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地区火成岩孔洞-裂缝型(统称为裂缝)储集层评价及流体识别一直是录井工程中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借鉴功指数比值研究成果,在阐述综合录井工程参数功指数识别裂缝原理的基础上,将该参数用于中拐地区火成岩储集层裂缝识别及评价。首先,探索火成岩储集层油气显示段功指数比值与测井视声波、视密度及测井孔隙度的关系,研究表明其相关性较好,为此依据测井评价标准建立功指数比值物性评价标准;其次,采用功指数比值与录井含油性参数建立了功指数比值-气测显示厚度比图板,该图板区分油气层与非价值层效果较好,解释符合率达84.4%,对当地两口近期完钻井的解释评价结论亦与试油结果相符,较好地满足了该地区火成岩裂缝储集层解释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2.
储集层含油性、物性是储集层流体性质解释评价的基础,由于含油气性、物性等相关单项资料的局限性,每项资料对解释所做的贡献不同,传统的单一参数已不能满足油气层精细解释评价的需求,将多种资料有效结合、综合应用是进行有效解释评价的基础,数学统计方法成为多参数综合分析必要手段,由此建立了产能指数评价图板。产能指数的确定取决于含油性以及物性数据对该指数的贡献率,即参与该指数计算的各个参数的权重系数。以华北油田霸县凹陷东部文安斜坡区储集层解释评价中的气测全烃、岩石热解含油气总量、定量荧光相当油含量、渗透率和孔隙度5项反映含油性和物性的参数为依据,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原理,在分析各个参数关联系数的基础上,得出了产能指数计算的关系式;以该区已试油的8口井18个层录井数据和试油结果为依据,在分别计算出产能指数后,制作产能指数与试油产量交会图板,从中可以看出,产能指数大于0.3为产能区,小于0.3为非产能区。该区两口井的应用表明,预测结果与试油结果相符,避免了常规解释评价中的多解性、差异性、交叉性,提高了储集层解释评价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马店地区部分地球物理测井、录井解释为油层的显示层试油结果为干层,导致油气层解释符合率较低。为提高油气层解释符合率,针对岩石热解录井资料在相邻区块解释起着独特的作用,但在马店地区应用效果较差的实际,在分析该地区地质概况和解释难点后,通过分析岩石热解录井参数与储集层物性的关系,对岩石热解分析值反映储集层物性原因进行探讨,转变传统岩石热解录井解释评价方法固有思维,依据岩石热解录井参数与储集层物性分析结果及岩石热解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建立了岩石热解录井S_1与反映岩石物性的油气产率TPI解释图板,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曹凤俊  党明  王丽 《录井工程》2015,26(2):42-45,91
大庆探区徐家围子地区深层火山岩岩性复杂,储集层类型多、厚度大、钻井取心少.以往储集层物性评价主要根据钻时、岩心实物观察与孔渗分析及测井岩性密度等资料进行,评价难且复杂.而含气性评价主要依据气测全烃含量的大小.其影响因素和各自的局限性给录井深层火山岩天然气井储集层解释评价带来难度.气水层解释评价符合率较低。针对该地区火山岩气藏储集层.在分析利用dcs指数和孔隙度反映物性.并应用气测全烃以及地层含气饱和度指教反映含气性的基础上.分别建立dcs指数-全烃和地层舍气饱和度指数-孔隙度解释评价图板。实践表明.应喟该方法效果较好.提高了深层火山岩天然气井的录井解释评价精度.可为试气井段的确定以及压裂选层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鄂尔多斯盆地镇北-环江地区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致密砂岩油气层复杂流体性质识别难的问题,利用测井技术优势,采用测井密度曲线、声波时差曲线拟合岩石孔隙度,对储集层物性进行评价,建立测井储集层级别划分标准和有效储集层识别标准,并与录井油气识别标准、含水识别标准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录井综合解释方法。2018年,在镇北-环江地区76口井录井解释过程中,通过结合常规测井曲线储集层物性评价标准及有效储集层识别标准的应用,该地区延长组录井综合解释符合率从2016-2017年的66.35%提高到76.79%,大幅提高了致密砂岩油气层录井综合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新疆玛湖油田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集层录井油气水解释难点,提高录井解释符合率,利用数据统计分析、交会图等技术,通过提取气测、岩石热解流体识别敏感参数,建立了气测含油指数K_(oq)与烃相系数U_h解释图板、岩石热解轻重比R_(L-H)与岩石热解含油指数K_(od)解释图板,将两种图板结合使用,在该区近两年新钻井中进行应用,录井解释符合率由51.4%提高至76.2%,应用效果较好,可为该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集层流体判别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东濮凹陷砂岩储集层物性参数关系研究及随钻应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集层的物性参数是评价储集层的重要基础数据,对储集层评价的准确程度有较大影响,文章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砂岩储集层岩石密度与储集层主要物性参数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以区域统计规律为基础,建立了东濮凹陷砂岩储集层体积密度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方程。介绍了录井施工现场应用岩屑样品体积置换法、泥岩密度计法两种常规检测方法,能较准确的获取砂岩储集层的体积密度,反演计算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合理评价储集层物性参数,为准确评价储集层提供了可信度高的重要基础数据,从而弥补了录井现场物性参数获取不足的缺陷,在随钻评价油气储集层过程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姜丽  孙广文  孙博伦 《录井工程》2015,26(2):59-61,92
双阳组二段是莫里青断陷的主力油层,属中质油特征,为进一步提高综合解释符合率,开展了岩石热解录井、测井资料的综合应用研究,通过岩心分析的含油饱和度与岩石热解分析参数P_g的相关性分析,求取了不同岩性岩屑样品计算含油饱和度的烃类恢复系数,为储集层含油饱和度的计算提供了方法,同时建立了含油饱和度与有效孔隙度综合解释评价图板和标准,经21口井现场实际应用表明,油水层解释符合率达到93%,为精细评价储集层的含油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深层天然气井储集层的物性评价,主要根据气测、钻时、岩心实物观察孔洞裂隙是否发育、致密坚硬程度以及测井岩石密度曲线等资料来进行,都存在影响因素和局限性。为了丰富储集层物性评价手段,提出了应用综合录井dcs指数评价储集层物性的方法。通过多口井的统计分析,建立了dcs指数与孔隙度和岩石密度的关系式.编制了相关解释评价标准及软件,给出了dcs与全烃解释图板。该方法在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井储集层评价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通过典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试气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实用、有效的储集层物性评价方法,切实提高了深层气井储集层解释判准率。  相似文献   

