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冷菜制作是我国烹调技术中的一朵奇芭,是历代厨师长期实践的结晶。烹饪被分为炒锅、配菜、冷荤、面点四大工种之一。冷菜在中国烹饪中的地位是自成一体,独具格。冷菜的风味独具特色,其烹调方法不同于热菜,又不亚于热菜烹饪技术,制品讲究味透肌里、脆嫩爽口、干香不腻.冷菜的口味与热莱相比偏缓、清淡,不因温度的变化而影响滋味,这一优点使它适应边食边谈的就餐形式,  相似文献   

2.
春节酒菜     
在年菜中,有冷菜、热菜或酒菜、饭菜之分.酒菜(冷菜),是下酒之菜,是在热菜上桌之前先摆上几盘,合家或亲朋好友围坐桌前,边饮边吃.这时主人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各种热菜,待酒饮至三巡,再摆上各种热菜,使家宴显得丰富、隆重,更增添节日的气氛.清凉利口、口味各异的酒菜与油腻大、味浓厚的热菜相搭配,既可调  相似文献   

3.
很多年来,人们只从.色”、“香”“味”“形”“器”几方面来评定莱肴质量.的确,粗看起来,无论什么菜肴都是由菜肴(原料)的色泽、香气、口味、形状、盛器所构成,但细细琢磨,光这几方面还不够确切,特别在评定热菜方面,应该加上芡汁.  相似文献   

4.
王迎全 《烹调知识》2011,(19):40-43
12.甜酸辣味型由甜味和酸味及辣味调味品调配而成,主要呈甜味和酸味及辣味的味型。常见味有:咸甜酸辣味、鲜咸甜酸辣味、咸鲜甜酸辣味(加泡椒,俗称鱼香味型)。代表的菜例有:"果味辣白菜"、"油焖鸡腿"、"鱼香肉丝"等。咸鲜甜酸辣味(俗称鱼香味型):是以咸味、鲜味、甜味、酸味和辣味调味品构成。其具体应用方法如下。此味风味特点是咸鲜酸辣兼备,葱姜蒜香气浓郁。鱼香味型是四川首创的三大味型之一,广泛应用于冷热菜式,是以食盐、泡红辣椒、白酱油、白糖、醋、味精、姜(或泡姜)、葱、蒜调配而成。调配中其原理是在热菜中,盐与原料码芡时上味,使原料有一定的咸味基础;白酱油和味提鲜,与盐配  相似文献   

5.
中国菜肴注重吃"味"。"味"是菜品之灵魂。可见,中国肴馔"味"的重要性。而凉菜是我国菜肴中一个很突出的部类,其味型变化与热菜相比差异是很大的。因为,凉菜味型与热菜味型在烹制或调配过程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由于凉菜大部分是热制凉吃,少部分是凉制凉吃,从而决定了每一道凉菜具有独特的味型。  相似文献   

6.
晓文 《四川烹饪》2004,(6):35-36
问:我发现行业上很多师傅炒菜时喜欢用味水,而有些师傅在调制味水时也弄得很神秘,并且配方不一;还有的师傅干脆凭感觉去调制,比如有些师傅对味水时要放鸡精,有的却不放也有在味水中滴入了美极鲜酱油的……我想问一下,这味水是不是就是芡汤?其中的精盐、味精、鸡精、白糖配比怎样?在什么菜肴中才需要使用味水?南京市龙蟠中路某酒店厨师李季连答:味水其实就是芡汤,是粤菜厨师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自制复合调味汁。那为什么要称味水为芡汤呢?这是因为厨师在使用味水时,往往要配合适量的芡粉,而且是在菜肴将成时才淋入锅内,以起到打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年菜中,有冷菜、热菜或酒菜、饭菜之分。酒菜(冷菜),是下酒之菜,是在热菜上桌之前先摆上几盘,合家或亲朋好友围坐桌前,边饮边吃。这时主人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各种热菜,待酒饮至三巡,再摆上各种热菜,使家宴显得丰富、隆重,更添节日的气氛。清凉利口、口味各异的酒菜与油腻大、味浓厚的热菜相搭配,既可调剂口味,又能促进食欲。所以今年春节不谈热菜,专介绍几种易制作,易存放,口味各异的酒菜,为您的节日家宴增添一点新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碧绿椒麻鳜鱼 川菜中的椒麻味型以前多是凉菜,比如椒麻鸡块、椒麻肚片,都是享誉食界的名菜。肖见明却将热菜做成椒麻味型。为丰富川菜的热菜味型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9.
少司(Sauce),有时人们称之沙司,西菜热菜调味汁的总称,是味道丰富的粘性液体,主要为热菜调味和装饰.在西菜中,有许多开胃莱,辅助菜,主菜,甚至甜品都需要少司调味.现代西菜少司正朝着清淡、量少,用浓缩原汁代替或部分代替黄油炒面以增加菜肴味道的方向发展;同时,浅颜色的调味汁正受到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松腐味为新潮热菜的复合味型之一,主要以松花蛋和腐乳汁调制而成。具有味道奇特,风格独特,咸鲜微辣,略有甜味的特点。其调料主要有松花蛋、臭豆腐、豆腐乳、榨菜、芝麻等多种。主要用于各种热菜的烹调,以炒、烧、蒸等方法为主。其代表菜肴有:奇味大虾、奇味里脊、松腐灯笼鸡、松腐菜包肉、松腐肚丝等。配方:松花蛋1个,臭豆腐1块,腐乳汁20g,榨菜10g,熟芝麻5g,红油10g,  相似文献   

