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碳纤维对镁/聚四氟乙烯燃烧速度和红外辐射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华  马桂海 《激光与红外》2008,38(10):1008-1010
为了研究燃烧速度对镁/聚四氟乙烯红外诱饵剂辐射强度的影响,首先对不同配比镁/聚四氟乙烯红外诱饵剂的燃烧速度、辐射强度和质量辐射能量进行了测定和计算,确定了在镁与聚四氟乙烯的配比为50∶ 50时,燃烧时的红外辐射强度最大;然后在镁与聚四氟乙烯混合物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碳纤维,实验发现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燃烧速度和红外辐射强度迅速增加;通过分析确定了导温系数随着碳纤维含量增加而提高,进而使燃烧速度加快,使得红外辐射强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本文收集了镁、聚四氟乙烯和氟橡胶组成的红外诱饵的燃烧过程数据和燃烧产物数据,编制了燃烧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对燃烧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绘制了各种关系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光红外诱饵组份中镁的含量为33%时,燃烧温度最高,燃烧率随着鲜的含量增 加而增大。红外诱饵的设计并不是追求热燃烧反应温度最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收集了镁、聚四氟乙烯和氟橡胶组成的红外诱饵的燃烧过程数据和燃烧产物数据,编制了燃烧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对燃烧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绘制了各种关系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当红外诱饵组份中镁的含量为33%时,燃烧温度最高,燃烧率随着镁的含量增加而增大。红外诱饵的设计并不是追求燃烧反应温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面源红外诱饵技术特性及材料组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馨 《光电技术应用》2007,22(3):11-13,39
介绍了国外2种典型面源红外诱饵的技术特征,对红外成像制导导弹制导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面源型红外诱饵干扰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干扰模式,分析了面源型红外诱饵的光谱辐射特性、辐射对比度、辐射时间特性和辐射面积特性,探讨了2类主要面源型红外诱饵材料的化学组分及燃烧辐射特性等.  相似文献   

5.
陈明华  焦清介  常非  温玉全 《激光与红外》2002,32(4):253-255,258
文中介绍了聚四氟乙烯/镁红外诱饵剂的配比对燃烧速度、辐射强度和质量辐射能量的影响。经过试验发现:当镁与聚四氟乙烯的配比为50:50时,中、远红外的辐射强度最大;随着镁含量的增加,燃烧速度迅速增加。通过分析确定了导温系数是影响燃烧速度的主要因素,而碳是影响红外辐射强度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6.
对于红外成像制导导弹,面源红外诱饵是一种效费比较高的干扰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实现有效干扰,面源红外诱饵的红外辐射特性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文中分析了面源红外诱饵的干扰有效性,对光谱特性、辐射强度、时域特性、辐射面积等红外辐射特性的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实例,为面源红外诱饵的设计和考核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新型红外诱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种以电池为动力的内装红外光谱装置诱饵。这种红外辐射诱饵可以机载空投也可以在地面布设。它的外壳为球形或多面体密封壳体,内装有红外诱饵投放控制电路系统,红外辐射光源安置于壳体四周,所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可以诱骗装备有夜视仪的敌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种以电池为动力的内装红外光谱装置诱饵。这种红外辐射诱饵可以机载空投也可以在地面布设。它的外壳为球形或多面体密封壳体,内装有红外诱饵投放控制电路系统,红外辐射光源安置于壳体四周,所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可以诱骗装备有夜视仪的敌人。  相似文献   

