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拉尔前陆盆地带包括蒂曼—伯朝拉盆地和伏尔加—乌拉尔盆地。该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共发现大油气田28个,为俄罗斯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应用含油气系统评价的方法,通过对乌拉尔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和石油地质特征的分析,并对典型油气田进行剖析,探讨了主要油气田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研究认为,在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法门期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快速沉降时发育良好的多马尼克组烃源岩,岩性主要为泥岩、泥灰岩,为整个盆地带最主要的烃源岩;储集层主要为泥盆—二叠系浅水陆架相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受海西期乌拉尔造山运动的影响,盆地不断抬升,二叠系空谷阶发育良好的区域性膏岩盖层;该盆地带主要发育构造圈闭,其次为构造-地层复合圈闭;受盆地差异沉降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不同,最早的油气生成期为早石炭世;油气主要沿断裂和不整合面运移;油气主要分布在古隆起及其周围斜坡带。研究区的油气勘探处于勘探中期,但蒂曼—伯朝拉盆地的海域部分,伏尔加—乌拉尔盆地的中部、北部和南部勘探程度较低,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
以盆地内烃源岩的演化历史和构造发展史为基础,确定油气生成时间及圈闭构造形成时间,结合已钻探构造的含油气特征,分析总结出区内的油气成藏过程。认为伊朗三区南部逆冲群后缘带内的圈闭以聚集油为主,逆冲群中带的圈闭以聚集气为主,而逆冲群峰带内的圈闭对油气保存不利,因此勘探效果和前景也不理想。这为该区块今后找油气指明了有利区分布范围,同时也提出了前陆盆地油气的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3.
波斯湾盆地大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波斯湾盆地已发现的54个大气田数据为基础,应用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对大气田逐个进行解剖,探讨了波斯湾盆地大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波斯湾盆地大气田的气源主要为志留系Gahkum组和Qusaiba热页岩段及白垩系的Kazhdumi组,主要储集于二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中,受下三叠统Sudair组致密灰岩区域盖层、上侏罗统提塘阶Hith组硬石膏盖层和下—中新统下Fars组(Gachasaran组)蒸发岩系等封盖,在构造圈闭的环境下聚集成藏。区域上大气田主要分布于两个大区:前陆带和被动大陆边缘区,不同地区天然气富集的层系不同。天然气的分布主要受4个因素的控制,即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与热演化,储层有利的储集条件,优质的区域和直接盖层,以及侧向挤压、盐流动、基底断裂等构造因素。这些因素控制了天然气的分布区域和天然气聚集的层位。预测有利勘探区为:一是"老区"的构造型勘探目标;二是"老区"的非构造型勘探目标;三是"新区"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
以扎格罗斯前陆盆地东北部的Y油田白垩系碳酸盐岩储层为例,利用岩心、薄片样品、成像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探讨构造运动对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裂缝发育以及热液流体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晚白垩纪至全新世的构造运动对Y油田白垩系碳酸盐岩储层影响最重要。构造运动期间地壳抬升,地层遭受剥蚀、风化等作用从而发育不整合面,不整合面以下的储层受溶蚀作用改造显著。而阿拉伯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发生的褶皱作用和逆冲作用在储层内部生成大量裂缝,裂缝的密度和位置受褶皱、断层以及岩性的共同影响。裂缝主要发育在褶皱的轴部和翼的尾部以及断裂附近,白云岩的裂缝密度明显大于灰岩的。构造运动还控制了Y油田内热液流体活动,断层是热液流体进入Y油田的主要通道,热液白云化作用主要发生在靠近断裂或裂缝带的地堑内。探讨构造运动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影响,有利于预测定位研究区的优质储层,优化油田的生产部署。  相似文献   

