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武汉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武汉市目前建设用地利用强度,并为武汉市各级政府下一步制定土地管理和调控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我们开展了武汉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评价研究工作。介绍了武汉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思路,并重点阐述了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以及评价指标标准化方法等,最后给出了武汉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辽宁省2015年度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成果省级验收会在沈阳召开。此次验收会邀请了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等单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沈阳等11个地级市、新民等10个县级市的2015年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成果,以及省级汇总分析评价成果进行了验收。与会专家听取了技术承担单位的汇报,经过  相似文献   

3.
开展城市工业用地调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缓解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与有限土地供给的矛盾,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常州市开展工业企业用地调查项目,查清了常州市工业企业土地利用状况和企业基本情况,建立了常州市工业企业用地数据库。利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开发了企业用地信息管理系统,满足了对常州市工业企业用地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4.
科学合理地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是城市建设用地集约性评价的重要前提.从综述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入手,对城市建设用地集约性的内涵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剖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两个视角的城市建设用地集约性评价指标体系,即在规划编制层面重点引入城市总体用地、城市专项用地、城市配套用地层面的14项代表性指标;在规划管理层面重点引入居住类用地管理、产业类用地管理、公益性用地管理层面的12项代表性指标.最后提出了实现促进建设用地集约性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精神,将节约土地和集约用地的要求落实在政府部门决策和各项建设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加强和规范北京城市建设节约用地管理,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共同编制了《北京市城市建设节约用地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针对建设用地标准过高、过多、过粗甚至缺失的具体情况,提出节地指标及建议。交通场站设施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来讲,均面临经济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现实矛盾。其原因在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我国国情所决定;土地资源的粗放式利用,加剧了城市发展用地矛盾; 中央出台的土地严管政策将使城市发展长期面临土地要素资源的约束。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处理建设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走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之路,才能保证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此,一方面,要注意借鉴上海、浙江诸暨、青岛开发区利用旧厂房发展“创意产业”、推行“零土地技改”,实行“零土地招商”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可采取以下对策推进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示范区;建立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土地规划和供应管理,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城市空间;积极建立土地政策与其他调控政策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宏观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7.
陈萍 《城市开发》1998,(6):31-32
节地挖潜、集约用地是实现土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基本保证。城市土地管理中,必须走节约挖潜的道路,不但要节约用地,更重要的是盘活存量土地。当前,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不断扩大,在建设资金和可占用土地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盘活城市存量土地,显化积淀的土地资产,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资金来源和建设空间,使城市建设走集约利用、内涵发展的道路已是大势所趋。企业用地的调整是盘活存量土地的一个重头戏,本文着重探析企业在盘活城市存量土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引言 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批复明确了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的目标,要求北京坚持节约为先,切实解决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水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坚持集中紧凑的发展模式,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合理用地。《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强调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并提出了“开发与节约并举,以节约为主,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和方针。为贯彻落实这两个规划,积极推进北京节约型城市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用地观念,将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落实在政府部门决策和各项建设中,科学规划和使用土地,以节约集约用地的实际行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和北京市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于2007年初启动了《北京市城市建设节约用地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相似文献   

9.
沈揆 《安徽建筑》2013,(3):48-49
合肥正处于城市化速度加快、工业化不断推进的关键时期,建设用地的供给需求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愈显凸出,实施节约集约用地迫在眉睫。滨湖新区作为合肥市未来发展的窗口,研究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建设方式和利用策略,对于抑制城市的无序蔓延、促进高标准的设施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土地储备有利于促进但不必然带来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和节约利用。以重庆市都市圈为例,文章探讨了在土地集约和节约利用条件下,一定时期土地储备控制规模的(即规划储备量)预测方法。文章分析了土地储备控制规模确立的思路与技术流程,包括预测城镇建设用地总需求、总供给;评价或评估现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潜力;在此基础上预测土地储备控制规模(含土地储备增量规模和存量规模)。据此方法和原理预测出重庆市都市圈未来15年的土地储备控制规模。基于集约利用的土地储备控制规模的确定是土地储备规划和土地储备年度计划制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Development of evaluation model for intensive land use in urban cent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arting with explo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spaces,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by analyzing the functional areas—urban centers with the most highlighted contradictions in terms of intensive land use in order to develop an evaluation model for intensive land use in urban centers. Based on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ree aspects of intensive use, i.e., buildings, lands and traffic as well as multiple evaluation factors, this paper conducted the research horizontally by means of quantitative and comparative studies on each individual factor, developed the evaluation model for intensive land use in urban centers, and analyzed the driving forces of intensive land use from the aspects of buildings, land use, roads, etc.  相似文献   

