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2008年变更流感毒株后制备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接种人体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选择浙江省宁海县≥6月龄的健康人群(按年龄分为6月龄~3岁、4~12岁、13~17岁、18~60岁、>60岁组)作为观察对象,于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分别于接种疫苗后30 min、6 h、24 h、48 h和72 h,进行安全性观察;在免疫前和免疫后4周,采集部分观察对象静脉血,分离血清,利用病毒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检测血清抗体滴度,计算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共接种疫苗559人(观察654人次),体温反应共发生8例(1.22%),局部反应7例(1.07%),全身其他反应8例(1.22%),所有症状均为一过性,未使用药物治疗,次日观察自行消退。共采集观察对象213份双份血清,各组免前抗体阳转率,H1N1型在93.8%~100%之间,H3N2型在9.76%~57.14%之间,B型在64.58%~100%之间;免后抗体阳转率,H1N1型为100%,H3N2型在64.58%~100%之间,B型均为100%;免后抗体GMT增长倍数,H1N1型为5.50~16.00倍,H3N2型为9.63~39.33倍,B型为4.12~24.85倍。结论变更流感毒株后制备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接种人体后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季节性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方法将3批季节性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进行不同倍数稀释后,分别采用1针及2针免疫程序经腹腔免疫小鼠,0.5 ml/只。血凝抑制法测定小鼠血清中H1N1、H3N2和B型抗体滴度,并计算抗体几何平均值(GMT)及疫苗半数有效剂量(ED50);H1N1亚型及H3N2亚型以≥1∶40为阳转判定标准,B型以≥1:10为阳转判定标准来判定小鼠血清抗体阳转率。结果 3批原倍疫苗H1N1、H3N2和B型阳转率均达100%,随着疫苗稀释度增加,阳转率呈阶梯状下降,ED50分别为0.27~0.46、0.28~0.76和2.08~3.89μg。3批原倍疫苗进行1针免疫程序后,小鼠血清中H1N1、H3N2和B型的GMT分别为1∶184~1∶226、1∶106~1∶184和1∶14~1∶40,随着疫苗稀释度增加,各批疫苗的抗体GMT值均呈现逐步下降趋势;3批1∕3倍疫苗进行2针免疫程序后,H1N1、H3N2和B型的GMT分别为1∶1 372~1∶1 810、1∶905~1∶1 194和1∶343~1∶368。结论 3批季节性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小鼠体内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实验为季节性疫苗免疫原性的评价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0、21d程序选择老年组、少年组和少儿组各220人,按1︰1比例随机接种15μg、3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成年组330人,按1︰1︰1比例随机接种15μg、3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安慰剂对照(PBS);0、28d程序只选择成年组220人,按1︰1比例随机接种15μg、3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观察各组接种后的总体不良反应率、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率以及免疫后HI抗体阳转率、保护率、GMT水平和平均增长倍数。结果1210名观察对象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2%,均以1级不良反应为主,未观察到3级及3级以上不良反应、其他异常反应和严重不良事件。30μg剂量组免疫后HI抗体阳转率和保护率与15μg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接种程序同一剂量组内第1针免疫后HI抗体阳转率、保护率、免疫后GMT及增长倍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按照0、21d程序各接种1针15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即可在12~60岁人群中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春公司)生产的无硫柳汞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与国内外同类产品在动物体内的免疫原性。方法分别用长春公司、国外A公司及国内B公司生产的无硫柳汞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经后腿胫前肌肌肉注射免疫小鼠,以注射PBS的小鼠作为对照。于免疫前及免疫后14、21、28、35、42 d,经小鼠眼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检测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滴度,并计算HI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HI抗体阳转率、HI抗体GMT增长倍数和HI抗体保护率。结果各疫苗组小鼠血清中HI抗体GMT均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的PBS组(P0.01),各疫苗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28、35、42 d,各疫苗组的HI抗体阳转率为77%~1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疫苗组HI抗体GMT较免疫前增长倍数均2.5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疫苗组的HI抗体保护率为62%~1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公司生产的无硫柳汞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与国外A公司疫苗免疫原性水平相当,略高于国内B公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国产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按照单盲法、随机、对照的原则,将900名观察对象分为幼儿组、儿童组、成人组和老年组,各组分别按2∶1的比例随机接种试验疫苗和对照疫苗(进口疫苗),观察各组接种后的全身反应、局部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以及免疫后HI抗体阳转率、保护率和GMT增长倍数。结果观察组接种后全身反应发生率为8.33%,仅1例发生局部反应,不同年龄人群全身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观察组H1N1、H3N2和B(亚)型HI抗体总阳转率分别为87.90%、70.02%和71.32%,保护率分别为93.30%、93.30%和74.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MT增长倍数分别为31.6、8.2和14.0,除H1N1亚型GMT平均增长倍数高于对照组外,其他两(亚)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具有与进口同类疫苗相似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国产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临床反应与免疫原性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评价国产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的临床反应和免疫原性。