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据《Geek》的不完全统计,在各种武侠小说、穿越小说、电视连续剧以及RPG游戏里,暗门都必定是在书架的后面,相信绝大多数童鞋都有同感。不过坏人们修暗门通常是为了掩人耳目好干坏事儿,而今天《Geek》带给大家的DIY的这道书架型暗门,完全是将剧内情节搬回家,顺便里面也存存什么“重要物品”。  相似文献   

2.
有趣     
《微型计算机》2011,(17):5-5
有位作家曾经说过:“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该达到的标准。”对于《Geek》杂志来说,有趣就是它应该达到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我眼中的Geek     
《微型计算机》2011,(20):5-5
来到《Geek》后,不时有朋友问我:“究竟什么是Geek?”通过网络搜索,不难发现不少人往往把Geek和“宅男”、“数码控”甚至“怪胎”联系在了一块儿。无独有偶,近来国内其他媒体开始关注起Geek文化,他们也把Geek定义为“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数码、网络上,对最新的数码科技极为关注的一群人”。在我看来,这样的解释等于是告诉大家“Geek都不是正常人”,既显得比较狭隘,也是对Geek精髓长久以来的误读。“Geek”本就是个外来词,很难言传,只可意会。若非要把它翻译成汉字,从某种意义上讲“饥渴”比“极客”更能诠释Geek的精髓。即对一切知识都是饥渴的,对各种各样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热衷于捣腾一切有意思的科技和非科技玩意儿,这也是Geek身上最重要的一项特质。  相似文献   

4.
极客装备     
什么是极客 “极客”是来自英文”Geek”一词的翻译,又译作“奇客”。它有着比较丰富的含义,不过国外最普遍定义的Geek,是指一些喜欢利用业余时间在网络上与人交往的人,一般认为在电脑和网络上进行生活的人就是Geek。我们也可以简单地将极客理解为电脑和科技的狂热爱好者。  相似文献   

5.
当面对“书架还有什么功能?”的问题时,不知道你会有什么样的反映。如果提问者告诉你书架还以用来放相册、CD 甚至是碗具,你又会有什么的反映,顶多算是一种不够高明的“脑筋急转弯”。但在 IT 领域,拿书架逗乐的事情却在被一些厂商所津津乐道,如对彩色激光打印机的宣传便是一个例子。打印机的主要功能是打印文档,如果有人问  相似文献   

6.
好色     
《微型计算机》2012,(20):80-81
如果你是画家,你可以拿起画笔绘出纷繁的世界:如果你是化妆师,你可以拿起眉笔勾出诱人的线条;如果你是Geek,你就可以拿起各种笔装扮自己的潮玩,Geek必不可少的就是动手精神,除了组装、改造,Geek们同样可以绘画,因为Geek皆“好色”。Geek汉子们,动起来,拿起利器打造自己的色彩世界。  相似文献   

7.
《微型计算机》2009,(17):48-51
想知道一个开源项目到底是怎样运作的么?开发开源系统或者开源软件这种活儿技术性太强,《Geek》就不在此介绍了,毕竟看我们杂志的Geek并非都是程序员:不过,与开源软件的本土化工作密切相关的中文字体的开发却简单易懂、老少咸宜,咱们倒是可以拿这东西来跟大家好好聊聊。所以《Geek》这次请来了文泉驿开源中文字体项目的发起人,哈佛医学院的房骞骞博士,让他跟各位介绍—下文泉驿计划的开发故事。也许看过这篇采访之后,你会发现原本“高深莫测”的字体设计和开源开发,其实都可以很简单。  相似文献   

8.
还记得我们在《微型计算机》3月下为您介绍的未来概念电脑设计大赛吗?其中的评审团大奖得主“Bookshelf(书架电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用一本本可以移动的“书”(模块化硬件)组成一台漂亮的电脑,甚至可以放在卧室或书房中当作装饰品。  相似文献   

9.
周荣 《微型计算机》2010,(11):96-97
仿佛在一夜之间,互联网中就飘来了一朵“云”。自从Google在2006年推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以来,IT业界似乎产生了近年来最热的概念。一时间,所有的IT供应商唯“云”是瞻,将产品迅速包装成基于云计算开发。但是,业界热得发烫的云计算,相信仍然有不少的业内外人士对它“不知所云”。有关云计算的种种都被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同时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各位正在看着这期《Geek》杂志的童鞋也未必都说得清云计算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什么是云计算?它又如何运用?它的将来如何?就让《Geek》来告诉你。  相似文献   

