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报道14例老年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射频消蚀(RFCA)治疗,成功率97%(13/14)。结合老年患者病史长及并发症多的特点,对老年患者的 RFCA 的特殊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4.
以聚乙烯醇为改性剂制得有机化膨润土,并与水泥、粉煤灰及辅助添加剂组成防渗浆材,通过正交试验法,分析了浆材固结体的渗透性、吸附阻滞性和耐久性。结果表明,以改性膨润土代替天然膨润土获得的浆材具有更低的渗透系数、更好的吸附阻滞性及耐腐蚀性,完全满足抗渗要求。  相似文献   

5.
6.
【摘要】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使用吲哚美辛液(类固醇类药物与局麻药的混合液)阻滞C2神经根与C2神经根脉冲射频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比较。方法 60例颈源性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使用超声引导下吲哚美辛液C2神经根阻滞,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吲哚美辛C2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疼痛评分,药物量化量表 -Ⅲ,7点GPE量表(全球感知效应)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有效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9个月,收集各项参数。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下降(A组3.4分,B组3.9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均<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B组疼痛与治疗前评分相比在9个月后仍然下降(P<0.01)。两组在3、9个月,镇痛药物的消耗量显着降低。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C2神经根阻滞及脉冲射频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颈源头痛的方法。C2神经根脉冲射频能提供更长久有效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腹前壁途径腹腔神经丛阻滞术(NCPB)治疗上腹部及后背癌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4例接受CT引导下经腹前壁穿刺无水酒精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癌性疼痛的中、晚期胰腺癌和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短期疗效(3个月)的有效率为71.4%,完全缓解率为14.3%。无1例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腹前壁穿刺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上腹部及后背癌性疼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在儿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e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SVT)中的应用特点,明确儿科PSVT心内电生理机制及其检查的特殊性.方法筛选1995年~2003年住院的25例18岁以下的PSVT患者,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及RFCA术,根据年龄与合作程度采用局麻或全身麻醉.结果 25例患者经心内电生理检查,2例属房性心动过速,10例有房室结双径路,16例有旁道,其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22 G直针配以25 G可控弯针经皮穿刺腹腔神经丛毁损术(NCPB) 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8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经三阶梯镇痛治疗无效仍有顽固性上腹部疼痛,在CT引导下25 G可控弯针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毁损腹腔神经丛。观察并随访术前,术后第2周,术后1、2、3、6个月对照WHO疼痛缓解程度标准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结果本组18例患者行CT引导下穿刺成功率100%。近期疗效(< 2周)的有效率为88.8%,完全缓解率为38.8%;远期疗效(> 3个月)的有效率为50%,完全缓解率为20%。无一例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顽固性上腹部癌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方法及疗效.方法 39例房速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房速病史(4.5±1.6)年.合并房间隔缺损2例,冠心病1例,皮肌炎1例,其余均无器质性心脏病.房速发作时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确定心房最早激动点(EAA).结果 3例房速为房早诱发,其余均为心房电刺激诱发并可终止.有9例同时伴发其他心动过速,其中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例房扑、2例旁道.房速时标测到EAA,并消融成功的部位确定为房速起源部位,33例成功病例起源部位为冠状静脉窦口附近9例,靠近  相似文献   

11.
12.