5.
北海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海盆地为典型的中生代裂谷盆地,其油气的形成与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特征,了解它们的形成与分布可以指导其他裂谷型盆地的勘探。根据IHS及C&C提供的相关数据,结合生油层、储层、盖层及圈闭特征方面的研究,对北海盆地及邻区已发现的57个大油气田进行分析,得出南北海盆地气源岩为上石炭统威斯特伐利亚阶煤系地层,北北海盆地主要油源岩为上侏罗统到下白垩统沉积的KimmeridgeClay组(英国)、Mandal组、Draupne组(挪威)和Farsund组(丹麦)泥页岩;主力储层分别为南北海盆地的赤底统砂岩,北北海盆地维京地堑内中侏罗统Brent群砂岩及中央地堑内的上白垩统白垩;南部区域盖层为上二叠统盐岩,北部区域盖层以泥灰岩为主。北海大油气田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受控因素为:有效烃源岩分布及其成熟度;优质储集体的发育及其分布;盐运动及同裂谷期断裂作用产生的相关盐构造和断块背斜、掀斜断块圈闭的发育;区域性盐岩及泥灰岩盖层的有效封盖。这些有利条件共同作用下,北海大油气田在整个区域上具南部产气、北部以油为主的特点;局部上,受有利储层Brent群分布位置和中央地堑区域盐构造运动影响,大油田集中富集于维京地堑西北部与中央地堑中部挪威区域。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成藏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探讨了油气成藏系统的定义,认为油气成藏系统是含油气盆地内相对独立的油气运聚单元和成藏各要素的总和,是不同于含油气系统的独立概念,其研究重点在于油气藏。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盆地构造特征、成藏要素和运聚特征的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盆地可以划分为三大油气成藏系统和八个次级油气成藏系统,这些成藏系统平面上和纵向上的差异最终导致了油气空间展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北极含油气域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极含油气域包括了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具有非常丰富油气资源。根据北极地区的构造演化,结合区内地层特征、盆地分布及其发育特征,研究区内油气地质条件,通过剖析研究区大油气田的成藏要素和作用,并结合含油气系统的思想,探讨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北极地区的构造演化控制了北极含油气域的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其中巨型裂谷的发育、联合古陆的形成与裂解以及北大西洋的形成使北极含油气域具备了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因此,中生界是区内含油气盆地烃源岩、储层和盖层发育的主要层位,其次是新生界。区内主要以大气田为主,大油气田的圈闭类型以构造圈闭为主,油气生成大多开始于侏罗纪,运移高峰则大多发生在白垩纪以后。在大油气田数量和可采储量上,区内白垩系是大油气田分布最多的地层,其次为侏罗系。研究区勘探程度很低,仍有大量的油气资源待开发或未开发,但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多,区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风险大,因此对大油气田的分布规律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依据南里海盆地中15 个大油气田的资料,应用研究含油气系统的思路与方法,对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进行剖析,探讨了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和分布特征。研究认为,南里海盆地主要发育麦考普组-红层组含油气系统,盆地北缘的大型走滑挤压构造带的油气地质条件最为优越,目前已发现的大油气田集中分布在该构造带上。里海东西两侧岸线附近的褶皱带也具备良好的生储盖条件,有望成为盆地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麦考普组-红层组含油气系统比较年轻,油气的生、运、聚活动仍然活跃,因此,即使是目前勘探程度较高的北缘构造带,仍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总被引:2,自引:1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十分发育,油气资源潜力大,目前已发现10多个油气田,前景广阔。它的演化经历了早期前陆、晚期前陆及陆内统一盆地等3个阶段;按其动力学性质又可划分为单前陆、双前陆及走滑前陆等盆地;它的构造变形十分复杂,盆地构造样式为压性逆冲断裂;在平面上可划分为逆掩带、断褶带、坳陷带及斜坡带;其油气主要分布在断褶和斜坡带中。  相似文献   

10.
北美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全球有近1/5的大油气田分布其中。研究区限于落基山褶皱冲断带、马拉松—沃希托褶皱冲断带、阿巴拉契亚褶皱冲断带和因努伊特褶皱带所围限的北美克拉通以及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地区北美部分,称之为北美含油气域。根据北美地区构造沉积特征,结合盆地分布及其地质结构特征,将北美含油气域划分为5个构造区带。通过深入剖析研究区大油气田的成藏要素和作用,结合含油气系统的思想,探讨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研究区的构造沉积演化有泥盆纪、二叠纪和白垩纪3个重要时期,对区内大油气田的分布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大油气田分布在落基山前陆地区、马拉松—沃希托前陆地区和中陆地区、内克拉通地区以及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地区,其中,在前陆地区最为集中。区内大油气田的烃源岩、储层和盖层主要位于泥盆系、二叠系和白垩系,圈闭类型主要是背斜圈闭、岩性圈闭和礁型圈闭以及构造和地层的复合圈闭。大油气田的产层深度主要在3km以上,其中泥盆系以大油田为主,二叠系大油田和大气田都较多,白垩系则以大气田为主。  相似文献   

11.
寻找大型油气田的位置:安第斯前陆的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所有的产油气盆地中,绝大多数的油,气储量集中在少数油气田内,油,气储量的这种分布格局是油气在盆地范围内侧向和垂向运移过程中相对“富集”的结果,尽管涉及烃类运移的物理化学过程和地质过程尚未被完全理解,但侧向运移的方向仍可通过综合地质的,地球物理的和地球化学的数据来确定,这里应用了石油体系概念,在把石油体系数据与控制良好的区域构造图结合起来的情况下,烃类富集的区域(即运移集中)可定义为勘探潜力最大的  相似文献   

