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带气顶油藏气顶、油环同采过程中气顶与油环间的压力容易失衡,为实现气顶与油环的协同高效开采,以哈萨克斯坦让纳若尔气顶油藏为例,基于油气水三相相似准则建立了三维可视化物理模型,并结合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带气顶油藏流体界面移动速度评价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油藏工程评价模型得到的流体界面移动速度与物理模拟实验和油田动态测试结果均吻合较好。同时,依据该油藏工程评价模型分别建立了衰竭、屏障注水以及屏障+面积注水等不同开发方式下带气顶油藏流体界面移动速度变化规律图版,确定了带气顶油藏油气同采时影响流体界面稳定的主控因素:衰竭开发方式下的主控因素为采油、采气速度;屏障注水开发方式下的主控因素为采油、采气速度及注采比;屏障注水+面积注水开发方式下的主控因素为采油、采气速度、注采比及屏障注水与面积注水比例。  相似文献   

2.
有气顶油藏的常规开采方法是只从油层采油而保留气顶,靠气顶的膨胀维持油藏压力,依据不同的油藏几何形状及倾角和采油速率,气顶气或是向下锥进到生产井,或是从油气前缘突破,从而导致产油井的气油比显著提高。文中提出一种特殊的开采方法,即在气油界面注水以建立一个水障,分隔气顶和油层,同时从气顶采气和从油区采油。这种方法已在低倾角,气顶相对较大和水驱后残余气饱和度较低的油藏中应用。如何采出气直接有市场,这一假说  相似文献   

3.
港172断块是一个气顶边水构造油气藏,通过对其气顶和边水能量的研究分析,确定了该断块的开发程序。首先充分利用气顶和边水能量,开发动用纯油区;此后边外注水补充地层能量开发动用缓冲区;最后在开发过程中深化认识油藏,合理调整开发方案。投入开发以来,该油藏获得了连续7年的高速高效开发。从采油速度、稳产年限、采收率等油藏开发主要指标分析,港172断块属于一类开发水平,预计最终油藏水驱采收率可达40.8%。开发实践表明,这套开发方式不仅使该类油藏有较高的开采速度,而且确保达到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带凝析气顶油藏气顶油环协同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纳若尔油田A南油藏带较大凝析气顶,主要依靠气顶膨胀能量开采油环,针对目前油井气窜,油气资源损失严重等问题,考虑合理开采气顶,并实现油气协同开发,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开发技术政策研究。结果表明:气顶最佳的投产时机为2013年,合理的采气速度为4%~5%。将油藏的日注入总量定在约3750 m3/d,屏障注水比例和面积注水比例为8:2时,既保证了气顶气和凝析油的合理开采,还能充分利用气顶能量(屏障注水井的外围气顶气)驱油,同时最大限度提高注入水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王雨  雷源  江聪  杨明  李扬 《断块油气田》2021,28(1):100-103
为了有效防止油气区的原油、天然气相互窜流,以渤海B油田小气顶油藏(气顶指数小于0.5)为例,基于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研究了小气顶油藏的油气界面下移规律。在此基础上,绘制出不同工作制度的油气界面下移规律图版,综合考虑油田的生产压差,筛选合理的工作制度。研究结果表明:采油速度、注采比等是影响油气界面下移的主控因素;小气顶油藏应在投产初期开始注水补充地层能量,并根据图版及时调整注采比、采油速度,以防止油井气侵。研究结果有效地指导了小气顶油藏的开发,改善了油田开发指标,对其他小气顶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沙南油田梧桐沟组油藏已取得的静、动态资料,应用并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对油藏进行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分别对油藏天然能量、不同井网、井距、不同注水时机、不同注采比及合理采油速度进行了开采指标预测和参数敏感性分析,为实现沙南油田梧桐沟组油藏高质高效开发及稳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注水油田开发过程中注采井间连通性认识不清、注采结构调整难度大,气顶油田开发过程中气顶气和溶解气渗流关系复杂,常规方法无法认识气顶油田开发特征等问题,为此采用示踪剂监测技术认识油气水流动特征.通过示踪剂监测技术,明确了注水油藏W井组的注采连通关系,根据产出曲线拟合求解得到注采井间高渗通道的物性参数,并调整注采结构,调...  相似文献   