方法 按整群随机抽样原则 ,以进口同类疫苗作为对照开展现场临床观察 ;比较两种疫苗免疫后的反应率、抗体阳转率、保护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 试验组及对照组 1针接种后全身反应率分别为 1 .79%和 3. 32 % ,局部反应率分别为 1 .5 4 %和2 . 37% ;试验组、对照组中的婴幼儿 2针全程免疫后全身反应率分别为 5. 0 8%和 7 .6 9% ,局部反应率分别为 5 . 0 8%和 3.85 %。试验组免后H1N1、H3 N2 、B型抗体阳转率分别为 91. 36 %、86 . 36 %和 83. 18% ,对照组分别为 93 .13%、84 . 73%和 75 .5 7%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非易感者免后H1N1、H3 N2 、B型抗体GMT与免前相比 ,试验组分别为免前的 18 2 8、9 30和 8 6 1倍 ,对照组分别为免前的 18 16、8 4 5和 5 . 77倍。试验组免后H1N1、H3 N2 、B型抗体保护率分别为 86 . 82 %、99. 0 9%和 96 . 36 % ,对照组分别为 96. 18%、96 .18%和 92 . 37%。结论 国产流感裂解疫苗具有与进口同类疫苗相似的临床反应及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动物体内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及其过敏原性。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经腹腔注射3批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剂量分别为15、30、45μg/0.5 ml)、3批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剂量分别为15、30、45μg/0.5 ml)和PBS(阴性对照),每只0.5 ml,间隔21 d加强免疫1次,分别于免疫前、初次免疫后21 d及加强免疫后14 d采血,分离血清,采用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将豚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经腹腔注射上述3批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和PBS(阴性对照)各0.5 ml,隔日注射1次,共3次,第1次注射后第14和21 d,分别经静脉注射同一批号的疫苗1.0 ml攻击,观察豚鼠的过敏反应。结果初次免疫后21 d,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15、30、45μg剂量组免疫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免疫前和阴性对照组的47.9、113.5和319.9倍,且呈剂量依赖性;加强免疫后14 d,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各剂量组中和抗体滴度比初次免疫后21 d均明显升高,也呈剂量依赖性,且均高于与相应剂量的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各剂量组豚鼠均无过敏反应发生。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昆明小鼠体内可诱导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对豚鼠无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人甲型H7N9禽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方法分别将H7N9与H1N1、H5N1全病毒灭活疫苗稀释至血凝素抗原(hemagglutinin,HA)浓度分别为30、6、1.2、0.24和0.048μg/ml后,免疫BALB/c小鼠,各10只,0.5 ml/只,采用血凝抑制(hemagglutinin inhibition,HI)试验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抗体滴度,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及半数有效剂量(ED_(50)),并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对其他亚型病毒的HI滴度。结果 H7N9组小鼠阳转率与H1N1组较相近,仅H7N9 0.6μg剂量组GMT明显低于H1N1同剂量组(P0.001),其余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7N9与H1N1、H5N1全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小鼠ED_(50)分别为0.27、0.12和15μg HA。免疫后血清对其他亚型病毒无交叉反应。结论 H7N9疫苗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略低于H1N1疫苗,但明显优于H5N1疫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的接种反应和免疫效果。方法对内蒙古和黑龙江2个观察区共3 134名志愿者接种森林脑炎灭活疫苗,观察接种后志愿者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采用森林脑炎病毒IgG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免疫后血清抗体滴度,并计算抗体阳转率。结果接种疫苗后,在整个观察期间,所有志愿者均未发生全身反应,局部反应仅4例,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0.13%。内蒙古观察区志愿者免疫后血清抗体GMT在1∶83.2~1∶117.5之间,总体血清抗体阳转率达88.1%;黑龙江观察区志愿者血清抗体GMT在1∶71.2~1∶84.6之间,血清抗体阳转率为86.2%。2个观察区接种疫苗后总体GMT为1∶80.4,血清抗体阳转率为86.8%。结论森林脑炎灭活疫苗接种反应轻微、免疫原性良好,可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动物体内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按《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方法进行异常毒性试验。将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实验组小鼠分别经小鼠后腿胫前肌肌肉注射不同血凝素含量(15、30、45μg/0.5 ml)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同时设疫苗对照组(相应规格的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及阴性对照组(PBS),注射剂量均为0.1 ml/只,间隔21 d加强免疫1次,分别于初免后0、21、28、35及42 d采集眼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抗体水平。结果异常毒性试验结果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判定标准。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初免后21、28、35、42 d,各剂量实验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均明显升高,21 d即上升到较高水平,28 d达到峰值(P均<0.01);初免后0、21、28、35、42 d,除35 d外,均高于相应剂量疫苗对照组(P均>0.05)。初免后21 d,15、30、45μg/0.5 ml剂量实验组小鼠血清中HI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0%、90%和90%,HI抗体保护率分别为100%、90%和90%,与相应剂量疫苗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初免后28、35、42 d,15、45μg/0.5 ml剂量实验组HI抗体阳转率维持在80%以上,30μg/0.5 ml剂量实验组HI抗体阳转率略低,而各剂量实验组HI抗体保护率均在90%100%之间。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昆明小鼠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