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生产集中化,开采深度增加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国外新建矿井和露天矿的生产能力均有增大的趋向.如美国,原以小型矿井为主,1960年共有5989个矿,每矿平均6.6万吨/年;1970年有2939个矿,每矿平  相似文献   

2.
日本煤炭工业经过50年代的大发展,60年代的逐渐衰落,70年代的重新重视,目前年产量在2000万吨以下。据报道,1980年的煤产量只有1800多万吨。在全国12个大煤田中,共有25座矿井,80个工作面,其中年产50万吨以上的矿井13座,100万吨以上的矿井只有9个。 日本发展煤炭生产的主要途径是推进合理的管理方法和集中化机械化生产;并在矿井集中的条件下,逐步采取了水平集中,采区集中和工作面集中的措施。以回采工作面为例,1962年全国共有1064个,到1979年只剩下33个,矿工亦从28万人减少到1.9万人。通过生产集中化和管理现代化等措施,工作面的平均效率由每工4.06吨提高到每工18.3吨。生产的集中化为采煤机械化创造了条件。日本从50年代开始大量引进美国的采煤机,以后又从西德、英国、法国、苏联等国家引进了采掘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国在实行矿井合理集中生产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生产矿井的平均年产量,从1961年的33万吨提高到1980年的近50万吨;采区平均年生产能力,由1962年约10万吨增加到21万吨;工作面年平均单产,由1965年的6646吨提高到11032吨;万吨掘进率,从1960年的324米降为191米。 合理集中生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产集中程度,一是集中程度的合理性。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采掘生产集中到什么程度才算合理?试作如下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们义马矿务局已有40年的开采历史,在解放初期,只有几个小煤窑,年产量不足3万吨,40年来,全局职工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坚定不移地走技术进步道路,使矿井规模不断扩大,现已发展到12个生产矿,矿井设计能力达到996万吨,职工5.8万余名。1989年,我们紧跟全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步伐,原煤产量突破了千万吨,跨入了特大型煤炭企业行列。去年,全局生产原煤1008万吨,超产10.3万吨,比1988年增产183万吨。全员效率达到1.208吨/工,比计划提高10.46%;矿井的安全技术面貌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百万吨死亡率为1.19人,比计划控制指标降低了49.58%;生产手段逐步现代化,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66.15%,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达到55.86%,其中综掘机械化程度达到8.33%;企业万吨坑木耗为27.04m~3,比计划降低18.2%;采煤工作面综合单产达21783吨/个·月,掘进工作面综合单进114.33米/个·月,分别提高了16.3%和15.4%。电子计算机、电视监测等现代管理设备广泛应用于局矿生产和经营领域,充分发挥作用,在矿区初步形成了靠  相似文献   

5.
永荣矿务局现有4个矿,9对井,开采0.4~0.6m的极薄煤层,万吨掘进率为420m。由于矿区资源减少,矿井日渐衰老,1979年原煤产量为185.6万吨,1983年下降到172.4万吨(其中包括小煤窑产量9.83万吨,全局共有职工22300人。过去由于经营管理单一,企业年年亏损。  相似文献   

6.
总论1985年加拿大工业矿物产销情况[刊,英]//《加拿大采矿杂志》1986No.2,67~75页1985年,加拿大石棉总装货量为743678吨,比1984年减少92976吨,石棉工业的雇员由1979年的8千多人减少到现在的3000多人,大部份石棉矿山产最下降;云母产量比1984年增长了13.2%,平均每单位价格增长了2%;滑石和叶蜡石的装货量比1984年上升7%,平均每单位价格上升9.4%;石膏原矿的出口量接近于1984年的创纪录的水平(约620万吨),石膏墙板进口量比1984年  相似文献   

