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湖泊富营养化的产生机理及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并在其中不断积累,引起部分藻类和水生生物过度繁殖,造成湖泊、海湾及水库等缓流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并且日益突出,严重危害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介绍了富营养化的危害及产生机理,重点从营养盐控制、直接除藻与生物调控三个方面阐述了富营养化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水华威胁着饮用水安全和水生态平衡。近年来,如何高效地去除水中的藻类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将预氧化和混凝法进行联用可以起到协同效果,从而有效去除水体中的藻类,而不同的预氧化方法在除藻机理、效果上均有很大差别。文中主要探讨了高锰酸钾、臭氧、二氧化氯、高铁酸盐、紫外预氧化强化混凝除藻时的不同特性、效果以及安全性,为水厂除藻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各水源地水华暴发现象频发,导致水源水质污染严重。土臭素(GSM)和2-甲基异莰醇(2-MIB)是较为常见的藻类代谢嗅味产物,也是导致水体产生土臭味的主要原因。常规除藻技术虽然能够去除水体中的藻类,但对其生成的嗅味产物去除效果不佳,因此,亟需新技术在除藻的情况下实现同步去除嗅味产物。文中结合藻类与嗅味产物的相关性,综述常规除藻技术的局限性,介绍高级氧化工艺(AOPs)对于两者去除的研究应用,并认为AOPs将成为同步除藻除嗅技术的研究热点,为同时除藻除嗅技术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电液压脉冲的工作原理,电液压脉冲净化水的机理及相关的实验作了简要的介绍.实验表明:电液压脉冲对液体具有强大的综合作用,利用水泵抽取湖中的水体,在电液压脉冲产生的高压和高温作用下,能减少能耗,因此可实现杀菌和杀灭湖泊水体中的藻类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源中藻类大量滋生与繁殖是目前所面临的一个潜在问题,威胁原水水质安全及净水厂的净水效果。本文拟采用过氧化氢与活性炭联用方法去除原水中浮游藻类,考察了重要的环境因素(包括过氧化氢投加量、PH及初始藻浓度)对联合工艺的除藻效果影响,并进一步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联合除藻过程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析、数学模拟及优化。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浮萍控藻这一生态安全、环境友好、并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学方法,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方面展现出的巨大应用前景。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浮萍控藻作用途径、抑制效果等的相关研究,并从物理、化学和生物3个方面分析了浮萍对藻类的控制机理,浮萍既可通过释放化感物质直接抑制藻类生长,还能通过营养盐和光照的竞争间接限制藻类的生长条件,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协同作用。认为浮萍控藻物理机理、化学机理、生物机理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是该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氮磷的外源性输入,对水体中磷素的形态转化、藻类生长都会产生影响。以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河水库水体为模板,引入外源性氮磷。对模板水样中各形态磷的浓度变化、藻类含量(Chl-A)、藻类生长速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表明,该水体由于高氮低磷的特点,藻类的生长主要受磷限制,氮素的添加对藻类生长无明显影响。水样中SRP浓度处于0.105 4~0.205 4 mg/L之间时,藻类种群及数量达到峰值,生长速率达到最大[μmax=0.562 0μmol/(L·min)]。氮素的添加,提高了ALP活性和磷素的利用率,加快磷素循环。磷酸盐浓度在PO43-P≤0.025 00 mg/L时,ALP活性显著提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藻类生长过程中氮素、磷素的补偿途径及转化规律,为抑制藻华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沉水植物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对水体藻类生长的影响及对底泥污染物的控制3方面阐述了沉水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作用机理及其研究现状,并指出了沉水植物的生长及群落结构受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认为在研究水体修复效果的同时,应加强对影响沉水植物群落结构重建的相关环境因子的研究。在城市景观水体的建设中,应结合考虑视觉享受、物种本身性质及水质特点,优化方案、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9.
对阳澄湖藻类数量与部分水质参数进行了考察,其目的在于探讨藻类数量与水质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防治和改善阳澄湖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控制藻类爆发提供理论依据。单因素分析发现,藻类数量与水温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可达0.741 5;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藻类数量与水体浊度、耗氧量成正相关性,与溶解氧含量成负相关性。阳澄湖内藻类数量增加也会导致水体部分臭味物质的升高;多变量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单因素研究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藻类对水体的危害及灭藻技术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彩蕾  罗亚田  王丽 《辽宁化工》2009,38(3):173-175
介绍了藻类水华对水体的危害,并对目前常用的除藻方法做了概况介绍,比较其优缺点,探讨了除藻技术今后的发展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覆盖物对水体水分蒸发和藻类繁殖的影响,通过室外模拟实验,研究了苯板、黑色橡胶球、黑色防水布、透明塑料布等覆盖材料对水体蒸发和藻类繁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覆盖物对水体具有抑制蒸发作用,抑制结果依次为:苯板黑色防水布≈透明塑料布黑色橡胶球;覆盖物对藻类繁殖也有抑制作用,抑制结果依次为:苯板黑色防水布透明塑料布黑色橡胶球。结论表明,黑色防水布是水体防蒸发和抑制藻类繁殖的优选材料。  相似文献   