12.
韦莉 《中国建材科技》2022,31(3):124-126
通过对适宜性评价模型和GIS相结合进行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的研究,选取城关区内的评价指标因子,如地形坡度、地貌、水系、道路缓冲区、土地利用等,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评价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基于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对空间数据叠加分析处理及评价结果图的输出,得到研究区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以期更准确揭示研究区土地开发建设规律,为区域城镇用地空间拓展、国土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根据城市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因素,建立了施工管理以及节水、节地、节材、节能、环境保护等6个方面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灰色系统理论,构建城市深基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模型,实现对城市深基坑工程绿色施工的评价.以青岛市某实际工程为例进行模拟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于城市深基坑工程绿色施工的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罗巧灵  黄焕 《规划师》2009,25(9):54-58
利用GIS技术量化地进行城市空间增长用地选择的原理和方法,构建基于GIS的城市空间增长用地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并研究基于GIS技术的评价数据的获取及模型算法原理,既可为量化地进行城市空间增长用地选择提供范式,辅助城市空间规划管理与决策,又能基于已有的GIS信息平台,在空问信息数据不断充实和扩展的基础上,辅助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以镇江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工程地质、地形、水文气象、自然生态和人为影响等5个主要评价因子,将研究区的建设用地适宜性划分为适宜建设用地、可建设用地、不宜建设用地和不可建设用地4个等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到综合的建设用地适宜性等级空间分布,4个等级的面积比分别为34.76%,23.29%,20.55%、21.40%。建设用地适宜性分析为镇江市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用地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可减小城市发展对生态系统破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内涵和意义基础上,从评价指标选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城市发展历程,特别对 1990 年制定的旨在控制城市过度扩张的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文章通过有关人均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数据变化来衡量《国标》对控制我国城市扩张的效力,并提出了国标在运行中的诸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文章提出了《国标》出现失效的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在土地问题上的博弈。地方政府希望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从土地上获取财政利益,而中央政府则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保障耕地的安全。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及 GIS 技术描述了我国近 20 年来各地城市的人均用地扩张情况,并以此来说明现行的城市建设用地控制体系的失效。通过数据分析和论述,本文提出了城市建设用地标准修订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从解决城市问题到提升城市竞争力,地下空间资源的集约复合利用已被视作支撑城市现代化持续发展的标准范式。重庆作为一个超大城市,因山地条件限制,城市用地空间严重短缺,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需求强劲,但地下空间数据化、信息化支撑不足造成的“数字短板”,影响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适宜性、安全性评价。本文从整合各类测绘信息、地质勘察成果、城市三维模型和地下空间模型等勘测大数据资源入手,以渝中半岛为研究区域,利用二三维GIS分析、有限元分析等技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渝中半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和地下空间系统安全评价。最后,以某轨道工程选线为案例,利用评估成果开展了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9.
北美GIS在城乡管理中应用经验及国内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 《城市规划》2003,27(8):33-38,41
介绍了北美GIS在城乡管理中应用的成熟经验① 。分析了目前国内在应用GIS辅助城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以下三项措施建议 :进行统一的城乡管理GIS应用规划和采用一致的标准 ;建立功能共享的GIS ,提高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建设和完善城乡管理需要的各种数据库及相应的数字地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