10.
油层产能评价与预测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课题,测井在产能评价与预测方面开展工作较早,技术方法较为成熟,而录井在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储集层原油的产出主要由其含油丰度和物性所决定,以这两项参数作为录井储集层产能评价与预测的基础数据,以冀中探区饶阳凹陷肃宁、大王庄、留路等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以气测全烃为源数据的含油指数和以dcs指数为源数据的物性指数模型,并确定两指数的计算方法,最终根据含油指数与物性指数构建产能预测图板,实现了油层产能的初步评价与预测。近3年来对饶阳凹陷36口井120层进行了产能评价与预测,其中有14口井33层得到试油验证,总体吻合率接近80%。  相似文献   

11.
胡俊 《天然气工业》2002,22(5):39-41
使用常规测井资料对一般储集层进行评价是十分有效的,但是要利用这些常规测井资料来准确地评价低阻油气储集层的岩石物理参数却十分困难。由于低阻油气储集层在常规测井资料上显示为水层特征,但开采出来有时却能得到油气,甚至是无水的油气,因此,很难用常规测井资料来准确地确定低阻储集层的含油气性质和全面评价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文章利用核磁共振测井(NMR)来评价低阻储集层的岩石物性参数(岩石类型、孔隙度、自由水以及束缚水等),实际结果表明,核磁共振 测井是评价低阻油气储集层的一种新型而且有效和大有前途的一种现代测井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于低矿化度地层水、粗细颗粒混杂、无统一油水界面的砂泥岩地层,常规测井解释方法已无法解决储集层的评价问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以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应用统计方法寻求岩性、物性、含油性与测井响应的关系,确定地层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束缚水饱和度等地质参数。在此基础上,给出使用粒度中值判别岩石颗粒大小,采用可变胶结指数和正确选取地层水电阻率计算储集层合理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为复杂砂岩储集层评价提供了新的测井解释技术。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金龙地区火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以及流体性质复杂,建立在碎屑岩基础上的传统的单一气测或岩石热解解释评价方法已不适应该地区火成岩储集层解释评价的需要,为提高解释符合率,开展了基于气测及岩石热解资料的录井多因素解释方法研究。首先,提取该地区气测、岩石热解敏感参数;其次,分析各参数与储集层含油性的关系,结合统计分析分别建立气测与岩石热解含油性综合评价指数;然后,将二者进行交会分析,建立录井多因素解释图板——综合解释评价图板。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适应火或岩储集层流体性质解释评价的需要,解决了金龙地区火成岩储集层流体性质识别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车排子地区沙湾组含油砂岩地震正演模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地震资料直接找油气的基础是通过精细岩石物理分析和精确正演模拟揭示储集层岩性、物性和流体与地震反射特征的关系。对车排子地区沙湾组储集层岩石物理参数的统计表明,该区油层、水层和干层之间物性参数存在一定差异,应用实际测井资料进行精细地震正演、流体替换和AVO模拟发现,沙湾组砂岩在含油饱和度大于70%时,表现为强振幅和振幅随炮检距增大而增大的AVO特征,含油饱和度小于40%时,则相反;含油饱和度为40%~70%时,其振幅随炮检距变化而基本不变。应用建立的虚拟测井曲线进行地震正演模拟,结合叠前、叠后地震属性分析,对钻探目标进行评价,实现了砂体含油性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钻吻合。图6参11  相似文献   

