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概述了沉淀法分离镍锌工艺,介绍了硫化沉淀、黄药沉淀和碳酸盐沉淀-碱浸、氨水沉淀分离镍锌方法,指出研发低成本、无污染、环境友好的镍锌分离方法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彭大龙 《中国钼业》1995,19(4):47-48
采用碳酸钠熔融分解试样,沉淀分离干扰元素,以沉淀滴沔法测定钼酸钡,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含有高铁、低镍钴的氯化介质溶液中采用成一定比例的铁粉、硫化钠和硫粉作沉淀剂,硫化沉淀镍钴的方法与铁分离,取得了较好的沉淀效果。最佳工艺条件是:Fe/(Ni+Co)=1.5,Na2S/(Ni+Co)=1.2,S/Na2S=0.5,40℃,pH0.5~1.5,沉淀时间0.5h,镍、钴沉淀率不低于98%。  相似文献   

4.
针对采用磷铝酸铵容量法测定钢铁中的磷量这种方法难以掌握、测定结果不稳定的问题,对样品的溶解、沉淀的组成、洗涤液对沉淀组成的影响以及环境温度等方面进行了试验,对该方法加以改进,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硅铝钡以其优异的脱氧能力,广泛应用于冶金行业中,但对硅铝钡中钡的分析方法尚无国家标准,对钡的测定一般采用硫酸钡重量法,但由于对试样处理不完全,共存元素的干扰及沉淀时酸度控制不当,造成分析结果不稳定,本文在《硫酸钡重法测定钡》的方法基础上,合理处理试样后,通过准确控制沉淀时的酸度和二次沉淀去除干扰元素,能得到更为准确的钡分析结果,方法稳定、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一种不锈钢轧制中镍的回收方法。首先在室温下用2:1H2SO4和1:1HCl混合酸浸取,镍的浸出率为95.50%;然后,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从浸出液中沉淀镍的最好条件为:Na2S过量50%,pH值为3.1,沉淀时间为6h,沉淀温度35℃。分离出的NiS可返回冶炼过程或制备镍的其它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运用硝酸-氢氟酸溶解硅锰合金,将硅锰合金中的硅转换成氟硅酸钾沉淀,氟硅酸钾沉淀在热水的作用下分解出氢氟酸,加入酚酞,用氢氧化钠滴定至微红色为终点。该方法简单快捷,重现性好,能较好的进行硅元素的定值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8.
高密度钨合金中沉淀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高密度钨合金中沉淀相的研究动态、采用的方法以及达到的水平,并对沉淀相强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3种方法的对比,介绍了铵盐在稀土总量测定中的应用。含有铵盐组成的沉淀体系有效地提高了草酸稀土的沉淀率及稀土回收率,分析结果准确可靠,标准回收率在9977%以上,标准偏差021,变异系数022%。  相似文献   

10.
对硫酸法处理含氟铍矿石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除铝工序中,采用向溶液中通入氨气代替原来的添加硫酸铵,可以降低除铁后溶液中铵离子的含量,有利于提高沉淀时溶液的pH值。当沉淀时F^-浓度不高于1g/L,用氨水作沉淀剂,溶液pH值可达8.5,氢氧化铍沉淀基本完全,溶液中的BeO浓度可降至0.1g/L。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直接采用硫酸法工艺处理含氟铍矿石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由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快速提高,全球环境问题日渐严重,这其中就包括矿区开采所导致的各类地质环境问题。本文以绿色矿山构建为重点,提出基于绿色矿山开采的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针对矿山出现的土地贫化、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地面塌陷与地面沉降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包括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防治、加强矿山环境监测及预测预报制度、减沉开采技术和矿区生态环境成本账户设计。  相似文献   

12.
地表沉降是严重威胁矿山安全开采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地表生态环境的重大问题之一。阔个沙也金矿矿体埋深极浅,采矿活动对地表影响不可忽视,以该矿山地表沉降为研究对象,基于GPS测量技术对矿山开采地表沉降特征和变形规律开展了监测分析,得到了不同监测阶段的地表沉降和水平移动曲线。沉降量最大的监测点是GC1,沉降量为-9.2 mm。工作面在推进的过程中形成了GC1和GC82个监测点位置的沉降区,GC1位置的漏斗相对较大,沉陷范围超过9 mm。不同监测点的x方向位移均呈现波动变化规律。监测结果为矿区变形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下开采所引发的地表变形对矿山工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准确预测矿山塌陷区范围对于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将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应用于矿山塌陷区范围预测中,以相空间重构理论为基础,采用小数据量算法计算得到时间序列的关键指标——最大Lyapunov指数,研究了塌陷区在相空间相点距离的演变规律,建立了塌陷区范围边界预测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红岭铅锌矿塌陷区范围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表明,矿山塌陷区范围变化具有混沌特性,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能够很好地反映塌陷区范围的内在规律,通过计算得出红岭铅锌矿塌陷区范围时间序列的最大Lyapunov指数大于0,该矿山塌陷区范围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误差大小不超过0.1%,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为矿山塌陷区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河北省内的多个地区矿山展开地面沉降监测研究,研究发现,通过D-InSAR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监测出矿山开采区周边地面沉陷状况,从而为地面沉降提供风险预警,保障矿区周边地面的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5.
废弃矿井和岩溶矿区引起地表陷落的监测与保护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国外资料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在有废弃矿井和岩溶矿区的地表存在再次下沉和塌陷的可能性最大。论述了地下水位的变化、振动诱发、建筑物附加荷载作用是引起地表下沉和塌陷的主要因素,且发生陷落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提出了地表的监测方法及相应的建筑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陈延春 《甘肃冶金》2010,32(5):180-182,188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载体桩基础方案的确定、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与桩基检测效果,表明载体桩具有单桩承载力高、造价低、沉降量小、施工简便等特点,在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中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张鹏  孟航 《黄金》2020,41(2):69-72
某矿山地下开采导致地表塌陷,地质危害严重,影响矿山的安全生产。通过前期调研,利用塌陷区实际测量、塌陷区稳定性分析、尾矿膏体充填体研制、分区生态恢复等技术手段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研究,最终确定对塌陷区进行尾矿膏体充填和覆土绿化的综合治理方案。该方案不仅解决了矿山塌陷区治理和尾矿堆存问题,同时还矿山以绿色的生态环境,可为类似矿山生态恢复、塌陷区治理和固废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程潮铁矿山区疏干沉陷的现状,结合有关工程、水文地质资料,对该区疏干沉陷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在应力渗流耦合分析基础上,探讨了疏干沉陷的规律,并对监测资料进行了数字化处理。讨论了基于GIS的矿区监测信息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磊 《黄金》2010,31(8):22-25
现有沉降预测方法受其理论制约或简化性假设条件的影响,预测结果常不甚理想。通过分析沉降过程发展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元反应原理的的沉降预测模型。将之用于某矿区工程沉降分析,取得理想效果,证明该模型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胡留现  王慧萍 《黄金》2010,31(8):26-29
介绍了近地表采矿使采空区周围应力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引起采空区对应地表发生沉陷的工程地质现象及其产生的危害后果。针对东同矿业公司7#矿体的具体工程地质情况,结合具体采矿方法,利用离散元软件UDEC对由于采矿引起的地表塌陷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结果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比较,可为同类地质条件矿体采矿方法的优化选择和采矿引起的地表沉陷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