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先浩 《江西建材》2013,(6):285-286
园林建筑是园林景观的“四大要素”之一,是一种实用性和景观性的完美结合,因而园林景观与园林建筑具有本质联系,二是密不可分。本文从园林景观与园林建筑的内在联系人手,深入分析了园林建筑的类型以及园林景观与园林建设的本质联系,对园林建筑在园林景观中的优化配置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园林景观的建设布置愈发得到了大众的重视极其关注。为了促进现代园林的建设的科学推进,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议题。本文主要从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策略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结合新科技的发展四大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科学的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戴敏 《城市住宅》2021,28(6):100-101
观赏植物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设计、合理搭配观赏植物有利于提升园林景观的观赏性、艺术性与感染力.研究结合实际,对观赏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究观赏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现代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必要性,说明了现代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分析了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化措施,介绍了城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包括合理分配设计元素的占比、注重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渗透、科学规划布局、加强植物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5.
园林景观草坪的科学配置与种植养护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佳姿 《绿色环保建材》2020,(1):251-251,254
草坪作为当代园林绿地中不可或缺的景观要素,不仅能够提升园林景观的美观性与艺术性,而且能够净化空气、吸滞尘土,为城市居民营造优美、舒适的园林景观空间。因此,做好园林景观草坪的配置与种植养护,已逐渐成为当前广大园林工作者的研究重点。对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园林景观工程从业经验,对园林景观草坪的科学配置与种植养护施工展开细致探究,以期能够为同行同业者在进行园林景观草坪的配置与种植养护施工时提供些许可供参考与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从园林色彩景观的基本定义与园林景观要素中色彩的应用出发,重点分析影响园林色彩景观设计的因素,包括光的影响、材料、心理效应、色彩的知觉效应、气候因素和地域文化等,得出合理地将这些影响因素应用于色彩景观,会很好地丰富园林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7.
出艺峰 《福建建材》2013,(8):114-115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控制,是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工期的前提下,对园林景观工程任务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编制计划、科学组织管理,实施过程控制和协调平衡与工程质量工期的合理关系,降低施工成本,实现盈利的一种科学管理活动。本文结合近年来园林景观施工管理中的实践,分析与讨论了园林景观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8.
《四川建材》2019,(12):149-150
当前形势下,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在此基础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城市园林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观赏草科学搭配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组成,也是最不可缺少的一种内容,直接影响园林景观设计的水平,同时还可以使景观更加的美观,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园林景观设计者需要充分发挥观赏草的应用优势,合理进行应用,才能使园林景观设计的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9.
点、线、面是现代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文章从点、线、面的概念、布局原则、组成要素等方面探讨其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晋祠属寺庙园林,祠区建设发展历史悠久,历经各朝修葺增建,集儒释道众家于园内,形成丰富的建筑群落。文章依托晋祠历史发展背景,从古典园林营造的角度,梳理祠内四大景观要素特点,分析祠区内建筑空间布局特点,建筑对祠区空间结构的主导作用,以及其余景观要素对建筑空间烘托,共同营造全祠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1.
李树香  姚亦锋 《华中建筑》2007,25(3):137-140
南京南郊生态环境优越,历史文化遗存丰富.随着南京城市发展的南移,城市建设对南郊景观的影响将逐渐加强,对南郊景观进行科学的规划迫在眉睫.该文在对南郊现状景观调查与生态评价的基础上,按照景观生态规划总体格局原理以及"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来研究构建南郊的生态化廊道体系和开敞空间景观格局,以期使其廊道、斑块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结构和空间分布趋于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2.