15.
余寒雷 《录井工程》2014,25(4):35-37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油田属于低孔隙度、超低渗透率油藏,常规录井手段油气层评价难度大,而核磁共振录井技术既可及时提供相对可靠的储集层物性参数,又能提供孔隙流体含量及可动流体信息,具有评级优势。以该油田延长组各储集层测试结果的产液量为基准划分为不同级别储集层,针对核磁录井孔隙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进行交会分析,得出利用不同孔隙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区间识别不同级别储集层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不同级别储集层含油饱和度和可动油饱和度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延长组储集层核磁共振录井解释评价标准。应用分析表明,该方法解释评价符合率可达到80%。  相似文献   

16.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核磁共振成像测井能够直接探测地层物性、含油性和流体类型,解决其他常规测井方法在计算地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时受岩性等因素影响的问题,不仅可以识别地层中不同大小的孔隙而且还可以不依赖于电阻率就直接识别地层中油气水的类型。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可以更好地评价储层物性,尤其在可动流体分析上具有独到的优势。为此,主要论述了核磁共振测井在储层物性、含油性和储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效果,解决了常规测井方法解释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以及可动流体识别中的难题,达到了解决储层产能问题、更好地为油气田勘探开发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苏里格气田天然气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低丰度的特点,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成藏类型多、气水关系复杂、低电阻率气层与高电阻率气层共存,储集层气水分布受构造、物性及成岩作用共同影响,虽然气测录井可识别气层的含气性,但是难以有效评价气层的含水性。针对该问题,在分析天然气储集层核磁共振录井谱图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具有识别储集层含水性的优势,引入可动水指数,将该指数与孔隙度建立交会图板并据此形成解释评价标准,对天然气储集层含水性进行评价。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储集层含水性解释评价符合率较高,以气测录井解释的储集层含气性结果为基础,利用该标准对其含水性进行识别,可有效实现储集层的快速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8.
气测无重组分特殊储集层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多个井区发育,应用常规传统的气测解释评价方法难以发现与解释评价该类型储集层是否具有工业开采价值。针对该问题,在分析油气层录井显示及识别特征的基础上,以试油井段录井资料为依据,探索了识别该类油气层的敏感参数;以该盆地西北缘5个井区46口井79层气测数据和其中57层岩石热解数据为样本,研究开发了相对含油指数法——相对含油指数与烃相系数图板、岩石热解含油气总量法——热解含油气总量与气测全烃图板、岩石热解含水因子法——热解含水因子与热解含油气总量图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解释评价标准。对新近完钻的部分探井储集层的解释评价表明其效果较好,尤其是相对含油指数法对价值层与非价值层的解释评价符合率均超过90%,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气层。  相似文献   

19.
《测井技术》2012,(1):6
正1.基础研究岩石各向异性实验模拟研究、储层物性实验室研究(岩石电、声、核物理性质);以数字岩心为代表的测井应用基础研究;围绕储层的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研究。2.非常规资源测井技术非常规油气储层测井技术与解释评价及相应的测井系列与解释标准,特别是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等储层测井评价。3.高新测井技术随钻测井技术装备及随钻测井评价;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萨尔图油层属于稠油,油藏类型复杂,造成储集层流体性质识别难,解释符合率较低。为提高解释评价水平,应用核磁共振录井技术获取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原始分油饱和度、可动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及残余油饱和度等参数,结合试油资料对比建立西部斜坡区储集层物性评价标准,应用含油性评价参数建立了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萨尔图油层的解释标准。含油饱和度-孔隙度解释图板及可动油/可动水束缚油/束缚水解释图扳应用于25口井、统计18层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技术解释符合16层.解释符合率为88.9%,较厚解释符合率提高了4.8%。该顶新技术的应用对于地质录井快速评价育效储集层、指导现场钻进。为综合解释评价及测试提供可靠数据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