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含腐蚀缺陷弯管的极限载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化中  黄柯  舒安庆 《机械》2009,36(3):26-27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含腐蚀缺陷弯管在内压载荷作用下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中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并根据Binfu失效准则,计算分析出弯管不同缺陷尺寸对弯管极限载荷的影响、弯管缺陷处的应力分布状态以及缺陷处随内压改变而变化的应力应变图。根据腐蚀区的应力应变图,对模型的塑性极限载荷压力进行预测,得出了缺陷尺寸对塑性极限载荷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魏化中  陈文霞  舒安庆 《机械》2008,35(3):11-12,22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含点蚀缺陷的弯管在内压载荷作用下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中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根据腐蚀区的载荷-应变图,对模型的塑性极限压力进行了预测,得出了缺陷尺寸对塑性极限载荷的影响及变化规律,并得到了一些对含缺陷弯管的安全评定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弯管在管线中通常是承受应力较大的元件,极限载荷相应较低。为充分发挥结构的塑性极限承载能力,对弯管的塑性极限载荷进行理论分析,利用von Mises屈服准则,推导出内压和扭矩联合载荷作用下等厚弯管、非均匀壁厚椭圆弯管的塑性极限压力。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3,(12):1841-1845
在变壁厚椭圆截面弯管应力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三剪统一屈服准则,对承受内压作用的弯管进行了极限载荷分析,推导出考虑弯管截面壁厚变化和弯管椭圆度的变壁厚椭圆弯管的塑性极限压力统一解析解。弯管的极限载荷随着弯管壁厚和弯管椭圆度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复杂载荷下无缺陷弯管的塑性极限载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Von-Mises屈服准则,推导出内压和扭矩联合载荷以及内压、弯矩、扭矩联合载荷作用下弯管的塑性极限载荷方程式,经过简化后可得到任一单个载荷、两个或三个载荷共同作用下的塑性极限载荷,有关实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本文为充分挖掘弯管的塑性极限承载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研究有缺陷弯管塑性极限载荷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6.
内压及扭矩载荷下无缺陷弯管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郭茶秀  魏新利  刘宏  李培宁 《机械强度》2002,24(3):391-393,412
分析在内压或扭矩载荷作用下非均匀壁厚椭圆弯管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内压引起的最大应力随着弯管的截面不均匀度而变化,由此解释了工程实际中弯管失效的原因,同时也为求解弯管的塑性极限载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据P91材料高温等时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对高温含内局部减薄缺陷弯管的蠕变极限载荷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高温蠕变极限载荷在蠕变初期急剧下降,之后下降趋缓,该现象反映了高温下材料蠕变劣化过程。不同应变准则下蠕变极限载荷变化规律一致。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提出了与蠕变时间无关的蠕变极限载荷计算方法,得到了含内局部减薄缺陷高温弯管的安全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内压作用下局部减薄弯管塑性极限载荷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和试验测定法,对内压作用下局部减薄弯管的极限载荷进行研究。由有限元计算结果数据拟合出局部减薄弯管塑性极限内压的计算公式,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公式。  相似文献   

9.
黄庆  臧峰刚 《机械》2005,32(9):4-6
含环向贯穿裂纹的弯管在受平面弯矩时明显地降低了其极限载荷,因此对含裂纹弯管的极限载荷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研究工作涉及了基于不同的裂纹角度、壁厚以及平均弯曲半径的弯管,进而比较了这些因素对弯管极限载荷的影响。利用ABAQUS软件对弯管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弯矩与末端转动曲线,以及用TES(Twice—elastic slope)方法得到每种情况的极限载荷值,该值与现有的部分工程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工程法相对于有限元法保守。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分析等厚度薄壁弯管在内压作用下的塑性极限载荷问题,推导出塑性极限载荷统一表达式。在该表达式中,当其系数取不同的值时,就可得到按Tresca屈服准则、双剪统一屈服准则所得的结果,并能较好逼近Mises屈服准则所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弯头是管道系统中最薄弱、最容易失效的管件。研究含缺陷弯头的塑性承载能力在整个压力管道系统安全评定中占有重要地位。利用求取直管极限载荷的鼓胀系数法建立不考虑直管影响的含缺陷弯头的塑性极限载荷估算式。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技术,对内压载荷作用下含纵向穿透裂纹弯头的塑性极限载荷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裂纹削弱系数(PL/P LO)与厚径比(t/rm)无关,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忽略厚径比对裂纹削弱系数的影响。裂纹对长半径弯头的塑性极限承载能力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对短半径弯头的。  相似文献   

12.
内压作用下弯管塑性极限载荷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在内压作用下弯管的极限载荷进行研究。研究采用了有限元分析法、公式计算法和试验测定法。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弯管的极限载荷随着弯管壁厚和弯曲半径的增加而增加,并与Goodall公式计算结果一致,最大误差为6.58%。这些结果得到了试验测试的证明。  相似文献   

13.
内压载荷作用下含缺陷弯头的塑性极限载荷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技术,对内压载荷作用下含纵向穿透裂纹弯头的塑性极限载荷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裂纹削弱系数(PL/PL0)与厚径比(t/rm)无关,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忽略厚径比对裂纹削弱系数的影响。裂纹对长半径弯头的塑性极限承载能力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对短半径弯头的。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14个国产工业挤压三通在内压下的塑性极限载荷试验结果,其中2个为不锈钢其余12个为碳钢材料制造,8个无缺陷,6个分别含有腹部和肩部裂纹。文中首先对挤压成型三通的典型变截面尺寸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然后研究了无缺陷和含裂纹三通的破坏过程及失效特征,总结了无缺陷三通的塑性极限载荷随结构尺寸变化的规律及裂纹对极限载荷的削弱规律。最后,利用试验结果对现有挤压三通极限载荷的估算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plastic instability, an analytical prediction of bursting failure on tube hydroforming processes under combined internal pressure and independent axial feeding is carried out. Bursting is an irrecoverable phenomenon due to local instability under excessive tensile stresses.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bursting failure, three different classical necking criteria – diffuse necking criteria for a sheet, and a tube, and a local necking criterion for a sheet – are introduced. The incremental theory of plasticity for an anisotropic material is adopted and the hydroforming limit, as well as a diagram of bursting failure with respect to axial feeding and hydraulic pressure are presented. In addition, the influences of material properties such as anisotropy parameter, strain hardening exponent and strength coefficient on plastic instability and bursting pressure are investigated. As a result of the above approach, the hydroforming limit with respect to bursting failure is verifi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6.
署恒木 《机械强度》2002,24(1):93-97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文献给中向裂纹管道在非对称弯曲及扭转组合变形时的塑性极限载荷计算公式。文中根据净截面垮塌准则用沙堆比拟法分别求出埋藏裂纹、外表面裂纹、内表面裂纹、穿透裂纹管道发生扭转变形时的塑性极限扭矩;给出含周向裂纹薄壁管道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分布规律,其塑性极限扭矩等于一个闭口薄壁截面与一个开口薄壁截面圆环的塑性极限扭矩之和,闭口薄壁截面的壁厚为管道壁厚减裂纹深度;开口薄壁截面的壁厚为裂纹的深度。推导了各种周向裂纹管在内压、轴力、扭矩及非对称弯矩共同作用时的塑性极限载荷关系式,并由此给出其他一些组合变形时的极限载荷计算公式。本文结果可供管道安全评价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