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商品化双酰胺基本骨架为先导,设计并合成了13个含5-氨基噻唑环核的苯甲酰脲类化合物,优化了基于Ugi四组件反应合成2,4-二取代-5-氨基噻唑中间体的方法,其结构均经1HNMR、13CNMR、IR和MS确证。初步离体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该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杀虫活性,当质量浓度为10 mg/L,化合物Ⅴf、Ⅴg、Ⅴh、Ⅴj和Ⅴm对蚊幼虫均显示100%的杀虫活性,且当质量浓度降至5 mg/L和2 mg/L时,化合物Ⅴj的杀虫活性仍有100%,高于阳性对照;当质量浓度为600 mg/L,化合物Ⅴd、Ⅴg对棉铃虫和玉米螟均显示100%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2.
以课题组前期研究所发现的高杀虫活性化合物Ⅴj为先导,通过噻唑环2位苯基引入取代基,设计并合成了19个含5-氨基噻唑环核苯甲酰脲类化合物,收率81.4%~95.8%,其结构均经1H NMR和13C NMR分析确证。初步离体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600 mg/L时,所有化合物均显示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 Ⅵ i ~ o对粘虫及化合物Ⅵ k、Ⅵ m和Ⅵ n对棉铃虫和玉米螟均显示100%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高杀虫活性化合物1-[(2-苯基-4-对甲氧基苯基)噻唑-5-基]-3-(3,5-二氟苯甲酰基)脲(Ⅴj)为先导,通过噻唑环2位苯基引入取代基,设计并合成了19个含5-氨基噻唑环核的苯甲酰脲类化合物,收率81.4%~95.8%,其结构均经1HNMR和13CNMR分析确证。初步离体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600 mg/L时,所有化合物均显示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Ⅵi~o对黏虫及化合物Ⅵk、Ⅵm和Ⅵn对棉铃虫和玉米螟均显示100%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4.
以氯噻啉为先导,利用类同合成方法,保留氯噻啉结构中噻唑环2-位氯原子,通过变换噻唑环4-位取代基,设计合成了8个氯噻啉类似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质谱及元素分析等确认。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在200μg/m L的浓度下,化合物8a和8g对桃蚜(Myzus persicae)致死率达70%。  相似文献   

5.
Dicloromezotiaz是杜邦公司开发的新型介离子类杀虫剂。以2-氨基-3-甲基吡啶和3,5-二氯苯乙酸为起始原料合成了dicloromezotiaz,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 NMR、MS确证。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dicloromezotiaz对小菜蛾、黏虫以及桃蚜均具有优异的杀虫活性。在2.5 mg/L质量浓度下其对小菜蛾、黏虫和桃蚜的防效分别为90.2%、100%和90%。  相似文献   

6.
以3-羟基异噻唑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4-芳基-3-羟基异噻唑衍生物,通过1 HNMR、13 CNMR和HRMS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昆虫 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抑制活性及杀虫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100μmol·L-1浓度下对斜纹夜蛾和家蝇GABA受体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且...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tioxazafen为先导化合物,结合虱螨脲及溴虫氟苯双酰胺的活性结构片段,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方法,在1,2,4-噁二唑结构中引入酰胺基,设计并合成了9个含1,2,4-噁二唑结构的酰胺类化合物,并对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了结构表征,以及杀虫、杀螨活性测试,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化合物7 g杀虫和杀螨活性最好,在100 mg/L浓度下对小菜蛾和朱砂叶螨的活性分别达到了84%和78%。  相似文献   

8.
采用基于Ugi-4CC(four-component coupling)反应5-氨基噻唑的合成方法合成了9个2,4-二取代5-氨基噻唑,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及IR确证,部分化合物的结构经IR确证;实现了重结晶法提纯目标化合物,相比文献柱层析法,提高了合成效率,降低了合成成本,研究结果使该方法更具实用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9.
以4-氨基-5-氰基-2,6-二烷硫基嘧啶和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合成了10种未见文献报道的2-烷硫基-4-甲硫基-5-氨基-6-乙氧羰基-7-甲基吡啶并[2,3-d]嘧啶衍生物3a~3j。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LC-MS、IR和元素分析表征确证。对单、双子叶植物的除草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100 mg/L浓度下,目标化合物3a、3c和3f对稗草、油菜茎和根的生长表现出100%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发现具有良好抗肿瘤活性的新型先导化合物,在综合分析多种高活性化合物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噻唑并[3,2-a]嘧啶-5-酮类化合物。以6-氨基-2-硫脲嘧啶为原料,经4步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IR,1 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并对该类化合物合成影响因素和结构特点进行了探讨。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所合成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A549,MCF-7)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于所试验的癌细胞的增殖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四氯化锡作催化剂,水杨醛、取代苯胺、硼氢化钠、多聚甲醛为原料合成了4种3-芳基-1,3-苯并噁嗪类化合物,收率为63%~73%(以氨甲基苯酚计,n/n)。产物化学结构经IR、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测定了所合成化合物的杀虫和杀菌活性,结果表明合成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如5d在500 mg/L浓度下对稻纹枯病菌的防效为80%,5c在25 mg/L浓度下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为78.5%。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求广谱、高效、安全的鱼尼丁受体作用剂,设计并合成了9个邻氨基N-甲氧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HPLC-Mass和IR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目标化合物在100 mg/L浓度下对鳞翅目粘虫(Mythimna separata)有100%的致死率。在500 mg/L浓度下,大多化合物对同翅目的豆蚜(Aphis fabae)以及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具有显著的活性,如化合物11a、11c、11e和11g对蚜虫的活性在90%以上,化合物11e和11i对叶蝉的活性达到了100%。在500 mg/L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对螨虫红蜘蛛(Tetranchus urticae)没有表现出明显活性。  相似文献   