钟和丽  罗越  林广思 《风景园林》2022,29(7):97-102
随着风景园林学科对设计与研究内在关系的关注,以更科学地搜寻设计问题、更合理地制定设计任务书为目标的风景园林策划的研究非常必要,但目前风景园林策划存在方法程序指导性弱、实践案例少等研究空白。以深圳市4个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法描述各城市公园案例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归纳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风景园林策划工作程序,由目标预设、实态调查与分析、概念与空间构想、目标论证、策划表达和后评估6个阶段构成。倡导在设计过程的开端,通过风景园林策划对城市公园的选址、类型、功能、规模和布局等设计要求及内容进行详细论证,以加强作为设计依据的设计任务书对方案设计与建设的准确指导,从而提升设计效率,保障设计效果。研究结果为城市公园的风景园林策划提供了一套清晰的可视化操作框架,提高风景园林实践中设计依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完善风景园林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居住区景观价值日益显现及公众对植物景观进一步重视的情况下,笔者实地考查了杭州15个居住区,使用AHP法建立了秋冬季植物景观评价模型。采用量化研究方法,从植物季节性景观质量、群落整体景观特色以及服务功能满足情况,对选定样地的秋冬季植物景观现状作出客观评价。本次景观评价兼顾科学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通过比较打分所确定的权重,反应出评价者对各评价因子的重视程度。结果显示,植物群落整体景观特色对住户影响程度最大。此外,针对样地秋冬季植物景观普遍存在缺乏季节性特色、使用功能性不足的状况,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刘超 《城市建筑》2014,(12):9-9
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是今后建筑的主流。在现实的建筑规划设计中,科学合理的进行建筑和景观融合规划设计,将是今后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力量源泉。本文旨在分析建筑物和环境以及景观的融合统一的构思。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年中国乡村景观特征体系研究 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景观是乡村生态环境及文化的重要承载单元之一,基于乡村景观特征体系开展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是在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对乡村景观特征体系的研究是乡村景观研究及规划的基础,以CNKI数据库为基础,梳理了中国乡村景观研究相关文献。首先归纳了乡村景观研究进展,结合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绘制知识图谱,分析2000—2020年中国乡村景观特征体系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系统介绍了现有的景观特征体系理论和应用研究;总结归纳中国乡村景观特征体系的发展趋势及方向为:1)基于应用目标指引建立合理的中国乡村景观特征指标体系;2)乡村景观特征分类及价值评价协同研究;3)乡村景观特征体系应用信息化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艳玲  肖大威 《华中建筑》2012,30(6):175-178
该文基于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方法,把历史文化名村镇的评价体系分成客观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与主观量化指标体系两个分支;基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社会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建立更科学、更合理的历史文化名村镇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深圳园博园规划小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克勤  赖树翁  王锋 《中国园林》2006,22(10):60-63
科学的规划是根据场地的规模、使用要求和地形特点进行合理的构思,需要对所处地段、环境进行全面认识,分清利弊,扬长避短。将一个甚多不利因素的地块,通过土方调整、地形改造、还谷回坡、隔离不良景观等,成功改造为第五届国际园博会的会址,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科学布局,使园博园成为各省、市及国外参展单位展现园林艺术的托盘。  相似文献   

18.
周轶捷 《山西建筑》2010,36(28):342-343
通过对植物造景作用的分析,提出了新时期下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地中应用的形式及配置建议,旨在探索新时期下园林绿地建设中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植物造景,以期对城市绿化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上海近年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虽然加大了环境治理和绿化力度,但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其中,绿化环境质量不高、公共绿地人均指标达不到国家标准.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然而,要在上海市区大幅度增加绿地率显然代价很高,困难较大。借鉴国外经验,在城市郊区发展高质量的城市森林不失为一条捷径。在郊县大面积营造人工生态林,  相似文献   

20.
张洪宇  周波  王波 《规划师》2007,23(4):31-33
绵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应在城市公共艺术中表现历史文化内容,对历史遗迹进行挖掘和重建.绵阳是中国惟一获得国务院批准建设的科技城,其城市形象特色塑造应强调现代化进程与人居环境建设相统一,通过完善公共空间和公共卫生设施、文化设施建设等手段来体现"科技新都"形象.绵阳的山水城市形象特色塑造应利用三条江的特点构建滨水廊道活动空间和景观系统,并分别对三类山体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强化"一区五园"的总体格局,形成"串珠"状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