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随着风景园林学升为一级学科,园林史研究也被二级学科“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涵盖,但比起绿色基础设施、城市雨洪管理、景观水文等时髦的研究方向,园林史始终是个冷门。以我为例,1999年我进入北京林业大学学习园林,唐学山、林箐两位老师教中国园林史,朱建宁老师教西方园林史,各32课时;2008年,我进入南京林业大学,教中外园林史,48课时;现在北京林业大学西方园林史压缩到24课时,南京林业大学将古今中外园林史四合一,64课时。相比建筑、规划专业中史论课的比重,园林史可谓相当不受待见。厚厚的课本、寥寥的课时、提纲挈领的教学方法,而学生如同坠入云雾之中。这门在我看来极其重要的专业理论课,在学生严重成了走马观花的园林作品欣赏课。若不是大多数院校列入考研科目,只怕学生真要数典忘祖了。  相似文献   

2.
加州大学在Danis的分校与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于去年1988年年初举办了一个国际性的园林设计竞赛,参赛者达千人之众,来自八个国家,多为职业设计师、建筑师和艺术家。出乎预料,我的“思园”幸运地中奖,由此,我成了参赛获奖者中最年轻的,非园林专业的中国的学生。近年来,北美的大都市里除了中国餐馆、唐人街、中华门以外,又多了一个新去处,就是进口的仿苏州古园林。在摩天大厦林立的市区,“私家园林”不免显得唐突,象玩物一样,让人心里觉得蹩扭。洋人分不清什么是北方皇家园林,什么是江南园林,尤其是仕大夫们的私家园林,反正列  相似文献   

3.
我是凌晨刚从西藏拉萨赶到北京,参加今天“纪念陈俊愉院士逝世—周年暨陈俊喻学术思想研讨会”。在进会场时的留言簿上,我题写了“园林人的楷模,安徽人的骄傲”12个字,并以此为题还专门写了l篇文章,将发表在我主编的《安徽园林》杂志第2期上。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部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要求的背景下,按照农林院校园林一流专业建设点的标准,课程体系的更新必须要着眼更高的要求。溯源国内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发展特点,以建设一流课程的要求为依据,梳理出以“林学类专业”为特色且融合“建筑学类”专业的特征要求。在此基础上,遵从安徽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教师团队、教学资源以及培养方案的专业定位和学情,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运用TOPSIS熵权法对专业课程体系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合理性分析,得到总体课程体系、主干课程体系和创新实践课程体系的最优理想解,进一步确立以“园林工程”和“园林花卉学”为“联动双核心”的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体系,拟整体达到“新农科”特色结合多学科交叉的多元化教学要求,培养新时代引领行业实践和研究创新的园林人才,满足为建设高品质人居环境提供园林建设研究人才的需求导向,实现安徽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新时代高品质的园林高级人才。同时也为其他院校构建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模棱两可:化境八章(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西方古典建筑学要用比例与均衡来将建筑要素联结为一个有限而完整的整体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则要将园林建筑与建筑之外的诸要素——山水、林木甚至使用者都联结为一个无始无终的“化境”之环。因此,在中国园林里,重要的不是对建筑本身的本体论讨论,而是致力于研究园林要素间的那些居间调节物,是它们以转折的力量发动了园林要素间的相互转化,继而将分离的要素缔结为无始无终的化境园林。以此为线索,文章将讨论计成为何要将今日被建筑师所鄙视的装修问题看作是联结园林的首要,并诠释他将“装修”行为命名为“装折”中的“转折”用意。此外,文章还将阐述用西方柱式的柱头比例来套现中国建筑大木作部分的斗拱,此外可能也是失效的。  相似文献   

6.
导师轶事     
23年前的一天,我问冯纪忠先生,什么方面的问题我应该多关注?冯先生告诉我:“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探讨。”今天,当我在讲授《景观规划设计方法论》的时候,面对黑压压一片同济大学的研究生,“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换来的是时风中久违的一片真诚眼神。  相似文献   

7.
一位从事园林工作的朋友说,《中国园林》对行业内外的人都有帮助,都有阅读价值,不信你看看。读了他送我的《中国园林》,我觉得朋友的话是对的,《中国园林》确实有可读性。首先,《中国园林》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经常刊有一些有独到见解和有份量的文章,如“关键点和中心空间的选择与处理——兼谈中国专利局花园设计”,“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宾馆园林建设中几个问题的研究”,“解除玉兰种子休眠的研究”,“荷兰菊新品种的选育及繁殖”,等等,这些文章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指导性,对专业工作者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8.
台湾古建园林览胜掠影罗哲文1995年5月,应台湾中华海峡两岸文化资产交流促进会的邀请,我参加了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赴台“中华海峡两岸传统建筑技术观摩研讨会,访问团”,在台湾进行了一周之古建园林专业访问与研究。由于时间极为短暂,对台湾丰富的古...  相似文献   

9.
邱冰  张帆 《中国园林》2012,28(1):69-73
将园林表现技法看作是一种绘画技法的教学方式使园林表现图偏离了其本质,误导了学生的学习方向,是该课程教与学的一个严重误区.结合园林规划设计流程对园林表现图的特性进行解析,界定了“表现”的定义,揭示了园林表现图的本质是一种用于交流的技术语言,提出了绘制园林表现图的基本原则:有效、清晰地传递信息,并以其为核心重新设定园林表现技法课的教学形式和内容,从根本上纠正教学方法,使园林表现技法与园林专业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于海玲 《园林》2012,(2):88-88
《园林》杂志的发行面广,全国各大高校以及相关专业院校都能看到我们的杂志。如果《园林》能够推动国内人才培养,也是所有《园林》杂志人的荣幸。本期摘选一位园林专业大学生的来信,她在肯定杂志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诚恳地指出了我们的一些问题。在这里,我们对包括于海玲在内的所有关心《园林》的读者,表示深深的谢意。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以身负的社会责任为重,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做好每一期杂志。  相似文献   