7.
根据美国矿业局宣布,美国1979年金属生产总值比1978年提高22%。从采出22种金属统计,1979年生产总值为85.25亿美元,1978年为69.92亿美元。在1979年中,有11种金属产量增加,有16种金属产值增加了。铜的生产量1979年比1978年增加5%,约达143万吨。铜价1978年平均每磅67美分,1979年12月初每磅升至1.07元,全年平均93美分,价值29亿美元,产值比1978年增加45%。铅的产量虽然比1978年的58.5万吨降至56.1万吨,下降了4%,但其产值由于平均价格从1978年的每磅34美分提高到1979年的52.8美分和世界性的铅精矿的短缺,使产值增加51%,达5.94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平顶山一矿大力推广综合机械化采煤先进技术,并使用国内外不同型号的综机设备进行厚煤层分层开采.自1979年使用综采以来,全矿产量逐年增加,由1979年270万吨提高到1989年的350万吨.综机采煤的产量已占全矿总产量的90%,而下分层产量占全矿总产量的40%,平均工作面单产达到4万吨.全员效率由1979年的1.3吨/工提高到1989年2.85吨/工.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9.
<正> 1979年西德煤炭产量为自1956年以来的第一次回升,硬煤年产量达8600万吨,与1978年相比增产200万吨,尽管1979年回采工作面平均总数继续减少到234个,但是工作面平均日产量达1383吨,比1978年增长了许多,发挥了集中开采作用的威力。  相似文献   

10.
<正> 我矿是1979年5月1日投产的年产30万吨平峒开拓的新建矿井。这个矿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具有瓦斯、水、火、煤尘等自然灾害,尤其是煤与瓦斯突出,更严重的威协着矿井安全生产。我矿自建井期间的1975年8月发生万吨  相似文献   

11.
我省地方煤矿,省、地、市、县营共113个,社队营375个。原煤产量由1969年不到300万吨,发展到1979年1400多万吨,十年来平均每年递增120万吨以上,对缓和我省燃料供应紧张,支援农业,促进地方工业的发展,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都做了积极的贡献。 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地方煤矿在发展过程中,除了造成管理体制的不相适应,技术水平低,管理混乱,采煤方法落后,矿井接替紧张,采掘比例失调以外,在矿井的布局和开拓部署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井型小,在县营以上113个矿138对井中,设计能力30至60万吨的中型矿井仅有3对,而21万吨以上的小型  相似文献   

12.
<正> 云南易门铜矿从1960年开始,先后有五个矿山投产,采矿方法以分段和阶级崩落法为主(占95%),留矿法和其它方法为辅。到1986年止,累计产出精矿含铜25万多吨,总消耗地质储量44万多吨(其中:储量报销9.9万吨;开采损失5.5万吨;选矿损失3.7万吨),平均1.76吨地质储量,生产1吨精矿含铜。全矿总损失率为15.89%,总贫化  相似文献   

13.
<正> 曾家山煤矿一井是一个年产21万吨的小型矿井。从1979年开始,矿井由浅部逐步转入深部开采,同时,计划产量超设计能力,采掘工作面增加,由于矿井通风能力不足,风量日趋紧张,安全威胁严重,被迫以风定产。4年来,通过对通风系统的技术改造,使矿井总排风量由3225m~3/min上升到4908m~3/min,增加52.2%,其中西翼何家山风机排风量由1245m~3/min上升到2817m~3/min(1982年),增加1.26倍,不但保证了该井年年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连续4年超设计能力27~33%,而且通风电耗平均下降30%。  相似文献   

14.
平顶山矿务局七矿由于矿井地质条件复杂,水大、瓦斯大、顶板压力大,给质量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为了迅速扭转这种被动局面,经矿领导研究决定,在全矿范围内推广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经近两年的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1989年建成了“质量标准化特级矿井”晋升为“计量二级单位”、“全国煤炭工业环保先进单位”,职工生活福利达到部级标准。1990年节约储备资金149.27万元,煤炭产品质量的提高使销售收入净增391. 38万元,全面质量管理卓有成效地开展,使1990年七矿的方针目标顺利实现;实现了生产原煤120万吨的奋斗目标,比计划超过12万吨;工效由1989年的1.22吨/工,提高到1990年的1.38吨/工。采煤机械化程度由1989年的33%提高到1990年的56%,建成了现代化矿井并晋升为煤炭行业二级企业。  相似文献   

15.
四矿是一、二水平同时生产、总设计年生产能力120万吨的矿井,现有职工5055人,其中原煤生产人员2865人。在建设现代化矿井中,矿领导动员全矿职工艰苦奋斗、争创一流,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在提高全员工效上下功夫。1988年全员工效突玻3.002吨/工,比1987年提高53%。  相似文献   

