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与风景名胜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其原因是多方利益难以平衡,难以定义风景名胜区内部和外部的产权,并且不能正确处理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导致保护与发展不平衡。城景过渡空间是解决城市与风景名胜区矛盾的重要手段,在城市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独特而关键的作用。通过对城景过渡空间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掌握其设计方法和特点,从而为实现城景一体化提出更科学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相关理论综述 (一)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内涵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城市型风景区)概念体现的是风景区的区位属性,反映其与城市的空间关系是相互毗邻或交错,在功能上互为补充,是同时具备风景区的自然生态形态与城市人文社会形态特征共存的特殊地区.城市型风景区与城市关系区位关系一般包含:与城市相融、相邻、相伴或相融、相伴并存,城景空间关系从侧面反映了风景区和城市建设互动的过程,即从相互独立到相辅相成、互利共生.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理念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发展为核心,对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与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关系,分析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其次归纳了生态文明理念下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策略;最后以厦门东坪山片区为例,探讨生态文明理念下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编制思路与方法,包括生态保护筑根本、景城多维融合、景村共享共荣等,以期实现生态公正、人与自然有机协调、增进居民福祉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风景名胜范围界定的依据和风景名胜区景、城毗连地带的研究,分析了景、城毗连处划界的因素和讨论了其划界的方式。并指出,通过合理的划界、相应的规划规定与匹配的管理,使风景名胜区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促进风景名胜区和地区经济社会合理发展是主要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是一类对保护与发展协调要求特别高、矛盾问题特别典型的风景名胜区。本文通过对具有世界遗产价值的四川省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剖析,提出了这类风景名胜区规划应遵循保护遗产、景城共荣的协调发展理念,可以应用明确景城职能分工、推动旅游融合发展、以"内外总体平衡"推进居民社会调控、引导外围保护地带发展、以"多规合一"加强规划管控等10个方面的规划方法,破解景城协调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风景区研究(二)——与城市协调发展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城市风景区与城市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但两者之间互利发展的历史关系又说明他们之间的矛盾是能够协调的,城与景应作为整体统筹考虑。基于城景协调发展的理念,分别从城市视角、城市风景区视角及两者相互关联的视角,尝试提出了解决城景矛盾、促进城景发展的10个途径。期望风景园林工作者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工作者能够在工作实践中理解并应用城景协调发展的理念,在保护城市风景区的同时促进城市风景区与城市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规划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缘风景名胜区是指位于城市边缘的风景名胜区,它是属于我国风景名胜区体系中地理区位比较特殊的一类,属于城市边缘区绿地空间的一种。城缘风景名胜区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联系密切,它的开发管理与城市生活、城市的开发建设以及城市中其它行业部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进入21世纪,面对现代旅游的冲击,城缘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如何协调这种矛盾,如何建设既与城市总体环境相融,又充分满足游人需求的高质量的城缘风景名胜区,是长期以来各方面专家、学者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5,(12)
基于城景互动的理念,文章对城市风景类风景名胜区进行了分类界定,提出了城市风景类风景名胜区的3种亚类:市区型、近郊型和远郊型风景名胜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城市风景类风景名胜区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与全国分类标准,按照"多规合一"的发展要求,对城市风景类风景名胜区的用地分类提出调整与深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滨海四大景区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对立关系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滨海四大景区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的协调策略,从而保证"城""景"空间关系的协调,促进城市型景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瘦西湖风景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西北部,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组成部分.瘦西湖湖上集锦式的古典园林群,依山傍水,风韵独具,深受海内外游客的赞赏.瘦西湖风景区是古城文化的象征,是扬州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发展扬州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也是扬州重要的对外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