13.
新型邻甲酰胺基苯甲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9个新型邻甲酰胺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进行确证。初步杀虫、杀螨活性测试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在1 000 mg/L浓度下对磷翅目的粘虫(Mythimna separata)有100%的致死率。在500 mg/L浓度下,大多化合物对同翅目的蚕豆蚜(Aphis fabae)以及稻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具有明显活性,如化合物3-溴-1-(3-氯-2-吡啶基)-N-[4-氯-2-甲基-6-[((3,3-二氯烯丙氧基)氨基)羰基]苯基]-1H-吡唑-5-甲酰胺(14c)对蚕豆蚜的致死率达到89.29%;化合物14b对叶蝉的致死率达到81.82%。在500 mg/L浓度下,所合成化合物对蜱螨目棉红蜘蛛(Tetranchus urticae)没有表现出明显活性。  相似文献   

14.
In a search for novel agrochemicals with high activity and low toxicity, a series of di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4‐triazolo[1,5‐a]pyrimidine and 1,3,4‐oxadiazole ring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y a four‐step synthetic route starting from 2‐mercapto‐5,7‐dimethyl‐1,2,4‐triazolo[1,5‐a]pyrimidine. The structures of all the compounds synthesized were confirmed by 1H NMR, mass spectroscopy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preliminary bioassay against Brassica campestris L and Echinochloa crusgalli Beavu indicated that the title compounds displayed herbicidal activity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00 ppm and that compounds 5a (R = CH3), 5d (R = C2H5) and 5f (R = i‐Bu) were found to have particularly high activities.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of an in vivo test at a concentration of 50 ppm showed that all the compounds prepared were highly active against Rhizoctonia slain, but not active against Fusarium oxysporum, Gibberella zeave and Phoma sparagi. A further in vivo test showed that compound 5j possessed better fungicidal activity against Rhizoctonia solani at a concentration of 200 ppm than Carbendazim and Validamycin A, which are well known for their fungicidal activity against Rhizoctonia solani.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that 1,2,4‐triazolo[1,5‐a]pyrimidine derivatives display fungicidal activity against Rhizoctonia solani. © 2001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5.
设计并合成了10个苯并三嗪酮-3-胺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1H NMR和MS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杀虫活性,如在500 mg/L浓度下,化合物4c、4d和7c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e)的活性达到80%以上;在500 mg/L浓度下,化合物7d对蚜虫(Aphis fabae)的活性达到80%以上,对螨虫棉红蜘蛛(Tetranchus urticae)的活性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三氟苯嘧啶的合成与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氟苯嘧啶为杜邦公司开发的新型介离子类杀虫剂。以2-氨基吡啶、间三氟甲基苯乙酸等为起始原料,经过6步反应合成三氟苯嘧啶。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 NMR确证。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三氟苯嘧啶对小菜蛾、黏虫、桃蚜均具有一定的活性。在100 mg/L质量浓度下,三氟苯嘧啶对桃蚜的致死率达到89.1%。  相似文献   

17.
以邻硝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还原、氯化、溴化、水解、酰化以及缩合反应制得关键中间体2-氨基-3-溴-5-氯-N-(1-环丙基乙基)苯甲酰胺,该中间体进一步与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唑-5-甲酰氯反应合成cyclaniliprole。目标化合物结构经MS和~1H NMR确证。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cyclaniliprole对小菜蛾及黏虫具有优异的杀虫活性,在10 mg/L质量浓度下对小菜蛾和黏虫的防效分别为88.2%和100%。  相似文献   

18.
以对苯二酚和1,1,1,3-四氯丙烷为起始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了三氟甲吡醚,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确证。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三氟甲吡醚对小菜蛾(Plutella xyllostell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及粘虫(Mythimna separate)具有优异的杀虫活性,其中在2.5 mg/L浓度下对甜菜夜蛾的防效为100%。  相似文献   

19.
李玉峰  杨海玉  冯美丽  倪珏萍  朱红军 《农药》2012,51(3):175-178,181
[方法]为获得新型鱼尼汀受体类杀虫剂,以3-碘苯酐及2-甲基-1-甲硒基-2-丙胺为起始原料,经缩合反应、关环及开环反应制备了系列含硒的邻苯二甲酰胺类新化合物(5a-5i,收率46%-50%),以核磁共振氢谱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中间体、终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杀虫活性筛选表明化合物5a、5d、5h、5i在100 mg/L质量浓度下对小菜蛾杀死率达到90%以上。[结论]通过构效关系的分析得知:以先导物氟虫酰胺为对照,改变脂肪胺部分为含硒片段,活性总体下降;芳香胺的氨基对位为二氯烯丙氧基时,氨基邻位的卤原子对杀虫活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氯苄和苄醇为原料,NaOH为缚酸剂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1,1, 二芳基烷基醚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MS和1HNMR结构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虫、菌、草等广谱生物活性,如Ig在普筛浓度下(5.0×10-4)对蚜虫具有A级活性(>95%的死亡率),Ic在普筛浓度(2250ga.i./hm2)下,苗后茎叶处理对马齿苋和反枝苋均具有100%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