16.
1990年5月7曰平顶山矿务局召开祝捷大会,隆重庆祝四矿5月6日胜利实现安全生产1000天,产原煤近500万吨的新记录。这是四矿坚持安全第一方针,全面贯彻执行上级安全文件、指令、坚持质量为本、安全为天、深入开展质量标准化、安全创水平活动,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的结果。这一成绩标志着四矿的安全管理已跨入了全省、全国先进行列。 安全工作同生产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及现代化建设、质量标准化、企业升级等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四矿是平局历年来超产较多的矿井之一;是平局第一批晋升为煤炭行业二级企业的矿井;是平局第二个现代化矿井,1987年以来一直保持质量特级矿井。他们首先把安全作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如果这几年四矿在安全上没有这样突出的成绩,生产、现代化矿井、质量标准化、二级企业等成绩都将不复存在。 四矿的实践是对安全工作中“唯条件论”的否定。事实证明,依靠职工的主观努力,依靠科技进步,条件是可以改变的。四矿由原设计60万吨增长到180万吨,1989年全员工效达到3.003吨/工,采煤机械化程度达100%,工作面单产达46658吨/月,安全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零。四矿1989年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单位;1990年4月又通过了煤炭工业一级企业资格认定。  相似文献   

17.
荣昌煤矿四井开采0.5~0.6m厚的缓倾斜、极薄、硬质、高沼气煤层。矿井的设计能力21万吨/年。该矿自使用YRG_2型单滚筒爬底板采煤机以来,产量稳步上升。原煤产量由1978年的23万吨,上升到1979年的26.8万吨,1980年达到30.2万吨。1981年在机组过断层工作面长度减小8%的情况下,原煤产量仍完成29.2万吨,超过矿井设计能力的39%。工作面单产比1978年同煤层条件下的截煤机工作面提高87%。四井1978年与1981  相似文献   

18.
1987年7、8月份,笔者先后到晋中地区的寿阳县、太原地区的清徐县进行调查,又在山西省地方煤炭工业总工程师会议上获悉到一些情况,现综述如下: 山西地方煤矿包括全民所有的地方统配七个矿务局、矿(简称地方统配七局矿),县营以上地方煤矿和集体所有矿以及少数个体煤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西地方煤炭工业原煤产量持续增长,由1980年的5964万吨上升到1986年的13913万吨,7年时间净增原煤7949万吨,平均每年增产1136万吨。商品煤调出量逐年增加,“六五”期间,全省地方非统配煤矿共调出煤炭24500万吨,其中铁路运出19059万吨,公路运出5459万吨;1986年又通过铁路外运6327万吨,公路外运2311万吨,支援了其他省、市的经济建设,增加了山西的财政收入,为全国煤炭供求关系的缓和做出了贡献。“六五”时期加上1986年,全省地方国营煤矿共投产改扩建矿井112对,新增生产能力1197万吨。安全生产情况逐年好转,1986年百万吨死亡人数地方统配局矿为2.9人,县以上地方煤矿为3.75人,乡镇煤矿为5.36人。文明生矿井  相似文献   

19.
一、目前波兰煤矿综采(掘)的概况波兰现有69个生产矿井,5对在建矿井,分布在8个煤炭联合公司,其中有6个联合公司平均有11个矿,日产量63.358万吨,最大矿井日产2.7万吨。现有综采设备750套,其中采煤机960台,液压支架75000架,综采采煤机械化程度由1970年的3%提高到1985年的75.8%,综采工作面平均长度150m,平均采高2.2m,薄煤层(1.5m以下)占总储量50%,薄煤层工作面逐年增加,共有生产工作面857个,其中配液压支架和采煤机的综采面549个,  相似文献   

20.
鹤壁矿务局1957年建局,现有八对生产矿井、年设计能力441万吨,1988年实际生产518.1万吨。 1988年,鹤壁矿务局按照原煤炭部和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的部署。坚持“三个主体”,狠抓三件大事,深化企业改革,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原煤产量完成518.1万吨,比1987年增产4.6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百万吨死亡率为0.58,比1987年下降41%,创历史最好水平:企业万吨坑木消耗为37.07m~3,比计划降低18.93m~3,创历史最好水平。 1988年8月,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对鹤壁矿务局的质量标准化进行了验收,矿矿达到特级,实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