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永新金矿床是黑龙江省多宝山外围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目前矿床规模已接近大型。在该矿床的发现及评价过程中,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该矿床具有明显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1/5万土壤异常的元素组合主要为Au、Ag和Bi,其中,Au异常面积达1.5 km2。1/ 1万土壤异常分带现象明显,元素组合为Au、Ag、As、Sb、Bi、Cu、Pb、Zn、Mo和W,其中Au元素异常最大值为191.910-9,平均值为26.310-9。金矿化蚀变带的赋存部位、展布方向、规模产状与各元素的异常特征一致,其中As、Sb、Pb和Zn等元素主异常位于金矿化蚀变带的上盘;Mo和Bi等元素主异常位于金矿化蚀变带的下盘;Au、Ag和W元素主异常与金矿化蚀变带出露位置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苏更地区地处东昆仑成矿带东端,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发现斑岩型、构造热液型矿化存在,其中北西向—近东西向断裂构造为主要控矿构造。利用1∶2.5万沟系岩屑测量在苏更地区圈定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以Mo、Ag为主,Au、Pb、Zn、Bi、Sn等元素为指示元素的综合异常7处,通过异常检查圈出8条蚀变破碎带和1条钼矿(化)体,表明沟系岩屑测量在本区找矿中方法合适,找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东昆仑与西秦岭衔接部位,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出露地层主要为中—下三叠统隆务河群,中酸性岩浆岩发育,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发现显龙沟锑金矿、加吾金矿等矿床,但区内以前未发现有钨矿化。以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原始数据为依据,对研究区内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条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找矿工作,认为区内W、Au、Ag、As、Sb元素富集程度较高,在钨矿找矿方面具有很大潜力,指出有利找矿地段为隆务河群第二岩性段内钨异常分布区,赋矿岩性为中薄层砂岩及板岩段内厚大的中薄层砂岩夹层,矿化类型以蚀变岩型及石英脉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对胶东招平断裂上的山后金矿34个钻孔进行了原生晕测量,分析了Au、Ag、Cu、Pb、Zn、As、Sb、Bi、Mo、Hg等10种元素,统计了微量元素含量及变化。在招平断裂蚀变带中Au、Ag、Pb、Mo、Bi等元素出现了明显富集,而Cu、Zn、Sb、Hg等元素没有富集,山后金矿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不发育;根据聚类分析结果,Au与Ag、Cu、Pb、Zn生成于不同的成矿期,招平断裂中的Au矿体形成于金成矿期,招平断裂上盘荆山群地层中的Au、Ag、Cu、Pb、Zn多金属矿体形成于金银多金属成矿期;根据主矿体微量元素轴向分带特征,认为山后金矿深部还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野外地质调查表明孟营子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中-大型规模的银铅锌矿找矿潜力。为了进一步确定有利找矿靶区,进行了1:2.5万地球化学扫面工作。土壤元素浓集系数和变异系数综合分析表明Ag、Au、Cu、Pb、Zn、As等元素在区内局部富集,是主要的成矿元素;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绘制的多元素综合异常图也反映出主要成矿元素异常浓集中心明显,与已发现矿体、矿化蚀变体吻合好。结合地表填图和探槽工程揭露结果,圈定了6处综合异常作为有利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6.
张志臣  刁守军  柳志进 《黄金》2009,30(11):20-25
山后金矿床位于招平成矿带的中南部,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埋藏深度大,具有多期次多阶段叠加成矿的特点。围岩蚀变主要为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具有水平分带现象,在矿体周围能形成异常的元素有Au、Ag、Cu、Pb、As、Sb、Bi、Mo等元素,在平面、剖面上,异常元素组合齐全,强度大,浓度分带明显的部位,是矿体最易形成部位。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表明深部找矿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7.
《甘肃冶金》2015,(6):71-76
通过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雅满苏-山口地区从北往南划分为东北滩-山口站晚古生代隆起、苦水构造混杂岩带、雅满苏-雅东晚古生代隆起四个构造单元,Cr Ni Co、Ag Pb Sb Zn Mo Au As、WSn Mo Bi(Sb)、Cu Mn(Mo Sn)四个成矿元素组合,主成矿元素为Au、Ag。研究区内圈定综合异常36处,其中A1类异常10个;A2类异常26个,划分出9个成矿远景区、10个找矿靶区,这些区域是今后找矿工作的重点区域,为下一步开展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秦家沟多金属矿区位于内蒙古库伦旗,区内矿(化)体赋存于石炭系家道沟组(C2j)板岩夹硬砂岩、灰岩与花岗岩(γ)接触带板岩中。通过对秦家沟探槽岩石样品微量元素开展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来揭示元素间及元素与地质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本区存在多期成矿作用,区内主成矿元素为Zn、Ag、Pb、Au和Mo,伴生元素为As和Sb。基于因子间彼此独立的关系,说明本区的矿化存在多期次、多阶段的成矿作用,矿体是由含矿热液多次反复作用形成的。该矿区主要的找矿标志之一是印支、燕山期侵入岩,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岩浆热液型矿床和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通过1∶5万化探扫面工作,在老挝格棱县某区发现了规模较大的Au、Ag异常,并查明了Au、Ag、As、Sb、Pb、Cu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通过在Au的综合异常(AS 02)区的查证工作,新发现了一处金矿化点,其金矿化主要与构造蚀变岩有关。根据异常特征及已知矿点特征,初步判断该区具有较大的金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根据1∶2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成果,对获得的5 444件土壤样品进行Au、Ag、As、Sb、Cu、Pb、Zn、Mo分析测试表明,Au、Ag、Sb、Mo属强分异型,As、Cu、Pb、Zn属均匀型,Pb、Zn、Ag发生明显的畸变,Au、As、Cu、Mo、Sb畸变程度低;R型相关分析表明Pb、Zn相关性较好。结合地层、构造、岩性、单元素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圈定了6个组合异常,异常总体走向为北东-北东东向,受北东向构造控制,G-HT-20、G-HT-21、G-HT-23、G-HT-24组合异常规模较大,强度较高,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
