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分析了中国石油消费迅猛增长的原因,提出并探讨了提高原油资源利用率、最大量生产液体运输燃料,节约车用汽柴油,发展石油替代能源等三项重大技术对策,以应对石油供应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石油石化品消费的强劲增长,使我国石油石化品进口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上半年我国原油进口量突破6000万吨,进口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主要石油产品、石化原料和三大合成材料的进口数量和进口贸易额也大幅增长。但受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的双重影响,原油、汽煤柴油等石油产品及合纤原料、合成树脂等石化产品的出口数量呈大幅下降态势,只有化肥出口继续保持较高增长。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步伐,我国对于石油与天然气的消费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需求阶段,且需求量将会继续维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达4.54亿吨,同比增长3.3%。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我国石油与天然气的开采量也随之增大,但是由于石油天然气开采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显现。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环境保护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具体如下文所示。  相似文献   

4.
孙世孝 《中国氯碱》2005,(10):21-21
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石油消费大国,这一事实使得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5.
李振宇  卢红  任文坡  卢雪丹 《化工进展》2016,35(6):1739-1747
石油消费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因素,研判我国未来石油消费发展趋势,可以提前合理规划石油生产、原油进口和石油炼化结构调整,对保障我国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石油消费结构分析,运用石油峰值理论,依据石油消费的历史数据以及影响石油消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发展状况等各相关因素参数,按照低、基准和高3种情景,采用因子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建立基于情景分析的石油消费需求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校验和误差分析,具有较高精度。在充分考虑节能和替代燃料发展的基础上,对未来我国石油消费需求及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0~20年我国石油消费将持续增加,石油消费峰值约为(6.6~7.8)×108t,峰值出现时间大约在2038年,应提前做好石油炼化产能规划和合理的结构布局。  相似文献   

6.
2004年我国原油和石油产品进出口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国内能源消费增长。由于国际市场油价高企和众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我国原油和石油产品进口量价齐增,再创历史新高。但受国内资源供应有限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影响,大部分石油产品出口则呈明显下降之势。  相似文献   

7.
2005年高油价下我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我国石油贸易在国际油价接连高企、国内需求平稳增长的形势下,呈现出原油进口绝对量继续上升,但增幅下降;石油产品进口量大幅下降,原油和石油产品出口有所上升的态势。文章分析了高油价下我国原油和石油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原油贸易及其市场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磊 《现代化工》2005,25(7):4-6
2000—2004年我国石油需求年均增长率达8.1%,我国原油进口年均增长率达14.5%。2004年我国石油需求量比2003年增幅16.9%;原油进口量达1.23亿t,比上年增长34.7%,约占世界原油进口总量的5.8%。我国在世界原油贸易中的份额和地位也不断提高。未来我国面临的原油资源竞争将会日益加剧,加快建立我国石油安全供应风险管理体制意义将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9.
李宝刚 《当代化工》2012,41(4):412-415,440
介绍了全球一次能源的消费情况,着重介绍了石油资源的分布情况、原油生产情况、石油消费及石油贸易情况.从全球一次能源的消费情况及石油消费量的预测情况来看,石油资源仍然是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确保并有效利用石油资源是摆在我们前面的重要课题.提出了有效利用石油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国内炼油生产的主要企业、近年来国内原油和成品油的产量和加工量、近年来国内对石油及成品油的消费需求、近年来国内对原油的进出口概况、国外的炼油生产现状及2006年国内外炼油技术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2000年我国原油进口高速增长、成品油库存增加的原因及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指出我国的石油消费应该寻求合理的消费模式和水平以确保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建议加快“以气代油”、“以煤代油”的步伐,以减轻我国经济发展对石油市场产生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2.
市场分析     
《浙江化工》2005,36(12)
曹湘洪预测: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60%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工程院院士曹湘洪根据我国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详细分析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面临的原油资源短缺的矛盾:到2020年,如果全社会汽车保有量控制在1亿辆左右,预测我国石油需求量有可能控制在450Mt(百万t)以内,我国石油进口量将达到270Mt,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达60%,能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曹湘洪说,我国是石油生产大国,也是石油消费大国和石油资源短缺大国。2004年我国生产原油175Mt,比上年增长2.92%;消费石油212Mt,净进口原油117Mt,加上航空…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能源形势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近年来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形势,指出我国能源消费将长期以煤为主,我国石油供应必须依靠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  相似文献   

14.
据埃克森美孚、BP和壳牌三大石油公司预测,按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和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的平稳供应只能维持40多年,天然气60多年。可以说,世界石油能源安全体系非常脆弱。而能源问题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进口石油年年大幅度增长。2004年我国石油产量为1.75亿t,石油消费突破3亿t,石油净进口已达1.4亿t,对外依存度超过40%。  相似文献   

15.
浅谈乙醇汽油推广使用中的利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加快,石油化学工业高速发展,并且正在成为汽车的生产、消费大国,汽油消耗量随之猛增.受资源的影响,并为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1993年开始大量进口石油,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每年需要花大量外汇进口原油及原油产品.因此,在国际原油价格屡屡冲高的敏感时刻,开发燃料酒精等石油代替品,采取措施节约石油消耗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能源方针.燃料乙醇属可再生资源,用它取代部分汽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稳定安全的能源供应。本文根据国内外石油供应的形势,结合我国石油消费和石油储备工程的现状,介绍了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及石油储备库的建设状况,借鉴其它主要国家石油储备的情况,说明我国进行石油储备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今后发展方向的同时,剖析了在发展中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并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石油统计和报告制度、实行税收政策和部分商业化运作等方面对石油储备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代化工》2015,(1):208
<正>1月28日,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我国将建立最低商业原油库存制度,以原油为原料生产各类石油产品的原油加工企业,均应储存不低于15天设计日均加工量的原油。根据日前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原油加工企业商业原油库存运行管理的指导意见》,所有以原油为原料生产各类石油产品的原油加工企业,均应储存不低于15天设计日均加工量的原油。国际原油价格超过130美元/桶时,可适当  相似文献   

18.
《气体净化》2007,7(B08):142-146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增长。特别是石油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1993年我国首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当时的年进口量不足10000kt。但到了2000年石油的年进口量就达到了70000kt,年均递增32%,占国内石油消费总量的30%。据有关部门预测,  相似文献   

19.
浅论我国原油资源战略和重质原油加工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近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指出原油资源战略是新世纪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核心战略,而石油贮备是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天然气作为替代能源、原油进口资源多元化和提高重质高硫原油加工能力是石油进口国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石油、成品油生产和消费的大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1993年开始,中国加入石油净进口国行列,而且进口量逐年加大.2008年,我国进口原油1.79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50%.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成为近年来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经过多年努力,东北、西北、西南陆上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已初步成型.中国进一步实施“走出去”的跨国石油经营战略,参与国际石油市场新秩序的建立,鉴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走势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今后中国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参与度、影响度都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