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合物驱三次采油过程中,注聚井堵塞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是:注入压力高、达不到配注、间歇注入等,严重影响聚驱效果。注聚井解堵增注技术分析了聚驱注入井注入压力上升的主要原因及注聚井堵塞规律、并根据注聚井近井地带堵塞物的成分,减少注聚井解堵后因聚合物再吸附而重新堵塞,研究了注聚井油层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2.
渤海某油田聚合物驱油规模不断扩大,注聚井越来越多。注聚井在注聚过程中普遍存在注入压力高,达不到配注要求的情况,欠注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渤海某油田注聚特点及情况进行分析,认为注聚过程中聚合物吸附造成的渗透率下降及注聚过程中产生的地层堵塞是造成注聚井欠注的原因。可通过降低配聚水总矿化度及阳离子浓度减少聚合物的吸附,通过控制配聚水水质、提高聚合物注入系统过滤精度的方式预防地层堵塞。针对欠注井增注问题,可采用复合型化学解堵体系进行解堵实现降压增注。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驱已成为渤海SZ36-1油田高效开采主要的稳产、增产支柱技术。在聚合物驱开发过程中,随着聚合物累计注入量的增加,总体注入状况变差,有相当一部分井的注入压力已经接近或达到油层的破裂压力,达不到配注,间歇注入等技术要求,严重影响了聚驱效果,进而影响正常生产。因此对渤海SZ36-1区块砂岩储层注聚井进行堵塞机理分析和降压增注迫在眉睫。从储层地质潜在伤害分析、聚合物吸附滞留岩心流动伤害、垢样成分分析和高价离子伤害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渤海SZ36-1油田聚合物驱时注聚井堵塞的原因以及堵塞范围,并提出相应的解堵建议,对今后注入困难井措施改造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驱在油田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显著成效,但聚合物的长期注入容易造成注聚井和地层堵塞,导致注入困难、注入压力升高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开采效果和油井正常生产。因此,对注聚井和地层进行有效解堵非常重要。本文在总结了注聚井的堵塞机理的基础上,对注聚井解堵技术及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分析了各技术的优缺点,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注聚井用JY-1解堵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过程中注聚井堵塞问题,本文对聚合物注入井的堵塞现象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制了新型解堵剂,并对解堵剂的性能与作用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驱油已经成为渤海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技术手段,但是随着聚合物注入量的不断增多,注聚过程中经常出现注入压力过高、无法达到配注量、相应的增产措施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影响了聚驱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在对渤海油田注聚井堵塞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后,研发出了适用于渤海油田注聚井解堵的体系和相应的施工工艺,其中协同降解剂对聚合物堵塞的解堵率在80%以上,注入强穿透剂可以提高解堵率最高达1 4.3%,加入孔道保护剂后防堵率最高达到4 1%。现场应用了7井次,取得了良好的降压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7.
污水聚合物驱油是目前大港油田开展的三次采油主要方法,在聚合物干粉溶解及聚合物溶液注入过程中,由于聚合物本身存在的不溶物和溶液中的"鱼眼"被注入地层,在注入井近井地带造成堵塞。为确保污水聚合物驱油的整体效果对井底堵塞物进行室内实验分析,对注入井近井地带进行化学剂解堵施工,解堵施工效果:1西9-8-5注聚井经解堵施工后注入压力由解堵前的11.5MPa降低至解堵后的9.3MPa,压力降低2.2MPa;2该井解堵后转注压力为9.3MPa,可以完成50m3/D的配注量;3从西9-8-5注聚井解堵前后的注水注水指示曲线结果表明经过化学剂解堵后该井吸水指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达到了预期的解堵目的。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驱油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手段并得到广泛应用,但注聚井堵塞现象严重。为解决注聚合物井堵塞问题,国内外专家对注聚井堵塞机理进行研究。本文从多角度对注聚井堵塞机理进行分析,以期丰富堵塞机理研究体系,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22,(Z2):48-53