11.
三年前,我去杏花楼尝粤菜,傻傻地问大厨师:“上海人说广东菜清、淡,原来就是这般‘淡’得呒啥味道了呀?”大厨师好有学问,他一副学究样地说:“我们的清淡,是讲色味上的‘原汁原味’,而非品味上淡得无味。通常不用复合味,每一款菜,都要‘吊’其本色之‘味’,谓菜之精髓。这和本帮菜的‘浓油赤酱’‘势不两立’。”这位粤菜的大厨师对“清淡”作了完全不同于我们这类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上看,在饮食品味上,历来存在浓重与清淡两派,而清淡一派素被奉为正宗。从饮食养生方面而言,也是主张不加调味品或少加调味品。从菜肴品尝的角度来看,美食家们更注重品尝原料的本味,其次才是调味。著名烹饪理论家袁枚认为:“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一涉粉饰,便伤五味”。因此又有人说大味必淡。而今,在世界发达国家兴起的原味吃法,与我们美食大国的清淡派可谓相融合一了。 在菜肴的烹制中,少放油、少放盐、少放糖、少放味精,为清淡原味吃法。该法,通过改变烹调方式与调味方法,不仅保持了蔬菜的清甜真味,还可达…  相似文献   

13.
程玉平 《四川烹饪》2005,(11):15-15
椒麻味是川菜独有的一种味型,其咸鲜香麻的独特味道的确令人着迷。在传统川菜里边,椒麻味通常用于凉菜的调味,即使用于热菜,所见品种也不多。不过,在川菜日新月异的变革潮流之下,还是有人将椒麻味用于热菜调味,创出了像碧绿椒麻鳜鱼一类的经典菜。在我事厨的这些年,我也不断尝试着把椒麻味用于热菜。  相似文献   

14.
李青 《烹调知识》2010,(12):10-10
松腐味为新潮热菜的复合味型之一,主要以松花蛋和腐乳汁调制而成。具有味道奇特,风格独特,咸鲜微辣,略有甜味的特点。其调料主要有松花蛋、臭豆腐、豆腐乳、榨菜、芝麻等多种。主要用于各种热菜的烹调,以炒、烧、蒸等方法为主。其代表菜肴有:奇味大虾、奇味里脊、松腐灯笼鸡、松腐菜包肉、松腐肚丝等。  相似文献   

15.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这是先哲的至理名言,以“北京烤鸭”为例,不但国人口碑极佳,连老外也会伸大拇指。“口之于味,有异嗜焉”,这虽不是先哲之言,但却是大家都承认的道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家宴时请客吃饭,客人的口味各不相同:有的口重——辣要重辣,甜要死甜;有的爱清淡——最怕浓油赤酱;有的只吃河鱼——不碰海鱼;有的视多刺之鱼为冤家——鲶鱼、草鱼之类尚可对付,见了刀鱼、鲫鱼便不敢举箸了。法国有一句谚语:“唯味与色不可争”,意思是说食物之味与衣裳之色是各有喜好的,而我国的古训是:“众口难调”,所以主持家宴者定要记得…  相似文献   

16.
浅谈自来芡     
自来芡又称"自来芡烧",它是指原料经过较长时间的焖烧后,自然收成黏稠似胶状的味汁,并紧紧包裹住原料,咸菜不用勾芡而达到了勾芡的效果.一般说来,焖烧类菜肴成熟后,往往要用淀粉勾芡,使味汁稠浓,以增加其附着力,使菜肴色泽光亮.不过,勾过芡的菜肴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口感粉腻,掩盖了菜肴的本味,冷后容易结团.而用自来芡则完全避免了这些不足,并且还更入味,尤其是菜肴冷却后色泽依然鲜亮诱人.  相似文献   

17.
OK三味牛排 味型:咸鲜、茄汁、酸甜。 烹制方法:腌、粘、炸、蘸汁。 特点:色泽分明,形态美观,皮酥肉软嫩,鲜香多味。 原辅料:精牛柳500克,熟火腿150克,葱茸150克,茄汁酱100克,柠檬酸0.2克,蛋清芡100克,蛋黄粉100克,全蛋芡50克,调味盐5克,白糖20克,鸡精3克,胡椒粉2克,姜葱各15克,黄酒30克,棕榈油1000克(耗200克),生菜油70克。  相似文献   

18.
芥末是中、西餐调味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味型,不仅广泛用于各种冷拌菜式,在热菜中也有所应用。着重探索芥末味型的不同调配工艺,并结合实例阐述其在菜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粥与食疗养生 粥与道家,更是个垂长而深邃的话题. 老子说:"道之出言,淡乎其无味."这原本是道义,但后来人们却常常借此与饮食口味混同,视荤为浓,视素为淡,从而模糊了道、俗疏隔的界限,将清淡主义认作是道家树立的旗帜,并且还一直引导着世间的识食行为.粥之清淡,乃为固性本味,即是庄子所说的"知常",也与老子的教旨有了连脉.  相似文献   

20.
牛国平 《烹调知识》2006,(10):33-34
现在烹饪行业中,不管烹调热菜还是冷菜,厨师们喜欢事先调配好味汁来用于烹调菜品。这样既能加快上菜速度,又能保证某一菜品味道始终如一。这里,笔者整理出几款时髦凉菜味汁,供大家参考。一、红油鲜汤汁此味汁是在传统的红油汁基础上加大了鲜汤的用量,使成品为半汤凉菜,具有色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