规格钢板进行了气保焊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接头抗拉强度和冷弯性能优良;接头过热区主要为贝氏体组织,焊缝金属主要为细小的针状铁素体组织,焊缝具有优良的低温冲击韧性;焊缝表层与中心全断面焊缝HV10均小于250,接头同时具有较低的时效敏感系数及较高的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2.
选用国产超厚双相钢钢板进行了手工焊条焊(SMAW)和带脉冲功能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MAW-P)焊接试验。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观察及相比测定显示,两种焊接工艺得到的接头焊缝组织比较均匀,SMAW焊缝与GMAW-P焊缝铁素体含量分别为35.8%和33%,为双相组织结构。从拉伸试验及抗腐蚀性能试验结果看,国产超厚双相钢板焊接接头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能够满足高压空冷器的制造要求。  相似文献   

3.
张建勋  毕宗岳  孙茜 《焊管》2013,(12):5-9
采用落锤冲击试验法测试了X100螺旋埋弧焊管焊接接头的低温冲击韧性,并进行了断口特征及微观组织分析。结果表明,沿管壁厚度方向的冲击韧性变化不明显;焊接接头的冲击韧性呈现母材冲击韧性最高,约是焊缝和热影响区的1倍,焊缝略高于热影响区;母材韧窝尺寸大且深,焊缝韧窝尺寸均匀但较浅,焊接热影响区以小尺寸韧窝为主,含少量大尺寸韧窝;焊缝和粗晶区的大尺寸条状或棒状M—A岛使冲击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余槐  袁鸿  王金雪  张国栋 《焊管》2020,43(1):31-35
为了探究30CrMnSiNi2A钢电子束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采用电子束焊接工艺对12 mm厚30CrMnSiNi2A钢进行了焊接,并对焊态及完全热处理态的接头进行了室温拉伸和冲击韧性试验。结果表明:该钢的电子束焊接工艺性良好;焊态及完全热处理态的接头拉伸断裂均位于母材,经完全热处理后的接头强度比焊态接头强度提高近一倍,略高于同状态下母材的强度,延伸率及断面收缩率与母材相当,室温冲击韧性略高于母材;焊态焊缝组织主要表现为粗大针状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组织,经完全退火处理后焊缝及热影响区组织主要表现为回火马氏体组织和残余奥氏体组织,母材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及少量的残余奥氏体组织;接头与母材的冲击断裂均表现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5.
在低温环境条件下进行输油管线钢焊接施工时,焊缝冷却速度较快,影响焊缝金属的结晶形态和焊缝金属中的杂质含量,从而影响焊缝和热影响区的力学性能。我国在环境温度低于-5℃下的管道焊接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按照国外焊接工艺规程,对-28℃~-15℃环境温度下X60输油管线钢焊接接头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低温环境对焊接接头的拉伸、面弯、背弯及刻槽锤断、硬度性能影响不明显;但对低温冲击韧性值有较大的影响,当层间温度小于55℃时,焊接接头的低温冲击韧性值出现一定的离散性,说明较快的焊缝冷却速度使焊缝金属的韧脆转变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6.
对采用埋弧自动焊焊接的16MnDR钢板对接焊接接头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显微硬度测试以及金相组织观察。结果表明,该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不低于16MnDR钢板,接头侧弯无裂纹,接头的低温冲击韧性优异,硬度在热影响区出现峰值,焊缝金相组织为带有少量粒状贝氏体的针状铁素体和先共析铁素体。  相似文献   