8.
渤海黄河口凹陷气顶边水油藏具有一砂一藏、储层薄,储量规模小、气顶指数差异大等特点,单砂体水平井注水开发存在巨大挑战。通过分析不同气顶指数油藏合理地层压力水平、注水策略、提液界限等发现,对于小气顶油藏,应早期注水,合理地层压力水平在90%~95%左右,位于饱和压力附近,提液时机在气顶气采出程度大于25%后;中等气顶油藏,早期注水不考虑气亏空影响,压力维持水平在70%~80%左右油气采收率最高,提液时机在气顶气采出程度大于40%后;大气顶油藏,合理地层压力水平在60%左右,初期依靠天然气顶能量开采,后期结合人工注水适当提液采油。通过研究成果的应用,渤中26-3油田带气顶砂体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砂体采收率平均提高1.5%。该成果对类似气顶油藏在"油气同采"模式下注水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顶能量合理开发扎纳若尔油藏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萨克斯坦扎纳若尔气顶油藏采用在油气界面附近屏障注水,封隔油气区,先开发油环(油环采用面积注水),后期开发气顶或在水障形成后油气同采的方式进行开发。以该油田Б南油藏为例,在深入分析屏障注水量变化与气顶膨胀增油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以屏障注水结合油环内面积注水方式开发的气顶油藏,适时降低屏障注水量,充分利用气顶膨胀能量,实现高效益开发的可行性。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进一步确定了气顶油藏合理的年注采比以及屏障注水井和油环内面积注水井注水量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0.
气顶油藏开发特点及开采方式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顶油藏油、气、水交错分布,驱动类型多,油气水运动非常复杂,利用气顶和边水能量使油气、油水界面均匀推进,在层间和平面不让过早地发生水窜和气窜,是开发控制和调整的核心问题,也是提高这类油藏采收率的关键。文章在国内外气顶油藏开发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气顶油藏的开发特点和开采方式,分析了各种开采方式在开发过程中的差异,为同类油气藏的合理开发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宋春华  张远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4,(12):187-189,193,11-12
带凝析气顶的边底水油藏由于油气水关系复杂,开采难度大,容易出现油、气、水互窜,导致凝析油和原油的损失。对于这种复杂的油藏,不同的开采技术政策对油气采收率影响较大。以我国东部海域X油田H油藏开发为例,在对气顶底水油藏的开发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海上油气田开发特点,提出带凝析气顶的边底水油藏开发策略:利用天然能量,先期以采油为主,后期兼顾采气;采用水平井开发,生产压差控制在1~1.5MPa,纯油区开采4~5a后封水平段油层,开采上部顶气。  相似文献   