9.
弹道中段目标动态红外辐射特性仿真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红外光谱辐射特性进行弹道式空间目标探测和识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用该技术探测弹道式空间目标就要对空间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进行研究.在原有目标和诱饵红外辐射特性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目标弹道和姿态运动,空间热环境辐射和内热源传热等因素,利用节点网络法建立了弹道中段目标的动态红外辐射计算模型,实现了在不同时刻、不同观测点、不同运动状态下的中段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的仿真计算.根据公开的相关资料,设计了两种目标和诱饵,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弹道条件下目标与诱饵的辐射特性,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红外诱饵干扰弹是常见的影响导弹命中精度的干扰手段之一,对雷达/红外双模导引头抗红外诱饵干扰弹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在对红外诱饵干扰原理研究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建模,通过计算能量质心位置建立了雷达,红外双模状态方程和量测方程;设计了一种抗干扰方法,提出一种通过辐射能量和角度偏差方程进行红外诱饵干扰检测的方法.仿真分析表明:雷达/红外双模导引头使用该抗干扰方法能够以超过90%概率检测红外诱饵干扰,跟踪精度高,脱靶量小,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红外辐射光谱在玻璃和熔体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FT-IR辐射光谱的理论基础和利用5-DX FT-IR光谱仪进行辐射光谱测量的方法,讨论了样品的自吸收效应,加热温度、选择性反射带和粒度以及衬底等物理条件对红外辐射光谱的影响,最后介绍 了FT-IR辐射光谱在玻璃和熔体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水雾对红外光谱遮蔽衰减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理论上简要阐述了水雾对红外光谱的遮蔽衰减特性,用朗伯—比尔定律描述、分析了红外光谱在辐射传输过程中辐射经水雾吸收和散射后的能量变化.同时用米氏散射理论解释、计算水雾粒子的散射系数、消光系数并考虑路径辐射过程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且通过检测评估说明了水雾对红外辐射能量的遮蔽衰减特性.  相似文献   

13.
坦克红外辐射特性影响因素的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正交试验设计法的原理,利用坦克红外辐射特性的理论模型和软件,对影响坦克红外辐射特性的多个参数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实验分析,总结了影响坦克红外辐射特性的主要因素,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计算,这对理论模型的校验和模型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红外检测技术在电子领域的应用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国庆 《红外技术》1995,17(1):45-48
在电路板故障红外诊断研究的基础上,介绍红外检测技术的特点、电子设备的红外辐射特性及具体的红外测量系统,重点介绍红外检测技术在电子领域的几个应用。  相似文献   

15.
双色红外成像抗干扰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分析飞机目标与典型红外干扰弹在光谱分布、运动特性、辐射能量和空间分布等方面的特征差异,指出采用双色红外成像制导技术是对抗红外干扰弹的有效途径。并分析了双色成像导引头的波段选择问题。指出要根据目标与干扰弹在不同情况下的特征差异,综合利用多方面的特征进行目标与干扰的鉴别。最后,分析了红外干扰弹的发展趋势以及双色红外成像导引头的抗干扰潜能。  相似文献   

16.
双色导引头的光电对抗与双色干扰诱饵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紫外/红外双色制导是一种先进的红外点源制导,能够对抗红外干扰机和红外诱饵弹等常规干扰,因而采用此制导技术的近程防空导弹对低空战斗平台构成严重威胁。文中以最早应用此技术的美国改进型尾刺(StingerPOST)导弹为实例,对双色制导的干扰作了一些研究。首先,从玫瑰线扫描、双模制导和双色识别等三个主要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双色制导的抗干扰原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紫外/红外复合烟幕的双波段衰减特性、双色有源干扰机的信号模式和等离子体气悬体的干扰方法,指出了几种干扰技术的应用前景;然后详细分析了一种有效干扰途径———双色干扰诱饵。根据目标的光谱特性计算了目标的双波段辐射比,给出了诱饵的双波段辐射强度及相关特性的要求,并讨论了诱饵的投放;最后提出诱饵研究中尚需解决的两个问题:双色辐射比和紫外暗点。  相似文献   

17.
乔亚 《激光与红外》2006,36(2):138-140
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是由目标表面温度和目标表面发射率两个因素决定的。本文介绍了电致变发射率和半导体电致变温的基本原理和器件结构,具体分析了晶态氧化钨薄膜、聚苯胺薄膜和半导体等作为电致变发射率材料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目标红外辐射控制系统原理,为实现目标红外辐射与背景红外辐射的融合、降低目标的可检测性理清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导弹逼近红外告警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付伟 《红外技术》2002,24(6):17-20
首先概述了导弹逼近红外告警系统的功能,分析了红外导弹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与大气传输情况、告警系统的信号处理、工作原理及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AgGaS2晶体的参量上转换在红外辐射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干超  杨琳 《激光与红外》1994,24(1):51-53,60
本文介绍了AgGaS2晶体对红外辐射汛号的参量上转换及其在脉冲CO2激光雷达探测中的应用。评价了AgGaS2作为上转换材料的若干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