7.
某天然气输送管道用绝缘接头的法兰组件由S31603锻件和S31603管材焊接而成,为保障焊缝的性能,采用ER316L焊丝手工氩弧焊(GTAW)打底+A022焊条电弧焊(SMAW)填充盖面的工艺进行了焊接试验,并依据相关标准进行了焊接接头的耐腐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的电化学腐蚀性能、应力腐蚀开裂性能及晶间腐蚀性能优良,采用的焊接工艺是可行的,试验数据可为天然气输送管道用绝缘接头的焊接工艺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钨极氩弧焊根焊、热焊、手工电弧焊填充盖面的方式,以不同的热输入进行双相不锈钢S31803管材焊接试验,对焊接接头的冲击韧性、微观组织、相比例和耐点蚀能力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母材、热影响区和焊缝区域奥氏体组织的形状存在差异;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热输入的增加,焊缝区域铁素体含量减少,韧性提高,耐点蚀性能提升;合适的热输入能够实现对铁素体和奥氏体相比例的控制,得到性能良好的焊接接头,对于双相不锈钢焊接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中对热壁加氢反应器用2.25Cr-1Mo钢采用埋弧自动焊方法进行了焊接工艺实验研究。通过92mm厚板对接埋弧自动焊工艺试验,检验焊缝质量、分析焊接接头的低温冲击韧性、测试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只要焊接材料匹配正确、工艺规范参数合理,所获得的焊接接头质量良好,焊接接头强度、塑性和低温冲击韧性均满足设计技术要求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
葛兰  彭静  郑家胜  许峰 《焊管》2023,46(3):47-52
S355NL细晶粒结构钢以其优异的性能在海上风电、石油平台、焊接钢管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高焊接钢管的生产效率,获得性能优良的海上风机基础用钢管焊接接头,开展S355NL直缝焊管的焊接工艺研究。采用双丝埋弧焊方式,选用低镍合金焊材,不仅能够细化焊缝组织晶粒,同时降低淬硬倾向,提高S355NL直缝焊管焊缝的低温冲击韧性。在焊接过程中采用多层多道焊接,控制热输入≤5.0 kJ/mm,减少熔合区和热影响区在高温区域停留时间,保证熔合线和热影响区冲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所制试板及成品焊管各项力学性能试验合格,能够满足-40℃夏比冲击试验要求。生产应用表明,该焊接工艺制定及焊材选配正确恰当,能够提高焊接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胡丽华  张雷  路民旭 《焊管》2009,32(7):18-21
采用TIG焊对1Cr低合金管线钢进行了焊接,研究了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蚀性,探讨了1Cr低合金钢的焊接性能。结果表明,以铁素体组织为主要特征的母材和热影响区具有较好的冲击韧性,冲击吸收功较高;以粒状贝氏体组织为主的焊缝区,韧性较母材和热影响区稍差。焊接接头的最高硬度为250HV,出现在熔合线附近,整体硬度适中。在管线钢中加入1%Cr未明显降低接头热影响区韧性或提高硬度,表明1Cr低合金管线钢具有较好的焊接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高钢级管线钢焊缝的冲击韧性,采用连续驱动摩擦焊对X80管线钢进行了焊接,并对其焊接接头的组织及硬度进行了分析和检测。结果表明,X80管线钢连续驱动摩擦焊焊接接头焊缝区组织为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热影响区的组织由原始的针状铁素体转变为先共析铁素体、针状铁素体及粒状贝氏体。焊接接头的硬度高于母材,其中焊缝区域硬度最高,达到了247.4HV10,其次是热影响区,母材的硬度最低,且在焊缝两侧,硬度值呈对称分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激光焊方法进行了CT70级油管用钢的焊接,并对焊接接头的外观、组织、硬度和力学等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激光焊焊接接头整体成形良好,无不良缺陷,焊接接头的强度、冲击韧性与母材相当,弯曲试验全部合格,焊缝及近缝区硬度明显上升。组织观察发现,冷速过快导致焊缝区铁素体变为粗大的块状,块状之间分布少量的小岛状组织,块状组织内部为大量分解不完全的富碳奥氏体。研究表明,激光焊接工艺可用于CT70级油管用钢的焊接与相关产品的制造。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高钢级管线钢焊缝及热影响区的低温冲击韧性,采用焊接工艺参数完全相同的常规MAG焊和冷填丝MAG焊接方法,对X70钢级管线钢进行了焊接对比试验,并对焊接接头进行了低温夏比冲击试验、拉伸试验和金相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在焊接电流相同条件下,冷填丝MAG焊可提高焊丝熔化量30%~55%;在0 ℃、-10 ℃、-20 ℃、-30 ℃时,冷填丝MAG焊接工艺相对于常规MAG焊接工艺,焊缝冲击值有升有降,但热影响区冲击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表明,冷填丝MAG焊接工艺对焊缝及热影响区具有加速冷却作用,尤其有利于改善热影响区的低温冲击韧性,适用于耐磨及耐腐蚀金属表面堆焊,以及对熔深要求较低的中厚板的低线能量、高效多层多道焊接。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水下局部干法焊接用焊接材料,采用GFL-71Ni、GFL-61、MX-100T、MGS-1N和Union Ni2.5五种药芯焊丝,使用FCAW焊接方法,多层多道焊接技术,在平焊位置对E36低合金高强度钢进行水下局部干法模拟焊接试验,并且对采用不同焊接材料获得的焊缝进行了工艺评定。评定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4种药芯焊丝,采用GFL-71Ni焊丝获得的焊接接头不仅平焊焊缝成形较好,未发现缺陷,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以及弯曲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且冲击韧性良好,因而GFL-71Ni焊丝在水下焊接的特殊条件下具有更加优良的焊接工艺性。  相似文献   

16.
许贵芝 《焊管》2010,33(11):68-71
简要介绍了目前世界各国对混合气体保护焊接用焊丝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俄罗斯新推出的混合气体保护焊用焊丝CB-08Г2С-С的研制情况及其优越性。新研制的焊丝CB-08Г2С-С和原焊丝CB-08Г2С相比,具有电弧燃烧温和、飞溅少和焊缝成形好等优良的焊接工艺性,用该焊丝所焊焊件的焊缝强度和塑性较高,低温下冲击韧性良好,抗热裂纹形成稳定性较高。鉴于新焊丝优良的性能,推荐在钢结构混合气体保护全自动焊接中使用该新焊丝替代原来的CB-08Г2С焊丝。  相似文献   

17.
为匹配室温冲击吸收功高达237 J的低碳低合金高韧性钢Q345LCLA,选择国产焊接材料H10Mn2/SJ101和进口焊接材料Primerweld Ni1K/JF-B分别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对2种焊接接头进行室温拉伸和侧弯试验,并对焊缝及热影响区在室温,0 ℃,-20 ℃和-40 ℃温度条件下进行冲击试验,同时进行硬度检测及金相组织分析。结果表明,2种焊接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强度、塑性均达到AWSD1.1—2010标准要求,且具有较好的低温及常温冲击韧性,相对而言,Primerweld Ni1K/JF-B的冲击吸收功稍高;2种焊接材料金相组织比较接近,未出现晶粒粗大的魏氏组织及脆硬的马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金相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