12.
中东扎格罗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格罗斯盆地是中东地区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已探明储量巨大。通过区域构造演化、盆地构造划分、油气分布特征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认为扎格罗斯盆地由被动陆缘盆地演化而成现今的前陆盆地,经历了早古生代克拉通—弧后伸展阶段、晚古生代弧后伸展阶段、中生代被动陆缘盆地阶段和晚中生代—新生代前陆盆地演化阶段。扎格罗斯山前缘断裂带和高扎格罗斯断裂带将盆地自西南向东北划分为前渊带、简单褶皱带和山前冲断带等3个构造带。扎格罗斯盆地前渊带以油田为主,简单褶皱带以气田为主,山前冲断带挤压构造变形强烈,油气难以保存。下白垩统Kazhdumi组烃源岩为中—新生界储层的主要油源,志留系Gahkum组泥页岩为古生界储层的主要气源;新生界碳酸盐岩为主力储层,其次是白垩系Sarvak组和上二叠统Dalan组碳酸盐岩;前渊带以蒸发岩和泥页岩盖层为主,简单褶皱带则以泥页岩盖层为主。背斜构造和盖层类型为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3.
库车前陆盆地含油气系统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论述了库车含油气系统的地质特征:1具有一个生烃灶,发育有三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岩性为湖相泥岩、沼泽相煤系和高碳泥岩,干酪根为 ~ 1型;2具有低温度场、高压力场和强应力场,这种能量场导致了晚期运聚和事件成藏;3成藏组合包括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侏罗系红色泥岩和下第三系-上第三系膏泥岩两套区域盖层和其它局部盖层,和三叠系-上第三系的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白云岩储层;4圈闭主要为坳陷区中新世以来形成的成排成带的断层相关褶皱和前缘隆起正断层下盘的断块;5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有早白垩世成油期和中新世末两个成气期,最重要的成藏期为中新世末(1.8Ma前);6有3种成藏模式,油藏、凝析气藏和气藏分布于三叠系-侏罗系的砂岩和砾岩储层、白垩系和下第三系的砂岩和粉砂岩以及白云岩储层。认为形成大油气田的关键因素有区域盖层、有效烃源岩的范围、疏导体系的连通性和圈闭的规模等。  相似文献   

14.
15.
准南前陆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耀华 《天然气工业》2002,22(Z1):51-55
准南前陆盆地沉积厚度大,圈闭多,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发现的资源仅占预测资源量的6%左右,油气勘探潜力还很大.同时准南又是一个油气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勘探风险较大的地区.针对准南油气勘探的难点和中心问题,从含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机制、资源潜力和有利区带4个方面,对准南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认为准南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地质条件.油气富集规律为①含油气系统控制了油气区域分布;②各期生烃凹陷周围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③断层控制了次生油气藏的发育;④山前断褶带是油气的主要聚集带.含油气有利区带为四带一凹陷,即一、二、三排背斜带、隐伏背斜带和四棵树凹陷,在含油气有利区带和圈闭评价的基础上,优选出红石沟、昌吉、东湾和吐谷鲁背斜4个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侏罗系煤系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煤系油气田的形成是一定的构造、沉积与生烃母质富集、成熟与油气有效排出等因素在时空间配置组合而形成的产物.西北地区侏罗系煤系油气田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是:①侏罗系原盆地应存在,发育有完整的生储盖组合;②原始沉积环境呈低缓洼地,并具备潮湿气候,有利于近湖低位沼泽与大量易生烃母质的发育和堆积;③后续盆地要继承发展,以保持源岩递进性受热并熟化;④源岩成熟后的构造挤压是油气有效排驱的主要动力.煤系油气田在平面上沿着与源岩同期的湖岸线内侧分布,位于有油源断层切割,收缩量适中,破坏较弱的区带.剖面上则集中于生烃门限上下.其中构造-岩性与岩性型油气藏占有重要比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前陆盆地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由于两个板块的相互碰撞形成一系列造山带,而在稳定板块的前缘常常形成前陆盆地.由于前陆盆地的特点,使它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都十分有利.中国的主要前陆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前缘、塔西南昆仑山前缘、塔东南阿尔金山前缘;准噶尔盆地南缘、准噶尔盆地东部博格山前缘;贺兰山一六盘山前缘;南方地区的两个前陆盆地.这些前陆盆地都是寻找油气前景广阔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台湾西部油气田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台湾石油地质学家多年来的工作结果,台湾西部油气田的形成主要受岩性(砂体),背斜和断层控制,其次为地层不整合因素,在台西坳陷的西、北部和台南盆地的西、北部、油气田的分布是由构造挤压,埋藏压实和地温差异引起的油气运移方向所决定的,下一步勘探区的选择应为已知含油气背斜长轴方向的外延部位,深部木山组及其以下层位(包括白垩系),扭性断层的上升盘,基底高及其周围的地层不整合,地层尖灭区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库车新生代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库车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北部,北界为南天山南缘大断裂,南界则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新生代库车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南天山造山带的发育密切相关,二者均是在早古生代洋盆及被动大陆边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晚古生代南天山洋盆俯冲关闭及褶皱冲断、中生代天山夷平及泛湖发育、以及新生代陆内俯冲造山成盆的演化.就库车前陆盆地来说,可分为两个大的演化阶段: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和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阶段.库车前陆盆地自北而南划分为南天山南缘逆冲断裂构造带、拜城-阳霞坳陷变形带、塔北前陆斜坡带和塔中前缘隆起带等四个构造单元.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可以识别出三个油气系统,即中上三叠统湖相泥岩油气系统、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煤系泥岩油气系统、以及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煤岩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大油气田形成的主要地质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叙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大油气田形成5个主要地质规律,以及针对该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在勘探上应予以重视的5方面的高新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