毕力赫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是一座大型低温热液—斑岩型金矿,产于花岗闪长斑岩和围岩火山碎屑岩内外接触带中.随着矿山开采工作的持续进行,该矿山资源量面临危机,加强探边摸底工作势在必行.为了寻找有效的地球化学找矿指标,采用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AAN)、等离子质谱法(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等多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汉阴黄龙金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南秦岭构造带内,矿区内岩石受多期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并叠加有稍晚期岩浆活动。金矿化类型以蚀变岩型为主,其次为石英脉型,矿化受脆—韧性剪切带和围岩蚀变的控制,主要蚀变类型有黑云母变斑晶化、黄铁矿化、碳化和石榴石化。为查明构造—蚀变与成矿之间的关系,通过主量元素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进一步确认韧性剪切带中的脆性断层破碎带是矿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黑云母变斑晶化蚀变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并通常与黄铁矿化叠加出现,对成矿有利;蚀变岩型金矿石与硅化相关性不大。金相关成矿元素Q型聚类分析、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金成矿作用可能贯穿于脆—韧性剪切作用和岩浆活动的整个过程,受多期热液叠加和后期岩浆热液活动的影响。因此,黄龙金矿属于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并可能受后期岩浆热液叠加再富集。  相似文献   

13.
坝营石英脉型金矿床位于河北丰宁凤山一带,张家口-丰宁-承德EW向金矿成矿带东段。矿床由13个金矿体构成,矿体呈脉状、长透镜状和豆荚状,其形态与产状严格受断裂破碎带和含金石英脉控制。矿床围岩蚀变强烈,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金矿化主要发育在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该矿床具有明显的断裂构造、含金石英脉、蚀变矿化、线状磁异常及线状激电异常等地质与地球物理找矿标志。通过分析坝营石英脉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地质与地球物理找矿标志,指出该区具有寻找中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颜倩琼  杨斌  祝涛  阚靖 《黄金》2016,(2):22-25
凤凰庄测区位于灵北断裂带灵山沟金矿区南西侧。本次选择了蚀变填图和地表构造地球化学测量作为多元异常信息找矿的主要手段,测量范围约3 km2,绢英岩化蚀变异常区可作为矿化元素聚集区标志,钾化蚀变异常可作为矿化元素活化区标志。测区内发现3处高浓度并成规模的Au元素异常带,Au元素含量分形特征显示Au经历过多次成矿富集作用,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厘定测区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为Au-As-Sb元素组合与斜交因子Y(i,2)和Y(i,3)得分异常。根据蚀变填图和构造地球化学测量综合信息,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5.
白云金矿是辽东青城子矿田的一处大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辽河群盖县组碎屑岩中,受白云EW向断裂控制。构建矿床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型,总结找矿预测标志,有助于开展深部及矿区外围的找矿预测。通过对白云金矿床不同中段微量元素与烃类组分的含量变化及其在矿体周围的异常展布特征和富集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得出该矿床原生晕分带序列为:Hg、烃类(前缘晕)→As、Sb(矿头晕)→Au、Ag、Cu、Pb、Zn(近矿晕)→Co、Ni、Mo、Bi、Mn(尾晕)。研究表明,白云金矿床向深部仍有一定的找矿空间,矿床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型对区域上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阿吉勒金及多金属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东北部,该区是武警黄金部队于2009 年预查工作中发现的一处具有良好成矿远景的多金属成矿区。矿区构造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矿化蚀变破碎带十分发育,地表可见较强的高岭土化、硅化及铁锰碳酸盐化等矿化蚀变。矿区附近多金属矿床(点)星罗棋布,构造活动形成的碎裂岩、角砾岩、蚀变破碎带,具有各种蚀变和矿化的地质体,物探激电中梯测量圈定的极化率异常区以及物化探异常叠加部位是寻找多金属矿的重要标志。阿吉勒地区具有找到大中型金及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17.
桦树沟金矿区处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中段南缘,太古宙集宁岩群构成区内褶皱变质基底,金矿化受NW、NE向断裂破碎带控制。在面积近15 km2的矿区范围内发现了木匠沟和桦树沟等6个金矿化点,金矿化主体为构造蚀变岩型,其次为石英脉型。根据本区金矿的赋矿地质条件和物化探异常特征,重点分析了桦树沟金矿区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并从构造和岩浆活动等方面论述了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与矿床成因,提出了近NW和NE向构造是本区的重点找矿地带,尤其要注意伴随断裂活动侵入的石英脉和石英斑岩脉,指出了金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任小武  张继林  缪广 《黄金》2020,41(5):26-30
七拨子金银多金属矿床为冀东矿集区新发现的岩浆热液型矿床,矿区共发现10条矿体,矿体赋存于层间破碎带及断裂中,具有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特征,均为破碎蚀变岩型。高于庄组地层,北东向(北东东向)、东西向断裂,燕山期岩浆岩对矿区成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为矿区重要的控矿因素。高于庄组三、四段,北东向、东西向断裂及断裂转折部位,燕山期侵入岩,硅化、绢云母化、矽卡岩化、黄铁矿化等为矿区重要的地质找矿标志;Ag、Au、As、Mo、Mn等元素异常,低阻高极化异常等为矿区重要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