11.
邬东璠  陈阳 《中国园林》2008,24(4):51-56
魏晋以来,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由“山居”到“园居”、由“可观可望”到“可居可游”的嬗变过程,其中建筑的比重、山水的形态以及使用功能都发生了由“量”及“质”的变化,而其中始终未变的是古人对诗意栖居的不懈追求。其栖居的物质形态虽然在社会及文化背景下发生了改变,但诗意栖居不变的精神内涵却始终主导着中国园林的发展方向,这种精神内涵表现为对社会哲学中“乐”的观照,以及对自然哲学中“生”的突显。  相似文献   

12.
刘家麒 《中国园林》2004,20(5):10-12
两年前,即2002年春天,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会曾经就专业的名称作过一番讨论。当时与会的常务理事也感到当前专业的名称比较混乱,但大家认为,专业名称不论是叫“园林”、“风景园林”还是”景观”,它的学科内容和所从事的业务都是相同的,都相当于英语的Iandscape architecture。中文名称的不同,并不是实质的不同,仅仅是翻译的问题。在当前风景园  相似文献   

13.
活的中国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切的缘起都是因为这个短语:“活”的中国园林。惭愧的是在真实的生活之中,能“活”将起来的当代园林,使人信服的却极为罕有。中国人将故乡称为“家园”并不是偶然,而今天这时代却多少缺失了这曾绵绵不绝的血脉。被重新发现的“过去”,也就是被地产开发商装扮一新的“中式”,其普适性是否值得信赖尚有疑问,  相似文献   

14.
“园林”名称溯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我国古代,农业中的园艺栽培与绿化环境、供人游赏的园林用地性质未严格区分之前,二者通称为“园”,有时也混称为“圃”。如反映周代文化的《诗经》,在《将仲子》篇里有:“将仲子兮,无踰我  相似文献   

15.
唐勇平 《园林》1996,(1):8-9
园林是造在人间的天堂,是人们最高理想的生活场所的模型。凡理想都有它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历史、文化不同,理想就不同,因此,园林的风格也就不同。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时代最鲜明地将那“朕即国家”的绝对君权制度反映在它的造园艺术里。英国也认为只有见到它的园林风光,才能了解本国十八世纪中产阶级的性格、感情和道德教养,了解他们当时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飞黄腾达。在我国封建社会的私家园林所标榜的“归来”和“遂初”,其实也是一种政治态度和相应的道德评价。失意的士大夫坐在榭里听橹声、赏荷花,这些园林里回荡着整个封建士大夫的进退和荣辱;苦闷和追求;无奈和理想。  相似文献   

16.
章俊华 《中国园林》2007,23(1):58-60
通过和谐社会、和谐环境所想到的几个问题,阐述了笔者对园林事业发展趋势及方向的认识,并通过国内外的最新动态,说明了和谐社会与和谐环境的重要性。并对规划设计在风景园林专业中的位置进行了讨论。最后明确地解释了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应该是“培育”一个环境而不是“创造”一个环境的理念,并视其为最基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古典园林的设计者们在园林建造中将河水山川隐于园中,也将精神世界表于象里,不管是作为物体存在的山水、花木、建筑、碑刻,还是作为引发想象力的诗句,匾联,题额都负载着中国主流文化的儒、道、释思想,是我国几千年“隐逸文化”的典型物化代表。本文在“园林意象”的角度,以“提名立意”、“造山理水”、“植物配置”三个方面分析传统古典园林中隐逸意象选择,并从“以景观要素为文化载体”、“寻找多种景观要素并拓展象征意义”、“探究隐逸精神的新时代内涵”、“传统隐逸文化结合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四方面分析其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城市环境设计》2010,(8):17-17
香山工坊,承源“香山帮”,崛起于当代,这里是园林古建的集成与细节解决方案的中国产业基地,香山里,作为香山工坊内的园林生活体验聚落,将再造古典园林的生活情趣,让现代生活与古典精神在此相会融合。这里将是“源流传统的当代生活方式”的人文居所。  相似文献   

19.
唐振缁 《中国园林》1999,15(3):65-66
《卢廉若花园》是澳门唯一的具有我国文人山水园特点的园林。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又融合了一些西方文化的因素,从而形成一座既有中国传统风格,又能反映澳门特色的园林。本文着重介绍该园在运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原则,结合澳门特点的造园手法。“曲径通幽”是“小中见大”手法中最常用的措施。“卢园”的设计者利用迂回曲折的曲径,延长游览路线。同时由于曲径的方向不断改变,峰回路转,使游人的视点亦随之不断改变,因而使得景物  相似文献   

20.
忆先师程世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绍增 《中国园林》2004,20(6):9-10
1979年我考上了北京林学院园林系(现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规划设计专业外国园林史方向研究生,导师郦芷若先生.当时郦先生是解放后唯一出国(到莫斯科林学院)留学园林的人.1980的一天,我和郦先生正在学校门口等公共汽车,郦先生对我说咱们请程世抚先生也做你的导师好不好?我知道,解放前去美国专门研究园林的就只有程世抚先生一人,自然情不自禁地说那太好了!由于那时是我国第一次招收硕士研究生,什么事情都是在摸索着做.经过郦先生积极活动,学校批准了程先生作为特聘导师,于是我荣幸地拥有了两位导师.郦先生曾说过,程先生满腹经纶,特别是英语极好,现在没有事干,太可惜了,希望我好好向程先生学习,以求能够多继承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