【摘要】 目的 探讨源于His束旁房性心动过速(AT)的电生理特征,分析经右侧His束旁与左侧主动脉无冠状窦途径行导管射频消融(RFA)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普通电生理检查及激动标测明确为源于His束旁局灶性AT患者12例,年龄12~64(47.4±14.6)岁。于右侧His束旁标测并行RFA,若消融失败或出现交界区心律、房室传导阻滞,则改为经主动脉无冠状窦途径RFA。结果 心房刺激能反复诱发和终止12例患者AT,AT平均周长(327±76) ms。10例患者均于AT发作时消融10 s内AT终止,2例患者消融不成功。经右侧His束旁成功消融2例,经主动脉无冠状窦途径成功消融8例。术后平均随访1~6年,无AT复发。结论 源于His束旁AT具特征性,导管RFA治疗安全有效,经主动脉无冠状窦途径RFA可作为优先考虑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术应用于小儿介入放射治疗的麻醉管理及可行性。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Ⅰ组骶管阻滞给予0.8%利多卡因、0.2%罗哌卡因混合液0.8ml/kg,术中给予丙泊酚3~5mg ·kg -1 ·h -1 维持;Ⅱ组麻醉维持用丙泊酚6~10mg ·kg -1 ·h -1 。结果两组患儿介入治疗均顺利完成。术中Ⅰ组3例患儿麻醉阻滞平面达到T8,收缩压下降超过15%,调整丙泊酚用量,补液处理后血压逐步回升。2例患儿需要术中追加氯胺酮。Ⅱ组病例中有8例在术中SpO 2 降至90%以下,辅助通气并调整麻醉用药后,SpO 2 升至98%。12例患儿出现心率显著减慢,调整丙泊酚剂量后心率逐步恢复。4例患儿需要术中追加氯胺酮。结论骶管阻滞复合静脉麻醉是安全有效的小儿介入治疗麻醉管理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脑血管内介入方法评估脑静脉窦与特发性颅内压增高(IIH)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临床诊断IIH患者资料。完善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MR静脉成像(MRV)等检查。局部麻醉下作全脑血管DSA造影,同时超选至静脉窦作矢状窦、横窦、乙状窦、颈静脉分段测压。结果 脑血管DSA检查显示,13例患者中静脉窦狭窄或闭塞10例(76.9%),其中横窦6例, 乙状窦3例,横窦和乙状窦同时受累1例。静脉窦超选测压显示,10例患者静脉窦狭窄两端压力差达120~580 mmH2O;8例(61.5%,8/13)静脉窦闭塞/狭窄可能与IIH相关,2例(15.4%,2/13)静脉窦狭窄可能继发于IIH,3例(23.1%,3/13)静脉窦狭窄可能与IIH无关。结论 脑血管内介入造影结合静脉窦超选测压,能够良好地辨别IIH与静脉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朱小兰  徐小青 《工业加热》2019,(10):954-957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的有效性。方法 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92例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发病时间<1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干预组使用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注射0.9%NaCl溶液。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残疾指数(改良Rankin量表)和生活质量(EuroQol健康问卷)的变化。 所有参与者在随机化之前以及干预后第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评估。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继续接受脑卒中康复的常规治疗。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均显示随着时间的疼痛评分降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患者显示出显著的疼痛减轻(P<0.05)。残疾指数和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未观察到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是治疗偏瘫肩痛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唐栋梁  徐小青 《工业加热》2018,(10):978-982
【摘要】 目的 观察腰背部带状疱疹急性期后神经痛(PHN)的患者腰神经节脉冲射频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腰背部PHN的住院患者,分为暴露(52例,腰神经节脉冲射频组,PRF组)和非暴露组(41例,腰神经节阻滞组),临床疗效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评估,药物剂量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和6个月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的NRS值随时间显着下降。然而,PRF组的这种下降比吲哚美辛液阻滞组更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PRF组的药物剂量显着降低,但是在吲哚美辛液阻滞组中未见降低。PRF组的PHN(NRS≥3)发病率也低于阻滞组。结论 本研究显示腰神经节PRF在PHN治疗比腰神经节阻滞更有效。腰神经背根节PRF之类的神经调节方法可能是减少由带状疱疹急性期后疼痛信号的持续传播引起的神经病变的进展的有用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应用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17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观察支架置入前后症状、狭窄率改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平均随访5个月。结果17处病变,其中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5处,大脑中动脉5处,椎动脉颅内段4处,基底动脉3处。16处病变经Gateway球囊预扩张后支架成功准确释放。1例因Gateway球囊无法到达靶病变,支架直接定位后释放。支架成功率100%。治疗前平均狭窄率为82%,治疗后残余平均狭窄率为43%。术后平均随访5个月,4例一过性缺血发作(TIA)患者未再次发作;12例卒中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1例发生并发症,考虑为对侧半球梗死。未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结论采用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有良好的安全性与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