10.
《微型计算机》2009,(5):82-83
如果各位在家里开功放听音乐或者在PC上打开一款音频播放软件,你们都能看到一个音量标识(Volume)。这个以dB作单位的值总是负数,而它越接近0,音量就越大。很多Geek肯定会扣着脑门想:声音怎么可以是负数呢?其实,这就大有学问了,还是让《Geek》来给各位解释二下吧。  相似文献   

11.
罗萨 《微型计算机》2010,(29):42-43
在《Geek》上再谈“体感”,突然有点涩涩的感觉,寻思了一会儿,冒出来一个词“往事如烟”作为感慨。往事,是2007年末的事情,新组建的编辑部、新的编辑团队、新的杂志《Geek》。  相似文献   

12.
《微型计算机》2008,(8):66-67
光盘走进我们的生活已经十多年了,大家都享受了它带来的便利。不过,正是因为光盘这玩意太过普及,所以大家才对它越来越不在乎,经常将用完的光盘随意地扔在桌上。很多朋友对待光盘的做法无非两种:一种是正放(印刷面朝上);一种是反放(印刷面朝下)。看似无关紧要,可你知道这两种摆放光盘的方式对光盘的“寿命”有什么影响?到底哪一种方式才能让光盘更长寿吗?现在,《Geek》就为你们揭开这些问题背后的秘密。  相似文献   

13.
“魔鬼咨询师”在他十几年的搭讪生涯中,搭了上千个美女,要到了几百个电话,和其中的几十个成为了朋友。可以说他在生活中的异性朋友,都是搭讪搭来的。对于这样一位超级搭讪Geek,任何语言都不足以描述他的“牛B”。  相似文献   

14.
最近老朱也玩起了微博这玩意,除了关注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大佬,老朱还发现了某微博的不实信息辟谣专区也挺好玩,什么“筷子变竹笋”、“肯德基用激素饲养怪胎鸡”都被揭穿是假信息。老朱这里也想起来一个不实信息,准备放在《Geek》上曝光曝光,这个假信息虽然有点久远了,但相信很多Geek应该还有印象。  相似文献   

15.
读编交流     
《微型计算机》2010,(14):135-136
本月最佳 《Geek》:尽管你在作品上注明了不怎么详细的使用说明——“三根白色的杆,基本大概一起拉,但是要轻点。先拉主要这根,然后主要拉,最后拉中间这个(最后这根也可以第一个拉),最后再调整调整,它就把调查表吐给你了”。但说实话,事情一点都没按照你的说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位标准的Geek,但是我见到的Geek不能算少。在我们的作者、读者和我们的一些采访对象中,能算得上是Geek的人绝不是少数。在我听到过的评价当中,几乎所有人都公认,Geek是一个很有想法的群体。但我必须指出一点,Geek们的想法是折腾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图书排行榜     
《数码时代》2014,(4):89-89
作品简介:张嘉佳的这本畅销书再次出现在书店的Top展台,是因为王家卫的新片即将节选书中的一个片段.所以很多电影爱好者也纷纷买来拜读.而就文字的质量而言,这本“黄皮书”也确实值得读上一读,用张嘉佳自己的话来讲——“我希望写一本书,你可以留在枕边、放进书架.或者送给最重要的那个人。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随便打开一篇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8.
SGKO 《微型计算机》2010,(29):58-59
作为一个业余乐手+业余Geek(这句本是我原创,是被可恨的裘德抢在了前面),本人自然就会DIY一些音乐相关的东西。按照我们乐队一哥们的话就是“你怎么什么都山寨啊”。其实“山寨”,哦不,是DIY,它最大的乐趣不是在于省钱(不过不得不承认,确实省钱),而是在于动手的乐趣和在动手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微型计算机》2009,(26):118-119
身为Geek,我们当然应该秉承严肃认真的处事态度,不挑剔,不排斥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兼容并包乃人生进步的阶梯。而对于“本子”,我们也同样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它是潮流的代表,更是工作的利器,在不同的时候,不同定位和特点的产品都可以发挥出自己最大的应用潜力,因此,无论是性能“单薄”的上网本,还是强悍到足以取代台式机的高配专业本,只要使用得当.它们的存在都有着足够的意义。那么,从10.1英寸小屏到17英寸“巨屏”.你的选择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DNA算命     
《微型计算机》2009,(2):25-25
算命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了,在偏僻的街道上,一个糟老头子一张桌子再加一块印有“八卦定天下,六爻论吉凶”之类口号的招牌。这种明显没什么科学依据的算法对Geek来说应该没什么吸引力,不过如果用基因来算命呢?你还会这样对它拒之千里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