12.
利用油气界面上的注水方法同时开采气顶和油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ill.  TC  李令喜 《国外油田工程》2000,16(7):11-16
对于具有气顶和油柱的油藏来说 ,常规的开采方法只是从油柱中进行采油 ,而对气顶却保持不动 ,以便使其膨胀 ,提供开采过程中的压力维持。借助于油藏的几何形态、油层倾角及采油速度 ,气就可以锥进到采油井中 ,或发生气窜 ,从而导致油井中气 -油比明显升高。本文提出了一种极好的气顶和油柱同时开采的方法 ,该方法是在油气界面上进行注水并产生一道水墙 ,并能把气顶和油柱分离开。这种方法已经被应用于小倾角、大气顶及低残余气 -水饱和度的油藏之中。现在已经证实 ,如果存在气的即时市场 ,这种方法的净现值便可得到改善。地质统计油藏模型证实 ,气顶的开采量受非均质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三叠系延长组是长庆油田主力开发层系,油藏在纵向上表现为多套小层叠合。受到超前注水、笼统注水等因素影响,两层笼统合采油井层间压差较大,层间矛盾突出,分采泵分层采油是消除合采油井层级间干扰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鉴于长庆油田三叠系油藏饱和压力低、地饱压差小、油井气油比高,研发了一种“上泵抽下层,下泵抽上层”的防气式分采泵,为分采油层分别提供了排气通道,对高气油比油井适应性强。现场试验应用表明,油井防气式分采泵分采效果明显,为长庆油田叠合油藏的高效开发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伊拉克Ahdeb油田高渗带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差、注采井间连通性不明确、驱油规律复杂等问题,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物质平衡理论分析Ahdeb油田注水开发中高渗带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建立了井间连通系数计算模型,同时结合水驱特征曲线和含油率模型对未来注水开发进行预测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渗带的影响下,AD1-11-2H井与4口相邻注水井的连通系数分别为0.21、0.14、0.12、0.31,通过不同的连通系数计算并提出了有效注水速度的概念。根据注采井组之间不同的有效注水量并结合水驱特征曲线和含油率模型对井组进行优化配注。AD1-11-2H井组优化配注1a后,采出程度达12.5%,年采油速度为2%,综合含水率为57%,完成了开发方案目标。研究成果对非均质性较强的高渗带油藏注水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彩南油田三工河组油藏边底水活跃,天然能量较充足,并且油藏与边底水的连通性好、油层渗透率较高、油水粘度比低、导压系数高、边底水补充快,因此,适合于长期利用天然能量开发。文章介绍如何根据不同区块的不同特点,确定合理的注水时机、注水部位及合理的采油速度,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能量,以最少的注水井数和注水量来满足高速开发的需要,使整个油藏连续五年以2.9% ̄3.4%的采油速度高速开发。实现油田低中含水期稳产和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三维三相黑油模型,在充分进行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分析了轮南油田轮2井区三迭系Ⅱ、Ⅲ油组开发状况;并对合采与分采、衰竭开采与注水开发及不同采油速度等情况下两个油组的产量贡献、含水率、压力、边底水活动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Ⅱ、Ⅲ油组天然水驱能量相差悬殊,属于不同压力系统,且原油饱和压力差异很大,合采时产生严重的层间干扰,两个油组产能得不到合理利用;实行分采分注,开发效果好;该油藏可采用较高速度开采,但采油速度不宜超过3%。  相似文献   

17.
气顶稠油油藏气驱(窜)特征及平复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3块为中深、巨厚、块状、高孔、高渗气顶底水稠油油藏,气顶具有较大的驱油能量,在油田井网调整及热力采油过程中.先后发生气顶横向驱油及纵向气窜。通过对气顶气开发历程、阶段特点进行了综合论述,对油井气窜的的响因素及合理利用气顶能量控制油井气窜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气顶稠油油藏实施油气平衡开采,发挥气顶驱油作用,有利于控制和延缓气顶气窜。  相似文献   

18.
双台子油田双六井区兴隆台油层为具有大气顶、窄油环、边底水,受构造控制的断块油气藏.开发过程中,采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确定油藏避气、避水极限厚度和合理的采油速度,在合理利用天然能量的同时有效延缓了油井气窜、水淹,保持了油气、油水界面的平衡,减少了气顶和边水对生产的影响.同时,在钻井、采油、监测工作中,通过实施配套工艺技术,保证了油气层的生产能力,并在开发过程中实施了补钻调整井、气窜井轮开、卡堵气层、大泵深抽等措施,使双六井区开发达到较高水平,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彩南油田三工河组油藏边底水活跃,天然能量较充足,并且油藏与边底水的连通性好、油层渗透率较高、油水粘度比低、导压系数高、边底水补充快,因此,适合于长期利用天然能量开发。文章介绍如何根据不同区块的不同特点,确定合理的注水时机、注水部位及合理的采油速度,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能量,以最少的注水井数和注水量来满足高速开发的需要,使整个油藏连续五年以29%~34%的采油速度高速开发,实现油田低中含水期稳产和获取较高采收率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气顶油气田因气顶及油气界面的存在,同时因气顶和油环的大小、储层物性、几何形态不同和边底水活跃程度不同,致使气顶油气藏在开采过程中具有多种驱油机理,采收率变化较大,这关键是气顶油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存在油气界面的移动问题,而调整和控制油气界面是相当困难。文章以唐家河油田东三段油气藏为例,应用动态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法,讨论了不同类型气顶油藏中油气水的分布特征以及气顶气投产时机等对油气采收率的影响,提出了高效开发气顶油气藏的具体措施。在精细地质描述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开发方式,加强动态监测,适时完善注采系统,保持油环和气顶开发相协调。当气顶气储量相对较大时,采取气顶、油区同时开发;而对于气顶体积相对较小并且边、底水能量充足时,采取先依靠天然能量开采油区,然后人工注水,最后开采气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