为实现渤海SZ36-1油田注聚井的有效解堵增注,研制出一种高效解除注聚井堵塞的解堵剂。与常规的解堵剂盐酸、土酸和二氧化氯型解堵剂相比,注聚井解堵剂对聚合物和复杂聚合物胶团的降解效果明显,可实现聚合物粘度大幅度降低和胶团的完全溶解分散。岩心流动实验表明,解堵剂对含5%,15%堵塞物的岩心渗透率恢复率分别为104. 2%,106. 7%,解堵效果明显。配套的多氢酸酸液体系能有效溶蚀SZ36-1岩粉及堵塞物中的无机垢。现场试验证明,注聚井解堵剂能极大降低注入压力、提高注入量,视吸水指数增加倍数290%750%。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谈一谈注聚井的堵塞及解堵问题。从注聚井的堵塞原理来看这一问题,通过对注聚井停注泄压,使地层堵塞物返吐至地面,并对其取样分析,确定其化学成分。然而由于纯粹聚合物与复合聚合物的问题导致注聚井出现堵塞问题,从而影响油田的开采。鉴于此,分析注聚井堵塞的原因,对注聚井进行解堵成为石油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谈一谈注聚井的堵塞及解堵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渤海油田注聚井普遍面临着注入压力高,部分井欠注严重的问题,研制新型解堵技术。根据渤海油田注聚井现状和注聚井的堵塞机理,对取得的垢样进行一系列实验,优选出了适合该储层堵塞的氧化主剂。通过降解聚合物实验,优选出氧化剂稳定剂、使用浓度、推荐反应时间。将酸液和氧化剂结合得到解堵剂配方,在渤海油田注聚井进行解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聚合物驱以其技术简单、提高原油采收率幅度大和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成为当前国内外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三次采油方法之一。目前,渤海SZ36-1油田储层随着聚合物注入量的增加,注聚井堵塞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注聚驱效果。注聚井堵塞物类型复杂,包括无机杂质、沥青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等。因此,需要选择既能解除无机堵塞物,又能解除有机物堵塞物的解堵技术。本文介绍一种复合解堵工艺技术,该技术以高效解堵剂SA-PR作为主剂,通过与常规酸化的协同作用,使SA-PR释放出二氧化氯,二氧化氯可以解除地层中的有机堵塞物、微生物细菌及其代谢物等,而酸液对地层中无机堵塞物解除效果较好。该复合解堵工艺技术为SZ36-1油田的注聚井解堵增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为油田的注聚井解堵增注技术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化工设计通讯》2016,(7):29-30
海上油田自2003年逐步开展聚合物驱技术的现场试验测试和扩大工业试验以来,注聚合物井堵塞问题日益加重,本研究浅析渤海某代表性油田的注聚井堵塞机理,其中包括聚合物堵塞、粘土矿物堵塞、含硫和铁的沉淀物堵塞、碳酸盐堵塞以及油污堵塞,以及聚合物与固体颗粒以及油污的共同作用所引起的堵塞,对于海上注聚井解堵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胜坨油田进行先期超高分子缔合聚合物的单井试注试验,单井试注效果较好,于是又开展了的井组试验。井组试验开始注入以后,部分注入井压力快速升高,被迫降低配注量,甚至停注。针对胜坨油田超高分缔合聚合物驱先导试验注入压力高的情况,本文对其进行原因分析。研究发现超高分缔合聚合物具有较常规HPAM注入压力高的特性;粘土、机杂和铁化合物与超高分缔合聚合物形成混合体造成近井地带堵塞。本文提出注聚站增加过滤装置、注入井深部解堵返排后进行强力注水冲刷,注入困难的注入井采取增压泵增压等措施。矿场实施上述措施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针对注聚井现场普通的水力压裂和化学解堵措施有效期短的问题,从聚合物堵塞物成分分析入手,针对主要堵塞物成分,对注聚井堵塞的成因、堵塞程度、堵塞规律等进行了分析,为注聚井堵塞的解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注聚井现场普通的水力压裂和化学解堵措施有效期短的问题,从聚合物堵塞物成分分析入手,针对主要堵塞物成分,对注聚井堵塞的成因、堵塞程度、堵塞规律等进行了分析,为注聚井堵塞的解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渤海油田注聚井的堵塞物成分进行分析,考察金属离子对聚合物絮凝状况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渤海油田注聚井堵塞的主要原因。研究了聚合物在岩心上的吸附规律、注聚量和注聚速度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规律以及注聚对不同渗透率的岩心伤害半径的影响规律,对今后注聚井措施改造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聚合物驱大规模的推广,注聚井堵塞问题越发严重,聚合物溶液不能进入低渗层,层间矛盾加剧,造成驱油效率低下。常规的注聚井解堵技术有效期短,本文通过对注聚井堵塞原因分析入手,研制出由聚合物降解剂、复合酸组成的复合解堵技术,在渤海油田试验成功并得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注聚驱转后续水驱出现的聚合物堵塞造成水井高压欠注的问题,提出了两段塞聚合物解堵降压增注工艺。该工艺能将大分子聚合物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同时可以解除注入水中原油以及机械杂质等造成近井地带的堵塞,起到深部解堵增注的作用。现场试验表明,该工艺合理可靠,解堵增注与水驱增油效果明显,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在聚合物分层注入技术取得显著效果的同时,由于同一区块平面上渗透率的差异,部分注入井的聚合物分子量与油层性质匹配不合理,导致地层堵塞。因此基于聚合物机械降解原理,设计了一种平面分子量调节装置,本文介绍了平面分质装置的研制和应用,解决了部分注聚井注入困难的问题,实现了单井个性化分子量选择的目的,以保证连续注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