12.
除藻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综述了目前用于除藻的几种方法。对湖泊、水源水,植物化感抑藻作用有待进一步朝着将从植物中提取的化感物质直接施入水体抑制藻类研究。另外,利用“噬藻体”与“藻病毒”控制藻类生长也有广阔的前景。对于水厂水除藻,应注重改善预氧化条件、强化混凝、优化投加粉末活性炭及组合工艺等,此外还应加强对藻及藻病毒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水厂安全供水。  相似文献   

13.
高效藻类塘相较传统污水处理塘而言,能产生更多的微藻生物量,并且其水质净化效果更佳。针对当前水体中多种污染物形成的复合污染,高效藻类塘不仅能同时有效地去除多种污染物,藻类产物也可创造经济效益。文章阐述了高效藻类塘中的藻菌共生系统和理化特征,重点论述了其对水体中多种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机理及影响因素,最后对其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张旭坤 《净水技术》2023,(S2):30-34+40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河流、湖泊、水库等淡水藻类频繁暴发,严重影响供水安全。为探究水力扰动及底泥悬浮作用对水体中藻类生长的影响,以JZ水库原位藻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不同扰动速率及底泥悬浮作用下的生长效果。结果表明,1 00 r/min的水力扰动能够有效促进水体中蓝藻生长,超过临界扰动速率后,200~400 r/min时藻类生长又会随着扰动速率增大而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水力扰动造成底泥悬浮的情况下,水体中叶绿素a能够显著降低,4 h后去除率高达约82.4%,对藻类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有效控制蓝藻的繁殖和暴发。  相似文献   

15.
青草沙水库浮游藻类的调查及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增辉 《净水技术》2012,31(5):9-14,54
为预防和控制青草沙水库藻类大量增殖,在水库全面通水前(2011年1~6月)对浮游藻类进行调查,共检出8门80属,鉴定出124种/变种,出现频次较高的有梅尼小环藻、游丝藻、针晶蓝纤维藻、波吉卵囊藻、扁圆卵形藻等。水库进水中检出蓝藻9属、硅藻18属、绿藻14属、其他藻5属,水库内检出蓝藻14属、硅藻23属、绿藻27属、其他藻7属,库内种类比库外大幅增加。结果表明水库在发挥"避污蓄清"和"避咸蓄淡"功能时会导致库内水体流速减慢,有利于藻类增殖。并提出一系列藻类预警及监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型藻对混凝除藻效率的影响,以及控制“混凝-过滤”工艺出水中微藻的措施。微型藻含量增加会降低混凝除藻效率,因此微型藻的存在决定了混凝除藻效率的限度。微型藻大量存在时,预氧化可以改善混凝除藻的效率。增加过滤深度可以显著提高微型藻的去除效率,活性炭深度处理也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型藻。因此,决定富营养化源水除藻难易程度的主要因素是源水中藻类生物的种群结构,而不是叶绿素值。源水中藻类生物的种群结构决定了水厂除藻工艺的选择。加强水源水保护,生态调控优化源水中藻类生物种群结构是解决水厂除藻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利用空化射流清洗湖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利用空化射流配合COANDA效应杀灭藻类及浮游生物、治理湖泊与江河水体的富营养化的新型技术和装置。简要介绍了空化射流的原理、处理的工艺流程以及处理效果,对于当前我国治理江河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是赤潮、水华形成的重要原因,对水生态系统具有巨大危害。以硫酸铜和西三嗪为代表的化学抑藻剂,短期内对藻类有抑制作用,但长时间投放会破环水质生态。本文通过从海洋生物抑藻剂的特点和抑藻机理出发进行文献追溯,以期对绿色环保型天然抑藻剂的获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的进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除磷工艺已成为废水处理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导致的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氮磷同为水体生物的重要营养物质,但是藻类等水生生物对磷更敏感,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首先:要从污水中除去磷。  相似文献   

20.
强化混凝提高水厂除藻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混凝的Zeta电位出发,研究了强化混凝与Zeta电位和除藻、除浊之间的关系.发现对于浊度的去除.混凝剂的最佳剂量区Zeta电位在-14mV~14mV区域之间,但藻类脱稳去除的最佳Zeta电位则在-8m以上,对应的混凝剂投加量相应较高,此时藻类的去除率约可提高5~10个百分点甚至更高。水体pH是影响藻类和浊度去除效果的重要条件。混凝剂和预氧化剂的投加量会影响水体的pH值,混凝原水的pH值以在中偏碱性(7.0~8.0)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